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关于科学普及与中国未来发展的思考

    分类: 管理学 >>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 提交时间: 2023-06-15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科学是人类追求真理的伟大事业,科学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纵观科学发展历程,人类通过科普实现知识体系的开放与共享、生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科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明理性的启蒙与教育。文章分析了科普的作用和价值,指出科普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提升科技治理水平效能,有利于提升公民科学素养、保障公民行使科学文化权力,有利于加强创新系统和创新文化建设。进而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背景,指出科普在人才培养、创新发展、社会治理、对外开放等方面大有作为。最后,从坚持科技为民的科普理念、筑牢科普传播阵地、立足科技向善的价值导向、推动开放科学的大力发展、促进科普国际交流与协作等方面指明了科技工作者的科普责任与使命担当。

  • 边界与共享——以《魔道祖师》为例讨论粉丝参与创作对原作的影响

    分类: 数字出版 >> 数字报纸 提交时间: 2023-03-24

    摘要: 一件好的作品并不单纯依靠优质的主创团队,而是主创团队、制作团队、观众等多方的集体智慧共同筑就,皮埃尔.莱维指出“在传统的定义里,集体智慧指的是没有人知道所有东西,每个人都知道一些,任意成员的知识可以通过即时问答的方式与他人分享。网络化的文化可以带来新的权力结构,不同背景的人群能够积累知识,并通过研究、辩论和解析通力合作,从中提炼出对世界的认识。”但在粉丝作为非专业群体加入集体智慧创作时,可能会带入自己对于原作情节或人物的情感和理解,未必完全尊重原作,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握粉丝参与创作对于原作的影响,如何把握两者之间的边界,让粉丝创作与原作和谐共处,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破坏原作结构和细节,是本文尝试探讨的话题,本文将以小说《魔道祖师》为例,分析以上议题。

  • 视频社会化标引与标引娱乐化研究——以哔哩哔哩弹幕网为例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随着视频资源的广泛使用,视频社会化标引中出现了新的表达用户观点情感的标引目的,而并非以传统的信息组织和检索为目的。对哔哩哔哩弹幕网(简称B站)的视频标签进行分析研究,以探索视频标签内容和视频标引新趋势娱乐化标引。[方法/过程] 采用日志分析与用户访谈等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视频标签内容、娱乐标引的标引动机与作用进行研究。[结果/结论] ①用户最常使用的视频标签类型是内容主题与人物主体;②娱乐标签是B站标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③用户使用娱乐标签的动机多为社交交流型;④娱乐标签有很多特殊的、区别于传统标签的作用,如提高视频观看体验等。本研究对视频标引内容与娱乐化标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结果有利于进一步了解视频标引以及社会标引的新趋势。

  • 语言和音乐层级结构的加工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语言和音乐在呈现过程中, 小单元相互结合组成更大的单元, 最终形成层级结构。已有研究表明, 听者能够将连续的语流和音乐切分成层级结构, 并在大脑中形成层级表征。在感知基础之上, 听者还能将新出现的语言和音乐事件整合到层级结构之中, 形成连贯理解, 最终顺利地完成交流过程。未来研究应剖析边界线索在层级结构感知中的作用, 考察不同层级整合过程的影响因素, 进一步探索语言和音乐层级结构加工的关系。

  •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对胡杨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分类: 地球科学 >> 水文学 提交时间: 2021-06-1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2000—2020 年期间向塔里木河下游的生态输水有效抬升了下游的地下水位,并对下游胡 杨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产生了重要影响。综述了生态输水对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生态系统植被固碳作用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了植被类型变化可能对胡杨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储量 产生的影响,总结了生态输水后胡杨林碳释放关键过程-土壤呼吸对生态输水的响应,解析了间歇性生态输水所致的水淹干扰对胡杨凋落叶分解的影响。综述分析表明,生态输水工程的实施对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的碳固定和碳释放过程均产生了作用,从而对荒漠河岸林生态系 统碳循环产生了复杂的影响。总体而言,20 a 的生态输水增大了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系统碳汇面积,提高了下游胡杨林生态系统植被生产力,遏制了下游胡杨林的退化,使部分裸地逐渐变为草地、林地或灌丛地,这种演变可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生态输水所致的地下水位 和土壤水分的变化会影响胡杨林土壤碳释放过程,其中胡杨林土壤呼吸速率与地下水位有关,而 水淹干扰对胡杨凋落叶质量损失速率产生了影响。

  • 音乐紧张感加工的影响因素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9-08

    摘要: 音乐无他,张弛而已。音乐紧张感架起了客观音响与主观体验之间的桥梁,是音乐情绪产生的前提和基础。音乐紧张感加工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客体与主体两方面。研究发现,声学要素与调性结构是影响音乐紧张感诱发的声音线索,而文化背景与音乐能力是影响听者对紧张感加工的个体因素。未来需要对时间结构与长时程调性结构诱发的紧张感及其机制进行深入探究,这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音乐紧张感与情绪加工的认识。

  • 心理学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7-03-0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总体目标。对此心理学的研究可以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一方面是因为心理学具有社会科学的学科性质,能够解释很多社会过程和社会问题的作用机制;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治理理念所倡导的多元主体、协商民主、消解矛盾和精细化的思想,都与心理学有密切的联系,需要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有深刻的理解。未来学界应更多致力于有关社会治理的心理学研究,而且该领域的研究应注重理论本土化和方法多元化,坚持多学科协同创新的定位,处理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以及科学研究与人文关怀的关系。

  • 听觉线索与个体差异对音乐紧张感加工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音乐无他, 张弛而已。音乐紧张感架起了客观音响与主观体验之间的桥梁, 是音乐情绪产生的前提和基础。音乐紧张感加工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客体与主体两方面。研究发现, 声学要素与调性结构是影响音乐紧张感诱发的声音线索, 而文化背景与音乐能力是影响听者对紧张感加工的个体因素。未来需要对时间结构与长时程调性结构诱发的紧张感及其机制进行深入探究, 这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音乐紧张感与情绪加工的认识。

  • 暗管排水对南疆高水位膜下滴灌棉田 盐分管控及淋洗效果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2-17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膜下滴灌植棉易发生年内土壤积盐与年际间盐分持续累积,因此,为探索全生育期棉田土壤盐分对暗管不同布设参数的响应,在本地区多年膜下滴灌高水位盐渍化棉田开展暗管改良试验,分析膜下滴灌-暗管排水模式对新疆南部特质盐渍土管控及淋洗效果。结果表明:利用暗管对棉田进行盐分管控时,棉花可在适宜的土壤盐分环境中生长,并在生育期末使盐渍化棉田由年内积盐转变为脱盐,同时可在理论上减免冬春灌用水量,而土壤盐分平衡点的范围值与域值随暗管间距增加而升高,对土壤盐分管控效果随之降低;未铺设暗管时,生育期灌水后土壤会发生返盐现象,而铺设暗管后灌水会具有不同程度的淋洗效果,且淋洗效果随间距增加而降低;根据土壤脱盐率差异性及回归分析得知,W1与W2、W3存在显著差异(P<0.1),暗管间距对土壤脱盐率的影响相比埋深更为明显;确定了W1D1、W1D2为试验设计中较优方案;由于间距20 m亦具有较好的排盐、控盐效果,基于经济性考虑,若非重盐渍化棉田,建议采用20 m作为合理间距。本研究能为干旱区盐渍土改良和暗管排水技术在新疆南部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奏鸣曲式中调性结构对紧张感的影响 ——以莫扎特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为例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9-08

    摘要: 音乐紧张感是音乐聆听的基础与重要环节。本研究选取莫扎特与贝多芬的音乐作品,运用紧张感模型计算与行为实验两种方法,探讨奏鸣曲式中的调性结构对紧张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奏鸣曲中呈示部、展开部与再现部三部分的紧张感变化具有差异,展开部的紧张感高于呈示部与再现部,再现部的紧张感高于呈示部,这源于转调距离与转调频率的差异。本研究探讨了在大尺度的真实音乐作品中调性结构对紧张感的影响,为音乐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佐证和新的视角。

  • 群智感知中基于社交属性及有效用户计算的任务分发机制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8-04-19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高速发展和多种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移动群智感知(mobile crowd sensing,MCS)成为移动计算的核心。利用群智感知可完成大规模、复杂环境及社会感知任务,其中任务分发是这种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任务分发过程中存在感知环境复杂、用户数量达不到要求、收集数据质量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社交属性及有效用户计算的任务分发机制(effective user calculation,EUC),该机制具有根据任务来筛选用户的特点,从用户角度看,EUC考虑了用户的社会性,由用户的社交网络传递相关信息来增加平台的有效用户数;从平台的角度看,EUC可根据任务的接收和提交情况,动态调整有效用户的积分,从而保障整个系统的有效用户数。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机制可提高系统的任务分发效率,并改善了收集数据的质量。

  • 短期增温及减少降雨对杉木人工林土壤DOM的数量及其光谱学特征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本文选取我国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土壤进行短期增温以及减少50%降雨试验, 利用光谱技术研究增温及减少降雨对土壤可溶性有机质(DOM)数量和结构的影响。试验设对照(CT)、增温(W, 土壤温度增高5℃)、减少降雨(P, 自然降雨量减少50%)、增温与减少降雨交互作用(WP)4 种处理。结果表明: 1)增温增加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数量,使DOM 的芳香性指数和腐殖化指数减小, 结构变得简单易于分解; 0~10 cm 土层的土壤DOM 含有较多的烷烃, 酯类物质较少; 10~20 cm土层的DOM则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2)减少降雨使土壤水分相对减少, 土壤DOC的数量降低。0~10 cm土层土壤DOM的芳香性指数和腐殖化程度降低, DOM含有大量的烷烃; 而10~20 cm 土层土壤DOM的芳香性指数和腐殖化指数升高, 碳水化合物少。减少降雨处理使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数量增加。3)增温和减少降雨的交互作用增加了DOC 和DON 的数量, 降低了DOM 的芳香化程度和腐殖化程度; 使0~10 cm 土层的DOM 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 而10~20 cm 土层的DOM 碳水化合物较少。4)对于0~10 cm 土壤, 增温对土壤DOM 的数量及结构的 作用最强; 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到10~20 cm, 减少降雨的作用逐渐明显, 其对DOM 结构的影响也达到显著水平。温度及降水对DOM 的数量及化学结构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结果可以为阐释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DOM 的动态周转及预测未来森林土壤碳氮的变化趋势提供科学依据。

  • 短期增温及减少降雨对杉木人工林土壤DOM的数量及其光谱学特征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本文选取我国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土壤进行短期增温以及减少50%降雨试验, 利用光谱技术研究增温及减少降雨对土壤可溶性有机质(DOM)数量和结构的影响。试验设对照(CT)、增温(W, 土壤温度增高5℃)、减少降雨(P, 自然降雨量减少50%)、增温与减少降雨交互作用(WP)4 种处理。结果表明: 1)增温增加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数量,使DOM 的芳香性指数和腐殖化指数减小, 结构变得简单易于分解; 0~10 cm 土层的土壤DOM 含有较多的烷烃, 酯类物质较少; 10~20 cm土层的DOM则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2)减少降雨使土壤水分相对减少, 土壤DOC的数量降低。0~10 cm土层土壤DOM的芳香性指数和腐殖化程度降低, DOM含有大量的烷烃; 而10~20 cm 土层土壤DOM的芳香性指数和腐殖化指数升高, 碳水化合物少。减少降雨处理使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数量增加。3)增温和减少降雨的交互作用增加了DOC 和DON 的数量, 降低了DOM 的芳香化程度和腐殖化程度; 使0~10 cm 土层的DOM 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 而10~20 cm 土层的DOM 碳水化合物较少。4)对于0~10 cm 土壤, 增温对土壤DOM 的数量及结构的 作用最强; 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到10~20 cm, 减少降雨的作用逐渐明显, 其对DOM 结构的影响也达到显著水平。温度及降水对DOM 的数量及化学结构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结果可以为阐释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DOM 的动态周转及预测未来森林土壤碳氮的变化趋势提供科学依据。

  • 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对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影响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2-1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在我国老龄化的背景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病率和复发率逐年上升,且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近年来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SHR)在心脑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但其在轻型AIS复发中的研究目前尚少。目的 探究SHR与老年轻型AIS患者1年内复发的关联性,为AIS复发的预防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2年1月在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初次诊断为轻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确诊轻型AIS为起点,确诊后1年为终点,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式,将确诊1年内复发的患者纳入复发组,并以诊断时间、年龄、性别、梗死部位及是否患有糖尿病为条件,按1:3的比例匹配非复发组。共70例患者纳入复发组,匹配210例患者纳入非复发组。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采集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史、心房颤动史、BMI、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呢缺损评分(NIHSS评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入院随机血糖等,并计算SHR。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SHR与老年轻型AIS患者1年内复发的关联性。结果 280例患者平均年龄(71.96.4)岁;男176例(62.9%),女104例(37.1%);糖尿病史患者88例(31.4%)。根据数据的中位数,以应激性血糖10mmol/L为高,1.04为高,1.04为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激性血糖(OR=2.98,95%CI=1.49~5.98)、SHR(OR=3.06,95%CI=1.58~5.91)是老年轻型AIS患者1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P1.80均较SHR1.0更会影响老年轻型AIS患者1年内复发情况(P0.05,P趋势<0.05,OR=1.627)。结论 无论老年轻型AIS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SHR对老年轻型AIS患者1年内复发的影响一致,均是其独立影响因素;相比应激性血糖,SHR应用范围更广泛。SHR越高(每增加0.4),老年轻型AIS患者1年内复发风险越大(增加0.627倍)。

  • 中国农文旅耦合协调发展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肌理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4-0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探索农文旅长效融合机制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鉴于此,选取表征农文旅发展水平的名录数据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CCD)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定量探究了中国农文旅空间耦合协调发展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肌理。结果表明:(1)农、文、旅3产业发展水平不同步性、空间分布不均衡性特征突出。(2)农文旅融合发展呈现文旅先行、农业滞后的特征,空间耦合协调性一般。(3)农文旅空间耦合协调发展的集聚特征显著,呈现以胡焕庸线为界的局部分异特征。(4)农文旅耦合协调发展空间分异的解释力强度分别为:创新水平>社会文化>自然地理>经济发展,创新能力是农文旅耦合协调发展的主导力量。(5)农文旅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受多因子复杂耦合作用,创新水平与社会文化维度之间的交互作用效果明显强于其他因子间的交互作用。

  • 特征整合与加工深度对道德概念容器隐喻联结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0-11

    摘要: 提出了隐喻提取假说将隐喻联结的形成和提取进行分离,并通过3个实验探究了道德概念与容器空间的隐喻联结及其受知觉加工深度和特征整合程度的影响。实验1采用空间Stroop范式,实验2a和实验2b均采用启动范式,实验3a和实验3b均采用加入任务要求的Stroop范式。结果发现:(1)在经典Stroop范式中未发现道德概念与容器空间的隐喻联结;(2)在启动范式中发现,较深知觉加工深度下道德概念与容器空间存在较弱的隐喻联结;(3)在较高特征整合程度的Stroop任务中,道德概念与容器空间存在较强的隐喻联结。结果表明:道德概念与容器空间存在道德为内、不道德为外的隐喻联结,这种隐喻联结在映射上表现为双向性,并且受到特征整合程度和知觉加工深度的影响,同时也为隐喻提取假说提供了证据支持。

  • 苜蓿多糖对不同性别肉仔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多糖对不同性别肉仔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取468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12个重复(公母各6个重复),每个重复13只鸡。组1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组2、组3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 000和2 000 mg/kg苜蓿多糖,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1 000和2 000 mg/kg苜蓿多糖对公鸡和母鸡的平均体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屠宰率、腿肌率和腹脂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母鸡全净膛率和胸肌率(P0.05);此外,饲粮中添加1 000和2 000 mg/kg苜蓿多糖对公鸡和母鸡肝脏和胸肌中T-AOC、GSH-Px和T-SOD活性及MDA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苜蓿多糖对公鸡和母鸡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能够改善公鸡和母鸡的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清抗氧化性能,且苜蓿多糖的适宜添加量为1 000 mg/kg。

  • 奏鸣曲式中调性结构对紧张感的影响——以莫扎特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为例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音乐紧张感是音乐聆听的基础与重要环节。本研究选取莫扎特与贝多芬的音乐作品, 运用紧张感模型计算与行为实验两种方法, 探讨奏鸣曲式中的调性结构对紧张感的影响。研究发现, 奏鸣曲中呈示部、展开部与再现部三部分的紧张感变化具有差异, 展开部的紧张感高于呈示部与再现部, 再现部的紧张感高于呈示部, 这源于转调距离与转调频率的差异。本研究探讨了在大尺度的真实音乐作品中调性结构对紧张感的影响, 为音乐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佐证和新的视角。

  • 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对肉鸡免疫和应激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对肉鸡免疫和应激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756只,采用3×2因子设计,随机分成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活动空间分大、小2种:2.88(2.4 m×1.2 m)和1.44 m2(2.4 m×0.6 m),密度分高、中、低3种:14、10、6只/m2。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21日龄时,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对平均日增重、平均体重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大空间中密度组平均日增重、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小空间中、高密度组(P<0.05)。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对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中密度组显著低于高、低密度组(P<0.05),并且交互作用显著极显著(P<0.01)。饲养密度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分别有极显著和显著影响(P<0.01和P<0.05)。饲养密度对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有显著影响(P<0.05);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对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2)42日龄时,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对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平均体重的交互作用极显著(P<0.01)。大空间中、低密度组和小空间低密度组的平均日增重、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高密度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平均体重显著低于中、低密度组(P<0.05),大空间组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小空间组(P<0.05),大空间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小空间组(P<0.05),大空间中、高密度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小空间中、高密度组(P<0.05)。高密度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中、低密度组(P<0.05)。中密度组血清IL-1β含量显著低于高、低密度组(P<0.05)。由此可见,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对平均日采食重、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平均体重及血清FFA、IL-1β及IL-6含量产生了一定影响,可引起肉鸡的应激免疫反应。其中,中密度大空间组(10只/m2、2.88 m2)免疫应激最小,更适宜肉鸡生长。

  • DOM对米槠次生林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熵值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6-09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可溶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作为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重要来源,进入土壤之后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影响土壤矿化。DOM输入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和熵值的研究多集中在表层土壤,但对深层土壤微生物呼吸和熵值的影响关注较少。通过室内培养实验(120 d)研究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鲜叶DOM添加对表层土壤(0-10 cm)和深层土壤(40-60 cm)微生物呼吸及其土壤代谢熵和微生物熵的影响,为揭示DOM输入对亚热带森林土壤碳过程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培养第1天,添加DOM的表层和深层土壤CO2瞬时排放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P P qCO2)显著低于对照的深层土壤和DOM添加处理的表层土壤qCO2(P P < 0.05),而DOM添加处理的表层土壤、对照的表层土壤与深层土壤的微生物熵分别是培养第3天的68%、79%和21%,说明DOM添加提高了深层土壤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