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19
摘要:视觉意识模式的相关问题一直以来为研究者所关注。视觉意识到底是离散的、全或无模式的,还是连续的、具有分级状态的?两种视觉意识模式的存在已从知觉抑制的角度得到检验,然而其在注意抑制角度的证据尚不充分。因此本文聚焦注意抑制下的注意瞬脱范式,基于整合理论观点论证了注意抑制下两种模式的共存,并论述测量方式、刺激材料的性质、被试的反应方式、加工水平和注意负载等因素影响视觉意识模式的原因。此外,本文根据前人研究中存在的测量结果不纯粹、概念界定不清晰等问题,进一步对后续研究提供具体实验操作方面的展望和建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18
中期测试对错误信息效应的影响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其中,提取加强暗示感受性(retrieval enhanced suggestibility, RES)是指接受中期测试的被试在最终记忆测试中的正确率较低,且更可能报告错误信息;测试的保护作用(protective effect of testing, PET)则是指中期测试削弱了错误信息效应,并改善了被试的记忆表现。对现有研究的系统回顾表明:首先,这两种现象可分别采用记忆再巩固理论、注意捕捉假说、提取流畅性假说(RES)以及记忆强度理论、提取努力理论、差异检测理论(PET)等进行解释。相关理论在作用阶段和解释角度两方面存在不同,并被整合在一个新的理论模型中。其次,RES和PET的分离存在一些潜在的影响因素,包括原始信息材料、中期测试类型以及错误信息特点等。最后,未来研究可从模型验证和研究拓展两方面继续探索。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17
既往研究积累了无损脑刺激(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NIBS)技术干预情绪调节以改善负性情绪的大量证据。总结NIBS的情绪调节干预效果和适用范围,对于丰富情绪调节理论、促进转化研究有重要意义。通过综述文献可发现NIBS能有效影响相关脑区(例如前额叶)的活动,从而干预外显与内隐情绪调节过程;通过改善情绪调节功能,NIBS具有改善精神障碍症状的潜在可能性。此领域尚需解决的问题如下:首先,研究间异质性太强导致结果不一;其次,情绪调节干预过程的脑神经环路机制仍不明确,情绪调节的衡量指标单一。此外,以往NIBS方案存在定位精度不高、单时段效果微弱、现有方案难以满足新需要,以及具有一定的副作用等问题。据此,未来有必要全面定量总结现有文献,结合神经导航技术确定最优靶点,考察干预状态下外显/内隐情绪调节的脑神经环路改变,并从主观体验-生理指标-神经特征多层面评估NIBS干预效果。未来还可采用多靶点NIBS方案,或结合超扫描、神经反馈等技术以提高研究效度,为相关的转化研究和临床提供启示。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15
已有研究提示自闭症个体的疼痛共情缺陷可能源于自身疼痛的异常。鉴于高自闭特质与自闭症的相似性, 本研究分别通过实验范式和问卷调查评估了状态和特质共情, 旨在刻画自闭特质、自身疼痛与共情之间的联系。在假双人疼痛共情范式中, 高自闭特质个体在目睹他人接受疼痛时P2响应更强, 不愉悦度评分更高, 且部分源于对疼痛的高恐惧水平。问卷调查结果发现, 自闭特质水平越高, 在共情特质量表的观点采择维度得分越低, 而个人痛苦维度得分越高, 其中疼痛恐惧和灾难化中介了自闭特质与个人痛苦之间的联系。因此, 高自闭特质个体表现出高水平的状态和特质情绪共情, 且部分源于对疼痛存在更为负面的情绪和认知。这支持从自身疼痛异常的角度去理解高自闭特质和自闭症群体的共情等社会功能障碍, 为临床治疗和干预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13
摘要:品牌名称作为一类特殊词汇,其形式表征分为视觉表征(印刷字母的视觉特征)和听觉表征(词语的整体声学特征),字样(包括字母大小写、字形、颜色)和语音(包括音素、音节、声调或重音)可以分别代指二者。品牌名称字样和语音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均发生在词汇的知觉加工阶段,两者的影响结果和作用机制既存在联系,又相互区别。此外,品牌名称的视听效应之间存在跨通道联结。未来研究应结合实践问题,对品牌名称视听效应进行补充性探讨。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13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自我控制不仅仅是努力抑制冲动,人们还会主动采取各种自我控制策略来促进自我控制成功。基于自我控制过程模型提出的策略被认为包含了绝大多数的自我控制策略,但是该模型提出的早期策略比晚期策略更有效的假设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考察。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会使用至少一种策略来抵制欲望,会根据欲望类型和情境的不同选择使用不同的策略,策略使用的有效性也会因个体差异、欲望类型和情境差异等因素而发生变化。未来研究需要深入挖掘自我控制策略使用的灵活性和可变性、多种策略联合使用的机制,重视研究自我控制策略使用与自我控制能力提升的关系以及加强自我控制策略使用的干预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10
研究表明语素意义会自动激活并影响整词语义加工。但是, 汉语复合词识别中语素意义何时被激活以及如何参与并影响复合词语义整合的时间进程还缺乏清晰的认识。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 构建了三类双字词材料: 语素意义与词义相关的透明复合词(如炽热)、语素意义与词义不相关的不透明复合词(如风流)、以及作为控制条件的单语素词汇(如伶俐), 对比考察双字词的首词素和尾词素语义参与复合词语义加工的时间进程。结果发现,首字加工的早期(300~400 ms)和晚期(460~700 ms)都表现出语素效应, 即两类复合词要比单语素词诱发更负的波幅。在尾字加工的早期阶段(260~420 ms)不仅发现了语素效应, 还发现了语义透明度效应, 即不透明复合词比透明复合词诱发了更负的波幅。而在尾字加工的晚期(480~700 ms), 出现了反转的语素效应, 即两类复合词比单语素词诱发更正的波幅。结果表明了语素作为独立表征单元, 在早期加工阶段就得到了自动激活; 语义透明度在复合词早期加工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透明复合词语素整合加工能够顺利获取整词语义, 而不透明复合词语素整合加工则会阻碍整词语义获取。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2-23
视听跨通道对应(audiovisual crossmodal correspondence)在不同类型的视、听刺激之间被广泛发现,但其发生阶段尚不明确。研究采用线索-靶子范式,探究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 IOR)对于视听跨通道对应的影响。实验1操纵线索和目标之间的空间位置一致性和听觉音调与视觉目标位置之间的跨通道对应一致性,结果发现IOR效应和视听跨通道对应存在交互作用,线索化位置存在稳定的视听跨通道对应效应,而非线索化位置的视听跨通道对应效应消失。实验2操纵无关听觉刺激是否出现,发现IOR效应与单独的声音出现与否不存在交互作用,排除了警觉效应对于结果的混淆。实验3通过延长线索和目标的间隔时间(stimulus onset asynchronies, SOA),发现伴随着IOR效应减弱,线索化位置的视听跨通道对应效应也相应减弱,且IOR效应对于视听跨通道对应的调节作用减弱。研究表明,仅当听觉刺激与视觉空间位置之间发生跨通道对应时,才会与同样发生在知觉水平的IOR效应产生交互,支持了视听跨通道对应发生在知觉阶段。同时研究结果支持视听跨通道对应的发生符合反比效应原则。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2-15
身体活动当量标签(physical activity calorie equivalent, PACE)提供关于食物的两种信息,即能量值以及消耗该能量所需要的身体活动量,它被认为是一种应对日益严重的肥胖问题的有效策略。PACE标签可以有效降低消费者在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中的不健康食物选择和能量摄入,促进健康食物的选择,同时提高运动意愿和运动行为,即PACE标签可以促进健康行为。PACE标签起效应的认知机制包括两条路径,即PACE标签-心理模拟-情绪-行为路径和PACE标签-心理模拟-健康目标-行为路径。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两条路径的适用群体和适用条件,PACE标签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以及综合不同的饮食干预和调节方法帮助消费者形成可持续的健康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2-14
安慰剂效应指个体接受惰性物质或程序后,对自身状况产生积极预期从而使自身症状得到缓解的效应。已有研究发现,安慰剂不仅能镇痛还能有效调节情绪。为了考察安慰剂效应在情绪调节过程中的脑机制,本研究以社会排斥图片为情绪诱发材料、诱发社会疼痛,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激活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并使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观测TMS对安慰剂下调社会疼痛的影响。实验采用被试间-被试内混合设计,以“TMS组别”(DLPFC组、控制组)为被试间变量,“安慰剂条件”(安慰剂、非安慰剂)为被试内因素,共纳入健康大学生被试100名。结果发现,DLPFC组(n = 50)比控制组(n = 50)在安慰剂条件下报告的负性情绪更弱,同时,反映情绪体验强度的ERP晚正成分(late positive potential, LPP)的波幅也更低,但上述组间差异在非安慰剂条件(基线)下并不显著。研究结果还表明, DLPFC组比控制组更相信安慰剂的效果,愿意花更多的钱来购买安慰剂。此外相关结果发现,由DLPFC激活导致的安慰剂效应增强可有效降低社交焦虑倾向被试的负性社会情绪。本研究是结合脑调控(TMS)和脑观测(ERP)技术探讨安慰剂情绪调节脑机制的首次尝试,研究发现不但揭示了DLPFC在安慰剂调节情绪过程中的重要因果作用,还为临床治疗以情绪失调为主要症状的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了脑调控干预的可行性脑靶点。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2-09
面孔吸引力被认为能够影响注意资源的分配。然而,对于面孔吸引力影响注意资源分配的具体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本研究想探究面孔吸引力对两种注意过程的影响:注意捕获和注意粘附。注意粘附指的是将注意转移的困难,而注意捕获指的是注意的初始定向过程。本研究会采用不同的视觉搜索范式来测量面孔吸引力对这两种不同的注意过程的影响,尤其是在注意捕获中又区分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注意捕获。并且因为面孔吸引力的进化意义,本研究还会考察在不同的进化动机状态下(自我保护和择偶动机)面孔吸引力对注意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测量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统计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分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2-08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与新冠疫情相关的多维度、标准化的词语库,从而为与新冠疫情有关的心理学或神经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本词语库参考国内外情绪词语库的建立方法并采用点探测任务以及词语库中的词语作为实验材料来检验疑似具有新冠恐惧被试的注意偏向,从而检验词语库的有效性。【结果】我们通过筛选和处理,最终将196个新冠词和99个中性词纳入了词语库,然后对词语通过6个维度进一步进行分类和评估、建立了一个标准化的中国新冠词语库,词语具有较好的信度和内部一致性。除此之外,通过点探测任务检验其效用,验证新冠高相关度的词语与具有新冠恐惧被试之间的关系,词语库可靠性较高,其中材料可作为与新冠相关的情绪和情感研究。【局限】初步样本量较少以及词语库应用面需要进一步开发。【结论】我们初步建立的中国新冠词语库具有较好的信度、内部一致性和可靠性较高,可以作为未来与新冠疫情研究相关的材料。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2-04
摘要:个人、企业乃至国家在实际生活中需要做出涉及不同时间节点的决策,此类决策在行为决策领域一般以“跨期偏好”作为衡量指标。而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须做出的、攸关生存发展的重要跨期决策实则是混合得失双结果的跨期决策。然而,现有基于纯获得范式未能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现实中更加复杂、真实的混合得失双结果跨期决策问题。为了描述并解释人们的混合得失双结果跨期偏好,本项目拟:1)通过不同逻辑合成混合得失双结果跨期决策的折扣率,为模型比较提供尚缺乏的预测指标;2)开发生态版的混合得失双结果跨期偏好任务,为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更加生态、有预测力的测量范式;3)采用静态的直观模拟天平任务和动态的鼠标实验室、眼动追踪技术相结合的手段,检验效用比较模型与属性比较模型何种可以更满意地解释混合得失双结果的跨期决策。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测量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 提交时间: 2023-01-30
词嵌入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一项基础技术。其核心理念是根据大规模语料中词语和上下文的联系,使用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算法自动提取有限维度的语义特征,将每个词表示为一个低维稠密的数值向量(词向量),以用于后续分析。心理学研究中,词向量及其衍生的各种语义联系指标可用于探究人类的语义加工、认知判断、发散思维、社会偏见与刻板印象、社会与文化心理变迁等各类问题。未来,基于词嵌入技术的心理学研究需要区分心理的内隐和外显成分,深化拓展动态词向量和大型预训练语言模型(如GPT、BERT)的应用,并在时间和空间维度建立细粒度词向量数据库,更多开展基于词嵌入的社会变迁和跨文化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27
数学焦虑是一种对数学感到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以往研究发现,个体的数学焦虑水平越高,在包括数学概念知识在内的不同类型数学任务中的表现就越差。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学焦虑影响数学概念知识加工的脑机制。在控制广泛性焦虑的影响后,筛选出92名健康成年人,对其数学焦虑水平、语言理解能力、智力及其在数学概念知识任务中的表现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发现,在控制了语言理解能力和智力的影响后,个体的数学焦虑水平与其在数学概念知识任务中的成绩呈现显著负相关。对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的分析发现,个体右侧水平段顶内沟与右侧脑岛之间的功能连接强度可以显著预测其数学概念知识成绩,且该功能连接完全中介了数学焦虑水平与数学概念知识成绩之间的相关。这一结果表明,数学/计算相关脑区(顶内沟)与焦虑相关脑区(脑岛)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数学焦虑干扰数学概念知识任务的神经基础。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18
人脑如何表征语义信息一直以来是认知神经科学的核心问题。传统研究主要通过人为操纵刺激属性或任务要求等实验方法来定位语义表征脑区,这类方法虽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是依然存在难以详细量化语义信息和语境效应等问题。基于语义的分布式假设,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将离散的、难以客观量化的语义信息转变为统一的、可计算的向量形式,极大提高了语义信息的刻画精度,提供了有效量化语境和句法等信息的工具。运用NLP技术提取刺激语义信息,并通过表征相似性分析或线性回归建立语义向量与脑活动模式的映射关系,研究者发现表征语义信息的神经结构广泛分布在颞叶、额叶和枕叶等多个脑区。未来研究可引入知识图谱和多模态融合模型等更复杂的语义表示方法,将语言模型用于评估特殊人群语言能力,或利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来提高深度语言模型的可解释性。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14
意识的层级性指意识加工模式究竟是遵循“全或无”还是“渐变”机制;意识的丰富性指意识的表征内容究竟是“丰富的”还是“贫乏的”。层级性和丰富性分别从加工质量和加工范围两个角度对意识体验加以探索。它们是解读意识这一人类基本科学问题的两条重要路径——任何有关意识形成机制的理论,都必须对这两个问题做出全面、准确、合理的解释。本文首先对这两个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借以厘清相关研究问题中不同观点的争论;其次探讨了两问题间的内在关联,即两者都可以追溯到意识的形成是否必须依赖认知取用的争论上;最后,本文对如何更好推进两问题的研究,以及如何为不同情景中二者的复杂性表现提供统合解释进行了述评和研究展望。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10
构念(Construct)是研究者对其研究对象进行表征形成的抽象概念,是研究者与同行交流的核心载体。在科学心理学中,构念的本体论承诺——某构念能否反映特定客观实体——一直较少受到关注。科学心理学中对构念的定义和测量缺乏统一的规范,用于表征心理构念的概念之间关系混乱,不同研究对构念进行探索的异同之处难以被清晰地辨析,导致研究者难以对已经发表的结果进行整合,阻碍了科学心理学的理论进步。要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心理学需要建构基于共识的认知本体论(Cognitive Ontology)框架,梳理心理构念与心理实体(Psychological Entity)之间的映射关系。认知本体论回答如下两个问题:(1)作为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如何建立关于科学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知识大厦?本文指出,基于当前科学界的共识——演化论,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人类的心理能力(Psychological Capacity),即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功能。对心理能力的实证研究需要通过形式化和数学化模型,建立“心理能力-构念-测量-数据”的逻辑链条,并在研究者间形成共识。现阶段,研究者需通过元研究对心理构念现有的操作化定义/测量进行汇总、分析和评估,并对这些测量进行大规模施测,形成关于该构念及其测量的大数据集;在大数据集的基础上,进行数据驱动和理论驱动的计算建模,以厘清各种测量间关系,更新关于该构念及相关构念的测量模型和理论模型,筛选和迭代对该构念的测量手段。通过研究者间的合作,不断迭代以上过程,积累数据、更新关于心理构念的测量模型与理论模型,推动科学心理学在知识的积累中实现理论上的突破。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03
双语经验所带来的执行控制优势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然而对于双语优势效应的理论解释和具体表现则莫衷一是。为进一步明确执行控制双语优势效应的内在机制,当前研究区分了干扰抑制和反应抑制,并纳入年龄和语系类型等调节变量,最终通过对102篇文献进行元分析发现,执行控制整体的双语优势边缘显著(g = 0.11),但在控制发表偏差之后双语优势消失。其中,干扰抑制成分的双语优势边缘显著(g = 0.08);控制发表偏差后反应抑制成分的双语优势消失;认知灵活性成分的双语优势受到被试年龄和出版年份的调节。研究结果启示未来研究可更多关注干扰抑制和反应抑制在双语优势效应上的差异及其内在机制,以及双语者年龄和第二语言与母语间的语言距离对于执行控制双语优势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2-29
目的:本研究采用语义相关性判断任务,通过两个实验探讨语言经验和阅读能力对听障大学生词汇识别中字形、语音和手语表征激活的影响。
方法:实验1比较不同语言经验和阅读能力的听障大学生在形似干扰字、同音干扰字和无关干扰字条件下的表现,实验2比较他们在手语相关和无关条件下的表现。
结果:实验1结果显示,在正确率和反应时指标上,不同语言经验和阅读能力的听障大学生表现出相似的字形干扰效应(与无关干扰字相比,形似干扰字条件下正确率更低、反应时更长),均未出现语音干扰效应。实验2结果显示,在正确率指标上,当控制听障大学生阅读能力时,阅读能力高的手语组表现出显著的手语干扰效应(与无关条件相比,手语相关条件下正确率更低),阅读能力高的口语组未出现手语干扰效应。当控制听障大学生语言经验,阅读能力高的手语组和阅读能力低的手语组表现出相似的手语干扰效应。
局限:本研究只考察了听障大学生在书面词汇识别中字形、语音和手语表征的激活情况,其它年龄阶段的听障学生情况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结论:综合两个实验的结果可以发现,语言经验影响听障大学生的词汇表征,阅读能力不影响听障大学生的词汇表征。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尝试提出听障大学生中文词汇识别的认知加工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