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2002~2015年住院患者病种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目的 分析医院前10位病种从而为疾病的预防和医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提取医院2002~2015年住院患者病案首页信息并使用IBM 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和肿瘤稳居前2位病种且呈现上升趋势,消化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位居全院病种的第3、4位。2002~2015年前10位病种占比呈现下降趋势,从2002年的88.0%下降至2015年的83.8%,呈现病种多方面发展。 结论 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为肿瘤疾病,需各相关部门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控管理,对居住环境的安全监测,个人需加强运动,合理饮食,从而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识。

  • 物联网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管理中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分类: 物理学 >> 普通物理:统计和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等 提交时间: 2023-08-2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得到了极为快速地发展,在医学领域也广为应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病)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慢性呼吸疾病,如何利用物联网技术改善慢阻肺病管理的临床实践值得探讨。笔者对国内外物联网技术在慢阻肺病管理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通过回顾文献发现,目前物联网在慢阻肺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缺乏高质量、大样本研究,后期研究中需对技术成熟的模式或产品进行更为系统的真实世界应用评价,特别是对患者远期临床结局、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卫生经济学评价。产品设计应当符合慢阻肺病疾病特征及使用人群特点,通过定性研究了解用户使用体验、看法或态度也值得关注。

  • 多维度语义相似度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针对疾病知识的不同表达方式,提出一种融合疾病多维度的综合语义相似度计算方案。[方法/过程] 在整合疾病本体和医学百科各自特征的基础上,设计由基于疾病本体的语义相似度和基于医学百科的疾病语义相似度构成的综合语义相似度模型。其中,运用图论计算基于疾病本体的语义相似度,运用LDA、集合和向量空间模型计算基于医学百科的疾病语义相似度。[结果/结论] 将本文的方法同临床医生的人工判别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反映疾病的语义相似度。本文的方法可为疾病相似性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1990—2019 年中国炎症性肠病负担及变化趋势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7-2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炎症性肠病近年来发病率高,具有病程迁延、疾病负担重等特点,但目前缺乏了解中国炎症性肠病疾病负担的数据,这可能会阻碍此疾病的医疗保健规划和资源分配。目的 调查 19902019 年我国炎症性肠病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分析年龄、性别和时期对炎症性肠病的影响。方法 利用 2019 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收集 19902019 年中国炎症性肠病发病率、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数据;采用 Joinpoint 软件分析炎症性肠病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标化 DALY 率变化趋势及特征,利用 Excel 2019 软件进行数据整理。结果 19902019 年我国炎症性肠病标化发病率从 1.47/10 万上升到 3.01/10 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 2.5%〔95%CI(2.4,2.6)〕,标化死亡率从 0.86/10 万下降到 0.35/10 万,AAPC 为 -1.6%〔95%CI(-3.8,-3.4)〕,标化 DALY率从 24.47/10 万下降到 16.31/10 万,AAPC 为 -2.2%〔95%CI(-2.3,-2.0)〕,趋势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度男性标化发病率、死亡率高于女性,而标化 DALY 率在 1995 年之前女性高于男性,19952001 年男性与女性基本一致,2001 年之后男性高于女性。各年度各年龄段 IBD 标化发病率 AAPC 呈整体平稳上升趋势(P<0.05);各年龄段标化死亡率 AAPC 呈整体下降趋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下降趋势变缓(P<0.05)。结论 19902019 年,我国炎症性肠病标化死亡率和标化 DALY 率呈下降趋势,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各年度男性标化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于女性。高龄人群炎症性肠病疾病负担问题值得重点关注,鉴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老龄化,炎症性肠病在中国的负担将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

  •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影像学特点、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例共234枚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合头颅CT提示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式及DSA结果判定责任动脉瘤。对责任动脉瘤均采取显微夹闭术或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积极治疗,对于非责任动脉瘤予以选择性治疗。结果%例多发动脉瘤行栓塞治疗56例,夹闭治疗28例,未治疗12例。44例一期治疗所有动脉瘤,4例分期处理所有动脉瘤,36例仅治疗责任动脉瘤。接受治疗的84例患者,出院时预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 )评分5分62例,4分12例,3分8例,1分2例。术后6个月DSA随访30例,1例复发接受再治疗,余29例治疗效果稳定。结论颅内多发动脉瘤应在诊断全面的基础上,正确判断责任动脉瘤并积极治疗,对于非责任病灶需要综合评估出血风险,采取个体化治疗措施,尽量一期治疗所有动脉瘤,减少再出血风险。

  • 1990—2019 年中国心血管流行现状、负担及发病预测分析

    分类: 物理学 >> 普通物理:统计和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等 提交时间: 2023-08-2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慢病,且仍是我国乃至全球一个函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目的 探讨 19902019 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情况,预测 20202050 年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为心血管疾病相关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 2019 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数据库,提取19902019 年中国及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使用基于 GBD 2019 数据库可公开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以及对应的年龄标准化(简称标化)率来量化心血管疾病的疾病流行情况,使用伤残损失寿命年(YLD)、早死损失寿命年(YLL)、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量化疾病负担情况,构建 ARIMA 模型预测 20202050 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结果 19902019 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分别增长了 93.75%、99.75%、57.39%。女性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患病率均高于男性,标化死亡率低于男性。从 2019 年数据上看,中国心血管疾病总体发病率随着年龄升高呈上升趋势,在 95 岁及以上年龄组达到最高值。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趋势与总体趋势相似,但略有差异。总体患病率随着年龄升高呈上升趋势,女性高于男性。在 45 岁以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男性的死亡率在各个年龄段上均高于女性。19902019 年男性 YLL 率、YLD 率、DALY 率增长了 36.99%、102.42%、40.78%,女性增长了 2.79%、107.13%、11.50%。从 2019 年数据来看,中国总人群心血管疾病的 YLL 率、YLD 率、DALY 率总体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尚无拐点出现。男性 YLL 率、DALY 率随人口老龄化进展逐渐升高并远高过女性,女性 YLD 率在 55~59 岁年龄组后逐渐升高并远高过男性。19902019 年,全球心血管疾病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患病率及标化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中国的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患病率仍有所增加,标化死亡率随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全球范围。从全球整体水平上看,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标化 YLL 率、标化 DALY 率随同全球一样呈下降趋势,但 2000 年以后中国心血管疾病的疾病负担高于全球整体水平,且标化 YLD 率逐年增加。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吸烟、吸二手烟、饮酒、体力活动少、高空腹血糖、高收缩压、高 BMI、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肾功能不全。从中国及全球相关数据来看,高收缩压(高血压)依然是造成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且死亡人数逐年增加。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脂血症)是全球及近年来中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第二因素。20202050 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标化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预计到 2050 年心血管疾病的标化发病率将达到 663.618/10 万。结论 19902019 年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心血管疾病导致疾病负担较为严峻,在未来 50 年尚无拐点出现,疾病流行及负担情况均高于全球范围。预计到 2050 年心血管疾病的标化发病率将达到 663.618/10 万。

  • 运动调节自噬改善心血管预后的研究进展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7-2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新陈代谢途径,其中溶酶体降解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并循环利用,对心血管稳态和功能至关重要,但过度或不足的自噬可导致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多研究证明,运动是预防和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调节自噬是双向和动态的过程。对于自噬过度或不足引起的心血管疾病,运动可恢复自噬水平及功能,延缓心血管疾病的进展,改善心室重构。探究运动对心血管疾病自噬的调节机制有益于改善预后,降低心血管疾病事件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本综述回顾自噬的主要作用机制及信号通路,以及运动调节自噬有益于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作用。

  • 口服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急性加重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特征及结局指标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5-0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口服中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治疗中应用广泛,但相关临床试验的结局指标尚未得到统一和规范。目的 通过筛选已发表的以口服中药为 AECOPD 治疗措施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总结其文献特征和选用的结局指标情况,为中医药治疗 AECOPD 临床试验设计和结局指标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gov、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取口服中药治疗 AECOPD 的 RCT 和临床试验注册方案,检索时限为 2018 年 1 月至 2022 年 10 月。由 2 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纳入研究的结局指标选择情况进行描述。结果 纳入 578 篇文献,包含 574 篇已报告试验结果的 RCT 及 4 个临床试验注册方案。574 篇 RCT 共纳入 51 508 例患者。88 篇文献在纳入标准中限定了患者的疾病分级,361 篇文献在纳入标准中限定了中医证型,6 篇文献报告了盲法,6 篇文献提及了随访。纳入文献共涉及 4 030 个结局指标,单篇文献结局指标数量范围为 1~24 个。按照结局指标的功能属性,将其归为 8 个指标域:中医症状 / 证候、症状 / 体征、理化检测、生活质量、远期预后、经济学评估、安全性评价、其他,报告率最高的指标域是理化检测,报告频次排名前 5 位的结局指标项目是:有效率(11.5%)、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7.5%)、中医症状 / 证候评分(7.1%)、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 / 用力肺活量(6.8%)、用力肺活量(4.6%)。445 篇文献报告了有效率的组成,报告率排名前 5 位的研究指标依次为症状(423 篇)、体征(281篇)、中医证候评分(203 篇)、实验室检查(89 篇)、肺功能(71 篇)。结论 口服中药治疗 AECOPD 的 RCT 涉及的结局指标数量多、范围广,纳入的文献在不同程度上关注了口服中药对 AECOPD 患者的症状体征、理化检测指标、生活质量、远期预后、经济学评价和安全性结局等方面的影响。但结局的指标选择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结局指标主次不清;主要关注替代终点,对临床终点的关注不足;对卫生经济学指标关注不足;有效性参考来源不一、判断标准不一。研究者可参考已发表的核心指标集,合理设计结局指标,以提高中医药临床研究的质量。

  • 科学研究与卫生需求动态关系定量研究———以神经系统为例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保障人类生命安全、提升人类生活福祉的重要手段。定量探究科学研究与卫生需求的动态关系,可为科学研究布局与资源分配提供有益借鉴。[方法/过程] 以全球主要的致残及致死因素之一——神经系统疾病为案例,利用2000-2019年科学文献数据、疾病负担多重指标(伤残调整生命年、致死人数、科研依赖性负担)与人类发展指数,在构建科学研究与卫生需求关系定量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探析神经系统疾病负担与科研产出的匹配性、相关性及回归关系。[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过去20年间,神经系统疾病的负担及文献产出在全球范围内均呈现上升趋势。整体而言,科学界对此类疾病给予了较为充足的关注,但其中部分疾病(如偏头痛)的研究力度相对欠缺。不同发展水平国家视角下,神经系统疾病负担主要集中于超高水平国家,此类国家也是应对该疾病负担的核心科研力量。细分至具体疾病来看,超高水平国家对于中低水平国家负担相对较高的疾病(如癫痫)的科研关注度较弱。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疾病负担与文献产出显著正相关,说明疾病负担的增长对该疾病相关文献产出有正向影响。相较于伤残调整生命年,更为直观的致死人数对科学文献产出的影响更大。此外,本研究论证创新性指标"科研依赖性负担"的现有局限性,并基于数据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 1990—2019年中国和全球缺血性心脏病负担变化趋势与发病预测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2-1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缺血性心脏病是全球公认死亡率最高且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致使我国居民的疾病负担不断加重。进行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及预测分析是医疗卫生政策关注的重要议题。目的比较分析 19902019 年中国与全球缺血性心脏病的疾病负担与风险因素,预测其变化趋势,为开展缺血性心脏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9 年全球疾病负担报告(GBD2019)数据库,采用 Joinpoint 对数线性模型分析 19902019 年中国和全球缺血性心脏病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并进行趋势检验,借助 R 4.3.0 进行 20202035 年中国缺血性心脏病疾病负担预测。结果19902019 年,我国缺血性心脏病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和标化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率均低于全球水平,但总体皆呈上升趋势,而全球均呈下降趋势。中国及全球缺血性心脏病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DALY 率多发于老年人群。20202035 年中国缺血性心脏病疾病负担预计整体呈下降态势(发病率、死亡率、DALY 率的年均增长率(AAPC)分别为- 0.400、- 1.167、- 1.318,P<0.001),中国和全球男性人群各指标的降幅均较女性更大。结论我国缺血性心脏病防治形势严峻,男性和老年人群的疾病负担尤为沉重;由伤残所致的疾病负担较重;高收缩压、高低密度脂蛋白是重要风险因素。未来应当关注我国缺血性心脏病的疾病负担增长趋势,重点加强男性及老年人群的预防干预。

  • 1990—2019年中国成年人归因于糖尿病的心血管负担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12-0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在全球老龄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慢性病患者不断增加,多病共存现象愈加严重。在普遍认知中,心血管疾病与 2 型糖尿病大多属于老年病,但随着居民生活节奏与饮食等行为方式的改变,很多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现也有研究表明,与一般人群相比,年轻时患糖尿病的病人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及死亡率会相对增加。目的 探究 19902019 年中国成年人归因于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负担情况,为共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 2019 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数据,主要采用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和计算获取的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等指标评估我国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疾病 3 类)归因于糖尿病的疾病负担情况,并对年龄段(25~49 岁、50~69 岁、 70 岁)及性别进行分层分析,最后对疾病负担的时间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中国 25岁及以上人群归因于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数从 1990 年的 29.805 万例上升到 2019 年的 70.034 万例。男性归因于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较 1990 年升高,而女性标化死亡率有所降低,且男性标化死亡率始终高于女性。2019年归因于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 DALY 为 1 358.585 万人年,按年龄划分的死亡率和 DALY 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标化 DALY 率下降趋势较男性明显(女性:EAPC=-0.32%,95%CI=-0.49%~-0.11%;男性:EAPC=-0.01%,95%CI=-0.26%~0.29%)。2019 年归因于糖尿病的缺血性心脏病、外周动脉疾病患者 3 个年龄段的死亡率和 DALY 率较 1990年大部分上升,而 2019 年归因于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 3 个年龄段的死亡率较 1990 年下降。19902019 年心血管疾病中 3 类心血管疾病归因于糖尿病的标化 DALY 率占比呈波动性变化,但在 2019 年归因于糖尿病的 3 类心血管疾病标化 DALY 率占比均高于 1990 年。结论 19902019 年我国成年人归因于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和 DALY 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人群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共病风险较大,应注重在糖尿病患者中筛查心血管疾病或患心血管疾病风险高的个体,重点关注男性、高龄人群以及不良生活习惯较多的年轻人,对其进行早期的健康干预,减少共病疾病负担。

  • 1990-2019年中国糖尿病负担及发病预测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1-30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目的 了解1990-2019年我国糖尿病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情况,为评价和制定糖尿病相关防治政策和措施提供数据借鉴。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描述1990-2019年我国糖尿病的发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早死寿命损失年(YLL)、伤残寿命损失年(YLD)的变化和年龄分布特点,并采用贝叶斯-时期-队列分析(BAPC)方法对2020-2030年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2019年我国糖尿病粗发病率为265.45/10万,标化发病率为204.31/10万,相对于1990年分别增长63.12%、15.93%;粗死亡率为12.16/10万,标化死亡率为9.44/10万,分别增长105.41%、2.61%。YLL率呈现下降趋势,YLD率、DALY率呈上升趋势。男性糖尿病疾病负担均高于女性,并且增长幅度快于女性;糖尿病疾病负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2020-2030年间,我国人群糖尿病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我国糖尿病疾病负担仍然较重,发病及死亡人数较多,疾病负担表现为由伤残导致的疾病负担较高,应关注糖尿病的早期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男性、中老年人群疾病负担较重,应对该人群给予足够的重视。

  • 《2023 AHA/ACC/ACCP/ASPC/NLA/PCNA 慢性冠状动脉患者管理指南》要点解读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1-1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是指因心脏流入或流出血流不足所引起的慢性心脏或血管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居高不下,导致巨大的个人、经济与社会负担。2023年7月美国心脏协会(AHA)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等6个学术组织联合发布了《2023AHA/ACC/ACCP/ASPC/NLA/PCNA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管理指南》,该指南提供了一种以循证为基础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方法综合管理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内容涉及慢性冠状动脉疾病的流行病学,以及对患者的评估、诊断与风险分层、治疗、特殊人群管理,患者随访和相关注意事项等建议,强调了健康饮食、规律体育锻炼和远离烟草对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并且更新了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等药物的相关治疗推荐,为临床工作提供了最新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建议。本文对该指南的管理策略进行要点解读,旨在为国内相关指南的制订与更新提供依据,不断规范与完善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专科诊疗照护,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指导,改善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预后。

  • 光声成像在关节炎性病变中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19-12-22 合作期刊: 《协和医学杂志》

    摘要: 关节炎性疾病发率逐渐升高,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担其早期诊治有重要意义。声成像是近年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型光学影手段,其结合了显和超波接收转换优 点,可以同时对关节开展形态学、微血管及功能成像并通过外源性造影剂实现分子。 点,可以同时对关节开展形态学、微血管及功能成像并通过外源性造影剂实现分子。 近十年来,较多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光声成像仪器包括独立断层统、与商 近十年来,较多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光声成像仪器包括独立断层统、与商 近十年来,较多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光声成像仪器包括独立断层统、与商 近十年来,较多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光声成像仪器包括独立断层统、与商 近十年来,较多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光声成像仪器包括独立断层统、与商 近十年来,较多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光声成像仪器包括独立断层统、与商 近十年来,较多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光声成像仪器包括独立断层统、与商 近十年来,较多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光声成像仪器包括独立断层统、与商 近十年来,较多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光声成像仪器包括独立断层统、针对其在关节炎性疾病诊断中开展了动物和人体 超声仪器整合的多模态影像系统等,针对其在关节炎性疾病诊断中开展了动物和人体 实验,以及临床前期证明了光声技术在关节炎症诊断中的作用 实验,以及临床前期证明了光声技术在关节炎症诊断中的作用 实验,以及临床前期证明了光声技术在关节炎症诊断中的作用 实验,以及临床前期证明了光声技术在关节炎症诊断中的作用 ,其中配备手持光声探 其中配备手持光声探 其中配备手持光声探 其中配备手持光声探 其中配备手持光声探 头的一体化PA/US 系统易于临床转化,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系统易于临床转化,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在应激和某些条件状态下猪肠道差异蛋白质表达的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肠道不仅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也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执行者,肠道功能的改变通常伴随着蛋白质表达、修饰或稳定性的改变。近年来,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蛋白质组学在动物科学领域被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围绕应激和某些疾病状态下猪肠道差异蛋白质表达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阐述。

  • 慢性阻塞性肺向“前”发展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9-0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科最常见的一类慢性气道疾病,也是全世界公认的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慢性疾病之一。作为慢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一般都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及早预防和早期干预能够显著改善COPD患者的预后。随着国际学术界对COPD认识的逐渐深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2022版报告首次提出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前期(pre-COPD)的概念。本文回顾了pre-COPD发展历程、分析了其定义及诊断标准,并对早期识别pre-COPD患者的意义进行了总结。pre-COPD是对现有COPD防治理念的拓展和延申,充分认识与理解这个概念,不仅有助于指导相关发病机制和基础研究的方向,更有助于在临床工作中提高COPD的一级预防意识,进而降低COPD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 1990—2019年中国周围动脉患病性别差异情况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7-2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周围动脉疾病(PAD)是心血管疾病中一种常见的、严重的疾病,易并发肢体缺血及心血管不良事件。PAD 的患病有性别差异,而相关研究相对缺乏。充分认识中国 PAD 患病情况的性别差异对于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至关重要。目的分析中国PAD患病情况中的性别差异及其原因,为有针对性的筛查和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库提取中国男性和女性以及全球、日本、韩国和印度女性的PAD患病人数、患病率、年龄标化患病率、疾病负担可归因危险因素以及相应95%不确定区间(UI)。采用R语言分析本研究数据和可视化分析。采用Joinpoint软件分析19902019年中国男性和女性PAD患病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计算PAD患病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以及其95%可信区间(CI)。采用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BAPC)模型预测20202035年PAD的患病人数和患病率。结果中国2019年PAD患病率例数男性为71.7410万,女性为213.1510万。与1990年比较,2019年PAD患病人数男性增加了154.22%,女性增加了181.27%。2019年日本、韩国、印度和全球女性PAD患病人数、患病率均较1990年升高,但年龄标化患病率均降低,1990年中国女性PAD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日本和韩国女性的57.80%和76.35%,2019年则分别为日本和韩国的1.10倍和1.33倍。中国男性PAD患病率1990年为462.40/10万,2019年为989.79/10万,增幅为114.05%,19902019年呈上升趋势。中国女性PAD的患病率1990年为1321.44/10万,2019年为3055.85/10万,增幅为131.25%,19902019年呈上升趋势。2019年中国女性PAD患病率是男性的3.09倍。中国男性PAD的年龄标化患病率1990年为731.02/10万,2019年为744.96/10万,增幅为1.91%,19901993年、19932005年呈上升趋势,20052019年呈下降趋势。中国女性PAD的年龄标化患病率1990年为1839.43/10万,2019年为2022.13/10万,增幅为9.93%,19902005年呈上升趋势,20052019年变化趋势不显著(P>0.05)。2019年中国女性PAD年龄标化患病率是男性的2.71倍。BAPC模型预测结果示,2035年中国男性PAD患病人数将达到101.3010万,女性将达到319.2410万。2035年中国女性PAD患病人数较2019年将增长49.77%。分年龄统计,2019年中国女性65~69岁PAD患病人数最多,为35.1510万,2035年将是70~74岁患病人数最多,为55.8910万。2035年40~44、45~49、50~54、55~59岁中国女性PAD患病人数将低于2019年,60~64、65~69、70~74、75~79、80~84、85~89、90~94、95岁患病人数将高于2019年。2035年中国男性PAD年龄标化患病率为712.09/10万,女性为1945.97/10万,较2019年分别降低4.41%与3.77%。分年龄统计,2035年中国女性各年龄分层PAD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除95岁人群外,其他年龄段人群的患病率均较2019年下降。2019年中国PAD疾病负担可归因于6种危险因素,分别为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肾功能不全、高盐饮食和铅暴露。男性最主要危险因素为吸烟(44.32%),其次为高血压(18.97%)和糖尿病(16.11%)。女性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32.31%),其次为糖尿病(24.81%)和肾功能不全(17.27%)。结论中国女性PAD的患病人数、患病率及年龄标化患病率均明显高于男性,并且年龄标化患病率已经超过日本和韩国。在可预知的未来,中国女性PAD患病人数将进一步增加,且老年女性的患病人数增长越来越明显。因此应更加重视PAD在性别、年龄方面呈现出的变化,重视PAD患者危险因素的性别差异,采取必要的筛查和预防措施。

  • 1990-2019年中国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负担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8-17

    摘要: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及其危险因素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数据,描述1990-2019年中国宫颈癌、子宫癌和卵巢癌的发病、死亡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寿命损失年(YLD)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利用人群归因危险百分比估计其不同危险因素水平。结果 1990-2019年我国宫颈癌、子宫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卵巢癌发病率增幅最高,增加了0.78%,2019年宫颈癌、子宫癌的高发年龄均为55~59岁、而卵巢癌为70~74岁高发。宫颈癌、子宫癌和卵巢癌各年龄段的DALY、YLL、YLD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导致DALY和DALY率的危险因素中,宫颈癌为吸烟(14.53万人年/20.83%)和危险性行为(162.22万人年/232.57%),子宫癌为高身体质量指数(BMI)(9.08万人年/13.02%),卵巢癌为高BMI(1.67万人年/2.39%)、高血糖(4.46万人年/6.40%)和职业接触石棉(0.79万人年/1.13%)。相较于1990年,2019年中国DALY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卵巢癌归因于高BMI、高血糖和职业接触石棉,分别增加482.93%、253.59%和162.79%,增长率远高于全球水平。结论 1990-2019年,中国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整体呈上升趋势,应将绝经及绝经后期女性作为重点防控人群,增加三类癌症的宣传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积极开展癌症筛查、提高人们疫苗接种意愿,从而降低我国女性宫颈癌、子宫癌和卵巢癌的疾病负担。

  • 老年人群的韵律感知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老龄化导致听觉系统、认知功能有所衰退。老年人群的言语理解能力减弱, 韵律信息解析存在困难。老年人对重音、语调、语速等语言韵律感知能力退化, 对情感韵律的加工也出现问题, 特别是消极情绪韵律加工减退较快。老年疾病进一步加深韵律加工难度, 韵律感知呈现出与特定疾病的相关性。未来研究需考察不同语言背景老年人群的韵律感知表现与机制、复杂交流环境的影响、韵律感知障碍对老年疾病的预测、韵律感知的早期干预与复健等问题。

  • IgG4相关性的诊疗进展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与IgG4淋巴细胞密切相关的}r、系统性疾病,该类疾病以血清IgG4水平升高以及IgG4阳性细胞浸润多种器官和组织为特征,病理学改变呈现为席纹状纤维化,累及的器官或组织由于慢性炎症及纤维化进程可导致弥漫性肿大,常见受累器官包括泪腺、胰腺和腹膜后间隙等。该类疾病对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文中我们回顾了IgG4相关性疾病前阶段的诊断标准,并补充不常见受累器官的国际诊断标准,更新各个诊断标准的国际共识,认为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将成为治疗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