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电视媒体直播互动模式与价值初探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网络直播市场日益火爆,让传统电视人有了新的思考,将直播互动手段融入综艺节目之中,其连接模式、传播方式、商业模式也会随之改变。在转变的同时,观众的角色、定位及其自我价值的实现至关重要。

  • 技术创新驱动高质量内容生产——人民日报AI编辑部3.0助力两会报道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人民日报社持续将AI、5G为代表的创新应用作为融合转型的重要驱动力,深挖一线采编需求,以智赋能,借智增效,移动创新,以构建全媒体新闻生产新生态为目标,2022年推出AI编辑部3.0。该版本强化了视频生产的智能化、云端化、移动化、轻量化四重特性,5G连接前后方,AI直抵采访一线,重塑了新闻生产与传播流程,驱动全媒体高质量内容生产,助力报社两会全媒体报道提质增效。

  • 基于意图的物联网服务描述与发现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22-05-10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在物联网服务发现过程中,用户通常用自己的意图表达需求,而服务描述是对服务功能的说明,因此两者之间的不匹配会影响服务发现的准确率。同时随着服务的种类不断增多,服务发现的准确率不断降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文章提出在物联网服务描述中引入意图服务本体的方法,并在意图服务本体中扩展服务上下文和Qos(Quality of Service)。扩展后的意图服务本体存储在语义化服务描述OWL-S(Ontology Web Language for Services)文件中,能够以意图的方式表达服务功能,丰富物联网服务描述的语义,提高服务发现的准确率。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所提出的服务描述方法以及相应的服务发现算法相对于传统服务发现方法能提升6.7%的准确率。

  •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助推全媒体报道模式“智变”升级——AI编辑部4.0为人民日报社两会宣传报道提质增效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目的】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技术风头正劲,正在开启人工智能发展的新纪元,也为媒体行业革新新闻传播模式、加速融合转型升级带来了新契机、新思路。文章旨在探讨主流媒体如何应用先进技术助力融合报道。【方法】解析人民日报社在2023年全国两会前夕升级推出的AI编辑部4.0背后的技术创新应用。【结果】人民日报社的AI编辑部4.0引入AIGC最新发展科技并在两会重大宣传报道中取得突出应用效果。【结论】人民日报社两会宣传报道的经验为媒体同行借力AIGC助推媒体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范式。

  • 探索运用区块链和知识图谱技术 助力建党100周年新媒体报道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以技术创新赋能内容报道,积极探索运用区块链和知识图谱等新技术,融合H5新闻报道形式,策划三类交互性好、感染力强、创意新颖的报道方案,助力建党100周年新媒体报道。

  • 面向出版物内容增强的医学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模式创新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医学文献信息资源是用户学习医学知识、展开医学研究的必要前提,然而现有的医学文献信息资源存在非结构化、呈现形式单一等问题,由此提出医学出版物内容增强方案,以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医学资源组织与利用服务。[方法/过程] 以语义出版为导向,将CMeSH医学主题词融入元素识别、语义映射、语义描述、多维关联流程之中,实现医学传统出版物到医学增强出版物的转化,同时以儿科为应用背景构建医学出版物内容增强实例,验证数字出版内容增强在医学文献资源服务中的可行性。[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通过内容增强一系列流程,医学传统出版物可转化为医学增强出版物,从而优化用户医学知识学习过程,使用户的高效学习成为可能。

  • 5G时代科技期刊出版融合发展的优势及具体路径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借鉴5G相关技术及其在新闻媒体及图书出版中的应用现状,指出5G时代科技期刊融合发展的优势所在,探讨5G背景下科技期刊出版融合的具体路径。5G背景下科技期刊传播媒介更多元,传播内容更全面,传播形式更丰富,传播对象更具体;5G背景下科技期刊出版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即融合VR/AR出版;打造新型出版教育资源平台;培养VR/AR内容制作人才等。

  • 新技术引领全媒体新闻生产新模式 ——人民日报社 AI 编辑部 2.0 助力两会报道提质增效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正重塑新闻生产格局,驱动媒体融合转型升级,引发媒体“智变”。人民日报社着眼媒体 深度融合发展与转型升级大局,深耕当下全媒体新闻报道实际,创新引领,以智赋能,在今年两会前夕升级上线 AI 编辑部 2.0,融合云上精编、智能审核、智能海报、多模检索、一键特写五大全新 AI 能力,结合 5G+ 边缘计算技术,共同助力报社 全媒体两会报道提质增效,为建党 100 周年献礼。

  • 球墨铸铁给水管道内腐蚀实验研究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摘要: 采用电化学方法和失重法,研究了球墨铸铁给水管道内腐蚀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设计了包含预腐蚀阶段的内腐蚀失重实验,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影响球墨铸铁给水管道内腐蚀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自来水环境下,球墨铸铁腐蚀速率初期波动较大,并随时间逐步下降,最后趋于稳定,稳定时间约为48h;影响腐蚀速率的因素按其作用大小排序为:温度>pH值>总余氯>总硬度。

  • 消声器用不锈钢的冷凝液腐蚀行为研究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摘要: 采用氧化-冷凝液浸泡循环方法模拟了汽车长距离行驶条件下消声器的内部服役环境,并对比研究了409,429,436,439和441等5种不锈钢的冷凝液腐蚀行为。结果表明:5种不锈钢表面氧化/腐蚀产物膜均主要由Cr2O3和Fe2O3组成。合金元素Cr与Mo对不锈钢表面产物膜电阻及电荷转移电阻的影响最为显著。腐蚀坑深度从大到小依次为409,439,441,429和436不锈钢,但439与441不锈钢以及429与436不锈钢的腐蚀深度相差很小,并且5种不锈钢在汽车长距离行驶条件下均表现出良好的耐蚀性。

  • “亚洲水塔”变化对下游水资源的连锁效应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亚洲大河文明的重要水源地,被称为“亚洲水塔”。“亚洲水塔”变化引起的水资源连锁效应与下游几十亿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是下游地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全球变化背景下,“亚洲水塔”下游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不断提高,水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和突出,“亚洲水塔”变化给下游地区水治理带来新的挑战。“亚洲水塔”变化改变河源区下泄径流,导致冰湖溃决等极端水文事件频发,威胁到下游地区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态安全。文章通过分析“亚洲水塔”变化对下游水资源影响及相关研究不足,提出应加强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下游流域水资源研究的结合,发展全流域水循环过程综合集成与模拟技术,阐明流域上下游的关联机制与“亚洲水塔”变化对下游水资源的连锁效应,提出风险应对措施与方案。

  • 基于轻量化改进YOLOv5 的苹果树产量测定方法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林、牧、渔业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3-02-17 合作期刊: 《智慧农业(中英文)》

    摘要: 果树测产是果园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为提升苹果果园原位测产的准确性,本研究提出一种包含 改进型YOLOv5果实检测算法与产量拟合网络的产量测定方法。利用无人机及树莓派摄像头采集摘袋后不同 着色时间的苹果果园原位图像,形成样本数据集; 通过更换深度可分离卷积和添加注意力机制模块对YO⁃ LOv5算法进行改进,解决网络中存在的特征提取时无注意力偏好问题和参数冗余问题,从而提升检测准确 度,降低网络参数带来的计算负担; 将图片作为输入得到估测果实数量以及边界框面总积。以上述检测结 果作为输入、实际产量作为输出,训练产量拟合网络,得到最终测产模型。测产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型YO⁃ LOv5果实检测算法可以在提高轻量化程度的同时提升识别准确率,与改进前相比,检测速度最大可提升 15.37%,平均mAP最高达到96.79%; 在不同数据集下的测试结果表明,光照条件、着色时间以及背景有无 白布均对算法准确率有一定影响; 产量拟合网络可以较好地预测出果树产量,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决定系 数R2 分别为0.7967和0.7982,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5317和1.4021 ㎏,不同产量样本的预测精度基本稳 定; 果树测产模型在背景有白布和无白布的条件下,相对误差范围分别在7%以内和13%以内。本研究提出 的基于轻量化改进YOLOv5的果树产量测定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度和有效性,基本可以满足自然环境下树上苹 果的测产要求,为现代果园环境下的智能农业装备提供技术参考。

  • 北京地区典型落叶阔叶乔木叶片含氮量和δ15N值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4-18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为探究植物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和对这部分氮素的来源指示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地区 198 个采样点,典型落叶阔叶 乔木杨属(Populus)和柳属(Salix)植物叶片进行采样,测定其叶片样品含氮量和 δ15N 值。 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杨属植物叶片含 氮量为 16.5—38.6 g/ kg,平均(24.0±4.0) g/ kg;柳属植物叶片含氮量为 17.2—36.2 g/ kg,平均(25.9±4.1) g/ kg。 研究区域范围 内杨属、柳属植物叶片的含氮量均呈现出西北低、东南高的对角线型分布,与该区域大气氮沉降的空间变异相吻合。 由于研究 区域范围内气候因子无明显的变异,植物叶片的含氮量变化反应了大气氮沉降对植物元素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和植物对大气 氮沉降的响应。 北京地区杨属植物叶片 δ15 N 值为-3.95‰—8.10‰,平均(1.15±2.48)‰;柳属植物叶片 δ15 N 值为-3.04‰— 9.73‰,平均(2.31±2.60)‰。 杨属和柳属植物叶片的 δ15 N 值均呈现出西北高、中部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与叶片含氮量空间 分布趋势相反。 中部城区较高的 δ15 N 值反应了交通污染对大气含氮化合物增加的影响;西北部较高的 δ15 N 值反应了该区域受 人为活动排放源的影响较少,自然的氮循环是其较高 δ15 N 值的主要原因;东南部较低的 δ15 N 值则有可能是由农业活动和交通 共同作用的结果。

  •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目标范围内时间与长期血糖变异性的关系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3-1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作为血糖管理的新指标,与短期血糖波动相关,是否与长期血糖变异性相关尚不清楚。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TIR与长期随访期间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异系数、HbA1c变异性评分(HVS)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住院行动态血糖监测(CGM)的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根据患者基线TIR水平,将其分为TIR85%组(n=141)和TIR结果 TIR结论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TIR与长期随访期间HbA1c变异系数、HVS相关。TIR越低的患者,长期血糖变异性越明显。

  •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目标范围内时间与长期血糖变异性的相关性

    提交时间: 2022-08-2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作为血糖管理的新指标,与短期血糖波动相关,是否与长期血糖变异性相关尚不清楚。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IR与长期随访期间HbA1c变异系数、HbA1c变异性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住院行动态血糖监测的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根据TIR水平分为两组,对受试者随访观察12.5年,比较两组长期随访期间HbA1c变异系数、HbA1c变异性评分的差异,采用多因素直线回归分析TIR与HbA1c变异系数、HbA1c变异性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TIR<85%组HbA1c变异系数(9.70±3.82% vs. 8.24±4.45%,P=0.028)、HbA1c变异性评分(48.7±20.4 vs. 32.5±20.9,P<0.001)均显著高于TIR≥85%组。单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IR与HbA1c变异系数(r=-0.239,P<0.001)、HbA1c变异性评分(r=-0.400,P<0.001)显著相关。多因素直线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潜在混淆因素后,TIR仍然与长期随访期间HbA1c变异系数(β=-0.07, 95%CI -0.12~-0.03,P=0.003, R2=0.100)、HbA1c变异性评分(β -0.44,95%CI -0.67~-0.21,P<0.001,R2=0.234)独立相关。结论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TIR与长期随访期间HbA1c变异系数、HbA1c变异性评分独立相关。TIR越低的患者长期血糖变异性越明显。

  • 甘肃中部沿黄灌区马铃薯连作对土壤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甘肃中部沿黄灌区是全国重要的加工型马铃薯和种薯生产基地, 但集约化种植带来的连作障碍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产业的健康发展。设置不同连作年限(0~5 年)马铃薯种植处理, 通过田间试验评估连作对土壤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探讨马铃薯连作的土壤障碍因子。结果表明: 土壤有机碳含量随连作年限延长逐渐降低, 而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以及电导率与之相反; 连作显著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 但对全氮含量、碳氮比和pH无明显影响。长期连作(3~5 年)较非连作(0 年)土壤平均酶活性显著降低33.07%~61.78%, 脲酶、蔗糖酶和脱氢酶活性亦随连作年限延长逐渐降低。长期连作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 土壤基础呼吸量和FDA 水解活性与连作年限呈极显著负相关。Biolog ECO 分析显示, 长期连作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总活性和功能多样性,Shannon 多样性指数较非连作降低11.75%~13.65%。碳源利用图谱分析表明, 连作明显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碳水化合物是区分不同连作年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的最敏感碳源类型; 长期连作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和胺类碳源的相对利用率, 且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呈现集中化的趋势。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微生物生物量碳、全氮和脱氢酶对块茎产量有显著影响, 以微生物群落结构贡献最大, 微生物生物量碳次之。土壤微生物因子变化可能是导致甘肃中部沿黄灌区马铃薯连作障碍发生的重要原因。

  • 生物质炭与有机物料配施的土壤培肥效果及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10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生物质炭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土壤培肥材料被广泛应用, 但其与传统有机物料的对比及配施研究还比较少。通过盆栽试验, 研究了生物质炭与秸秆、发酵鸡粪单施及配施对壤质潮土和砂土养分含量、酶活性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3 种有机物料的培肥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试验设6 个处理, 分别为不添加有机物料(CK)、添加生物质炭(BC)、小麦秸秆(WS)、发酵鸡粪(CM)、秸秆和生物质炭(WS+BC)、鸡粪和生物质炭(CM+BC)。研究结果表明, 各处理均增加了砂土玉米生物量和株高, 3 种有机物料的提升幅度排序为: 鸡粪>生物质炭>秸秆, 鸡粪还可增加壤质潮土玉米生物量和株高。添加生物质炭和有机物料还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其中生物质炭的提升幅度最大。此外, 3 种有机物料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各异, 单施鸡粪分别增加壤质潮土和砂土的碱解氮22.08%和26.67%, 速效磷91.92%和53.65%, 脲酶活性40.54%和36.94%;单施生物质炭分别增加壤质潮土和砂土速效磷83.52%和89.91%, 速效钾79.38%和127.02%, 过氧化氢酶活性3.41%和11.22%, 却降低了土壤碱解氮含量, 且与鸡粪配施后会抑制鸡粪中氮的有效性; 单施秸秆分别增加壤质潮土和砂土速效钾49.48%和63.02%, β-葡糖苷酶活性51.86%和59.09%; 生物质炭与鸡粪或秸秆配施可以更均衡地提升土壤肥力。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发现, 玉米生物量和株高与土壤氮、磷供应正变化的第2主成分(PC2)得分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 3 种有机物料中, 鸡粪对土壤氮、磷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影响最大;秸秆对土壤钾以及纤维素分解相关酶影响较大, 而生物质炭对土壤肥力的提升作用更均衡, 且土壤肥力综合得分最高。秸秆或鸡粪配施生物质炭可以更全面地提高土壤肥力。

  • 罗布麻和大麻状罗布麻 UV-B 光受体UVR8 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12-0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在植物响应紫外线 B(Ultraviolet-B,UV-B)的过程中,UV-B 光受体 UVR8(UV Resistance Locus 8)对植 物的光形态建成和生长代谢等过程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为探究罗布麻属植物 UV-B 光受体信息,该研究通过罗 布麻(Apocynum venetum)和大麻状罗布麻(A. cannabinum)全基因组数据进行 UV-B 光受体 UVR8 的筛选与生物 信息学分析,同时利用转录组数据分析 UV-B 胁迫处理下的 UVR8 基因表达模式。结果表明:(1)罗布麻有 6 个 UVR8 基因,大麻状罗布麻有 5 个 UVR8 基因,前者分布在 1、7、9 和 11 号染色体上,后者分布在 1、8 和 9 号染色体上。(2)UVR8 蛋白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定位在细胞核,不存在跨膜结构和信号肽,二级结构主 要由延伸链、无规则卷曲、-螺旋和-转角构成。AvUVR8b 和 AcUVR8a 蛋白三级结构与拟南芥 UVR8(AtUVR8) 最为类似,且与小粒咖啡(CaUVR8)和伊德斯种咖啡(CeUVR8)的亲缘关系最近。该研究发现,罗布麻 AvUVR8b 和大麻状罗布麻 AcUVR8a 基因和蛋白结构与 AtUVR8 基因及蛋白高度相似。(3)当以一定剂量 UV-B(17.52 kJm-2d-1)处理两种罗布麻植株时,AvUVR8b 和 AcUVR8a 的表达量上调。据此推测在响应 UV-B 时,AvUVR8b 基因在罗布麻中起主要作用,AcUVR8a 基因在大麻状罗布麻中起主要作用。(4)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结果表明, UVR8 的表达受光照、温度、水分、氧气和激素等因素的调控。该研究将为进一步研究罗布麻属 UVR8 的基因 功能奠定基础,同时为解析罗布麻属植物适应 UV-B 的分子机制提供线索。

  • 孕鼠交通性污染物暴露对其子代雄性睾丸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8-01-25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探讨孕鼠交通性污染物暴露对其雄性子代生殖系统和睾丸细胞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孕鼠随机分为对 照组和暴露组,暴露组孕鼠置于重庆市主城区某主要交通枢纽的隧道,从受孕第4天(d4)至d14每天染毒8 h,子代分娩后饲养 至性成熟。在孕鼠染毒的d4、 d8、 d12、 d14+对交通要道进行交通性污染物的采集和检测。暴露组和对照组各取3只子代雄鼠睾 丸进行RRBS甲基化测序并用qRT-PCR方法检测目的基因Aldh7a1和Rpe的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交通要道的交通性污染 物TSP、PM2.5、PM10、NOx的浓度和噪声分贝都超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暴露组子代雄鼠睾 丸细胞基因组有23个基因甲基化表达水平升高, 35个基因甲基化表达水平降低(P<0.05),这些基因几乎涉及主要生精过程。 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Aldh7a1和Rpe基因相对表达量减少。结论 交通性污染物使子代雄性睾丸发生DNA甲基化的改变, 可 能是导致现代社会男性生殖功能受损的原因之一。

  • 半胱胺对宁乡猪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半胱胺对宁乡猪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选取同批次平均体重约43.0 kg宁乡阉公猪3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80 mg/kg半胱胺,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中葡萄糖含量提高了21.91%(P<0.01),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提高了26.22%(P<0.01),总胆固醇含量提高了9.75%(P<0.10),尿素氮含量降低了14.14%(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肝脏中饱和脂肪酸中肉豆蔻酸、棕榈酸和花生酸含量分别降低了72.09%(P<0.01)、13.12%(P<0.05)和71.13%(P<0.01),十七烷酸含量提高了11.77%(P<0.10);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了40.37%(P<0.01),其中反油酸含量降低了85.90%(P<0.01),油酸含量提高了55.80%(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了7.56%(P<0.05),其中亚油酸含量降低了18.56%(P<0.01),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三烯酸含量分别提高了96.13%和37.99%(P<0.01)。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α(PPARα)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综上,在宁乡猪肥育猪饲粮中添加半胱胺能提高肝脏中DHA的含量,可能是通过调控肝脏脂肪代谢基因PPARα的表达,进而影响机体的脂肪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