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科研诚信外部规范视域: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随机抽检的现实驱动与学理逻辑

    分类: 管理学 >>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2-10-16

    摘要: 为促进科学内外对科研诚信外部规范相关制度的批判完善,基于科研诚信外部规范视域考察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抽检制度化实践的现实驱动与学理逻辑。其现实驱动主要是:①公共认知及科研组织模式演进背景下的全球科研诚信危机与科研诚信外部规范制度化趋势;②政府确保国家科技计划诚信、效率与本土效益的刚性需求;③过度依赖举报、舆论和社会道德奖惩系统的显著缺陷。其学理逻辑源自道德哲学、科学哲学、司法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及统计质量管理学,主要包括:①正视科研建制社会属性,完善道德自律的制度化规训;②提升惩罚技术品质,实现基于规则型惩罚的威慑机制;③缩短介入调查的委托-代理链条,提升科研诚信监督效率;④引入统计抽样+AQL技术策略,建立整体层面的科研质量宏观控制。研究结论和论证框架有利于深化各方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抽检及科研诚信外部规范的经验认知,并为管理决策、知识传播和理论更新迭代提供更简明、更有条理的分析框架与认知架构。

  • 科研诚信的度量困难与非理性风险:面向科研诚信外部规范技术进路的学理反思

    分类: 管理学 >>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2-07-10

    摘要: 为深入探讨科研诚信外部规范相关价值体系层级和技术进路,基于多学科理论视域对科研诚信度量评价制度化实践的困难根源与非理性风险进行了具体考察和学理反思,明晰了:①科研诚信的伦理本质及其评价的社会关系型实践特质;②规范科研场域的应然价值尺度和科研著述的原初功能属性;③依托公共权威度量评价科研诚信的制度化逻辑及制度锁定风险;④优化技术进路和制度供给的未来方向。研究结论对于避免盲目的制度迁移与技术借鉴、构建有利于本国科学技术体系自立自强的制度优势、推进科研诚信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转化,具有基础性的理论支撑意义。

  • 学理反思:科研诚信内部规范的合理性及其失灵原因

    分类: 管理学 >>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2-03-22

    摘要: 为探寻科研诚信建设制度供给的理论进路、理性定义政府在科研建制和科学规范中的未来角色,本研究明确了科研诚信内部规范和科研诚信外部规范的制度范式区分,并基于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基本规律从学理层面和科学制度化视角反思了科研诚信内部规范的合理性及其失灵原因,指明了政府在科研诚信建设及科研体制改革中的放、管、服内容与边界。研究对于完善科学政策学理论体系,促进思想界、学术界参与科研诚信外部规范相关理论和技术的批判完善与前瞻性建构具有基础性意义。

  • 改进的Gabor小波变换特征提取算法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8-12-13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针对基于Gabor小波幅值与相位的人脸特征提取方法的特征级联方式使得特征向量维度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Gabor小波变换特征提取算法。该算法计算局部幅值特征和局部相位特征,增强了每个像素的局部关联性;然后通过实验选定加权系数,将幅值特征与相位特征进行加权融合。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与改进前的算法相比,降低了特征向量的维度,且提高了最终的人脸识别率。

  • 结核分枝杆菌H37Rv刺激巨噬细胞后差异表达lncRNA分析及鉴定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3-15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本研究旨在分析毒性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H37Rv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的表达谱芯片以及筛选和鉴定M.tb H37Rv感染巨噬细胞RAW264.7后差异表达的lncRNAs,。首先,分析热灭活的H37Rv刺激RAW264.7细胞24h后lncRNA表达谱芯片,并对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然后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16条在芯片中差异表达的lncRNA进行细胞水平验证;进一步在H37Rv感染小鼠的脾脏和肺脏中检测差异表达的lncRNA。结果显示表达谱芯片中4730条lncRNAs的表达水平上调, 9558条lncRNAs的表达水平下调。生物信息分析筛选的16条lncRNA,其染色体定位于附近蛋白编码基因的基因间区或者与外显子区域有重叠,mRNAs功能注释显示差异表达的mRNAs主要集中于转录调节、磷酸化、凋亡等生化过程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抗结核的信号通路中。在H37Rv作用下的细胞水平和动物感染模型的组织中RT-qPCR验证出与芯片结果相同的4条lncRNAs,其中上调的有3条,下调的有1条。本研究中异常表达的lncRNA可能为巨噬细胞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功能紊乱提供线索,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进一步的研究将集中于发掘lncRNA在宿主调控中发挥的功能。

  • CRAFT NNBI射频功率源设计与分析

    分类: 核科学技术 >> 核科学与技术 提交时间: 2024-04-24

    摘要: 射频功率源是负离子源中性束注入电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射频离子源产生等离子体和维持稳定放电提供射频电流。根据设计指标提出了全固态功率放大器设计结构,并对射频通路环节的缓冲放大电路、预推动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功率合成器、输出匹配和滤波进行了设计与分析。最后过实验实现了150kW的射频等离子体放电,验证了这一拓扑结构的可行性。

  • 门诊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3-2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我国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人多病共存及多重用药现象增多,故其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及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目前我国对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PIM)的研究较少,临床上老年人的PIM问题尚未得到充分重视。目的 依据2019年版Beers标准回顾性分析某院门诊老年患者PIM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老年患者合理用药提供更精准的用药指导。方法 2022年1月10日,利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长沙医院的智慧药学平台调取2021年112月门诊老年患者处方,采用2019年版Beers标准对每张处方进行独立评价,分析PIM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PIM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收集39275例处方,患者平均年龄(74.046.83)岁,平均疾病诊断种数(1.490.81)种,平均用药种数(2.701.75)种。PIM发生率为31.72%(12458/39275),与药物相关的PIM 11134例,与疾病或症状相关的PIM 23例,老年患者应避免的药物-药物间相互作用的PIM 99例,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须避免使用的PIM 2例,须减少用药剂量的PIM 8例。处方PIM发生率较高的科室为神经内科1908例(61.17%)、老年病科972例(49.49%)、全科医学科1495例(42.21%),主要涉及的药物为苯二氮卓类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和格列美脲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患者发生PIM的独立危险影响因素为年龄、疾病诊断种数和用药种数(P<0.05)。结论 患者年龄增大、疾病诊断种数和用药种数增加是PIM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和药师应对此予以重视,做好潜在用药风险筛查,促进合理用药。

  • 门诊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评价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1-1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多数老年人在患多种疾病的同时服用了多种药物,存在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及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但目前我国对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potenti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PIM)的研究较少,临床上针对老年人存在的PIM问题尚未得到充分重视。目的 依据2019年版Beers标准回顾性分析某院门诊老年患者PIM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老年患者合理用药提供更精准的用药指导。方法 选取某三甲医院2021年1月—12月的门诊老年患者处方,评价分析PIM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PIM的影响因素。结果 收集到39275例门诊老年患者处方资料,患者平均年龄(74.04±6.83)岁,平均疾病诊断种数(1.49±0.81)种,平均用药种数(2.7±1.75)种。PIM发生率为31.72%(12458/39275),其中排列前3位的PIM分别涉及苯二氮卓类药物(8261例,占74.71%)、质子泵抑制剂(1447例,占13.09%)和口服非甾体抗炎药(468例,占4.23%);神经内科、老年病科、全科医学科、中医科和心血管内科PIM发生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患者发生PIM的独立危险影响因素(P<0.05)为年龄、疾病诊断种数和用药种数。结论 患者年龄增大、疾病诊断种数和用药种数增加是PIM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和药师应予以重视,做好潜在用药风险筛查,促进合理用药。

  • 挤压温度对Al-Zn-Mg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材料研究学报》

    摘要: 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常温拉伸以及Kahn撕裂实验等手段,研究了挤压温度对Al-Zn-Mg合金型材表层和中心层强度和断裂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型材表层以细小等轴的再结晶晶粒为主,中心层为发生部分再结晶的纤维组织,沿挤压方向中心层强度高于表层,L-T取向的断裂韧性表层高于中心层。挤压温度由440-450℃时升高至480-490℃时动态再结晶程度升高,强度升高,而断裂韧性降低;时效后晶内析出相更细小,晶界析出相粗化、不连续,中心层的再结晶分数由14.8%升高至52.3%,屈服强度也从280MPa升至314MPa,而UIE由229N·mm-1降低至204N·mm-1。

  • 不同饲养密度对笼养蛋鸡十二指肠肠道菌群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探究不同饲养密度对笼养海兰灰蛋鸡十二指肠肠道菌群的影响。随机选取1 250只11周龄海兰灰蛋鸡,按照不同饲养密度随机分为5个组:A组900 cm2/只、B组675 cm2/只、C组540 cm2/只、D组450 cm2/只、E组380 cm2/只,每个组内50个重复。5个组均在相同的环境和饲养管理模式下进行饲养。分别于16、26、50周龄时,在每个组中随机选取5只鸡,取十二指肠内容物,用PCR-DGGE法进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个饲养密度内,随着饲养周龄的增加笼养蛋鸡十二指肠肠道菌群结构相似系数逐渐减小;16周龄时高密度组与低密度组之间十二指肠肠道菌群结构相似性很高,即肠道菌群结构差异较小;26和50周龄时高密度组与低密度组之间十二指肠肠道菌群结构相似性很低,即肠道菌群结构差异很大。由此可见,随着饲养周龄的增加笼养蛋鸡十二指肠肠道菌群结构差异增大;2种有益菌(Lactobacillus gastricus和Lactobacillus alvi)在高饲养密度组(D组和E组)中消失,饲养密度高于450 cm2/只对笼养蛋鸡十二指肠肠道菌群结构具有不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