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症患者工作记忆内情绪刺激加工的特点及其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0-19

    摘要: 抑郁症患者在工作记忆内情绪刺激加工的特点为倾向于加工与负性心境一致的材料,被认为是抑郁症认知易感性的核心特征。目前研究者们围绕抑郁症工作记忆中央执行系统三个子功能的情绪刺激加工特点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在更新功能上,患者难以移除负性情绪信息,且在正性信息的加工上存在缺损;在抑制功能上,患者难以抑制无关负性情绪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在转换功能上,患者情绪材料转换困难的研究证据尚不充分。神经生理与脑成像的研究初步表明,工作记忆中的情绪刺激加工与抑郁症患者背外侧前额叶和前扣带回的功能激活水平异常有关。未来研究需评估工作记忆三个子功能对抑郁症状的差异性贡献及在情绪刺激加工上的统一性,并探究其随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轨迹,谨慎选取并评估不同情绪刺激材料指标的诱发效应及其对工作记忆功能的独特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工作记忆内情绪刺激加工的神经机制,为工作记忆偏向矫正干预的临床应用及其预期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

  • 不同人格特质和产后关系的meta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0-28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人格特质与产后抑郁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BSCOhost、Embase、PsycInfo(Proquest)、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检索自建库至2021年6月4日有关不同人格特质与产后抑郁关系的研究。文献质量评价后,提取相关数据。运用Stata 16.0进行Meta分析。对神经质与产后抑郁的关系进行亚组分析和发表偏倚检验。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对不同人格特质和产后抑郁的关系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人格特质的神经质、易感性、外向性、开放性、回避性和依赖性与产后抑郁关系的OR分别为1.30(95%CI:1.20,1.40)、1.39(95%CI:1.10,1.76)、0.86(95%CI:0.77,0.97)、0.94(95%CI:0.9,0.98)、6.27(95%CI:2.55,15.40)和7.71(95%CI:1.62,31.14)。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的临界值不同以及产后抑郁的调查时间不同是合并结果的异质性来源。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除强迫性人格外,其它人格特质的合并结果可靠。结论 人格特质类型对产后抑郁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人格特质的神经质和易感性是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人格特质的外向性和开放性是产后抑郁的保护因素;神经质个性的产妇的产后抑郁可能更严重,且更可能在产后12周以后发生产后抑郁。因国内外研究结果尚不一致,未来还需进一步探讨回避性、依赖性和强迫性人格障碍和产后抑郁的关系。

  • 基于在线监督的每日称重对超重/肥胖伴焦虑及状态女性体成分及情绪的影响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5-1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超重/肥胖女性呈逐年增长趋势,抑郁及焦虑状态、心理异常也有较高的发病率。超重/肥胖伴焦虑及抑郁状态女性缺乏对情绪和行为的有效应对,减重效果堪忧。目前国内外对这一人群的减重效果及情绪关注较少。目的 探讨基于在线监督的每日称重干预对超重/肥胖伴焦虑及抑郁状态女性体成分及情绪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随机对照研究,于2019年10月12月采用志愿招募的方式,选取北京市海淀区92例超重/肥胖伴轻中度焦虑及抑郁状态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按照1:1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个体化指导科学饮食、合理运动控制体质量;试验组由专人在线监督患者每日自我称重并将体质量数据上报课题组,对照组每月监测患者体质量并由课题组收集体质量数据,共干预3个月。两组于基线和干预3个月后测量体成分、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体成分各指标及量表评分水平。结果 92例研究对象均完成了问卷及随访。干预后对照组患者体质量、BMI、体脂率、体脂肪、内脏脂肪面积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体质量、BMI、体脂率、体脂肪、内脏脂肪面积低于干预前(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超重/肥胖伴焦虑及抑郁状态女性基于在线监督的每日称重干预可有效减脂减重,改善其焦虑抑郁症状等不良心理状态,是一种简便、有效和安全的干预措施。

  • 睡眠时型与的关系及其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抑郁症不仅严重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 也加大了医疗保健的负担, 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众多研究表明昼夜节律紊乱与抑郁症显著相关, 使睡眠时型成为探讨抑郁发生和发展的一个新视角。睡眠时型包括清晨型、中间型和夜晚型。夜晚型是抑郁的风险因素, 清晨型则是其保护性因素。情绪调节行为机制和杏仁核、扣带回皮质等神经机制的探讨,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睡眠时型对抑郁的影响。未来研究还需要探索睡眠时型的多维结构, 增加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 丰富心理和生理机制, 加强干预性的实证研究。

  • 预防老年症复发的最佳证据总结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1-1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老年抑郁症复发率高,但目前国内外较缺乏预防老年抑郁症复发干预方案的研究。课题组前期探究了老年抑郁症复发的危险因素,其中可控性危险因素为服药依从性差、活动少、进食少。目的 根据以上三个危险因素检索、评价和总结预防老年抑郁症复发的相关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美国指南网、英国指南库、加拿大安大略护理学会网站(RNAO)、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关于老年抑郁症和老年疾病伴发抑郁方面的相关证据,包括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等,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1年10月。由接受过循证医学系统培训的研究者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证据级别评定。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指南3篇,系统评价11篇,RCT1篇,文献总体质量较高。分别从干预评估、饮食与营养、运动与康复训练、社会心理干预、服药依从性、效果评价6个方面共汇总24条最佳证据。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预防老年抑郁症复发的最佳证据,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并结合患者和疾病的特点,围绕评估、饮食与营养、运动与康复训练、服药依从性指导、社会心理干预等内容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

  • 隔代抚养与老年人水平:一项基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通过对横截面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探讨隔代抚养与老年人抑郁水平的关系。在三个英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EBSCO和PubMed以及两个中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检索2021年6月29日前发表的横截面研究以及病例对照研究, 共纳入原始文献22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估计总体标准均值差(d)和95%置信区间, 东西方文化背景下d值分别为-0.05 (95% CI为[-0.18, 0.08])和0.22 (95% CI为[0.04, 0.40])。此外, 在东方文化背景下, 抑郁测量工具的类型、研究设计类型、性别和配偶状况, 能够显著调节两者的关系; 而在西方文化背景下, 只有抑郁测量工具的类型和研究设计类型能够显著调节两者的关系。在东方文化背景下, 隔代抚养对老年人抑郁水平没有显著作用; 在西方文化背景下, 隔代抚养对老年人抑郁水平起显著的消极作用。

  • 不同感觉功能对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大脑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通道接收来自外界的信息。不同感觉功能受损涉及抑郁发生的中枢机制, 而基于不同感官通道进行适当刺激以及多感官联合干预也可能发挥显著的抑郁治疗作用。笔者以症状-脑区-机制-治疗为逻辑主线, 首次系统梳理了五种主要感觉障碍人群的抑郁临床症状、抑郁神经机制以及基于感觉刺激的抗抑郁治疗。结果表明, 不同感觉功能障碍对抑郁相关神经机制的影响可能表征了不同的抑郁病理, 涉及神经元电活动(某些神经元放电和神经环路激活等)和神经生化改变(神经可塑性和神经发生、炎症免疫和HPA轴、神经激素和神经递质等), 且主要发生在边缘系统及其附近脑区, 涉及岛叶、颞叶、额叶等。因此, 未来研究可聚焦于机体对不同感觉信息的提取, 这将为人类抑郁的病因和治疗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 不同感觉功能对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提交时间: 2023-03-25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大脑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通道接收来自外界的信息。不同感觉功能受损涉及抑郁发生的中枢机制, 而基于不同感官通道进行适当刺激以及多感官联合干预也可能发挥显著的抑郁治疗作用。笔者以症状-脑区-机制-治疗为逻辑主线, 首次系统梳理了五种主要感觉障碍人群的抑郁临床症状、抑郁神经机制以及基于感觉刺激的抗抑郁治疗。结果表明, 不同感觉功能障碍对抑郁相关神经机制的影响可能表征了不同的抑郁病理, 涉及神经元电活动(某些神经元放电和神经环路激活等)和神经生化改变(神经可塑性和神经发生、炎症免疫和HPA轴、神经激素和神经递质等), 且主要发生在边缘系统及其附近脑区, 涉及岛叶、颞叶、额叶等。因此, 未来研究可聚焦于机体对不同感觉信息的提取, 这将为人类抑郁的病因和治疗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 隔代抚养与老年人水平:一项基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3-04

    摘要: 通过对横截面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探讨隔代抚养与老年人抑郁水平的关系。在三个英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EBSCO和 PubMed以及两个中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检索2021年6月29日前发表的横截面研究以及病例对照研究, 共纳入原始文献 22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估计总体标准均值差(d)和95%置信区间, 东西方文化背景下d值分别为0.05(95%CI为[0.18, 0.08])和0.22(95%CI为[0.04, 0.40])。此外,在东方文化背景下,抑郁测量工具的类型、研究设计类型、性别和配偶状况, 能够显著调节两者的关系;而在西方文化背景下, 只有抑郁测量工具的类型和研究设计类型能够显著调节两者的关系。在东方文化背景下,隔代抚养对老年人抑郁水平没有显著作用;在西方文化背景下,隔代抚养对老年人抑郁水平起显著的消极作用。

  • 睡眠时型与的关系及其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6-20

    摘要: 抑郁症不仅严重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也加大了医疗保健的负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众多研究表明昼夜节律紊乱与抑郁症显著相关,使睡眠时型成为探讨抑郁发生和发展的一个新视角。睡眠时型包括清晨型、中间型和夜晚型。夜晚型是抑郁的风险因素,清晨型则是其保护性因素。情绪调节行为机制和杏仁核、扣带回皮质等神经机制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睡眠时型对抑郁的影响。未来研究还需要探索睡眠时型的多维结构,增加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丰富心理和生理机制,加强干预性的实证研究。

  • 睡眠时型与的关系及其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6-20

    摘要: 抑郁症不仅严重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也加大了医疗保健的负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众多研究表明昼夜节律紊乱与抑郁症显著相关,使睡眠时型成为探讨抑郁发生和发展的一个新视角。睡眠时型包括清晨型、中间型和夜晚型。夜晚型是抑郁的风险因素,清晨型则是其保护性因素。情绪调节行为机制和杏仁核、扣带回皮质等神经机制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睡眠时型对抑郁的影响。未来研究还需要探索睡眠时型的多维结构,增加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丰富心理和生理机制,加强干预性的实证研究。

  • SAPHO 综合征患者合并重性障碍的危险因素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18-04-08 合作期刊: 《协和医学杂志》

    摘要: SAPHO综合征发病率低于1/10000,尚无明确治疗方案[6]。躯体疾病合并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近年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和重视[7],目前尚无关于SAPHO综合征患者合并MDD的相关研究和报道。本研究探讨SAPHO综合征患者合并MDD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

  • 熬夜人群更容易焦虑和:一项基于微博数据的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应用技术 提交时间: 2018-03-05

    摘要: [目的] 利用微博大数据探索熬夜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根据微博用户在夜间的活动状态, 把100万活跃用户分为熬夜组和非熬夜组,比较两组用户在所发微博中出现的体现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相关词词频。 [结果]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熬夜组的焦虑相关词词频显著高于非熬夜组,t=36.86,p<0.001;熬夜组的抑郁相关词词频显著高于非熬夜组,t=49.71,p<0.001。 [局限] 词频分析与用心理测量量表测量抑郁和焦虑的情感无法完全等同,基于大数据的词频分析虽然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分析方法,但不能完全替代严格的心理测量。 [结论] 入睡时间过晚会影响睡眠质量;熬夜人群更容易受到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困扰。

  • 奖励期待和结果评估的脑电成分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临床上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均表现出奖赏加工异常现象。奖赏加工包括多个产生时间非常接近的子过程。事件相关电位作为一种时间分辨率高且广泛使用的测量大脑皮层活动的工具, 非常适合于研究奖赏加工中复杂、多面的认知子结构。然而, 很多研究往往只关注测量单一脑电成分, 忽视对整体过程的探讨。奖赏加工可分为两个重要的子阶段并关联着多个相关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奖励期待(线索N2和P3波, 关联性负变波和刺激前负波)和结果评估(反馈负波、反馈P3波和反馈晚期正电位), 这些脑电成分的异常活动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密切关联。采用多成分的脑电分析方法,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精神疾病群体在奖赏加工不同阶段的异常情况, 对促进疾病测评方式的发展也具有作用。

  • 机器学习在症领域的应用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9-19

    摘要: 抑郁症患者疾病意识的不足以及早期筛查方法的缺乏导致患者在被诊断时大多已发展至重性抑郁障碍。为改善现状,近年来机器学习被逐渐应用到抑郁症的早期预测、早期识别、辅助诊断和治疗决策中。在应用中,机器学习模型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包括样本集种类及规模、特征工程、算法类型等。建议未来将机器学习进一步融入医疗健康系统及移动应用程序等,不断优化机器学习模型,通过充分挖掘患者健康数据来改善抑郁症的预防、识别、诊断和治疗等相关问题。

  • 脑卒中后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8-01-25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通过检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粪便标本的微生物种群分布变化情况,分析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情况与抑郁状态之间的 相互联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通过使用Roche/45高通量测序平台对32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大便标本中的16S RNAV3区进行定性分析, 与30例正常健康成人粪便标本统计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健康成人对比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粪 便中细菌菌群中细菌物种OTU信息量明显增加(P0.05),肠道菌群丰度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梭杆菌门均较正常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加(P< 0.05),厚壁菌门数量明显减少(P<0.05)。在科水平上 Acidaminococcaceae,Rikenellaceae,Sutterellaceae,Fusobacteriaceae, Porphyromonadaceae,Enterobacteriaceae,比 例 明 显 增 加(P<0.05),Bacteroidaceae,Ruminococcaceae,Prevotellaceae, Lachnospiraceae,Erysipelotrichaceae 细菌比例明显减少(P<0.05)。在属水平上 Phascolarctobacterium,Clostridium XIX, Escherichia/Shigella,Roseburia,Lachnospiracea incertae sedis,Blautia,Oscillibacter,Parasutterella,Megamonas比例明显升高(P< 0.05),Bacteroides,Prevotella,Faecalibacterium,Ruminococcus,Dialister细菌比例明显减少(P<0.05)。结论 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肠 道微生态环境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均衡性与正常人群存在明显差异。

  • 中国中老年人 C 反应蛋白累积升高次数与躯体和非躯体症状的关系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2-20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是否考虑 C 反应蛋白(CRP)升高的累积效应及区分抑郁症状的不同维度是既往中老年人 CRP与抑郁症状关联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可能原因。目前中国关于 CRP 与抑郁症状的研究缺乏探索 CRP 累积升高次数对抑郁症状不同维度的影响。目的 探索中国中老年人 CRP 在 2 次连续测量中累积升高次数与抑郁症状及其躯体和非躯体症状之间的纵向关联。方法 本研究采用 20112018 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公开数据,共纳入 3868 名研究对象。依据 CRP 在 2 次连续测量中(2011 年、2015 年)的累积升高次数(CRP>3 mg/L)将研究对象分为累积升高 0 次组(n=2 918)、累积升高 1 次组(n=763)、累积升高 2 次组(n=187)。分别于 2011 年、2015 年、2018 年采用 10 项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10)评估抑郁症状,该量表分为躯体抑郁症状和非躯体抑郁症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 CRP 在 2 次连续测量中累积升高次数与 2018 年抑郁症状总分 / 躯体抑郁症状得分 / 非躯体抑郁症状得分之间的纵向关联。采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 CRP 在 2 次连续测量中累积升高次数与 2018 年抑郁症状患病情况(是 / 否)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所有协变量后,CRP 在 2 次连续测量中升高 2 次相比于 0 次,是抑郁症状总分(=1.22,P<0.05)、躯体抑郁症状得分(=0.51,P<0.05)及非躯体症状得分(=0.71,P<0.05)的影响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所有协变量后,CRP 在 2 次连续测量中升高 2次相比于 0 次,抑郁症状的患病风险更高(OR=1.64,95%CI=1.18~2.29)。结论 中国中老年人 CRP 累积升高次数与抑郁症状及其躯体和非躯体症状之间存在正向关联,及时治疗可能存在的慢性炎性疾病,避免其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可以降低抑郁的发生风险。

  • 社会认同对的影响及其理论解释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社会认同作为个体在群际和内群体层面的社会联结, 总体上对抑郁产生了积极影响, 表现为认同程度、认同重要性、认同群体数量以及认同变化的影响等4个方面。现有研究从需求、认知和行为层面探讨了社会认同影响抑郁的中介因素, 并检验了身份认同动机和消极群体评价两个调节因素。社会认同视角下的4种理论分别从社会医治、心理资源、认同变化以及认同层次等不同角度解释了社会认同影响抑郁的心理机制。未来应厘清社会认同对抑郁的深层影响机制, 重视社会认同影响抑郁的调节因素, 及建构社会认同影响抑郁的能动-共生模型。

  • 骨源性因子ucOCN在运动抗中的作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羧化不全骨钙素(ucOCN)是骨中成骨细胞分泌的特异性蛋白, 因其在调控神经发育、神经可塑性等中的重要角色而受到神经科学领域关注。“骨-脑”串联“对话”是骨内分泌-神经介导的应答系统, ucOCN透过血脑屏障后介导单胺类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神经再生及基因表达等机制, 进而作用于海马CA3区、扣带回等脑区功能发挥来调节抑郁发生及改善。而ucOCN作为骨源性力学刺激敏感基因, 运动上调其表达后进入血液循环, 通过介导5-HT/GABA分泌、HPA轴功能、炎症反应、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表达或信号途径(如GSK3β/β-catenin、TLR4/miR-223/NLRP3等)激活等来实现“骨串联脑”, 发挥运动抗抑郁作用。通过对骨源性因子ucOCN介导脑区功能变化从而实现运动抗抑郁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梳理, 一方面有助于更深入了解骨内分泌功能, 另一方面为抑郁发生、改善和运动抗抑郁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 社会认同对的影响及其理论解释

    提交时间: 2023-03-25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社会认同作为个体在群际和内群体层面的社会联结, 总体上对抑郁产生了积极影响, 表现为认同程度、认同重要性、认同群体数量以及认同变化的影响等4个方面。现有研究从需求、认知和行为层面探讨了社会认同影响抑郁的中介因素, 并检验了身份认同动机和消极群体评价两个调节因素。社会认同视角下的4种理论分别从社会医治、心理资源、认同变化以及认同层次等不同角度解释了社会认同影响抑郁的心理机制。未来应厘清社会认同对抑郁的深层影响机制, 重视社会认同影响抑郁的调节因素, 及建构社会认同影响抑郁的能动-共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