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调中益气汤治疗老年气虚型慢传输便秘的疗效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9-2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调中益气汤最早用来治疗脾虚湿滞所导致的胃肠病。多年临证经验发现,调中益气汤加减可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STC)。目的 评价调中益气汤治疗老年气虚型慢传输便秘(STC)临床疗效及对肠动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银川市中医院 2022 年 5 月—2023 年 4 月肛肠科、治未病中心就诊的中医辨证为气虚型 STC 患者 100 例,选用 1∶1 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50 例和对照组 50 例。观察组采用调中益气汤煎汤口服。对照组 50 例口服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各治疗 4 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4 周后记录并比较每周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SBM)积分、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症状积分和 48、72 h 标记物排出率,检测胃肠激素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 4 周后,观察组每周 CSBM 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症状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48、72 h 标记物排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 5- 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肽(VIP)、生长抑素(SS)低于对照组,而胃泌素(GAS)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 4 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 =4.031,P=0.046);随访 3 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 =5.134,P=0.023)。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有 2 例服用调中益气汤后出现腹胀,对照组 4 例口服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出现口干、恶心、头晕等,均未进行对症治疗,试验终止后症状自行消失。结论 调中益气汤能够改善老年 STC 患者中医证候、胃肠传输时间和临床症状,调节胃肠神经激素水平,促进胃肠动力,且临床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 电针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大鼠炎症反应和铁死亡影响的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9-2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增加患者术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炎症反应和铁死亡是 POCD 发生的重要机制假说,而电针改善 POCD 患者学习和记忆功能机制不清。目的 观察电针对 POCD 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及炎性细胞因子和海马神经元铁死亡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 POCD 的作用机制。方法 2022 年 1 月—2023 年 2 月选取 18~20 月龄 SD 大鼠 72 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3 组:对照组(n=24)、模型组(n=24)和电针组(n=24)。根据术后 3、7 d 两个观察时间点将每组大鼠分为 2 个亚组(对照组术后 3 d 亚组、对照组术后 7 d 亚组、模型组术后3 d 亚组、模型组术后 7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3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7 d 亚组),每组 12 只。采用剖腹探查手术建立POCD 模型,选取电针组大鼠百会和内关穴进行电针刺激。采用 Morris 水迷宫装置检测大鼠行为学表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海马中白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的含量,检测海马组织脂质过氧化物(LPO)、Fe2+,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酰基辅酶 A 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 4(ACSL4)、铁蛋白重链 1(FTH1)、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 3(LPCAT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术后 3 d、7 d 大鼠组别与时间对大鼠术前认知功能训练逃避潜伏期均不存在交互作用(P 交互 >0.05),训练时间对逃避潜伏期主效应均显著(P 时间<0.05),组别对逃避潜伏期主效应均不显著(P 组间 >0.05)。模型组术后 3 d 亚组逃避潜伏期高于对照组术后 3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3 d 亚组,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 3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3 d 亚组,电针组术后3 d 亚组穿越平台次数低于对照组术后 3 d 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 7 d 亚组逃避潜伏期高于对照组术后 7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7 d 亚组,穿越平台次数低于对照组术后 7 d 亚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 7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7 d 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 3 d 亚组血清 IL-6、TNF-α 高于对照组术后 3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3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3 d 亚组 TNF-α 高于对照组术后 3 d 亚组,IL-10 高于对照组术后 3 d 亚组、模型组术后 3 d 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 7 d 亚组血清 IL-6 高于对照组术后 7 d 亚组,TNF-α 高于对照组术后 7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7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7 d 亚组 IL-10 高于对照组术后 7 d 亚组、模型组术后 7 d 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 3 d 亚组海马 IL-6、TNF-α 高于对照组术后 3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3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3 d 亚组 IL-6、TNF-α 高于对照组术后 3 d 亚组,IL-10 高于对照组术后 3 d 亚组、模型组术后 3 d 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 7 d 亚组海马 IL-6、TNF-α 高于对照组术后 7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7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7 d 亚组 IL-10 高于对照组术后 7 d 亚组、模型组术后 7 d 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 3 d 亚组 Fe2+、LPO、ACSL4、LPCAT3 高于对照组术后 3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3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3 d 亚组高于对照组术后 3 d 亚组,模型组术后 3 d 亚组 FTH1 低于对照组术后 3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3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3 d 亚组低于对照组术后 3 d 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 7 d 亚组 Fe2+、LPO、ACSL4、LPCAT3 高于对照组术后 7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7 d 亚组,FTH1 低于术后 7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7 d 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 3、7d 亚组海马组织视野内细胞核双核膜结构清晰,核周隙未见明显增宽,形态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核内染色质浓缩边集;胞质内少量线粒体膜破裂,膜结构消失;部分内质网明显扩张;并可见部分髓鞘断裂,排列紊乱;电针组术后3、7 d 亚组较模型组明显改善。结论 炎性细胞因子失衡和神经元铁死亡可能是 POCD 发生的重要病因机制;电针能够改善 POCD 老年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发挥脑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全身和中枢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以及神经元细胞铁死亡途径有关。

  • 2015—2021 年百色市 4 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变化趋势及预测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9-2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我国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疾病负担较严峻,已成为制约人群健康期望寿命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目的 了解百色市 2015—2021 年 4 类重大慢性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情况及实现“健康中国 2030”目标情况,为制定西部贫困地区慢性病防控策略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 2015—2021 年登记在百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系统的死亡数据,计算死亡率、早死概率等指标,运用Joinpoint 24.0 软件,以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和率的变化趋势进行描述。结果 2015—2021 年,百色市 4 类慢性病粗死亡率为 549.06/10 万(AAPC=0.13%),标化死亡率为 302.92/10 万(AAPC=-5.66%),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 4 类慢性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1.66%,P=0.046)。其中总人群、男性、女性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APC=2.74%,P=0.004;AAPC=2.43%,P=0.013;AAPC=3.17%,P=0.011),男性、女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8.66%,P=0.023;AAPC=-8.17%,P=0.027)。总人群、男性、女性 4 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分别为 15.77%、26.03%、10.42%,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均呈下降趋势(AAPC=-6.89%,P=0.012;AAPC=-7.18%,P=0.007;AAPC=-6.94%,P=0.020)。男性 4 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约为女性的 2.5 倍。按照百色市 2015—2021 年 4 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平均增长速度,预计 2030 年百色市 4 类慢性病早死概率为 14.62%,而 2030年 4 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目标值为 13.69%,只有女性、恶性肿瘤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目标值高于预测值。需将2021—2030 年 4 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的平均下降速度提高至 2.63%,才会实现 2030 年的早死概率目标,其中男性的平均下降速度应提高至 2.70%。糖尿病早死概率应重点关注,其预测值低于目标值且差距较大,下降速度应提高至 6.76%。结论 2015—2021 年百色市总人群、男性、女性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和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以目前平均增长速度预测,百色市距离实现“健康中国 2030”目标值尚有差距。应以男性为重点关注人群,以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为重点干预疾病,使 2021—2030 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 -2.63%,才可实现“健康中国 2030”目标。

  • 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关系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9-2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随着老龄化加剧,老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议题。已有研究表明老年心理健康问题与幸福感具有紧密联系,而人格特质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较大影响,但二者在老年人群的内在联系尚不明晰。目的 探讨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关系。方法 2022 年 7—8 月选取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林村的 511 名老年人为对象,采取问卷调查法对老年人进行现场调查,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感量表(MUNSH)和中国大五人格量表简明 15 项版(CBF-PI-15)分别评价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人格特质。采用 Pearson 相关性分析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采用典型相关分析,进行标准化典型相关模型的构建、典型结构分析、典型冗余分析,以探究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各维度与人格特质各维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老年人 MUNSH 总分为(39.72±7.74)分,MUNSH 各维度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正性体验(9.48±3.24)分、正性情感(8.61±2.24)分、负性体验(1.44±2.31)分、负性情感(0.93±1.80)分;老年人 CBF-PI-15 的各维度得分为宜人性(14.04±2.60)分、外向性(11.77±4.05)分、尽责性(10.75±3.57)分、开放性(7.20±3.90)分、神经质(6.34±3.22)分;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主观幸福感与尽责性(r=0.334)、开放性(r=0.219)均呈正相关(P<0.05),与神经质(r=-0.223,P<0.05)呈负相关;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第一、第二对典型相关变量的相关系数是 0.476、0.331(P<0.001)。标准化典型相关模型构建结果显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第一典型变量标准化典型相关系数(U1)水平与人格特质第一典型变量标准化典型相关系数(V1)水平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正性体验与神经质之间的负相关,与尽责性之间的正相关;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第二典型变量标准化典型相关系数(U2)水平与人格特质第二典型变量标准化典型相关系数(V2)水平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正性情感、负性情感与神经质之间的正相关。典型结构分析结果显示,U1 与正性情感、负性情感、正性体验、负性体验呈较强相关,U2 与负性情感、负性体验呈较强相关。V1 与正性体验、尽责性、开放性呈较强相关;V2 与神经质、开放性呈较强相关。典型冗余分析结果显示,U1 解释人格特质 5.4% 的变异,V1 解释主观幸福感 12.2% 的变异,表明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大于主观幸福感对人格特质的影响作用。结论 整体上老年人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主观幸福感与神经质、尽责性人格关系密切,在未来可针对不同的人格特征采取相应的干预策略,提高主观幸福感,维护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积极面对人口老龄化。

  • 全科医学师资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研究进展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9-2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保障全科医学师资质量不仅是培养合格全科医生的重要基础,而且关系到全科医学与其他专业学科之间的关联,是提高全科医学地位、促进全科医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全科医生培训、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的相关网站及文献,对全科医学师资的角色和功能、准入标准、质量评价标准、认证标准进行总结,并对我国全科医学师资质量评价及认证指标体系的发展进行展望,提示未来应构建适应中国国情的全科医学师资质量评价及认定指标体系,成立权威的全科医学师资专业委员会,制定全科医学师资的准入、评价和考核的标准,建立系统完善的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管理制度,在各省筛选出1~2家优秀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基地,建立一支相对固定、优质的全科医学师资队伍,这将为我国全科医学师资培养持续质量改进提供有益借鉴。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与心血管疾病关联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9-2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其与代谢障碍密切相关,专家小组提出将其更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NAFLD/MAFLD 不仅可能导致肝脏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也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相关。本文对 NAFLD/MAFLD 的诊断标准进行比较,并总结了NAFLD/MAFLD 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研究进展。结果表明,NAFLD/MAFLD 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均存在显著相关性,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影响因素,且 MAFLD 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高于 NAFLD 患者。本文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对 NAFLD/MAFLD 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的依据,提示临床医生在处理 NAFLD/MAFLD 患者时,除了关注肝脏疾病的治疗外,还应重视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基于麻雀搜索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预测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9-2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危害性大。早期发现 DN 对预防相关疾病非常重要。目前大多研究基于传统的统计预测方法,数据需满足其所要求的前提假设条件。近年来已无法很好满足其在 DN 预测领域的需求,有必要尝试开展机器学习等新方法在 DN 预测领域的应用。目的 利用 LASSO回归和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的 BP 神经网络(SSA-BP 神经网络)构建 DN 预测模型。方法 本研究时间为 2023年 4—8 月,数据来源于公开的伊朗 133 名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数据。采用 SPSS 26.0 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ASSO 回归筛选变量。以是否患 DN 为因变量,分别用 8∶2 和 7∶3 的比例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 SSA-BP 神经网络进行建模与分析,并与经典的机器学习模型对比预测性能以分析较优的 DN 模型。基于准确率、精确率、灵敏度、特异度、F1-score 和 AUC 指标进行模型评价。结果 剔除 9 例 1 型糖尿病患者,本研究纳入的有效样本量为 124 例 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其中 73 例(58.9%)被诊断为 DN 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糖尿病持续时间、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酰甘油(TG)、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 T2DM 患者 DN 危险因素(P<0.05)。训练集∶测试集 =8∶2 时,训练集(n=100)中有 59 例 DN 患者,测试集(n=24)含有 14 例 DN 患者。LASSO 回归筛选出年龄、糖尿病持续时间、HbA1c、LDL 和SBP 共 5 个影响因素。Logistic 回归(LR)、K 近邻(KNN)、支持向量机(SVM)、BP 神经网络、SSA-BP 神经网络模型在测试集的准确率分别为 83.33%、79.17%、79.17%、87.50%、95.83%。F1-score 分别为 0.846 2、0.800 0、0.800 0、0.888 9、0.960 0。训练集∶测试集 =7∶3 时,训练集(n=88)中有 52 例 DN 患者,测试集(n=36)含有 21 例 DN 患者。LASSO 回归筛选出年龄、BMI、糖尿病持续时间、LDL、HDL、SBP 和 DBP 这 7 个影响因素。LR、KNN、SVM、BP 神经网络、SSA-BP 神经网络模型在测试集的准确率分别为 86.11%、86.11%、86.11%、72.22%、91.67%。F1-score 分别为 0.871 8、0.871 8、0.864 9、0.705 9、0.909 1。结论 LR、KNN 和 SVM 模型在训练集∶测试集 =7∶3 时性能较好,BP 神经网络和 SSA-BP 神经网络模型在训练集∶测试集 =8∶2 时性能较好。相较于 BP 神经网络模型和传统机器学习模型,SSA-BP 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性能更佳,可及时准确识别 T2DM DN 患者,实现 DN 的早发现和早治疗,从而预防并减缓对其身体带来的危害。

  • 左慈丸的化学成分及治疗围绝经期听力损失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9-2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近年来,围绝经期听力损失(PMS-HL)症状得到普遍关注,但无针对性治疗。左慈丸治疗耳聋已有百年历史,但尚无该药治疗 PMS-HL 的相关研究。目的 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初步探讨左慈丸对 PMS-HL 的作用机制及治疗靶点。方法 检索数据库时限均为建库至 2023 年 2 月。根据左慈丸的组方,通过 TCMSP 和 Uniprot 数据库挖掘该药物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根据 GeneCards、OMIM、TTD、DrugBank、PharmGKB 数据库获取 PMS-HL 的蛋白靶点,取其交集,筛选左慈丸治疗 PMS-HL 的潜在治疗靶点,构建“药物 - 活性成分 - 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 String 数据库的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功能筛选核心靶点。采用 Metascape数据库对蛋白的功能及其通路进行富集分析。使用 Autodock 和 Pymol 对核心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确定核心靶点与左慈丸的关键活性成分之间的结合能力。于 2022 年 9 月—2023 年 1 月建立绝经大鼠模型:假手术组(SHAM)组、去卵巢组(OVX)组、左慈丸(ZCW)组,并检测血清中关键蛋白白介素 1β(IL-1β)水平,使用 SPSS 26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左慈丸组方中化合物的活性成分 90 个,潜在蛋白靶点 226 个,PMS-HL 相关靶点 2 481 个,左慈丸与 PMS-HL交集靶点 150 个。基因本体论(GO)功能中获得生物过程共 183 个条目,分子功能 103 个条目,细胞成分 103 个条目;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前三位分别是癌症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通路和化学致癌的受体激活通路。分子对接显示,左慈丸治疗 PMS-HL 的主要活性成分有槲皮素、山柰酚、豆甾醇、β- 谷甾醇、异鼠李素、薯蓣皂苷、四氢鸭脚木碱和海风藤酮;左慈丸的活性成分与核心靶蛋白:丝氨酸 / 苏氨酸蛋白激酶 1(AKT1)、细胞肿瘤抗原 p53(TP53)、白介素 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胱天蛋白酶 3(CASP3)、IL-1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雌激素受体 1(ESR1)结合能稳定。三组大鼠血清 IL-1β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73,P<0.001)。结论 左慈丸中的槲皮素等 90 个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 AKT1 等 226 个潜在蛋白,实现调控组织细胞的抗氧化应激、调节血脂血糖代谢、抗肿瘤等途径,直接或间接地起到保护围绝经期听力功能的作用,IL-1β 可能是其中发挥作用的关键靶蛋白。

  • 介入封堵术治疗伴偏头痛卵圆孔未闭的相关性进展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9-19

    摘要: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也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同类型,一旦发病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最致残疾的疾病之一。近年来,有研究者发现偏头痛患者中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的存在率远远高于正常人群,部分偏头痛患者在进行PFO封堵术后,偏头痛的症状也能得到明显改善。本文就介入封堵术治疗PFO伴偏头痛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 基于德尔菲法初步编制门诊慢性病患者参与用药安全能力自评量表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9-1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患者用药安全已成为世界重点关注的医疗卫生问题,患者对于促进自身用药安全发挥重要作用。目的 基于德尔菲法初步编制门诊慢性病患者参与用药安全能力自评量表,为评估及促进门诊慢性病患者参与用药安全能力提供客观标准。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和半结构化访谈法拟定门诊慢性病患者参与用药安全能力量表初始条目。根据研究目的,采用德尔菲法对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浙江、内蒙古的 28 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请专家对维度的熟悉程度及判断依据进行评分,采用 Likert 5 级评分法对条目重要性及可行性进行评分。2021-09-30—10-12进行第一轮专家咨询,2021-11-05—15 进行第二轮专家咨询,最后通过专家小组会议讨论确定最终条目。计算问卷回收率,以此反映专家积极性;咨询结果的权威程度采用权威系数衡量;采用变异系数及协调系数 Kendall's W 评价专家意见协调程度;重要性和可行性评分的算术均数≥ 3.5 分且变异系数 <0.25 作为条目筛选的初步参考,同时结合专家意见,经研究小组成员和专家小组会议充分讨论后确定条目调整结果。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均发出 28 份问卷,回收问卷 28 份,专家积极系数均为 100%。两轮咨询专家权威系数为 0.877。第二轮条目重要性和可行性的专家意见协调系数 Kendall's W 相较第一轮均有所提高。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显示,各条目重要性评分为 3.964~4.964 分,变异系数为 0.038~0.211;可行性评分为 3.964~4.821 分,变异系数为 0.081~0.265。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显示,各条目的重要性评分为 4.321~5.000 分,变异系数为 0~0.168;可行性评分为 4.036~4.893 分,变异系数为 0.064~0.186。两轮专家咨询及专家小组会议后最终确定了包括用药知识、用药信念、参与用药决策、用药自我管理 4 个维度、33 个条目的门诊慢性病患者参与用药安全能力自评量表。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包含用药知识、用药信念、参与用药决策、用药自我管理 4 个维度、33 个条目的门诊慢性病患者参与用药安全能力自评量表,该自评量表能够对门诊慢性病患者参与用药安全能力进行评估,为制定相应措施以促进患者参与用药过程、提高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 1990—2019 年中国痛风疾病负担趋势及未来十年预测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9-1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痛风是最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炎,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但目前针对我国痛风疾病负担趋势分析与预测的相关研究有限。目的 分析 1990—2019 年中国痛风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并预测未来 10 年痛风的标化 DALYs 率、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患病率。方法 提取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9 有关中国痛风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发病情况和患病情况等疾病负担指标,采用 Joinpoint 回归模型计算标化 DALYs 率、发病率和患病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采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 模型)对 2020—2029 年的标化 DALYs 率、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患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1990—2019 年,中国痛风 DALYs 从 187 436 人年增至 510 485 人年,增长了 172.35%,发病人数从 1 181 969 人增至 3 041 329 人,增长了 157.31%,患病人数从 5
    864 143 人增至 16 161 325 人,增长了 175.60%(对应的标化率分别增长了 28.45%、25.92% 和 28.63%)。Joinpoint 回归结果显示,1990—2019 年,标化 DALYs 率、发病率、患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AAPC 分别为 0.9%、0.8%、0.9%,P<0.05)。痛风疾病负担具有明显的性别和年龄差异,男性疾病负担高于女性,标化 DALYs 率、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患病率男女性别比范围分别为 3.23~3.51、3.14~3.40 和 3.17~3.42。女性各指标年龄高峰总体比男性延后,女性在 45 岁之后疾病负担开始加重,男女性疾病负担均在 90 岁之后再次增加。ARIMA 模型结果显示,预计到 2029 年,因痛风造成的标化 DALYs 率和标化发病率分别下降 0.33% 和 0.45%,标化患病率上升 0.71%。结论 1990—2019 年中国痛风疾病负担增长趋势明显,存在明显的性别和年龄差异,且出现年轻化趋势。预计到 2029 年,因痛风造成的标化患病率略有上升。

     

  • 基于 PDSA 理论构建医联体下老年共病整合管理模式构建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9-1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共病患病率的持续升高为人群健康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开发整合医疗照护模式应对共患者群健康管理压力。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 PDSA 理论构建的医联体下老年共病整合管理模型,以期在“计划 - 执行 - 研究 - 行动”的往复循环中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效果。该模式由管理团队、管理流程、管理工具、管理效果 4 大关键要素组成。该模型在既往干预研究的基础上整合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团队、患者自我管理等干预方式,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决策支持平台,实现共病患者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 2015—2021 年百色市 4 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变化趋势及预测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9-1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我国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疾病负担较严峻,已成为制约人群健康期望寿命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目的 了解百色市 2015—2021 年 4 类重大慢性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情况及实现“健康中国 2030”目标情况,为制定西部贫困地区慢性病防控策略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 2015—2021 年登记在百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系统的死亡数据,计算死亡率、早死概率等指标,运用Joinpoint 24.0 软件,以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和率的变化趋势进行描述。结果 2015—2021 年,百色市 4 类慢性病粗死亡率为 549.06/10 万(AAPC=0.13%),标化死亡率为 302.92/10 万(AAPC=-5.66%),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 4 类慢性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1.66%,P=0.046)。其中总人群、男性、女性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APC=2.74%,P=0.004;AAPC=2.43%,P=0.013;AAPC=3.17%,P=0.011),男性、女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8.66%,P=0.023;AAPC=-8.17%,P=0.027)。总人群、男性、女性 4 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分别为 15.77%、26.03%、10.42%,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均呈下降趋势(AAPC=-6.89%,P=0.012;AAPC=-7.18%,P=0.007;AAPC=-6.94%,P=0.020)。男性 4 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约为女性的 2.5 倍。按照百色市 2015—2021 年 4 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平均增长速度,预计 2030 年百色市 4 类慢性病早死概率为 14.62%,而 2030年 4 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目标值为 13.69%,只有女性、恶性肿瘤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目标值高于预测值。需将2021—2030 年 4 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的平均下降速度提高至 2.63%,才会实现 2030 年的早死概率目标,其中男性的平均下降速度应提高至 2.70%。糖尿病早死概率应重点关注,其预测值低于目标值且差距较大,下降速度应提高至 6.76%。结论 2015—2021 年百色市总人群、男性、女性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和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以目前平均增长速度预测,百色市距离实现“健康中国 2030”目标值尚有差距。应以男性为重点关注人群,以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为重点干预疾病,使 2021—2030 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 -2.63%,才可实现“健康中国 2030”目标。
     

  • 中国脑卒中后疲劳患病率及发展趋势的 Meta 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9-1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脑卒中后疲劳(PSF)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恢复,也是卒中复发和卒中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了解 PSF 的流行病学现状对于推进我国卒中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 PSF 患病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相关部门制定有针对性地卒中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搜集有关中国 PSF 患病率的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 2023-05-20。由 2 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 Stata 16.0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本研究已在 PROSPERO 平台注册:CRD42023427915。结果 共纳入 57 个横断面研究,涉及中国 19 个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总样本量为 13 621 人,其中 PSF 者 5 764 人。Meta 分析结果显示,我国 PSF 患病率为 43.5%(95%CI=40.0%~47.0%)。 亚 组 分 析 结 果 显 示, 按 性 别 分 组, 男 性 患 病 率 为 38.4%(95%CI=34.3%~42.5%),女 性 为 45.2%(95%CI=40.7%~49.7%); 按 年 龄 分 组,60 岁 以 下 为 40.0%(95%CI=32.3%~48.0%),60~75 岁 为67.9%(95%CI=54.2%~80.1%),75 岁 及 以 上 为 71.9%(95%CI=48.9%~90.5%); 按 地 区 分 组, 华 北 地 区 为 40.0%(95%CI=35.0%~45.2%),东北地区为 41.0%(95%CI=29.5%~53.0%),华东地区为 49.5%(95%CI=43.1%~55.8%),华 中 地 区 为 40.3%(95%CI=34.9%~45.8%), 华 南 地 区 为 40.0%(95%CI=28.4%~52.2%), 西 南 地 区 为 59.3%(95%CI=54.0%~65.0%),西北地区为 46.2%(95%CI=38.3%~54.2%);按卒中性质分组,出血性脑卒中为 56.3%(95%CI=42.8%~69.4%),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为 40.0%(95%CI=36.7%~43.4%); 按 卒 中 时 间 分 组, 急 性 期 为 41.4%(95%CI=37.0%~45.8%), 恢 复 期 为 46.4%(95%CI=40.8%~52.1%); 按 文 化 程 度 分 组, 小 学 及 以 下 为 56.0%(95%CI=43.7%~67.9%),初中为 46.7%(95%CI=39.6%~53.8%),高中为 46.8%(95%CI=40.3%~53.4%),大专及以上为 43.6%(95%CI=35.7%~51.6%);按婚姻状况分组,有配偶者为 45.8%(95%CI=40.8%~50.9%),无配偶者为53.6%(95%CI=47.4%~59.8%);按工作状况分组,在职者为 45.0%(95%CI=33.2%~57.0%),无业或退休者为 53.8%(95%CI=40.1%~67.2%);按评估工具分组,应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为 41.8%(95%CI=38.3%~45.3%),应用个人疲劳强度问卷(CIS)为 65.8%(95%CI=57.1%~74.0%),应用中文版卒中神经疲劳指数(NFI-stroke)为 50.5%(95%CI=44.6%~56.5%),应用中文版疲劳评估量表(C-FAS)为 52.7%(95%CI=43.1%~62.1%),应用精神疲劳自评量表(MFS)为 48.9%(95%CI=43.6%~54.2%)。此外,从年龄分布来看,我国 PSF 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χ2趋势=87.081,r=0.209,P<0.01);从文化背景来看,我国 PSF 患病率与受教育程度的相关趋势无统计学意义(χ2趋势=0.333,P=0.564);从空间分布来看,全国七个地区之间 PSF 患病率(40.0%~59.3%)差异明显(χ2=122.615,P<0.0001),各省份之间 PSF 患病率(23.3%~74.2%)亦差异明显(χ2=504.294,P<0.0001);从发表时间来看,2013 年—2023 年我国 PSF 患病率在(32.4%~53.9%)波动变化(χ2趋势 =48.011,r=0.061,P<0.01)。结论 中国 PSF 总体患病率较高,不同地区、省份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西南地区(59.3%)和贵州省(74.2%)最高,而华北地区(40.0%)、华南地区(40.0%)及天津市(23.4%)最低。此外,女性、高龄、无配偶、受教育程度低、无业或退休、脑卒中恢复期、出血性脑卒中等群体 PSF 患病率偏高。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 轻度老年认知障碍的非药物整合式干预:单个案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9-1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认知障碍可导致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抑郁、孤独感,以及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的下降。目的 探讨非药物整合式干预对轻度老年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抑郁、孤独感、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 研究基于认知障碍的风险因素研发了认知功能训练、身体运动、情绪管理、社会连结、健康生活习惯五个维度的非药物整合式干预方案,采用 A-B-A 的单受试者类试验设计,于 2021 年 6—12 月展开对 3 名确诊为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进行为期 3 个月,1 次 / 周,60 min/ 次的干预。于基线、干预 3 个月后、干预结束后 3 个月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简版生活质量量表(SF-12)、中文版孤独量表(DJGLS)从认知功能、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抑郁情绪、孤独感 5 个维度评估 3 名老年人各量表得分并分析其变化。并在干预结束后 3 个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从认知功能、生活质量、抑郁情绪、自我效能感和孤独感维度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纳入研究的 3 名老年人年龄为 70~74 岁,均已婚、与配偶和孙辈共同居住。3 名老年人的 MoCA 基线得分为 21、22、24 分,干预 3 个月后为 28、26、27 分,干预结束后 3 个月为 25、19、23 分;GSES基线得分为 25、30、27 分,干预 3 个月后为 29、29、30 分,干预结束后 3 个月为 28、31、28 分。SF-12 基线时得分为 69、32、51 分,干预 3 个月后为 81、81、83 分,干预结束后 3 个月为 78、38、59 分。GDS-15 量表基线得分为 4、8、2 分,干预 3 个月后为 2、6、1 分,干预结束后 3 个月为 1、8、4 分。DJGLS 基线得分为 8、7、8 分,干预 3 个月后为 5、5、4 分,干预结束后 3 个月为 5、5、7 分。半结构访谈资料表明,受试者在认知、生活质量、抑郁、孤独感、自我效能感五个维度均有改善。结论 对于患有轻度老年认知障碍的受试老年人而言,从认知功能训练、身体运动、情绪调节、社会连结、健康生活习惯开展非药物整合式的干预是意义的,轻度老年认知障碍老年人的 MoCA、SF-12、GDS-15、DJGLS 得分在干预 3 个月后均有改善,GSES 得分在干预后效果不理想,所有维度得分在干预结束后 3 个月呈递减趋势。
     

  •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我国异地就医研究现状与展望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9-1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在医疗保险碎片化及人口流动常态化的背景下,如何为异地就医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结算服务日益成为实践界和理论界所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的 分析我国异地就医问题研究现状、热点及演化趋势,为异地就医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建库至 2023-06-10 以我国异地就医问题为主题的相关文献,采用 CiteSpace 软件定量分析异地就医领域文献数据,对发文时间、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方面的特征开展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有效文献 590 篇。我国异地就医领域研究的文献 2009 年突破个位数(16 篇),此后年发文量呈波浪形变化趋势。核心作者(发文量≥ 3 篇)57 位,合计发文量为 238 篇(40.39%);作者合作网络密度值为 0.051。研究机构以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地方医保管理部门为主;发文量排名第一位的研究机构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22 篇),其次为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9 篇)、华北理工大学(8 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6 篇)、江西中医药大学(6 篇);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密度仅为 0.001 6。关键词词频分析:关键词网络图谱中共有 424 个节点和 1 188 条连线,网络密度为 0.013 2。“异地就医”“医疗保险”“跨省就医”“异地结算”在关键词共现网络中占据中心地位。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分析:除“异地就医”外,共形成了“医疗保险”“直接结算”“管理”“新农合”“跨省就医”“满意度”“长三角”“分级诊疗”九大聚类主题。结论 我国异地就医领域研究质量与深度在不断提升,但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合作网络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聚焦异地就医难点热点问题,创新研究方法,不断强化研究者跨机构交流与合作。
     

  • 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对经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9-0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妊娠和(经阴道)分娩是导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的重要因素,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以及性功能障碍;产后盆底功能康复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通过主动锻炼和被动收缩以刺激盆底肌群,提高逼尿肌稳定性、改善肛提肌功能,以预防和治疗PFD。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训练(PFMT)联合疗法在经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世纪坛医院妇产科实施分娩后存在PFD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PFMT方法进行盆底功能康复,对照组仅采用PFMT方法进行盆底功能康复。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盆底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情况以及压力性尿失禁(SUI)比例、盆腔器官脱垂(POP)分度情况;产后PFMT训练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共纳入327例、对照组共纳入343例。治疗后:观察组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SUI比例低于对照组(P=0.005);两组POP分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PFMT频次≥5次/周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PFDI-20、PFIQ-7、ICI-Q-SF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单纯PFMT比较,产妇经阴道分娩后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PFMT进行盆底功能康复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恢复情况更好、SUI比例更低,实施PFMT的依从性更高,生活质量评分也更佳。

  • Haddon模型视角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COVID-19疫情防控中的应用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9-0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鲜有研究对其应用情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探讨。本研究从 COVID-19 疫情防控面临的问题出发,在介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对疫情防控过程中常用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实际应用案例进行概述。然后基于Haddon 模型视角,从疫情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后三个阶段,针对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要素,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对明确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 COVID-19 疫情各流行阶段的积极作用及发展应用方向,提升疫情的防控效率和质量,有效应对未来新发传染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 大学生主动健康影响因素重要性度量及调节效应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9-0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健康中国战略的目标是人人健康。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中坚力量、家庭和社会的高学历成员,对全民健康具有强大的辐射功能。大学生具备较好的健康意识,但健康行为状况不佳,实现大学生主动健康面临一系列挑战,需要观念转变和行动支持。目的 探索主动健康的影响因素,为高校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建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山东省 6 所高校 4 036 名在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采用自设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主动健康量表)开展调研。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采用 Pearson 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主动健康的影响因素,采用随机森林度量分析评估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结果 主动健康得分为(24.61±4.65)分。女生主动健康得分高于男生,低年级大学生主动健康得分大于高年级。大学生健康责任、健康知识宣传、亲子关系、健康投资的重要性得分依次为 32 491.77、13 331、10 051.22、9 902.84,健康知识宣传(β=0.024,P<0.001,95%CI:0.039,0.171)、健康需求沟通(β=0.026,P<0.001,95%CI:0.043,0.145)、课程实践活动(β=0.033,P<0.001,95%CI:0.069,0.167)、希望状态(β=0.033,P<0.001,95%CI:0.008,0.019)、饮食情况(β=0.019,P<0.001,95%CI:0.027,0.161)正向调节健康责任与主动健康的关系。结论 健康责任是影响主动健康的关键因素,健康知识宣传、健康需求沟通、课程实践活动、希望状态和饮食情况与健康责任产生正向交互作用,促进了个体主动健康。人际层与个体缺乏互动,组织层、社区层的重要性较小。可通过营造积极生态环境,形成多元健康促进关系,打造课堂、课外、自我实践教育模式,完善健康政策协同路径等举措促进主动健康。

  • 农村老年人多维度衰弱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的关联性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9-0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既往研究发现老年人身体衰弱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受损之间存在关联,但老年人心理衰弱和社会衰弱与其 ADL 受损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仍不明确。目的 探讨农村老年人多维度衰弱及其各维度与老年人ADL 受损之间的关联,为预防农村老年人失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设计,于 2021 年 7—9 月,通过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贵州省 2 个市(州)共 30 个行政村的≥ 60 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n=1 298)。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纳入老年人的人口学特征、患慢性病情况、睡眠质量,采用中文版 Tilburg 衰弱(TFI)量表评估老年人的多维度衰弱情况,采用 ADL 量表评估老年人的 ADL 受损情况。采用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老年人多维度衰弱及其各维度衰弱对 ADL 受损的影响,并计算多因素调整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c%)。结果 1 298 名老年人中,存在ADL 受损 498 名(38.37%),存在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DL)受损 40 名(3.08%),存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受损 494 名(38.06%);存在多维度衰弱 382 名(29.43%),存在身体衰弱 319 名(24.58%),存在心理衰弱 567 名(43.68%),存在社会衰弱 69 名(5.32%)。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混杂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睡眠质量)后,老年人多维度衰弱、身体衰弱、心理衰弱对 ADL、IADL、BADL 受损均有影响(P<0.05)。进一步分析老年人多维度衰弱、身体衰弱、心理衰弱对 ADL 受损的人群归因危险度,发现多维度衰弱对 BADL 的人群归因危险度最大〔PARc%(95%CI)=24.6(19.1,27.1)〕,心理衰弱对 ADL、BADL、IADL 受损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相对较大〔PARc%(95%CI)分别为 18.4(12.1,24.5)、23.6(3.2,33.7)、19.4(12.4,24.7)〕。结论 农村老年人多维度衰弱及其身体衰弱、心理衰弱对 ADL 受损、BADL 受损及 IADL 受损均有影响,失能归因于心理衰弱较大。加强老年人多维度衰弱的筛查与干预,尤其是心理衰弱,可能会降低老年人失能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