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病学即“伤且害”界定标准的构建与评价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2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构建流行病学“伤且害”的伤害界定标准,评价其合理性,为科学合理的研究流行病学伤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及专家咨询等方法构建流行病学“伤且害”的伤害界定标准,应用Delphi法评价“伤且害”伤害界定标准的合理性。结果 流行病学伤害是指“有伤且有害”,即“伤且害”,其中“伤”是临床医学意义的损伤或受伤, “害”是公共卫生意义的损害或危害;Delphi法两轮咨询专家的积极系数都为100%,权威程度分别为0.88和0.87,协调系数分别为0.39,0.55(P均3分,除“伤害应根据时间划分等级”外其余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均低于0.25。结论 流行病学伤害中关于“伤”、 “害”、 “伤害即伤且害”的界定、 “伤害需要分为轻、中、重等不同级别”以及“伤害可根据时间划分等级”是合理的,但“伤害可根据时间划分等级”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歧。D1;内分泌

  • 不同道德领域对面孔来源记忆效果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09-15

    摘要: 对他人的道德品行信息的了解,有助于个体在社会中寻找潜在的合作者并且规避潜在损失。正是由于道德品行信息的重要性,人们可能对他人道德品行相关的信息进行优先加工。基于道德基础理论,本研究探索了伤害道德和纯洁道德领域的积极与消极信息对面孔记忆的影响。32名被试首先学习与不同道德信息相联系的中性男性面孔24张,其中道德信息包括(道德领域:伤害/关爱领域和神圣/纯洁领域)×2(效价:积极和消极)这4个维度。暂短的算术分心任务之后,被试进行面孔再认记忆和来源记忆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来源记忆效果上,纯洁道德领域相匹配的面孔可能优于与伤害道德领域相匹配的面孔。这个结果可能说明不同道德行为可能会对面孔记忆有不同的影响,纯洁领域的信息可能因为具有更强烈的情绪而让人们对面孔记忆更加深刻。作为一个探索性的研究,本实验的结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进行验证。

  • 2022年版《世界指南:老年人跌倒的预防与管理》解读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2-20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随着我国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跌倒和跌倒相关伤害问题受广泛关注,国内外相关研究和指南不断更新。来自39个国家的96位专家组成世界跌倒预防指南小组于2022年制定了《世界指南:老年人跌倒的预防与管理》。该指南着眼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跌倒管理需求及照顾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对跌倒的看法,并考虑指南在各照护环境和资源有限地区的适用性,结合应用电子健康进行跌倒预防的最新证据,针对社区老年人的跌倒风险初筛、跌倒风险评估、跌倒风险分级管理提供新的实践指导建议,同时倡导所有老年人身体活动和预防跌倒。本文将深入解读指南,为我国的医护工作者和社区的工作者预防和管理老年人跌倒提供实践指导。

  • 15 773 例儿童非故意特征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4-10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儿童非故意伤害是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原因,但多数是可预防的,各地的发生率和分布特征不尽相同,根据当地特征制定相适应的预防措施是必要的。因此本研究系统地描述了宁波地区儿童非故意伤害临床特征。目的 分析宁波市单中心儿童非故意伤害的临床特征,为制定相适应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 年 8 月2021 年 7 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急诊科就诊的 0~17 岁非故意伤害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户籍、来院方式及院前应急救护情况、就诊时间、来院时长、受伤地点、发生原因、受伤部位、治疗结局、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参考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对非故意伤害进行分类,并根据患儿的年龄将其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采用 2 检验、Kruskal-Wallis H 检验等统计方法比较患儿不同临床资料在非故意伤害类型上的差异。结果 共收集 15 773 例临床资料,平均年龄为(5.303.64)岁,其中男性患儿 9 608 例(60.91%),男女比为 1.56 ∶ 1;幼儿期发生非故意伤害例数最高(5 116/15 773,32.44%),跌倒 / 坠落伤、烧烫伤、腔道异物、中毒、钝器伤、电击伤患儿以幼儿期为主,道路交通伤害以学龄前期为主,锐器伤以学龄期为主;患儿以农村户籍为主(9 329/15 773,59.15%),跌倒 / 坠落伤、道路交通伤害、烧烫伤、腔道异物、锐器伤、电击伤、溺水患儿以农村户籍为主;跌倒 / 坠落伤、道路交通伤害、溺水患儿以自驾来院为主;跌倒 / 坠落伤、道路交通伤害、烧烫伤、中毒、锐器伤、电击伤、溺水患儿以无院前应急救护为主;患儿非故意伤害多发生于夏季(4 301/15 773,27.27%),道路交通伤害、烧烫伤以夏季为主,钝器伤、电击伤以秋季为主,咬伤以春、秋季为主,7 月和 2 月分别为患儿发生非故意伤害高发与低发月份,12:00 和 20:00 为 1 天中的就诊高峰期;道路交通伤害的来院时长低于其他类型的非故意伤害(P<0.05);非故意伤害主要发生在家庭〔14 396 例(91.27%)〕;儿童非故意伤害发生原因前三位分别是跌倒坠落伤(12 375/15 773,78.46%),道路交通伤害(835/15 773,5.29%)和烧烫伤(583/15 773,3.70%);非故意伤害发生部位多为头部(5 015/15 773,31.79%),婴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患儿以头部伤害为主,幼儿期、青春期患儿以双上肢为主;溺水患儿的住院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高于其他类型的非故意伤害(P<0.05)。结论 宁波市儿童非故意伤害多发于幼儿期,农村男童为主,主要为跌倒坠落伤和道路交通伤害,夏季高发,受伤以头部为主,儿童的不同特征会影响非故意伤害类型的发生,不同非故意伤害类型也会影响患儿的来院方式、来院时长、院前应急救护情况和住院结局。因此,应根据儿童特征针对性地开展宣教工作来减少儿童非故意伤害的发生,也要根据患儿非故意伤害类型制定合理的临床治疗策略。

  • 心理学视角下的极端膜拜问题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对极端膜拜团体造成身心伤害现象的科学研究, 集中在对极端膜拜伤害的界定、测量和机制三个方面。本文的目的, 是梳理这三个主题上的研究脉络, 明晰其中的争议之处和取得的成绩。文本分析表明, 对极端膜拜伤害的界定从“洗脑”转向了“心理虐待”, 对这类伤害的经验观察由个体症状转向了群体行为和经历的描述, 测量方法由传统心理测试工具变成了新型团体心理虐待量表, 膜拜伤害的心理机制研究在综合环境和个人精神特质两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二者交互的病理模型, 表观遗传学和人际神经生物学用于极端膜拜伤害的生理机制研究已见端倪。但是, 迄今对于极端膜拜伤害的学术研究尚未形成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