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抵御西方霸权的对策性思路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1-05 合作期刊: 《智库理论与实践》

    摘要: [目的/意义] 针对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加剧中文化战略安全存在的隐患,对文化战略安全进行深度认识,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性思路。在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对文化战略安全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方法/过程] 研究中主要采用了大视野和横向比较的方式,注意始终把自我的认识放到全球语境下进行,并且紧密联系发达国家和文化强国成功的经验,使分析更具有借鉴和指导性。[结果/结论] 加强中国文化战略安全的首要策略在于加强文化认同,确保民族文化主体地位。其次,要运用文化外交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中国文化品牌走向国际文化市场,占领国际文化市场份额。此外,还应借鉴他国经验,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制约并削弱文化霸权的影响力,特别是要在国际文化贸易和交流中,利用文化例外原则对西方文化产品适度控制,在文化上更应该设置屏障。

  • 抵御西方霸权的对策性思路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07-13 合作期刊: 《智库理论与实践》

    摘要: [目的 /意义]针对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加剧中文化战略安全存在的隐患,对文化战略安全进行深度认识,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性思路。在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对文化战略安全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方法 /过程]研究中主要采用了大视野和横向比较的方式,注意始终把自我的认识放到全球语境下进行,并且紧密联系发达国家和文化强国成功的经验,使分析更具有借鉴和指导性。[结果 /结论 ]加强中国文化战略安全的首要策略在于加强文化认同,确保民族文化主体地位。其次,要运用文化外交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中国文化品牌走向国际文化市场,占领国际文化市场份额。此...

  • 演化的认知视角——从个体社会学习出发探究动态性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文化演化是多学科共同关心的文化研究主题。文化演化的认知视角是心理学家切入该研究主题的一种方式, 它着眼于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个体认知, 研究个体在社会学习过程中对文化信息的加工、改变、记忆与提取。文化演化的认知视角借用达尔文生物演化理论, 涉及文化传承、创新、选择三个子领域, 提出了文化演化的三原则: 遗传、变异、选择。文化传承的路径包括模仿和教导, 类型分为工具性与习俗性文化传承; 文化创新具有层次性, 人类特有的累积性文化演化建立在文化创新的基础之上, 体现了文化创新的代际传递; 基于行为生态学和人类认知机制的文化选择造成了文化信息的差异化适应。未来研究可以从研究概念、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三方面推进认知视角下的文化演化研究, 探索更高层次的文化创新, 扩展文化演化的前因变量, 结合新技术加深对文化演化的理解; 发挥文化演化对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助推作用, 研究文化混搭、个性心理特征对文化演化的影响。

  • 基于大数据的心理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随着大数据技术与文化心理学的融合发展, 计算文化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逐渐兴起, 大尺度、近乎全样本的文化心理分析真正得以实现。计算文化心理学关注的文化变量主要围绕个人主义/集体主义这一文化心理学使用最为广泛的维度展开, 分析方法包括特征词典、机器学习、社会网络分析、仿真模拟等, 分析思路包括时间维度上的文化变迁效应以及空间维度上的文化地理效应。当然, 计算文化心理学在为传统文化心理研究提供新方法、新范式的同时, 也存在解码失真、样本偏差、词语多义性、隐私风险等局限, 未来研究应重视变量理论解释、文化动态演化分析、学科深度整合、生态效度等问题。

  • 计算心理学:基于大数据的变迁与地理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工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1-07

    摘要: 随着大数据技术与文化心理学的融合发展, 计算文化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逐渐兴起, 大尺度、近乎全样本的文化心理分析真正得以实现。计算文化心理学关注的文化变量主要围绕个人主义/集体主义这一文化心理学使用最为广泛的维度展开, 分析方法包括特征词典、机器学习、社会网络分析、仿真模拟等, 分析思路包括时间维度上的文化变迁效应以及空间维度上的文化地理效应。当然, 计算文化心理学在为传统文化心理研究提供新方法、新范式的同时, 也存在解码失真、样本偏差、词语多义性、隐私风险等局限, 未来研究应重视变量理论解释、文化动态演化分析、学科深度整合、生态效度等问题。

  • 演化的认知视角——从个体社会学习出发探究动态性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8-14

    摘要: 文化演化是多学科共同关心的文化研究主题。文化演化的认知视角是心理学家切入该研究主题的一种方式,它着眼于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个体认知,研究个体在社会学习过程中对文化信息的加工、改变、记忆与提取。文化演化的认知视角借用达尔文生物演化理论,涉及文化传承、创新、选择三个子领域,提出了文化演化的三原则:遗传、变异、选择。文化传承的路径包括模仿和教导,类型分为工具性与习俗性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具有层次性,人类特有的累积性文化演化建立在文化创新的基础之上,体现了文化创新的代际传递;基于行为生态学和人类认知机制的文化选择造成了文化信息的差异化适应。未来研究可以从研究概念、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三方面推进认知视角下的文化演化研究,探索更高层次的文化创新,扩展文化演化的前因变量,结合新技术加深对文化演化的理解;发挥文化演化对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助推作用,研究文化混搭、个性心理特征对文化演化的影响。

  • 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的战略思考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8-01-11 合作期刊: 《智库理论与实践》

    摘要: [目的/意义] 民族精神的凝聚、提升、发展,只能从民族文化中汲取永恒的文化力量。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底蕴深厚,既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改革开放以来,文化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愈来愈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十八大以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举措。然而,通过什么样的原则和方法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如何发掘和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成分而摒弃糟粕的成分?这些问题都需要从文化战略的高度进行思考和解决。[方法/过程]采用古今中西的研究方法,对于国家层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战略思考,既将中华文化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体现其发展与传承,同时也将中华文化放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体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互鉴,从而更加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与开放性。[结果/结论]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待历史文化的“扬弃”观,融会古今中西才能实现创造性转化,批判继承才能实现创新性发展。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和为贵”“日新之谓德”“诚信为本”的基本价值观与世界文明对话,中华文化必将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 青年亚视角下的“纸盒狗”研究

    分类: 数字出版 >> 数字报纸 提交时间: 2023-03-24

    摘要: 青年亚文化一直是社会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范畴,但青年亚文化研究在学术研究上并未形成严密的体系,原因在于青年亚文化总处于不停地发展变化中。本文以“纸盒狗”为研究对象,发现这种社会现象兴起的原因在于融合的信息系统场景、青年群体的精神需求、拟态宠物依恋的心理以及迷群的共鸣感。同时,本文提出了当代青年亚文化的新表征,对于研究青年亚文化具有一定意义。

  • 配音的生命力:人设视角下IP人物的塑造及其影响

    分类: 数字出版 >> 数字报纸 提交时间: 2023-03-24

    摘要: 配音行业在近几年逐渐从幕后贡献的角色转变向台前盛名的代表,配音的存在以及其所蕴含的文化都在各类形式IP作品的创作中,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注入了灵魂及强大的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的现实化是以多样化的存在形式呈现的,本文将结合近年来火热的人设文化探讨配音为IP作品中人物成功塑造所提供的特殊魅力以及在未来如何有效利用其特点加以发展。

  • 在人机交互中的角色:人类共享和差异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文化心理学的视角,探讨了文化对AI理解和应用的影响,突出了在AI开发过程中考虑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文章分析了文化差异如何塑造AI技术的接受度和用户体验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对AI的共同的价值观和态度。此外,还讨论了文化背景在AI技术的伦理监管和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强调了考虑AI研究中文化特征的重要性,并探索了样本多样性和多种数据统计方法对研究结果的潜在影响。为了全面理解AI技术与文化间的相互作用,未来研究需致力于开发适用于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的有效评估工具,以促进AI技术的全球化发展和应用。

  • 全球化语境下的多元能力模型及其在跨合作中的应用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全球化带来了丰富的多元文化经验, 开阔了人们视野的同时, 也造成了认知负担, 进而可能引发对外文化群体的抵触情绪和排斥行为。多元文化经验的普遍性和两面性突显了对其进行合理管理和灵活应用的重要性。然而, 现有的文化能力的理论大多在全球化研究早期提出, 已经无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新变化。在文化会聚主义理论框架下, 将文化视为动态发展的系统, 建构以元知识为核心的多元文化能力模型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全球化问题。新模型的效用检验计划从文化知识管理和群际接触应对两方面检验多元文化能力在跨文化合作情境中的效用与机制, 以期为全球化环境中个人与组织开展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 从“留学热”到“海归潮”: 海归群体反向震荡的心理与行为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2-08

    摘要: 海归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后返回国内,通常都会面临再适应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反向文化震荡,它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多个范畴产生显著影响。本文梳理并评述了关于海归群体再适应以及反向文化震荡现象的实证研究,并且从文化心理学的理论视角剖析了产生这些心理效应与行为后果的内在过程和影响机制,以期为海归的反向文化适应提供理论分析和实践启示,进而为政府部门、智库机构以及高等教育工作者提供实证支撑和科学参考。

  • 全球化语境下的多元能力模型及其在跨合作中的应用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2-25

    摘要: 全球化带来了丰富的多元文化经验,开阔了人们视野的同时,也造成了认知负担,进而可能引发对外文化群体的抵触情绪和排斥行为。多元文化经验的普遍性和两面性突显了对其进行合理管理和灵活应用的重要性。然而,现有的文化能力的理论大多在全球化研究早期提出,已经无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新变化。在文化会聚主义理论框架下,将文化视为动态发展的系统,建构以元知识为核心的多元文化能力模型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全球化问题。新模型的效用检验计划从文化知识管理和群际接触应对两方面检验多元文化能力在跨文化合作情境中的效用与机制,以期为全球化环境中个人与组织开展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 中国乡村公共空间研究回顾与展望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9-05 合作期刊: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摘要: 目的/ 意义 以公共文化空间概念指称乡村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研究趋向。乡村 振兴战略背景下,了解中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究未来研究重点,对新时期促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 高质量发展、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促进农民精神富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方法/ 过程 文章对20122022 年10 年来中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归纳现有研究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研究重点。 结果/ 结论 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整体研究和特定类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研究。前者包括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概念内 涵、构成要素、空间类型、价值功能、发展演变等基本理论问题以及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重构路径;后者包括乡村传统文 化空间、乡村现代文化空间、乡村新型文化空间建设研究。研究的政策导向和问题导向明显,研究日渐深化、系统化、理论 化。未来可从不同类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路径对比、乡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乡村公共文化数字空间建设、乡村公 共文化空间服务创新、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评价指标、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国际经验及中国特色等层面开展深化研究。

  • 培育科学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7-06-01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科学文化本质上是一套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是人们自觉或不自觉遵循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方式,其影响所及远远超出科学共同体本身,对于塑造现代社会、促进科技发展乃至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进程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在科学文化的形成与演进过程中,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从小众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嬗变,普适原则基础上呈现出的民族特色,无不彰显着科学文化的强大张力,进而对于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学家有义务着力培育并弘扬科学文化,而科学文化研究也应该适度地把学术研究与政策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这是科技界、学术界乃至社会公众必须共同担当的时代责任。

  • 湖湘题材微电影传播策略研究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通过对湖湘文化题材微电影的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从价值意义、宣传推广等方面分析,探讨促进微电影实践创作提升和弘扬湖湘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 累积演化的内在机制:实验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累积文化演化(Cumulative Cultural Evolution, CCE)指随着时间推移, 通过个体或群体间的多种社会传递和修改创新, 人类文化在效率、功能、复杂性等方面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化。单被试实验、“微社会”实验和计算机模拟是探索其内在机制的实验研究路径。复制、教学和创新是累积文化演化发生的三个重要基础, 复制与教学确保了文化信息能获得高保真度传递, 创新使改进后的文化信息更具适应性。文化信息在高保真度传递和修改完善的重复循环过程中逐步完成累积。总体上, 累积文化演化的边界条件可归纳为环境因素和主体因素两方面, 前者主要涉及任务难度、环境不确定性、群体规模、社会互动等, 后者主要涉及技术推理技能、认知灵活性、创新能力、社会身份等。未来研究可以检验新提出的实验室研究范式的可行性, 开展非技术文化演化的实验室研究, 以及结合“文化反哺”现象探索文化信息的上行传递在累积文化演化中的价值与意义。

  • 累积演化的内在机制:实验证据

    提交时间: 2023-03-25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累积文化演化(Cumulative Cultural Evolution, CCE)指随着时间推移, 通过个体或群体间的多种社会传递和修改创新, 人类文化在效率、功能、复杂性等方面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化。单被试实验、“微社会”实验和计算机模拟是探索其内在机制的实验研究路径。复制、教学和创新是累积文化演化发生的三个重要基础, 复制与教学确保了文化信息能获得高保真度传递, 创新使改进后的文化信息更具适应性。文化信息在高保真度传递和修改完善的重复循环过程中逐步完成累积。总体上, 累积文化演化的边界条件可归纳为环境因素和主体因素两方面, 前者主要涉及任务难度、环境不确定性、群体规模、社会互动等, 后者主要涉及技术推理技能、认知灵活性、创新能力、社会身份等。未来研究可以检验新提出的实验室研究范式的可行性, 开展非技术文化演化的实验室研究, 以及结合“文化反哺”现象探索文化信息的上行传递在累积文化演化中的价值与意义。

  • 累积演化的内在机制:实验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2-16

    摘要: 累积文化演化(Cumulative Cultural Evolution, CCE)指随着时间推移,通过个体或群体间的多种社会传递和修改创新,人类文化在效率、功能、复杂性等方面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化。单被试实验、微社会实验和计算机模拟是探索其内在机制的实验研究路径。复制、教学和创新是累积文化演化发生的三个重要基础,复制与教学确保了文化信息能获得高保真度传递,创新使改进后的文化信息更具适应性。文化信息在高保真度传递和修改完善的重复循环过程中逐步完成累积。总体上,累积文化演化的边界条件可归纳为环境因素和主体因素两方面,前者主要涉及任务难度、环境不确定性、群体规模、社会互动等,后者主要涉及技术推理技能、认知灵活性、创新能力、社会身份等。未来研究可以检验新提出的实验室研究范式的可行性,开展非技术文化演化的实验室研究,以及结合文化反哺现象探索文化信息的上行传递在累积文化演化中的价值与意义。

  • 非物质遗产空间的时空数据模型构建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8-27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非遗的产生、发展与传承都依附于特定的文化空间,借助文化空间中有形载体的时空及属性等特征,可以构建时空数据模型来表达非遗演化的整个过程,从而从整体上把握非遗的发展动态和规律,促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方法/过程]在对非遗的文化空间进行时空特征分析、载体类型划分和时空表达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面向非遗文化空间的时空数据模型,并选取孝感雕花剪纸传承人作为分析对象,建立其传承信息的时空表达模型。[结果/结论]该模型能够表达传承人时空信息的变化,以此建立的原型系统能动态回溯和检索传承人的时空信息,并提炼出对其发展有所影响的一些信息,有利于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为其他非遗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和保护,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