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移动购物更快吗?决策场景与思维模式的相容性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2-25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既有文献对消费者延迟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决策复杂度、决策者特质或情绪,少有对决策场景进行深入探讨。互联网购物时代,PC 端与手机端已成为重要的消费场景。针对手机端是否会加快消费者决策过程的问题目前也存在不一致的结论。本文引入决策双系统理论,力图解释以往看似冲突的结论。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模式,不仅会受到决策任务(产品价格)的影响,还会受到决策场景(购买终端)影响。当场景与决策任务使消费者启动的思维模式相一致时,会提升决策流畅度,降低延迟选择。本文发现,移动端(PC 端)与低(高)价格产品更容易激发相容的经验性(理性)思维,降低延迟选择倾向。反之,则会同时启动两种相左的决策思维,增加延迟选择倾向。本文从场景启动与价格启动视角,将以往消费者单一的决策思维模式,拓展到多因素启动的思维模式相容性问题;同时本文通过探究延迟选择问题,对价格策略与场景化营销带来启示。

  • 成熟对青春期型反社会行为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Moffitt的反社会行为发展理论将反社会行为分为两种类型, 即终身型和青春期型, 其中, 青春期型反社会行为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生的频率更高, 它一般在青春期早期产生, 在青春期晚期或成年期早期结束, 青春期个体的发育成熟会对青春期型反社会行为产生影响。成熟包括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两方面, 生理成熟或心理成熟的单独影响和共同影响均从不同角度解释了青春期型反社会行为的产生、发展和停止:生理成熟对青春期型反社会行为具有发展和强化作用; 心理成熟对青春期型反社会行为具有减缓和削弱作用; 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交互作用减弱或强化了青春期型反社会行为; 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之间的成熟差距抑制了青春期型反社会行为。未来的研究还需就拓展不同类型成熟的研究、改进成熟度的计算方法、结合青少年成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干预等方面进行更多的尝试和探索。

  • 中国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健全人格关系的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人格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6-16

    摘要: 为探讨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全人格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及其调节机制,本研究对来自52篇文献、19642名被试的1504个效应值进行了元分析。结果表明:(1)积极教养方式与健全人格呈显著正相关,而消极教养方式与健全人格呈显著负相关;(2)教养方式对健全人格的影响受儿童青少年年龄段的调节,呈两头小、中间大的倒U型趋势,主要体现为在初高中阶段影响大,在小学和大学阶段影响小。此外,教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影响还受到子女性别、年代和地区的调节。本研究结果为中国家庭文化背景下儿童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养成与教育提供了科学视角和实证依据。

  • 高脂饲粮和高碳水化合物饲粮对大鼠脂肪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以相同代谢能水平为基础,研究高脂饲粮和高碳水化合物饲粮对大鼠脂肪代谢的影响。选取48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3个组分别饲喂高脂饲粮(HF组)、高碳水化合物饲粮(HC组)和对照饲粮(CON组),试验期9周。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HF组、HC组大鼠的初重、末重、日增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日采食量极显著降低(P0.05)。3)与CON组和HF组相比,HC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HC组和CON组相比,HF组大鼠血清葡萄糖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血清尿素氮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CON组相比,HF组和HC组大鼠肝脏甘油三酯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HF组大鼠肝脏总胆固醇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4)与CON组相比,HF组和HC组大鼠肝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PEPCK) mRNA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与CON组和HC组相比,HF组大鼠肝脏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mRNA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综上所述,相同代谢能水平下,HF组和HC组大鼠体重无显著增加。HC组大鼠血脂升高;HF组大鼠血清葡萄糖、肝脏总胆固醇含量升高,血清尿素氮含量下降。HF组和HC组大鼠肝脏甘油三酯含量升高,且通过肝脏PEPCK和SREBP1基因表达调控途径影响脂肪代谢。

  • 棉籽粕化学脱除棉酚的试验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讨棉籽粕化学脱毒的最佳方法。试验1,通过研究不同水分、温度和水热作用时间对棉酚脱毒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水、热条件对棉籽粕的脱毒作用。结果发现,在60~100 ℃、水分8%~16%和时间20 min~8 h条件范围内,随着温度、水分添加量、时间增加,棉籽粕脱毒率越高。试验2,通过对10种常见单一化学脱毒剂的脱毒效果的比较,研究发现,硫酸亚铁(FeSO4)、硫酸铜(CuSO4)和双氧水(H2O2)脱毒效果较佳,脱毒率均达到40%以上,然而,FeSO4脱毒棉籽粕颜色发黑并带有铁锈味,故CuSO4和H2O2为较优的单一棉酚脱毒剂。试验3,将CuSO4和H2O2制成混合脱毒剂,研究其最佳反应条件,并验证其脱毒效果,结果发现,80 ℃、16%脱毒剂添加量和烘1 h为最佳脱毒条件,且此混合脱毒剂的游离棉酚和结合棉酚的脱毒率均在84%以上;虽然脱毒棉籽粕粗蛋白质含量稍微降低(P>0.05),但粗蛋白质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因此,水分、温度、时间都是影响棉籽粕化学脱毒的重要因素,在控制好这3个条件的情况下(80 ℃、16%脱毒剂添加量和密闭烘1 h时间),选用H2O2、CuSO4配制成一种混合脱毒剂,能有效脱除棉籽粕棉酚并且提高棉籽粕粗蛋白质和能量消化率,为棉籽粕脱毒加工提供良好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 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评定棉籽粕营养价值和蛋公鸡代谢能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讨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测定棉籽粕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和蛋公鸡代谢能的可行性。从全国范围内收集76个不同产地、不同年份、不同加工方式的棉籽粕样品,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并通过蛋公鸡强饲试验测定其表观代谢能和真代谢能。随机选取定标集(n=56)和外部验证集(n=20)样品,建立近红外定标模型。结果表明:1)不同来源棉籽粕的营养成分和蛋公鸡代谢能变异较大,变异系数为2.52%~84.75%,其中水分、粗脂肪、粗纤维、表观代谢能和真代谢能的变异系数超过10%;粗蛋白质、粗灰分和总能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58%、9.81%和2.52%。2)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总能的定标决定系数为0.923 5~0.975 8,交互验证决定系数为0.824 7~0.930 3,外部验证决定系数为0.879~0.896;表观代谢能和真代谢能的定标决定系数为0.969 0和0.926 8,交互验证决定系数为0.917 0和0.905 7,外部验证决定系数为0.911和0.892。因此,常规营养成分和代谢能的定标方程均可用于日常分析。

  • 阿魏酸对ob/ob小鼠脂肪沉积及腹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阿魏酸对ob/ob小鼠脂肪沉积和腹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5周龄的雄性ob/ob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25%和0.50%阿魏酸的试验饲粮,试验期9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25%和0.50%的阿魏酸显著降低了ob/ob小鼠的总增重、腹脂率(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甘油三酯及肝脏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P<0.05),减少了肝脏脂滴积累,显著降低了腹脂中棕榈油酸和油酸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腹脂中脂肪酸饱和度指数棕榈油酸/棕榈酸和油酸/硬脂酸(P<0.05)。由此得出,阿魏酸可以抑制ob/ob小鼠的脂肪沉积,改善其腹脂脂肪酸组成,减重降脂效果明显。

  • 健康教练技术联合可穿戴设备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11-2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2型糖尿病(T2DM)已成为当前全球面临的公共卫生负担,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服务模式在T2DM患者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 探讨可穿戴设备联合健康教练技术在T2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315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干预A组和干预B组,对照组实施基于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的常规管理措施;干预A组采用可穿戴设备进行常规管理;干预B组采用可穿戴设备联合健康教练技术进行管理。比较三组干预前及干预后3、6、9、12个月时的血糖、血脂控制状况及自我管理行为上的差异。结果 研究实施期间共失访15例,最终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共300例,三组各100例。三组在餐后2小时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发生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2-DSCS)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SDSCA)评分上干预方法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对低血糖发生例数、总胆固醇(TC)、HDL-C、2-DSCS和SDSCA评分主效应显著(P<0.05)。除低血糖发生次数之外,时间在各项指标上的主效应显著(P<0.05)。各组干预后 3、6、9、12个月时的HbA1c、空腹血糖(FBG)、2 hPG、TC水平低于同组干预前,2-DSCS评分及SDSCA评分高于同组干预前(P<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B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干预A组和对照组;干预B组HDL-C水平、SD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B组2 hPG、TC水平低于对照组;干预A组和干预B组的HDL-C水平、2-DSCS评分、SD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B组SDSCA评分高于干预A组(P<0.05)。干预9个月后:干预B组FBG、2 hPG、TC水平低于对照组;干预B组FBG、2 hPG水平低于干预A组;干预B组HDL-C水平、2-DSCS评分、SD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B组2-DSCS评分、SDSCA评分高于干预A组(P<0.05)。干预12个月后:干预B组FBG、2 hPG、HbA1c、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干预B组FBG、2 hPG、HbA1c水平低于干预A组;干预B组的HDL-C水平、2-DSCS评分、SD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和干预A组(P<0.05)。结论 可穿戴设备联合健康教练技术在改善T2DM患者糖脂综合控制状况、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具有短期及长期效果。

  • 基于无人机遥感表型监测的苎麻优质种质资源筛选方法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林、牧、渔业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3-02-17 合作期刊: 《智慧农业(中英文)》

    摘要: 苎麻是重要的纤维作物之一,由于土地资源紧缺及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等原因,苎麻遗传变异和 遗传多样性减少,对苎麻种质资源多样性调查和保护的需求日趋加大。基于无人机遥感的作物表型测量方 法可以对不同基因型作物的生长特性进行频繁、快速、无损、精准的监测,实现作物种质资源调查,筛选 特异优质品种。为了实现苎麻种质资源表型的高效综合评价,辅助筛选优势苎麻品种,本研究提出了一种 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的苎麻种质资源表型监测及筛选方法。首先,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利用Pix4dmapper 软件生成试验区的数字地表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 和正射影像; 然后,对苎麻种质资源关键表 型参数(株高、株数、叶面积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含水量) 进行估测。基于DSM采用差分法提取 苎麻株高,基于正射图像采用目标检测算法提取苎麻株数,采用机器学习方法估测苎麻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含水量; 最后,根据提取的各项遥感表型参数,采用变异 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苎麻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苎麻表 型估测效果较好,株高的拟合精度为0.93,均方根误差为5.65 cm; SPAD值、含水量、LAI的拟合指标分别 达到0.66、0.79、0.74,RMSE分别为2.03、2.21、0.63; (2) 苎麻种质资源的遥感表型存在较大差异,LAI、 株高和株数的估测值变异系数分别达到20.82%、24.61%和35.48%; (3)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苎麻种质资源 的遥感表型聚类为因子1(株高、LAI) 和因子2(LAI、SPAD值),因子1可用于苎麻种质资源结构特征评 价,因子2可以作为高光效苎麻资源的筛选指标。本研究将为作物种质资源表型监测和育种相关分析提供 参考。

  • 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组织中HPV-16的整合感染状态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中人类乳头瘤病毒16}'}(HPV-16)整合人宿主基因组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52例宫颈病变组织,其中宫颈癌4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204例,包括CIN I 125例、CIN II 46例、CIN III 33例,另取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正常宫颈上皮20例为对照,采用重叠定量PCR检测HPV-16感染标本中病毒整合状态。结果宫颈癌中HPV-16阳性感染31例,占宫颈癌患者总数的65.6%(31/48),其中HPV-16整合感染18例,占HPV-16阳性宫颈癌患者的58.1%(18/31);在CIN I ,CINII ,CINIQ中,HPV-16阳性感染率分别为19.2%(24/125 ) ,34.8%(16/46) ,42.4%(14/33),整合感染率分别为16.7%(4/24),18.8%(3/16),35.7%(5/14);与不同级别CIN病变相比,宫颈癌患者的HPV-16整合感染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PV-16整合感染状态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HPV DNA检测基础上联合应用高危HPV感染状态的检测有利于提高宫颈癌筛查的靶向陛并早期预测宫颈病变的转归。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宫颈癌的临床相关性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8-06-15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相关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12例宫颈组织临床样本,包含16例正常宫颈组织,5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4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组织切片中的CD163+巨噬细胞的表达水平,并对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与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163+巨噬细胞的细胞密度随着宫颈组织恶性变的程度增加而增多,且相关性分析示两者呈正相关(P=0.000)。同时,CD163+巨噬细胞的细胞密度在hr-HPV型宫颈癌中明显上调(P<0.05)。临床资料统计结果发现:CD163+巨噬细胞与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和FIGO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05,P=0.004)。结论CD163+巨噬细胞的表达与宫颈组织恶性变的程度成正相关,hr-HPV感染与巨噬细胞中CD163的表达水平有显著相关性。CD163+巨噬细胞可作为hr-HPV感染所致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前瞻性预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