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群体断层激活及负面效应涌现:熙宁变法缘何从志同道合走向四分五裂?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群体断层构念与决定组织变革成败的高管团队多重人际交互及其演进表征十分契合。但群体断层因为什么而激活? 激活了的群体断层是如何影响高管团队的群体过程及组织绩效产出? 这些问题亟需实证性的探索和检验。本研究基于《王安石年谱长编》, 辅以《宋史》及后人相关专题研究,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方法, 以王安石越次入对宋神宗到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为观察窗口期, 对此期间与他存在密切交互关系的52个关键人物的交互过程、交互结果及成因进行了编码分析。结果发现:(1)群体断层激活及负面效应涌现能完美解释熙宁变法的演进过程及最终的失败; (2)关键岗位人员王安石人际交互风格的不同构面是激活熙宁变法中不同群体断层的主要变量; (3)王安石与直接上级宋神宗、本位群体变法新晋和他位群体同朝老臣之间交互的聚散性, 决定了活化的群体断层效应正负及交互演进表征, 进而决定了熙宁变法的失败。本研究为群体断层激活变量的识别及不同群体断层在同一时空下的叠加效应提供了新的洞见, 同时为组织变革及高管团队多样性的管理提供了实证资鉴和理论指导。

  • 群体断层激活及负面效应涌现:熙宁变法缘何从志同道合走向四分五裂?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7-17

    摘要: 群体断层构念与决定组织变革成败的高管团队多重人际交互及其演进表征十分契合。但群体断层因为什么而激活?激活了的群体断层是如何影响高管团队的群体过程及组织绩效产出?这些问题亟需实证性的探索和检验。本研究基于《王安石年谱长编》,辅以《宋史》及后人相关专题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方法,以王安石越次入对宋神宗到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为观察窗口期,对此期间与他存在密切交互关系的52个关键人物的交互过程、交互结果及成因进行了编码分析。结果发现:(1)群体断层激活及负面效应涌现能完美解释熙宁变法的演进过程及最终的失败;(2)关键岗位人员王安石人际交互风格的不同构面是激活熙宁变法中不同群体断层的主要变量;(3)王安石与直接上级宋神宗、本位群体变法新晋和他位群体同朝老臣之间交互的聚散性,决定了活化的群体断层效应正负及交互演进表征,进而决定了熙宁变法的失败。本研究为群体断层激活变量的识别及不同群体断层在同一时空下的叠加效应提供了新的洞见,同时为组织变革及高管团队多样性的管理提供了实证资鉴和理论指导。

  • 基于Renyi熵的Openflow信道链路泛洪攻击主动防御方法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8-04-12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针对新型链路泛洪攻击,提出一种基于Renyi熵的Openflow信道链路泛洪攻击主动防御方法。运用Renyi熵分析攻击者在构建Openflow信道Linkmap过程中产生的ICMP超时报文数量变化。一旦出现攻击前兆由流量监控服务器向控制器发出攻击预警,控制器启动交换机-控制器连接迁移机制,将交换机迁移至新的控制器下并使用新的Openflow信道与之通信。实验证明,主动防御方法能有效避免控制器与交换机之间通信链路受到链路泛洪攻击的影响,确保控制器和交换机能持续交互提供网络服务,增强了SDN网络的健壮性。

  • 21世纪开都-孔雀河流域未来气候变化情景预估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10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利用Downscaled CMIP3 and CMIP5 Climate and Hydrology Projections (DCHP)提供的31个 CMIP5降尺度数据和CRU逐月气温、降水格点数据集,通过评估PLS(偏最小二乘回归)、RR(岭回归)和EE(等权平均)3种多模式集合平均预估模型对历史气候变化的模拟能力,确定最优集合方法,进而预估开都-孔雀河流域21世纪气候变化情景。结果表明:① 所建立的PLS模型对流域的气温和降水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尤其对气温的模拟, r值均达到了0.64以上,明显优于降水(0.19~0.36),但存在空间异质性;② 21世纪开都-孔雀河流域各子区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且RCP8.5情景下的增温速率[0.58~0.67 ℃·(10a)-1]是RCP4.5情景下[0.25~0.31 ℃·(10a)-1]的2倍以上,21世纪中叶是2种情景产生明显差异的开始。整个流域增温速率由西北山区向东南荒漠区逐渐增大;③ 未来降水在不同排放情景下变化速率的分布状况略有不同,但均呈显著增加趋势,且RCP8.5情景下的增加速率[1.22%~1.54%·(10a)-1]总体上高于RCP4.5[0.80%~1.32%·(10a)-1]。

  • VFTO对电力变压器绕组暂态电压分布的影响研究

    提交时间: 2018-10-26 合作期刊: 《电气工程学报》

    摘要: 当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式开关装置(GIS)进行隔离开关分合闸操作时,产生的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极有可能造成 GIS 内部设备及与之相连的电力设备发生绝缘事故,其中对电力变压器的危害更为严重。本文应用 EMTP 对 GIS 中隔离开关操作引起的各节点的 VFTO 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 VFTO 的幅值特征,将 VFTO 作用在变压器绕组上,分析了变压器绕组的暂态电压分布、找出了变压器绕组的绝缘薄弱环节。

  • 视觉工作记忆的同类别存储优势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6-19

    摘要: 概念规律如记忆项间的类别关系如何影响视觉工作记忆容量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学界存在两种预测截然不同的假说:(1)混合类别优势假说,(2)同类别优势假说。综述文献发现,该类研究均采用带有细节特征的真实客体作为实验材料,因此前人研究中发现的混合类别优势效应或同类别优势效应中必然混有低水平知觉特征的影响。故本研究采用去除细节信息的动物剪影作为记忆材料来排除上述因素的影响,旨在厘清上述两种假设,并采用对侧延迟活动作为神经指标,来进一步探讨概念规律影响工作记忆容量的内在机制。两个行为实验发现,不论记忆项同时呈现还是序列呈现,均存在同类别记忆优势效应。脑电实验结果发现相比记忆不同类别客体,记忆同等数量的同类别客体诱发的对侧延迟活动的幅值更小。上述结果一致表明,视觉工作记忆可借助概念的方式将同类别客体加以组织,从而有效扩大视觉工作记忆容量,支持了同类别优势假说。

  • 基因组重排筛选高产谷氨酰胺转胺酶菌株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07-24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谷氨酰胺转胺酶(TGase)的产量不足的问题一直限制其工业化生产规模,故采用基因组重排的方法,筛选高产谷氨酰胺转胺酶菌株。通过对不同制备条件下原生质体纯度和形成率的考量,获得制备原生质体的最优条件为以6mg/mL的溶菌酶浓度进行酶解,酶解时间2h。再优化融合条件,以2min紫外灭活和40min热灭活结合的方法挑选出融合子。通过两轮基因组重排,经过96孔板发酵高通量筛选和摇瓶发酵复筛验证,获得了一株产酶达7.12U/mL的茂源链霉菌,相比最初选用菌株的平均酶活提高65.5%。发酵结果显示,酶活提高的原因可能是在重组后原酶成熟更快更彻底,且得到的菌株遗传稳定性良好。证明基因组重排能够有效提高菌株的产酶水平,同时为谷氨酰胺转胺酶产量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 黄土丘陵区天然杜松种群结构及动态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8-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以内蒙古黄土丘陵区天然杜松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生命表、生存函数、动态量化分析以及时间序列模型分析天然杜松种群结构和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幼苗个体数量居多,中树其次,成树较少,结合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指数Vpi>0,该种群则为增长型;存活曲线经曲线模型验证趋于Deevey-Ⅱ型,表明个龄级死亡率稳定;考虑外界干扰时动态指数趋于0,种群在干扰条件下增长不明显;生存函数分析种群表现为前期生存强中期稳定后期逐渐衰退的趋势;未来2~8各个龄级时间后,幼苗减少,中树和成树均增加;幼苗阶段对种群的更新和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建议对幼苗实施科学的保护措施,促进种群的更新。对杜松种群内在机制的研究,丰富了干旱区的植被建设,为杜松种群经营管理提供了参考,为黄土丘陵区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 黄土丘陵区天然杜松种群结构及动态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8-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以内蒙古黄土丘陵区天然杜松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生命表、生存函数、动态量化分析以及时间序列模型分析天然杜松种群结构和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幼苗个体数量居多,中树其次,成树较少,结合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指数Vpi>0,该种群则为增长型;存活曲线经曲线模型验证趋于Deevey-Ⅱ型,表明个龄级死亡率稳定;考虑外界干扰时动态指数趋于0,种群在干扰条件下增长不明显;生存函数分析种群表现为前期生存强中期稳定后期逐渐衰退的趋势;未来2~8各个龄级时间后,幼苗减少,中树和成树均增加;幼苗阶段对种群的更新和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建议对幼苗实施科学的保护措施,促进种群的更新。对杜松种群内在机制的研究,丰富了干旱区的植被建设,为杜松种群经营管理提供了参考,为黄土丘陵区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 长新冠危险因素和主要症状调查及对后续研究的思考:以天津地区为主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4-2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长新冠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下简称新冠感染)患者恢复期常见问题,对其的防治成为新冠感染相关领域的重点。因此明确国内长新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后续研究思路以便为临床提供循证证据至关重要。目的 探究国内长新冠特点,为后续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于 2023 年 1—8 月,采用自拟长新冠调查问卷调查国内长新冠现状,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等一般信息,以及治疗期望、急性期及后遗症状等问题。结果 共收集 1001 份问卷,901 名受访者曾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585 人存在长新冠(发病率为 64.9%);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000,95%CI=1.477~2.705,P<0.05)、肿瘤病史(OR=4.424,95%CI=1.316~14.868,P<0.05)、退休(OR=1.527,95%CI=1.048~2.224,P<0.05)是长新冠发病的危险因素。在 19种长新冠症状中,患病人数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疲劳(341 人)、记忆力理解力注意力降低(274 人)、失眠(217 人);腰背痛在疼痛类症状中发病人数排名第一(201 人);脱发在自愈难度中排名第一(58.57%)。在治疗方式的选择意愿方面,人数占比从高到低排序是针灸(55.73%)、中药汤剂(53.68%)、中成药(47.01%)、西药(24.79%)、静脉滴注(12.14%)、住院治疗(11.97%)。结论 我国长新冠发病率较高,针灸疗法受患者青睐,建议开展针对性的研究以提升针灸疗法预防和治疗的临床证据。女性、肿瘤、退休(老年人)是长新冠的高风险人群,免疫功能低是其共同特征,建议以这类人群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开展针灸预防长新冠的队列研究;疲劳、失眠、腰背痛是长新冠更具代表性的症状,建议首先以这 3 种症状为切入点开展针灸治疗长新冠的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