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贝利尤单抗和阿尼鲁单抗及泰它西普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和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已有3种生物制剂被批准用于SLE,分别为贝利尤单抗、阿尼鲁单抗和泰它西普,但目前尚缺乏直接比较3种药物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目的 探索贝利尤单抗、阿尼鲁单抗和泰它西普治疗SLE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方法 检索PubMed、WebofScience、CochraneLibrary、Embase中有关贝利尤单抗、阿尼鲁单抗和泰它西普治疗SLE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8月。通过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获取数据,采用RevMan5.4.1软件、R语言4.3.1和ADDIS1.16.8软件对数据进行直接或网状Meta分析。结果 经过筛选后纳入12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4789例患者,其中试验组2721例,安慰剂组2068例。直接Meta分析结果显示,贝利尤单抗、阿尼鲁单抗和泰它西普SLE应答指数4(SRI4)缓解率均高于安慰剂组(OR=1.62,95%CI=1.40~1.88,P阿尼鲁单抗>贝利尤单抗(皮下注射)>贝利尤单抗(静脉注射);TAEs发生率的概率排序为泰他西普>阿尼鲁单抗>贝利尤单抗(静脉注射)>贝利尤单抗(皮下注射)。结论 3种药物治疗SLE皆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中泰它西普疗效更为显著,阿尼鲁单抗和泰它西普虽然增加了用药后的TAEs发生率,但降低了SAEs发生率,贝利尤单抗在安全性方面更为稳定。

  • 数字疗法在自闭症筛查到干预的临床研究进展与挑战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自闭症在儿童中以社交(沟通)障碍和重复刻板的行为及狭隘兴趣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响着儿童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和行为模式。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数字疗法在自闭症的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多模态数据融合和机器学习算法帮助早期识别自闭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游戏化学习平台被广泛应用于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交技巧和认知功能。尽管数字疗法在自闭症领域中展现了巨大的可能性和效益,但也面临着包括治疗反应的个体差异、长期成效的不确定性以及数据隐私保护等挑战。总体而言,数字疗法为自闭症的管理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也指出了未来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方向。

  • 睡眠相关主观认知下降的研究新进展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主观认知下降(SCD)通常预示着未来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而睡眠障碍在SCD患者中非常常见,并且常常在可检测到的认知变化之前就已表现出来。虽然目前关于睡眠与SCD之间关系以及睡眠相关认知功能退化的基本机制尚不明确,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睡眠与认知功能下降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的下降都可能引发认知功能的衰退。因此,本文旨在全面综述睡眠与SCD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期为预防和延缓认知下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 社区老年人多维衰弱研究进展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衰弱已从强调以躯体衰弱为主的单一维度,发展为涵盖躯体衰弱、心理衰弱、社会衰弱等多维度的概念。围绕社区老年人开展多维衰弱的研究是解决目前居家养老服务碎片化,提升该人群全面健康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梳理多维衰弱概念的演进历程,分类阐述可应用于社区老年人的多维衰弱评估工具,进而分析社区老年人多维衰弱的影响因素以及衰弱各维度间的相互作用,并评估社区老年人多维衰弱对健康结局的预测价值。现有证据表明多维衰弱是生理、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评估社区老年人多维衰弱可预测残疾、疾病风险、死亡率等多种健康结局,且衰弱不同维度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但目前尚无社区老年人群多维衰弱的统一评价工具,其潜在发生发展机制也未明确,后续研究可基于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探究多维衰弱的发生发展轨迹,以便于制定干预策略为逆转或延缓社区老年人的衰弱进程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 不同剂量替格瑞洛治疗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治疗的基础,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是 STEMI 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首选方案,与氯吡格雷相比,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抑制血小板,并改善预后。但是尚缺乏在接受 PPCI 治疗的 STEMI 患者中应用减量替格瑞洛的研究。目的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SM)的方法,对比分析不同剂量替格瑞洛治疗 STEMI 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连续选取2019 年 6 月—2021 年 5 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五科行 PPCI、并接受替格瑞洛治疗的 STEMI 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应用替格瑞洛维持剂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减量组 60 例(替格瑞洛 60 mg/ 次,2 次 /d)和标准组 180 例(替格瑞洛 90 mg/ 次,2 次 /d)。采用 PSM 法对两组患者进行 1 ∶ 1 匹配,匹配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入院时Killip 分级和介入治疗相关参数等,最终减量组和标准组各纳入 54 例患者。分别于出院 1 个月、3 个月和 6 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功能相关参数和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PSM 后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介入治疗参数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基线、出院 1 个月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聚集率(PA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减量组患者 MPV 高于标准组,PDW 低于标准组(P0.05)。减量组、标准组患者出院时 MPV 高于基线,PDW、PAR低于基线(P0.05)。结论 在接受PPCI 的 STEMI 患者中替格瑞洛 60 mg 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仪式建构与链化成效:全媒体时代微信读书社交阅读模式探析及启示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目的】为探究其社交化阅读中的互动仪式建构及成效,为提升传统广电媒体的受众阅读体验,提升其全媒体传播实效提供镜鉴。【方法】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微信读书APP为研究对象,以参与观察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结果】微信读书通过塑造虚拟共在场域、对局外人提前设限、以具体书目为共同焦点、通过个性化的情感与趣缘属性分享,构筑互动情境。【结论】提出塑造陪伴式阅读体验、构筑奖励性阅读情境、提供个性化阅读推荐等建议,面向未来电视与智能媒体时代,正视从情感联结出发维系受众阅读黏性,或许才是传统广电完善其数字化转型,推动其传播实效精准化、个性化的可行路径。

  • 未成熟血小板比率联合其他指标在脓毒症严重程度及其预后中的预测价值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脓毒症是由感染因素引发机体免疫反应失调而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可能会导致潜在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目前对于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PF)在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方面已有一些研究,但关于 IPF 联合其他指标在脓毒症中应用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 IPF 联合其他指标在脓毒症严重程度及其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 2020 年 11 月—2022 年 11 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 60 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组情况:严重程度按定义划分,可分为严重脓毒症组 24 例与脓毒症休克组 36 例;严重程度按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划分,可分为低 SOFA 组 26 例(SOFA 评分 <6 分)与高 SOFA 组 34 例(SOFA 评分≥ 6 分);按预后划分,可分为生存组 39 例与死亡组 21 例。对比不同分组患者 IPF 及其他血液指标[中性粒细胞与白蛋白比值(NA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乳酸与白蛋白比值(LAR)]的差异,绘制不同联合指标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 ROC 曲线下面积(AUC)并比较其评估价值。结果 死亡组患者肺部疾病所占比例(66.7% 与 35.9%)、基线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量表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基线 SOFA 评分高于生存组(P<0.05)。高 SOFA 组患者肺部疾病所占比例(61.8% 与 26.9%)、基线 APACHE Ⅱ评分、死亡所占比例(50.0% 与 15.4%)高于低 SOFA 组(P<0.05)。对于治疗开始 48 h IPF,脓毒症休克组患者高于严重脓毒症组,高 SOFA 组患者高于低 SOFA 组,死亡组患者高于生存组(P<0.05)。因不同组患者治疗开始 48 h IPF 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故截取 48 h 各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进一步研究分析:IPF 在预测脓毒症休克及高 SOFA 评分的 AUC 分别为 0.70(截断值为 3.95%,95%CI=0.55~0.83)、0.72(截断值 7.70%,95%CI=0.60~0.86),预测死亡的 AUC 为 0.73(截断值为 7.70%,95%CI=0.58~0.89)。IPF+ 基线 APACHE Ⅱ评分 +NLR、IPF+ 基线 APACHE Ⅱ评分 +LAR 预测高 SOFA 评分的 AUC 分别为 0.91(95%CI=0.84~0.98)和 0.93(95%CI=0.84~0.99);IPF+NAR+PLR 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 AUC 为 0.90(95%CI=0.81~0.98)。结论 IPF 联合不同血液指标能够提高临床实践中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能力,治疗开始 48 h IPF+ 基线 APACHE Ⅱ评分 + 治疗开始 48 h NLR及治疗开始 48 h IPF+APACHE Ⅱ评分 + 治疗开始 48 h LAR 在脓毒症严重程度预测中具有较高效能;而治疗开始 48 h的 IPF+NAR+PLR 在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方面效能较好。

  •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25羟维生素D3和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抑郁障碍(MDD)在青少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也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研究结果显示维生素D和血脂水平与抑郁障碍有关,但是其是否与 NSSI 有关尚不清楚。目的 比较伴不伴有 NSSI 行为青少年 MDD 患者的 25 羟维生素 D3[25(OH)D3]和血脂水平,并探索其对 NSSI 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自 2020 年 10 月—2022 年 3 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精神科和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青少年 MDD 患者 129 例,参考《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 5 版(DSM-5)中 NSSI 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 NSSI 组(77例)和非 NSSI 组(52 例)。采用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PANSI)、失眠严重指数(ISI)、流调抑郁量表(CES-D)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样本中 25(OH)D3 和血脂水平,并进行两两比较。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探究青少年 MDD 患者发生 NSSI 行为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 25(OH)D3 和血脂水平对 NSSI 行为的诊断价值。结果 NSSI 组的年龄低于非 NSSI 组,而 PANSI 总分、ISI 总分、CES-D 总分高于非 NSSI 组(P<0.05)。NSSI 组 25(OH)D3 水平低于非 NSSI 组,而 TC、HDL-C 和 LDL-C 水平高于非 NSSI组(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LDL-C(OR=5.695,95%CI=2.422~13.388,P<0.001)和 25(OH)D3(OR=0.871,95%CI=0.768~0.987,P<0.05)是青少年 MDD 患者伴有 NSSI 行为的影响因素。LDL-C 和 25(OH)D3 评估青少年 MDD 患者 NSSI 行为发生风险的 AUC 分别为 0.73(95%CI=0.65~0.82,P<0.001)、0.62(95%CI=0.52~0.72,P=0.023), 最 佳 截 断 值 分 别 为 1.89 mmol/L、19.15 μg/L;LDL-C 联 合 25(OH)D3 水 平[ln(p/1-p)=1.364X1-0.143X2-0.161,其中 X1、X2 分别为 LDL-C、25(OH)D3]预测青少年 MDD 患者 NSSI 行为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 0.77(95%CI=0.69~0.85,P<0.001),灵敏度为 77.92%、特异度为 67.31%。结论 伴有 NSSI 行为的青少年 MDD患者存在一定水平的 25(OH)D3 和血脂水平紊乱,且 LDL-C 联合 25(OH)D3 水平对评估青少年 MDD 患者 NSSI 行为的发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临床应定期检测其动态变化并对症处理。

  • 糖脂代谢病发生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风险预测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发病率将逐年增加。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是 VCI 最常见的形式。目前研究表明,糖脂代谢病会加速 VCI 进程且 VCI 的治疗侧重于控制危险因素,但缺少糖脂代谢病发生 VCIND 的相关研究。目的 分析糖脂代谢病患者发生 VCIND 的危险因素,构建回归模型并进行风险预测。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选取 2023 年 3—12 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住院的糖脂代谢病患者 410 例,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将患者分为认知正常组(MMSE>26 分)和 VCIND 组(MMSE ≤ 26 分)。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评估中老年糖脂代谢病患者发生 VCIND 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糖脂代谢病发生 VCIND 的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计算 ROC 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410 例患者中认知正常组有 209 例,出现 VCIND201 例。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文化程度[小学以下(OR=25.989,95%CI=5.656~119.33)、小学(OR=6.839,95%CI=3.919~11.933)]、Fazekas 分级(OR=1.700,95%CI=1.124~2.570)是糖脂代谢病人群发生 VCIND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为 logit(P)=-1.608+ 小学 ×1.923+ 小学以下 ×3.285+Fazekas 分级 ×0.531,该模型的 AUC 为 0.767(95%CI=0.721~0.813,P<0.001),灵敏度为 0.726,特异度为 0.756,约登指数为 0.482;Hosmer-Lemeshow 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模型拟合效果较好(χ2 =13.404,P=0.099)。结论 低文化程度、Fazekas 分级是糖脂代谢病人群发生VCIND 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建立的风险预测回归模型,预测价值较好,有助于早期识别糖脂代谢病患者发生 VCI的高危人群。

  • 不同运动方式对失眠患者睡眠影响效果的网状 Meta 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失眠问题不仅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而且还与多种疾病具有密切的关系,合理的运动方案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失眠质量,但目前缺乏不同运动方式对其睡眠结局影响效果的比较研究。目的 比较不同运动方式对失眠患者睡眠影响的效果,为该人群制定改善睡眠的运动处方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Pubmed、Web ofScience、EBSCO、Scopu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不同运动方式对失眠患者睡眠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2月。使用Jadad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使用Stata 17.0软件的频率学框架的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网状Meta统计,使用偏倚漏斗图观察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36篇文章,包含2 706例受试者,涉及5类干预措施:有氧运动(AE)、抗阻运动(RT)、身心运动(ME)、运动时间延长(PTE)、有氧与抗阻结合的运动(AE+RT)。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AE和空白对照组(SMD=2.20,95%CI=0.35~4.05)对主观评价工具总评分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ME(71.1%)>AE+RT(54.2%)>RT(38.9%)>对照措施(CT)(29.2%)>PTE(24.4%)。PTE与AE+RT(SMD=-14.66,95%CI=-28.60~-0.72),AE+RT与RT(SMD=21.32,95%CI=6.24~36.40)以及AE+RT与AE(SMD=11.19,95%CI=1.56~20.81)对睡眠潜伏期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T(77.1%)>ME(49.5%)>AE(42.6%)>PTE(27.9%)>RT(6.1%)。AE与CT(SMD=4.59,95%CI=1.59~7.58)对睡眠效率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E+RT(59.9%)>RT(50.7%)>ME(46.9%)>PTE(35.5%)>CT(23.9%)。PTE与RT(SMD=23.39,95%CI=14.67~32.02),PTE与AE(SMD=14.86,95%CI=4.64~36.40),PTE与CT(SMD=12.11,95%CI=7.62~16.59),RT与ME(SMD=-27.61,95%CI=-40.49~-14.73),RT与CT(SMD=-11.28,95%CI=-20.86~-1.70),ME与AE(SMD=19.08,95%CI=5.18~32.98),ME与CT(SMD=16.33,95%CI=7.26~25.40)对睡眠觉醒时间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T(80.2%)>AE(41.8%)>ME(31.5%)>PTE(1.7%)。RT与AE(SMD=-20.84,95%CI=-38.46~-3.23),AE与CT(SMD=12.02,95%CI=2.96~21.08)对总睡眠时长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E+CT(71.6%)>PTE(53.8%)>ME(40.6%)>CT(35.9%)>RT(10.8%)。各个干预措施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AE(84.2%)>AE+CT(75.5%)>ME(24.9%)>CT(15.4%)。对主观评价工具总评分、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睡眠觉醒时间、总睡眠时长、睡眠质量进行发表偏倚分析,发现6个结局指标均存在一定的不对称性,提示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风险。结论 鉴于AE对多个睡眠指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推荐失眠患者进行每周3次30 min左右的中等强度AE,如慢跑、快走等,此外,也可以选择每周4~5次中等强度的RT或AE+RT,在进行上述运动时需要额外注意时间段选择,尽量避免睡前3 h内进行运动。

  •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容易发展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RMPP 患儿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且伴有多种严重并发症。儿童 RMPP 风险预测模型有助于医务人员早期识别 RMPP 高危患儿并及时提供治疗对策。目的 系统评价儿童 RMPP 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 和 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中检索2024-02-20 以前发表的有关儿童 RMPP 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由 2 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使用 Stata 18.0 软件对儿童 RMPP 发生率和预测因子进行 Meta 分析。结果 共纳入 14 篇文献,包括 17 个风险预测模型。有 10 篇文献进行了内部验证,仅 4 篇文献进行了外部验证,其中风险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均 >0.7。偏倚风险评估工具(PROBAST)评估结果显示,纳入的 14 篇文献均为高偏倚风险。Meta 分析结果显示,儿童 RMPP 发生率为 28.2%(95%CI=21.2%~35.1%),高热、乳酸脱氢酶、C 反应蛋白、年龄、中性粒细胞比例、降钙素原和 D- 二聚体是儿童 RMPP 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儿童 RMPP 风险预测模型表现出良好的预测性能,但整体偏倚风险较高,且缺乏外部验证,未来风险预测模型研究可重点关注高热、乳酸脱氢酶、C 反应蛋白、年龄、中性粒细胞比例、降钙素原和 D- 二聚体等预测因子。

  • 鬼点灯化学成分及抗结直肠癌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鬼点灯(Bothriospermum zeylanicum)的抗结直肠癌活性成分,该研究采用 ODS 反相柱色谱、高压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乙酸乙酯部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及核磁 共振等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釆用CCK8 法检测化合物对人结直肠癌细胞(SW620、 HT-29)及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 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鬼点灯乙酸乙酯 部共分离得到12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富马酸(1)、原儿茶酸(2)、富马酸单甲酯(3)、 3,4,α-三羟基甲基苯丙酸酯(4)、对羟基苯甲酸(5)、echiumin A(6)、echiumin B(7)、 (+)-异落叶松脂素-2a-O-β-D-葡萄糖苷(8)、对香豆酰-α-L-鼠李吡喃糖苷(9)、对香豆酸 (10)、(-)-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醇-3α-O-β-D-葡萄糖苷(11)、rupestrin B(12),化合物 1-12 均为首次从鬼点灯中分离得到。(2)化合物8 和化合物12 对SW620 细胞增殖具有一 定抑制作用,其IC50 分别为(9.34±1.10) μmol·L-1 和(0.33±0.06) μmol·L-1,化合物 12 对HT-29 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IC50 为(15.94±1.56) μmol·L-1。该研究结 果丰富了鬼点灯的化学成分,进一步明确了其抗结直肠癌活性成分,为鬼点灯的药效开发与 利用提供了参考。

  • 青海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青海省是青藏高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地质、地貌的形成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演化历 史与整个青藏高原一脉相承。 全省 共有野生种子植物 97 科、 595 属、 3 558 种 ,该研究在作 者多年实地 考察和资料积累的基础上,对青海境内所有植物的科、属、种进行了分布区类型 的划分和分析,结果表明: 1 吴征镒先生关于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 中的 15 个分布区类型在青海均有代表出现,体现出区系成分的丰富程度及其生态地理环境的复杂多 样。( 2 )热带类型 多体现出边缘分布的 性质,并以泛热带类型为代表,但无木本类型。( 3 青海区系的核心成分,在属级层面是以北温带和东亚为主的温寒性质的属为主,而在种一级 层面,则是以温带亚洲和东亚分布的种为主。( 4 )中国特有成分体现出青海与我国西南(横 断山)区系和喜马拉雅区系紧密的联系 且青藏高原高寒区系的特色明显。( 5 )我国西南 地 区区系 和北方区系对青海的影响较大并各有侧重。 6 温性湿润的 祁连山地、高寒的青南 高原和温性干旱的柴达木盆地的 “三区”交汇,体现出过渡区系性质明显以及各自植物区系 的特点迥异并各有突出。( 7 )以 许多植物种分布的 西界和海拔高度的最高界为标志的分布 末梢区或是边缘分布区性质明显。( 8 )以多年生草本类群为主而木本类群贫乏的年轻和衍 生的区系性质明显。综上认为, 青海的植物区系 具有以北温带成分,特别是欧亚大陆温、寒 地带典型成分为优势的,兼具温性、寒温和高寒类型的温带区系性质,并同 时体现出“复合 型”区系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首次在国内 建立起了青海野生种子植物种一级分布区类型系 统。

  • 东京银背藤中一个新的异戊烯基异黄酮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东京银背藤(Argyreia pierreana)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该研究采用硅 胶、Sephadex LH-20、C18 中低压等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等色谱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 理化性质、波谱数据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采用MTS 法测定单体化合物对肿瘤细 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1)分离得到12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rgypierin A(1)、 4′-羟基-5,7-二甲氧基-6-(3-甲基-丁烯基)-异黄酮(2)、2-羟基-3-甲基蒽醌(3)、rubiadin (4)、rubiadin-1-methyl ether(5)、克罗酰胺(6)、methyl 1,4-di-O-caffeoylquinate(7)、 3,4-二-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8)、3,5-二-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9)、3,5-二-O-咖啡酰基 奎宁酸乙酯(10)、ω-hydroxypropioguaiacone(11)、C-藜芦酰乙二醇(12)。其中,化合物 1 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7、10-12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11、12 为首次从 银背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2)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化合物6 对白血病HL-60、乳腺 癌MDA-MB-231、结肠癌SW480 肿瘤细胞株具有较好的增殖抑制活性,其IC50 值分别为 (10.89 ± 0.37),(16.37 ± 1.13),(17.35 ± 0.44) μmol·L-1。

  • 江西官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粒度效应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确定合理的 粒 度是景观格局分析和生态研究过程的关键 。为 深入了解空间的多样 性和景观格局的动态特征 基于 2015 年 、 2020 年江西官山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2 hm 2 森林 大样地调查数据,分析 8 种不同景观类型的 各个景观指数在 5~50 m 粒度范围内的粒度效应; 通过变异系数揭示不同景观格局指数随粒度增大的变化特征 结合各项景观指数变化拐点 选取最佳粒度。 结果表明: 1 根据重要值分析得出大样地内乔木层划分出 8 种不同的景 观类型,分别为林窗、竹林、杉木林、马尾松林、阔叶林、杉松混交林、竹松混交林、竹 杉混交林。( 2 )整体景观的斑块分布较为均衡,分布形式变化不大。更大的空间粒度下 各景观类型的聚集度增 加,发生景观融合的概率增加,而小粒度下,景观类型有明显的破 碎化趋势,更全面地展示各景观类型的数量、密度、形状等特征。其中, 斑块数量( NP 能很好地表征景观破碎化程度, 平均形状指数( SHAPE_MN 能更精准地反映斑块形状; 香农 多样性指数( SHDI 能更好地说明景观类型的多样性。 斑块密度( PD 、 斑块数量 NP 、 边缘密度( ED 、 景观形状指数( LSI 、 平均分维数( FRAC_MN 、 蔓延度 CONTAG 随粒度的增加而增加, 平均斑块面积( AREA_MN 、 香农 多样性指数 SHDI 、 香农 均匀度指数( SHEI 随粒度的增加而减少。( 3 景观指数中 斑块密度 PD 、 斑块数量( NP 、边缘密度( ED )、 景观形状指数( LSI 、 平均斑块面积 AREA_MN 的变异系数最大, 综合景观结构稳定性和多样性,不同景观指数的变化主 要集中在 5 m 处的拐点。 以上结果说明 景观类型的多样性, 变异系数 反映了景观格局最敏 感的变化特征, 该 研究认为 江西官山 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景观格局研究 的 最佳粒度为 5 m 。

  • 垂穗披碱草TCP转录因子 家族 鉴定 及激素响应模式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是青藏高原地区的优质牧草,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TCP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参与调控植物叶片发育、侧枝形成、植物激素合成与信号转导等生理过程。为鉴定垂穗披碱草TCP转录因子家族成员,该研究利用SMRT(single molecule real-time)测序技术获得了垂穗披碱草全长转录组数据,并对不同激素处理后的垂穗披碱草叶片进行Illumina测序,以探究EnTCPs基因在不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1)垂穗披碱草全长转录组测序共获得90 956条非冗余转录本。(2)基于全长转录组数据共鉴定到26个EnTCPs,氨基酸数介于186~575 aa,亚细胞定位预测均位于细胞核。(3)根据进化树的分支情况可将26个EnTCPs分为Class I,Class II-a(CIN)和Class II-b(CYC/TB1)3个亚家族,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它们均含有TCP结构域。(4)不同激素处理后的表达模式分析表明,7个EnTCPs家族成员(En108950、En35573、En10347、En16325、En128790、En10346和En14028)在激素处理后上调/下调表达,它们可能参与了激素合成与信号转导通路;QRT-PCR分析结果显示En35573和En14028参与生长素响应,En108950、En10347、En128790、En10346和En14028均参与细胞分裂素响应,En14028参与脱落酸响应,En108950参与茉莉酸响应,而En16325可能参与多种激素信号转导通路。该研究结果为后续EnTCPs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为研究EnTCPs对激素响应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 玉米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SPINDLY 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SPINDLY(SPY)是植物中特有的岩藻糖基转移酶,其介导的O-岩藻糖基化修饰作用 在维持细胞内稳态和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玉米(Zea mays )岩藻 糖基转移酶基因(ZmSPY)的功能,本研究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ZmSPY 蛋白的保守 结构域、氨基酸序列以及理化性质等进行分析,并从玉米根系组织中克隆该基因,构建GFP 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分析其蛋白质亚细胞定位,同时通过外源激素处理分析ZmSPY 对不同 激素(GA、IAA、6BA、ABA)的应答。结果表明:(1) ZmSPY 蛋白归属于TPR 和SPY 超 家族,主要由TPR 结构域以及催化结构域构成。(2) SPYs 高度保守,ZmSPY 与高粱(Sorghum bicolor) SbSPY 的序列同源性最高。(3) ZmSPY CDS(coding sequence)区为2 736 bp,编码911 个氨基酸,所编码蛋白为亲水蛋白,无跨膜结构域,二级、三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 主,并含有33 个糖基化位点。(4) 亚细胞定位研究显示,ZmSPY 主要定位于细胞核。(5) ZmSPY 表达水平受GA、IAA、6BA、ABA 等外源激素信号调控,并呈现不同程度响应。该 研究结果为玉米SPY 的功能探究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为植物中O-岩藻糖基化修饰的相关 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 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及酶活性变化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七叶一枝花种子的萌发 生理机制,该文从种胚形态上划分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过程时期,并分析了 不同时期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1 )七叶一枝花种子根据种胚形态可将萌发过程 细分为 8 个时期,分别为种胚未萌动时期( S1 期)、心形胚时期( S2 期)、种胚膨大时期( S3 期)、胚根未突破 种皮时期( S4 期)、子叶柄伸长、胚根突破种皮时期( S5 期)、下胚轴突破种皮时期( S6 期)、上胚轴伸长时期 S7 期)、胚根伸长时期( S8 期)。( 2 )七叶一枝花种子在不同萌发时期 α 淀粉酶活性均明显高于 β 淀粉酶。( 3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在 S5 期最高, S1 期最低;过氧化物酶( POD )和过氧化氢酶 CAT )活性随萌发进 程总体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随萌发进程先下降后升高。( 4 )吲哚乙酸 IAA )、赤霉素 GA 3 )、脱落酸 ABA )和水杨酸 SA )含量随种子萌发进程呈整体下降趋势 1 氨基环丙烷羧酸( ACC )、茉莉酸 JA )、油菜 素内酯( BRs )随种子萌发进程呈整体上升趋势;细胞分裂素类 CTKs )含量无显著变化 IAA/ABA 和 GA 3 /ABA 随种子萌发进程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CTKs/ABA 则不断升高。( 5 ABA 、 IAA 、 GA 3 含量与 胚率呈负相关,而 ACC 、 JA 、 BRs 、 POD 、 CAT 、 β 淀粉酶活性与胚率呈正相关。综上认为,根据种胚形态可将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 过程细分为 8 个时期,在不同时期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各不相同,其 中 α 淀粉酶活性、 POD 活性可能与 种胚胚根伸长有关, GA 3 可能影响七叶一枝花种胚形成, ABA 则可能抑制种胚的生长发育。

  • TG 和VI 生产力模型在中亚热带典型森林多时间尺度的适用性评价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估算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对探索陆地生态系统中碳的流动和存储至关重要, 并有助于解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遥感GPP 模型是区域和全球尺度上模拟GPP 的重 要工具。为摸清TG 和VI 这两种遥感GPP 模型在中亚热带地区两种典型森林的适用性以及 不同模型参数标定方法的模拟效果,该研究基于地面气象数据和MODIS 数据,从全年和季 节两种尺度利用通量塔实测GPP 对TG 和VI 模型的敏感参数进行标定,分别对中亚热带次 生常绿阔叶林和桉树人工林的GPP 进行模拟,并对比分析TG 和VI 模型在这两种生态系统 的模拟精度。结果表明:(1)经过参数标定后,模型的模拟精度得到了提升,特别是在分季 节标定的情况下,模拟精度明显优于全年标定的结果。(2)TG 和VI 模型的输入参数与两 种生态系统实测GPP 的相关性较高(R2 >0.70,P<0.001)。(3)TG 模型的GPP 模拟值与实 测GPP 的相关性高于VI 模型,并且TG 模型在次生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模拟误差最小 (RE<2%)。综上认为,两种模型皆具备在中亚热带地区两种典型森林应用的潜力,且TG 模型的模拟效果优于VI 模型。

  • 基于叶绿体基因组与形态学证据探讨银粉背蕨、假银粉背蕨和长尾粉背蕨的系统关系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银粉背蕨 Aleuritopteris argentea (S. G. Gmelin) Fée 、假银粉背蕨 A. subargentea Ching 和长尾粉背蕨 A. mich elii (Christ) Ching 隶属于凤尾蕨科( Pteridaceae )碎米蕨亚科 Cheilanthoideae )粉背蕨属 Aleuritopteris )。由于形态相似,它们之间的系统关系一直饱 受争议,不同学者的分类处理差异较大。为解决三者分类上的混乱,该文通过分子系统学和 形态学证据对银粉背蕨、假银粉背蕨与长尾粉背蕨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 1 )基于叶绿体基因组和核糖体基因组构建的系统发育结果显示 银粉背蕨与假银粉背蕨 亲缘关系较远;长尾粉背蕨样品并未聚成单系,且样品个体嵌入假银粉背蕨 样品构成的单系 中。( 2 )对形态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银粉背蕨与假银粉背蕨形态性状上存在明显的差 异;长尾粉背蕨与假银粉背蕨形态性状不存在明显差异。综上认为,结合分子系统学和形态 学的研究结果,该研究支持假银粉背蕨的种级地位,并将长尾粉背蕨处理为假银粉背蕨的异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