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跌倒风险感知研究现状及其对主动跌倒预防的启示

    分类: 物理学 >> 普通物理:统计和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等 提交时间: 2023-09-0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跌倒是老年人致病致死的重要原因。临床医护人员虽已重视对跌倒的管理,但跌倒干预依从性尚不理想,跌倒发生率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从老年人角度探讨其对跌倒风险的理解可能是跌倒干预,尤其是主动跌倒预防的关键。本文从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角度,对老年人跌倒风险感知的概念、行为后果及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发现目前国内外跌倒风险感知研究较少,概念内涵仍需进一步挖掘。老年人对跌倒风险的主观认知能够导致不同的跌倒风险应对行为模式,从而影响跌倒风险。跌倒风险感知影响因素主要聚焦于情绪心理、生理状况、社会文化和物理环境方面,影响过程均通过主观认知发挥作用。未来可结合风险感知形成过程,使用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跌倒风险感知的心理认知机制,为主动跌倒预防提供实证依据。

  • 预防老年抑郁症复发的最佳证据总结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4-2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老年抑郁症复发率高,但目前国内外较缺乏预防老年抑郁症复发干预方案的研究。课题组前期探究了老年抑郁症复发的危险因素,其中可控性危险因素为服药依从性差、活动少、进食少。目的 根据以上 3个危险因素检索、评价和总结预防老年抑郁症复发的相关证据。方法 2022 年 10 月,计算机检索 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美国指南网、英国指南库、加拿大安大略护理学会网站(RNAO)、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集关于预防老年抑郁症和老年疾病伴发抑郁症复发方面的相关证据,包括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等,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 2022 年 10 月。由接受过循证医学系统培训的研究者分别采用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Ⅱ(AGREE Ⅱ)、AMSTAR、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中心评价标准(2016 版)对纳入的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和原始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最后采用 2014 年澳大利亚版本 JBI 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进行证据汇总、评价和等级划分。结果 共纳入 15 篇文献,包括指南 3 篇、系统评价 11 篇、随机对照实验 1 篇。纳入的 3 篇指南文献质量评价均为 B 级及以上,11 篇系统评价文献质量评价均为中等质量及以上,1 篇随机对照试验质量等级评定为 B 级。分别从干预评估、饮食与营养、运动与康复训练、社会心理干预、服药依从性、效果评价 6 个方面共汇总 24 条最佳证据。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预防老年抑郁症复发的最佳证据,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并结合患者和其疾病的特点,围绕评估、饮食与营养、运动与康复训练、服药依从性指导、社会心理干预等内容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

  • 老年共病患者衰弱患病率的Meta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8-0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摘要】 背景 随着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老年共病的患病率正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老年共病是导致衰弱的关键危险因素,衰弱的发生会使得共病患者提高一系列不良健康结局的风险,同时也会增加患者家庭的医疗费用支出。尽早识别老年共病患者的衰弱患病情况,对慢性病共病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目的 系统评价老年共病患者衰弱的患病率。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及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关于老年共病患者衰弱现状调查的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2月4日。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5项研究,包含16062名老年共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老年共病患者衰弱及衰弱前期患病率分别为27%[95%CI(22%,32%)]、48%[95%CI(44%,5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共存2种及以上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衰弱患病率为25%[95%CI(19%,31%)],3种及以上患病率为27%[95%CI(14%,41%)],4种及以上患病率为42%[95%CI(-2%,87%)];大洋洲衰弱患病率(52%)和亚洲衰弱患病率(31%)高于欧洲衰弱患病率(17%)、南美洲衰弱患病率(13% );医院老年共病患者衰弱患病率(26%)高于社区患病率(23%);应用临床衰弱量表(CFS)筛查老年共病患者衰弱患病率为43%[95%CI(38%,47%)],Fried衰弱表型量表的衰弱患病率为22%[95%CI(18%,27%)],FRAIL量表的衰弱患病率为8%[95%CI(6%,11%)];调查时间为2001-2010、2011-2015、2016-2020年组的衰弱患病率分别为21%[95%CI(13%,29%)]、19%[95%CI(13%,25%)]、38%[95%CI(23%,53%)]。结论 老年共病患者衰弱患病率正逐渐上升,不同共病数量、洲区、评估工具、研究场所存在差异。因此,相关人员应重视共病患者衰弱的早期筛查,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 老年病护理教学创新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26

    摘要: 美国1987年提出用老年护理学概念代替老年病护理概念,因为老年护理学涉及的护理范畴更广泛。包括评估老年人的健康和功能状态,制定护理计划,提供有效护理和其他卫生保健服务,并评价照顾效果。老年护理学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护理实习生对本门课程的知识掌握程度。近几年,老年护理教学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下,新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本文就 老年护理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进行了综述。

  • 社区自评健康与衰弱相关性:淡漠的调节作用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1-0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自评健康与衰弱呈负性相关,自评健康状况越好,衰弱程度越低。在淡漠人群中,两者关系可能不同。目的 探讨淡漠在社区老年人自评健康和衰弱相关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衰弱评估量表(Fried Frailty Phenotype, FFP)、淡漠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GDS-3)、自评健康(Self-Rated Health, SRH)条目对384名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淡漠可调节自评健康和衰弱之间的关联强度(标准化B= -0.355,t= -3.074,P

  • 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研究综述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总结国内外图书馆老年人健康信息服务的研究现状,为我国图书馆老年人健康信息服务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采用关键词检索和引文追溯,提取与主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从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研究、老年人健康信息服务研究和技术赋能图书馆老年人健康信息服务研究三个角度进行文献分析。[结果/结论] 横向对比国内外研究进展,从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方式三个方面总结当前研究成果、特点、困境与不足。未来应从重视服务主体多元协作研究、强调老龄化群体用户细分研究、加强理论构建和系统化实践研究、推进AI赋能图书馆老年人健康信息服务融合研究四个方面推进我国图书馆老年人健康信息服务的研究。

  • 的智慧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智慧是个体在其人生经历中习得的一种德才一体的综合心理素质, 是成功老龄化的重要标志和毕生发展的理想终点。研究发现, 三维智慧量表、自我评估智慧量表、成人自我超越问卷等自陈式测量和柏林智慧范式、智慧推理等表现式测量对老年人智慧评估具有良好性能; 老年人智慧发展受到开放性、自我反思、情绪调节、人格成长等内在因素以及受教育程度、关键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等外在因素的交互影响; 毕生发展的智慧为老年人带来更高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以及更少社会疏离感、孤独感和抑郁。未来应该开发多测度、整合的老年人智慧测评工具; 深入揭示老年人智慧的预测因素、影响后效及其内部作用机制; 进一步探索社区养老服务中老年人智慧的干预与培育策略。

  • 隔代抚养与抑郁水平:一项基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通过对横截面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探讨隔代抚养与老年人抑郁水平的关系。在三个英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EBSCO和PubMed以及两个中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检索2021年6月29日前发表的横截面研究以及病例对照研究, 共纳入原始文献22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估计总体标准均值差(d)和95%置信区间, 东西方文化背景下d值分别为-0.05 (95% CI为[-0.18, 0.08])和0.22 (95% CI为[0.04, 0.40])。此外, 在东方文化背景下, 抑郁测量工具的类型、研究设计类型、性别和配偶状况, 能够显著调节两者的关系; 而在西方文化背景下, 只有抑郁测量工具的类型和研究设计类型能够显著调节两者的关系。在东方文化背景下, 隔代抚养对老年人抑郁水平没有显著作用; 在西方文化背景下, 隔代抚养对老年人抑郁水平起显著的消极作用。

  • 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的潜在转变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采用潜在转变分析探讨老年人孤独感的类别转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数据来源于美国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 (HRS)项目组, 追踪5442名老年人4年, 两次测量其孤独感。潜在类别分析结果表明, 老年人孤独感存在4个潜在类别:低孤独感组、社交孤独组、情感孤独组和高孤独感组。潜在转变分析结果表明, 低孤独感组和高孤独感组稳定性较强, 其他两组转变程度较大。其中, 社交孤独组倾向于向低孤独感组转变, 情感孤独组倾向于向高孤独感组转变。进一步分析发现, 男性老年人更可能陷入情感孤独; 高水平社会支持、积极老化态度和生活态度取向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老年人的孤独感水平。结论是, 老年人孤独感可分4类, 不同类别间随时间推移发生转变, 且转变方向受各种影响因素影响。

  • 隔代抚养与抑郁水平:一项基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3-04

    摘要: 通过对横截面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探讨隔代抚养与老年人抑郁水平的关系。在三个英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EBSCO和 PubMed以及两个中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检索2021年6月29日前发表的横截面研究以及病例对照研究, 共纳入原始文献 22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估计总体标准均值差(d)和95%置信区间, 东西方文化背景下d值分别为0.05(95%CI为[0.18, 0.08])和0.22(95%CI为[0.04, 0.40])。此外,在东方文化背景下,抑郁测量工具的类型、研究设计类型、性别和配偶状况, 能够显著调节两者的关系;而在西方文化背景下, 只有抑郁测量工具的类型和研究设计类型能够显著调节两者的关系。在东方文化背景下,隔代抚养对老年人抑郁水平没有显著作用;在西方文化背景下,隔代抚养对老年人抑郁水平起显著的消极作用。

  • 中国大陆地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失能状况的Meta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4-2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深,失能成为老年人较突出的健康问题之一。我国老年慢性病群体庞大,且有多病共存特点,存在巨大的失能风险,而既往失能率研究结果不一。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大陆地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人群失能状况。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Scopus、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共计 10 个数据库中关于中国大陆地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失能状况的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限截至 2023 年 8 月。由 2 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 Stata 16.0 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 Meta 分析。结果 共纳入 32 篇文献(34 项研究),样本量为 221~16 566 例,失能率为 6.9%~82.8%。Meta 分析结果表明,老年慢性病患者失能率为 43.2%(95%CI=32.9%~53.5%)。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女性失能率(36.6%,95%CI=27.0%~46.2%)高于男性(33.9%,95%CI=23.9%~43.9%);年龄越大,失能率越高(60~69 岁:24.2%,95%CI=14.3%~34.0%;70~79岁:34.9%,95%CI=24.1%~45.7%;≥ 80 岁:47.7%,95%CI=36.3%~59.1%);患慢性病种类失能率位列前 3 的为痴呆 / 帕金森(56.3%,95%CI=40.9%~71.7%)、精神疾病(53.9%,95%CI=46.0%~61.7%)、脑血管疾病(49.2%,95%CI=33.5%,64.8%);老年人群失能率随合并慢性病种数增多而增高(1 种:33.1%,95%CI=20.8%~45.3%;2 种:36.3%,95%CI=22.6%~50.0%;≥ 3 种:49.7%,95%CI=31.3%~68.0%)。结论 我国大陆地区老年慢性病人群失能率较高,慢性病种类和患病数量均对失能率有影响。建议加强对老年慢性病人群的监测和管理,以预防和减少失能的发生,促进健康老龄化。

  • 国外图书馆服务研究主题及脉络分析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8-27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了解国外图书馆老年人服务的研究主题及发展脉络,为我国图书馆老年人服务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梳理1938-2017年国外图书馆老年人服务的研究主题及发展脉络。[结果/结论]国外图书馆老年人服务研究可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呈现出研究用户不断扩大与细分,研究视角由关注图书馆转向关注老年人需求的特点。服务方式由单一简单服务转向多元化和创新性服务,研究理念也逐渐由服务老年人向老年人的积极参与转变。同时,研究也呈现出一定的不足,如过多关注馆内老年用户而忽视馆外老年用户,缺乏代表性项目的介绍及其评估等。

  • 跌倒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4-24

    摘要: 目的 探讨构建适用于中国老年人跌倒风险综合评估模型。方法 利用Meta分析再评价结合结构式专家咨询筛选出跌倒危险因素和OR值纳入模型,建立logistic回归综合评估模型。结果 模型最终纳入32个指标:年龄、跌倒史、运动、使用助行器、步态异常、平衡异常、睡眠障碍、认知障碍、衰弱、尿/便失禁、头晕眩晕、视力障碍、听力障碍、下肢关节炎、脑卒中史、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帕金森、痴呆、贫血、心律失常、抑郁、足部问题、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催眠镇静类药物、抗癫痫药、阿片类药物、髓袢利尿剂、强心苷类、降糖药、泻药。结论 本研究以Meta分析为基础,结合专家意见建立了中国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模型,有效避免了样本量偏少的问题,模型基于循证医学依据,为跌倒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实施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 心理韧性与幸福感的关系:一项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采用元分析方法探讨老年人心理韧性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通过文献检索和筛选, 共有42篇中英文文献, 75个独立样本纳入元分析(N = 12856)。结果显示, 老年人心理韧性和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与消极情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两者之间的关系受心理韧性的测量工具、文化背景、文献质量、文献年份、样本量和样本人群年龄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心理韧性如何影响老年人幸福感提供了较为精确的估计, 对于提高老年人幸福感进而实现成功老化具有重要意义。

  • 宁夏地区健康促进行为与慢性病共病的关联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1-30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随着老龄化趋势加重,老年人健康成为成功老龄化的关键。慢性病共病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其与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之间的关系鲜有探讨。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老年人慢性病的共病模式及健康促进行为的分布情况,分析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与慢性病共病的关联,为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1月至7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宁夏回族自治区65岁及以上人群进行调查,应用Apriori算法分析宁夏地区老年人共病模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共病与健康促进行为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2010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共病率为31.00%;最常见二元共病模式为冠心病和高血压(25.36%),最常见三元共病模式为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4.49%)。关联规则显示16种共病模式,15种与高血压有关,10种与冠心病有关,7种与哮喘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与健康促进行为较差相比,健康促进行为一般(OR=0.364, 95%CI: 0.185~0.714)、良好(OR=0.488, 95%CI: 0.251~0.948)、优秀(OR=0.426, 95%CI:0.213~0.853)的老年人慢性病共病风险降低;其中体力活动(OR=0.960,95%CI:0.925~0.997)、压力管理(OR=0.963,95%CI:0.938~0.989)维度得分与慢性病共病呈负向关联;健康责任(OR=1.038,95%CI:1.013~1.063)维度得分与慢性病共病呈正向关联。结论 宁夏老年人的共病模式复杂,且与健康促进行为存在关联,可通过促进健康行为、改善健康生活方式等干预措施降低老年人的共病风险。

  • 听力损失跌倒的研究进展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2-20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老年人听力损失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听力损失会限制老年人监测和感知空间方位的听觉线索能力,导致方向混乱,增加老年人跌倒的风险。本研究通过对听力损失老年人跌倒及相关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机制、影响因素以及防治四个方面展开综述,旨在为存在听力损失的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干预防治措施和降低其跌倒的发生率提供参考依据。

  • 社区认知功能受损与睡眠时间的关联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1-1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与夜间睡眠时间的关联。方法 2018年7月~9月,从安徽省阜阳市8个区、县随机抽取60岁及以上社区老年人6000人,纳入分析4837人。一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地区、文化程度等)、生活习惯、慢性病史、睡眠时间和总体认知功能通过问卷进行调查。logistic回归被用于探讨夜间睡眠时间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被用于绘制睡眠时间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剂量-反应曲线。结果 在未调整的回归结果中,与正常睡眠时间(6~8h)组相比,睡眠时间较短(≤6h)组和睡眠时间较长(>8h)组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受损的比值比分别为1.25(95%CI: 1.09~1.42)和1.41(95%CI:1.21~1.65)。进一步对混杂因素进行调整的结果表明,相比于正常睡眠时间组,睡眠时间较短组和睡眠时间较长组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受损的风险分别增加26%(OR=1.26, 95%CI: 1.09~1.46)和22%(OR=1.22,95%CI: 1.03~1.46)。基于性别分层,睡眠时间较长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在男性老人中更显著,睡眠时间较短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则在女性老人中更显著。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显示睡眠时间与认知功能受损发生风险呈近似“U”形关系,低点在7h左右。结论 睡眠时间较短或较长可能是认知功能受损的独立、剂量依赖性的关联因素;最佳的睡眠时间在7h左右;男性睡眠时间较长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强度高于女性,女性睡眠时间较短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强度高于男性。因此,应对老年人的睡眠时间进行指导,以缓解老年群体认知功能受损的发生风险。

  • 老年轻度认知障碍者笔迹特征及其应用价值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0-3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书写笔迹特征分析技术已在痴呆、帕金森病等相关认知障碍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针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CI)人群的笔迹特征研究仍有待于拓展。目的 揭示老年MCI者笔迹特征与正常老年人的差异性,探讨笔迹特征在MCI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2年1月至2022年4月选取湖州市社区老年MCI者33名作为观察组,纳入同期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匹配的43名认知功能正常的社区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利用点阵数码笔完成6项书写任务,采集被试笔迹特征的运动学参数,通过判别分析、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笔迹特征对MCI识别的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图形任务中,MCI组书写正确性较低,书写压力较高,书写思考时间、落笔时间及任务完成总时间较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93、-2.122、-4.302、-3.663,t=-5.565,均P<0.05);在汉字任务中,MCI组书写思考时间、任务完成总时间更长(Z=-3.464、-2.94,均P<0.05)。与汉字任务相比,图形任务完成总时间在鉴别MCI中的特异性最高(93.02%),ROC曲线下面积为0.828,图形书写笔迹特征集可正确分类80.26%的MCI个体,敏感度87.88%,特异度79.07%,且对MCI的识别效能高于MMSE量表。结论 社区医疗机构在开展MCI成套神经心理学测试之前,图形书写笔迹特征可能在筛查MCI可疑人群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中国吞咽障碍患病率的Meta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9-1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随着我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因与多种疾病相关而引起关注。近几年来,我国老年人吞咽障碍的患病率明显上升,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老年人吞咽障碍的患病率。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检索中国老年人吞咽障碍的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间截至2022年5月。由两位研究人员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完成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并用AHRQ量表评价横断面研究质量,Meta分析选择Stata 15.0软件。结果 共纳入22篇文献,总样本量为308289例,其中有吞咽障碍患者4794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老年人吞咽障碍患病率为66.0% 〔95%CI(58.0%,73.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的吞咽障碍患病率相同。年龄≥80岁、文化程度高、养老机构、EAT-10 量表诊断工具的老年人吞咽障碍患病率更高。结论 我国老年人吞咽障碍患病率较高,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研究地点、诊断标准的老年人群吞咽障碍患病率有差异,需要早期重视和了解老年人吞咽障碍,选择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提高老年吞咽障碍的生活质量,减少老年人吞咽障碍患病率。

  • 抑制对舌尖现象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抑制不足理论认为老年人抑制能力不足, 易受干扰信息的影响, 阻碍对目标词的检索, 故比年轻人有更多舌尖现象。实验1操纵抑制通达子功能探讨其在老年人舌尖现象中的作用, 采用2(干扰条件:有、无)×2(年龄组:老年、年轻)的混合设计, 相比于无干扰条件, 干扰条件下舌尖现象年龄差异变得更大, 表明老年人舌尖现象和通达功能有关。实验2操纵抑制删除子功能, 采用2(是否激活干扰:是、否)×2(年龄组:老年、年轻)的混合设计, 不激活干扰条件下舌尖现象年龄差异不显著, 而激活干扰条件下舌尖现象年龄差异显著, 舌尖现象随龄增多与删除功能不足有关。通达和删除功能不足是老年人舌尖现象增多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