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融媒体时代传统广播新闻节目互动话题的进阶路径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在媒体相互交融借力发展的大背景下,互动话题为传统广播新闻节目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为此,本文着重从积极构建互动话题大格局、努力形成独立气质话题属性、升级"互动话题+"带动"新闻节目+"等维度进行阐述,以探寻融媒体时代传统广播新闻节目互动话题的进阶路径。

  • 基于勾股模糊语言幂加权平均算子的多属性群体决策方法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8-05-20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针对多属性群决策问题,采用能够方便专家参考语言集信息进行评价并且取值灵活的勾股模糊语言集进行了处理。首先,基于语言集和勾股模糊集的距离测度给出了勾股模糊语言数距离测度的定义与相关性质;然后,以勾股模糊语言数的距离测度作为幂均(PA)算子的距离度量,提出了勾股模糊语言幂加权平均(PFLPWA)算子用以对群决策过程中不同专家评价矩阵进行融合,并同时在融合过程中考虑专家评价的差异性;最后,基于PFLPWA算子构建了勾股模糊语言环境下的群体决策新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检验了PFLPWA算子应用于群决策中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 重组菌丝霉素发酵培养基筛选及其在断奶仔猪上的应用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对重组菌丝霉素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筛选,并研究饲粮中添加重组菌丝霉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利用30 L发酵罐对毕赤酵母基因工程菌(PPle)进行液体发酵,采用分批-补料式发酵工艺,比较低盐、基础甘油和基础可溶性淀粉3种不同培养基对重组菌丝霉素分泌表达的影响。动物试验选用30头24日龄健康的“杜长大”断奶仔猪,按体重一致原则随机分配到5个组:对照组(CON组,基础饲粮)、硫酸黏菌素组(CS组,基础饲粮+0.3%硫酸黏杆菌素)、抗菌肽组(AP组,基础饲粮+0.2%重组菌丝霉素)、微生态制剂组(PB组,基础饲粮+0.1%微生态制剂)和联合应用组(PPB组,基础饲粮+0.2%重组菌丝霉素+0.1%微生态制剂),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发酵到114 h,低盐组、基础甘油组和基础可溶性淀粉组菌体湿重达到最高,分别为450、402、277 g/L。发酵114 h,测得发酵上清液蛋白总浓度低盐组0.38 g/L、基础甘油组3.94 g/L、基础可溶性淀粉组5.63 g/L。动物试验表明,与CON组相比,CS组和AP组显著提高了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降低了料重比(F/G)(P<0.05)。与CON组相比,CS组和AP组有降低腹泻率的趋势(0.05展开 -->

  • VFTO对电力变压器绕组暂态电压分布的影响研究

    提交时间: 2018-10-26 合作期刊: 《电气工程学报》

    摘要: 当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式开关装置(GIS)进行隔离开关分合闸操作时,产生的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极有可能造成 GIS 内部设备及与之相连的电力设备发生绝缘事故,其中对电力变压器的危害更为严重。本文应用 EMTP 对 GIS 中隔离开关操作引起的各节点的 VFTO 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 VFTO 的幅值特征,将 VFTO 作用在变压器绕组上,分析了变压器绕组的暂态电压分布、找出了变压器绕组的绝缘薄弱环节。

  • 全混合日粮粒度对奶牛采食、咀嚼活动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研究了全混合日粮(TMR)粒度对奶牛采食、咀嚼活动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以探讨TMR适宜的粒度及制作过程中苜蓿、羊草的适宜搅拌时间。选用4头经产泌乳中期[泌乳时间(85±7) d]荷斯坦奶牛[体重(616.8±44.3) kg]进行4×4拉丁方设计。通过改变苜蓿、羊草搅拌时间改变TMR粒度,分为4组,分别为细颗粒牧草(FH)组(苜蓿搅拌12 min,羊草搅拌20 min)、中细颗粒牧草(MFH)组(苜蓿搅拌9 min,羊草搅拌15 min)、中长颗粒牧草(MLH)组(苜蓿搅拌6 min,羊草搅拌10 min)和长颗粒牧草(LH)组(苜蓿搅拌3 min,羊草搅拌5 min)。共进行4期试验,每期持续19 d,其中预试期14 d,采样期5 d。记录采样期前3 d的产奶量并采集奶样测定乳成分,采样期的第2和3天视频监控记录奶牛咀嚼活动,采样期最后2 d采集粪样测定养分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TMR粒度对干物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氮的表观消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没有观察到TMR粒度对奶牛咀嚼时间有显著影响(P>0.05),也没有观察到TMR粒度对血浆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TMR适宜的粒度分布如下:≥19.00 mm、8.00~(<19.00) mm、1.18~(<8.00) mm和<1.18 mm的干物质比例分别为45.20%、25.50%、16.55%和12.75%;TMR中苜蓿和羊草适宜搅拌时间分别为9和15 min。

  • 植物精油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免疫能力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植物精油(PEO)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免疫能力的影响。试验选用24头体重相近的“杜×长×大”断奶仔猪(30日龄),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 mg/kg硫酸黏杆菌素(CS组)及50(Ⅰ组)、100(Ⅱ组)和200 mg/kg PEO(Ⅲ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6 d,正试期14 d。结果表明:1)Ⅲ组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CS组(P0.05)。2)Ⅰ组干物质(DM)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Ⅲ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Ⅲ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高于CS组和Ⅰ组(P<0.05),Ⅲ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200 mg/kg PEO具有改善血液有效成分含量、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增强断奶后仔猪健康、促生长的功效;因此,PEO在断奶仔猪上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 肝脏而不是骨骼肌的脂肪含量与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8-01-25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在不同糖耐量状态的肥胖人群中定量测定肝脏脂肪和骨骼肌脂肪的含量,评估胰岛素抵抗水平,探讨异位脂肪沉积 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26例研究对象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和糖代谢情况分为糖耐量正常(NGT) -非肥胖组(10例)、 NGT-肥胖组(9例)和糖耐量异常(IGT) -肥胖组(7例)。所有受试者均采用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试验评估胰岛素敏感性, 磁共振质谱法( 1HMRS)定量测定肝脏和骨骼肌脂肪含量,并进行人体参数测量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 胰岛素、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糖化血红蛋白A1c等检测。采用线性相关及多元回归 方法,分析胰岛素抵抗与异位脂肪沉积的相关性及主要相关因素。结果 IGT-肥胖组、NGT-肥胖组和NGT-非肥胖组葡萄糖输 注率(GIR, M值)分别为3.95±1.66、 6.14±1.90、 8.78±2.46 mg/(kg·min), 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IGT-肥胖组胰岛素敏感 性最低。3组间肝脏脂肪含量亦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5.23±3.09)%、(6.25±0.38)%、(1.89±0.90)%, P<0.05,IGT-肥胖组肝 脏脂肪含量最高。3组胫骨前肌肌细胞内脂肪含量分别为1.54±0.66、 2.69±0.95、 2.61±1.45 mmol/kg,IGT-肥胖组和NGT-肥胖组 较NGT-非肥胖组显著增高(P<0.05)。全研究组相关分析提示肝脏脂肪含量与M值呈显著负相关(r=-0.895, P<0.01)而与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 β存在正相关(r=0.708, P<0.01)。但胫骨前肌和比目鱼肌IMCL/肌细胞外脂肪含量与M 值、HOMAβ均无显著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只有肝脏脂肪含量是胰岛素敏感性(M值)独立危险因素(Y=-30.562X+ 9.007, R2=0.717, P<0.01)。结论 肝脏脂肪含量而不是骨骼肌脂肪含量与胰岛素抵抗、糖代谢异常发生密切相关。

  • 饲粮添加抗生素和植物精油对母猪生产性能、免疫功能和乳成分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文旨在考察妊娠后期母猪饲粮添加酒石酸泰万菌素(TT)与植物精油(PEO)对其生产性能、免疫功能和乳成分的影响。试验选用24头体重相近的3~4胎次“长×大”繁殖母猪,随机分为3组:1)对照组:基础饲粮;2)TT组:基础饲粮+100 mg/kg TT;3)PEO组:基础饲粮+200 mg/kg PEO。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结果显示,饲粮添加TT和PEO可改善母猪生产性能;与对照组和TT组相比,PEO组死胎率分别降低了71.43%和53.33%(P>0.05),断奶存活率分别提高了1.17%和1.60%(P>0.05);PEO组母猪分娩第1、14和21天、TT组母猪分娩第21天血清免疫球蛋白(Ig)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EO组母猪分娩第14天乳清IgG、IgM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同时其分娩第21天乳清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EO组母猪分娩第21天乳脂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TT和PEO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母猪生产性能与免疫功能,但与TT相比,PEO效果更好,具有替代TT在妊娠母猪上应用的潜力。

  • 基于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体系的瘤胃非降解蛋白质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流量的简化评定技术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简化基于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体系(CNCPS)评定瘤胃非降解蛋白质(RUP)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流量的技术。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来自菌体蛋白和RUP,CNCPS根据溶解性将饲料粗蛋白质(CP)分为A、B1、B2、B3和C共5种组分,只有3种B组分可以过瘤胃并在小肠中消化。为评定RUP小肠可吸收氨基酸的贡献,CNCPS需要分别测定3种B组分的瘤胃降解率,3种过瘤胃B组分的小肠消化率需采用不同常数。选择18份饲料样品,其中精料12份,粗料6份,测定CNCPS评定RUP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流量所需数据,同时对饲料CP的瘤胃动态降解率及不同时间点RUP的体外小肠消化率进行了测定,通过这些数据提出简化评定方法。结果表明:1)精料和粗料均以8 h的CP瘤胃降解率(X,%)与有效降解率(Y,%)间相关性最强,二者间呈线性相关,精料和粗料方程分别为Y=12.652+0.828X,r=0.990,P<0.000 1和Y=10.967+0.886X,r=0.980,P=0.000 6。2)精料2 h RUP小肠消化率(X,%)与RUP小肠有效消化率(Y,%)间相关性最强,方程为Y=0.026+0.879X,r=0.970,P<0.000 1;粗料8 h RUP小肠消化率(X,%)与RUP小肠有效消化率(Y,%)间相关性最强,方程为Y=-0.002+0.960X,r=0.995,P<0.000 1。3)简化方案经可靠性评估得出,8 h CP瘤胃降解率和RUP小肠消化率简化CNCPS模型预测的小肠氨基酸流量(X,‰)与CNCPS预测的小肠氨基酸流量(Y,‰)相关最强,精料方程为Y=-0.056+1.409X,r=0.999,P<0.000 1;粗料方程为Y=0.003+2.120X,r=0.999,P<0.000 1。精料和粗料的简化评定结果与CNCPS评定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45和0.005,变异系数分别为7.08%和4.49%。综合得出,基于CNCPS,得到了预测RUP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流量的简化模型,简化后的精料和粗料模型分别为Y=-0.056+1.409×[AA×(100-D8)×CP×ID8],r=0.999,P<0.000 1和Y=0.002+2.120×[AA×(100-D8)×CP×ID8],r=0.999,P<0.000 1,Y为RUP中的某种氨基酸小肠可吸收流量(‰),D8为CP的8 h瘤胃降解率(%),ID8为RUP的8 h小肠消化率(%),AA为不溶性蛋白质中该氨基酸含量(%)。

  • 甲状腺全切术后血钙变化规律的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18-12-04 合作期刊: 《协和医学杂志》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甲状腺全切术后4枚甲状旁腺移植患者血钙的变化规律,以探索自体移植的甲状旁腺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取北京协和医院2012年4月一2016年1月间由同一组医生完成的甲状腺全切除术、术中进行了4枚甲状旁腺自体移植,且完成了一年随访的患者21例。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术后48小时、1周、1月、6月、1年静脉血清总钙水平与术前水平的差异及其变化趋势。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48小时血钙水平显著降低(C 1.83vs. 2.28 mmol/L, P=0.00;术后1周血钙水平开始回升并达到术前水平(2.23vs. 2.28mmo1/L, P=0.14;术后1个月、6个月、1年血钙水平分别为2.28, 2.27, 2.25mmo1/L,较术前均无显著差(P>0.05 ) o结论:4枚甲状旁腺自体移植的患者的血钙水平在术后48小时显著降低后逐渐回升、并能长期稳定,提示自体移植的甲状旁腺功能从术后1周开始恢复,并能长期保持。

  • 祁连山西段老虎沟流域消融季径流变化特征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水文学 提交时间: 2023-03-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基于祁连山西段老虎沟流域断面的径流数据与大本营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对冰川区径流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多元指数非线性回归方程对径流进行重建以弥补缺失径流,此外,对冰川区径流的年际、季节、日尺度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冰川区径流量与气温的相关性最高0.86,其次是水汽压(0.81)、相对湿度(0.46)、降水量(0.27),径流受气温影响最大。(2)21世纪观测资料显示日平均径流量为2.10 m3s-1,较20世纪50年代末的1.65 m3s-1有所增加,主要因消融季气温上升0.75 ℃所致,强消融期(7、8月)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较大,消融期初(5、6月)和末(9月)年际变化较小。消融季59月产流占比分别为5.3%、16.1%、37.3%、35.1%、6.2%。(3)多元指数非线性回归方程可以较好地模拟日径流量(纳什效率系数平均为0.70),补充缺失径流后,对于径流的日变化,消融期初和末日变化较小,而强消融期径流的日变化较大。对于径流的时滞效应,老虎沟流域消融季各月径流呈现谷-峰的日变化特征,消融期初和末气温达到最大值与径流达到最大值的时间间距较大,而强消融期较小,在消融期初的6月两者相差最大为3 h。明晰冰川融水变化特征对干旱区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