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出版与新媒体融合研究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现今,我国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技术被应用于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网络行为已经成为现代人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这种背景下,传统出版媒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新媒体的产生与推广对传统出版媒体造成严重冲击。本文简要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出版行业现状,进一步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出版与新媒体融合的重要意义,并对"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出版与新媒体融合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出版媒体的发展方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基于VR新闻技术对电视新闻报道创新的启示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VR技术应用在电视新闻传播领域中,电视媒体的报道思路和制作流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媒体新闻融合给新兴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新动力,也预示着传统电视媒体的改革出现新契机,唯有改革适应新变化,以创新谋取新发展,才能实现媒体技术融合。本文从VR新闻技术给传统电视媒体带来的嬗变入手,探讨传统媒体同新媒体的融合,以期为VR新闻技术与电视媒体更好地融合提供指导,满足受众方便快捷地接收信息的需求。

  • 新疆典型沙漠和绿洲植被-水汽-地表温度相关性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4-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为探讨新疆不同区域沙漠、绿洲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归一化植被指数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及大气水汽含量三者间的相关关系,利用20012019 年MOD13C3植被指数、MOD11C3地表温度以及20132017年Suomi NPP VIIRS水蒸气含量数据, 运用Slope趋势分析方法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9年新疆植被指数年平均值整体呈增加趋势,绿洲增加尤为明显。地表温度年平均值变化为绿洲白天减少、夜晚增加,年温度差值减少;沙漠白天夜晚均增加,年温度差值增加。(2)全疆的NDVI、大气水汽含量及地表温度三者的月值数据彼此呈正相关关系。植被增加可减少地表温差和大气水汽差,在北疆绿洲的高植被覆盖区表现明显。绿洲对于生态环境的调控作用优于沙漠,北疆绿洲调控作用优于南疆。(3)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每年310月夜晚地表逆温和逆湿现象明显,导致夜晚大气水汽含量高于白天。南 疆绿洲受沙漠环境及植被增加的双重影响,近年来夜晚水汽含量高于白天水汽含量的月份逐渐减 少,主要集中在夏季。研究结果有利于从宏观层面认识新疆气候变化,为新疆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东帕米尔高原冰川运动特征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3-03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冰川运动控制着冰量输送变化,为冰川变化和冰川灾害研究提供重要信息。为了探讨东 帕米尔高原冰川运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 ITS_LIVE 和 GoLIVE 分析了不同规模、不同地形条 件、表碛/非表碛区域的冰川运动速度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东帕米尔高原冰川平均运动速度 为 5.31 m·a-1,冰川运动速度与冰川规模相关,表现为大冰川比小冰川运动快;(2)冰川运动速度与 平均坡度相关,表现为随平均坡度增加先增后减,坡度过大不利于冰川积累,表现为厚度(规模) 小,则速度慢。(3)西南(8.69 m·a-1)、东南(11.67 m·a-1)坡向的冰川运动速度大于其它坡向的冰川 运动速度,与各个坡向的冰川规模相关。(4)表碛覆盖型冰川的运动速度小于非表碛覆盖型冰川, 表碛对冰川运动速度起到抑制作用。(5)1989—2018 年东帕米尔高原冰川运动速度表现稳定,与冰 川年际变化稳定相对应。消融期冰川运动速度小于其它季节,与年内冰川厚度变化相关。

  • 我国人工智能政策语义、主题特征与演化研究——基于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

    分类: 其他 >> 综合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4-01-10 合作期刊: 《文献与数据学报》

    摘要: [目的 / 意义]政策作为特殊因素对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起到指导、规范和约束作用。探究政策出台现状并提出建议,以期促进我国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方法 / 过程]选取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和省部级人工智能政策文本共 66 项作为研究对象,通过 BERT-Based 混合 LDA 模型建模和语义量化分析方法,从政策语义、主题特征及其演化对其内含语义和外部属性两方面进行全面探究。[结果 / 结论]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政策工具以需求型为主,政策主题以促进领域融合为主,重视基础技术研究和实际成果转化;提出我国需建立人工智能政策统筹规划协调机制,在重视人工智能风险治理的同时,探索实际效益转化的新模式、新路径,并不断深化国际合作和竞争等政策建议。

  • 音乐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01

    摘要: 音乐在人类进化中的价值可能与其社会功能有关。研究表明,音乐聆听和联合音乐活动促进了亲社会行为以及亲社会技能的发展。为了解释这些效应,本文提出了一个理论模型,认为音乐通过情绪感染提升了个体的共情和积极情绪体验,其节奏产生的夹带作用促进了个体间同步性,同时,情绪感染和节奏夹带的相互作用可以进一步增强音乐的亲社会效应。催产素、内源性阿片系统、多巴胺奖赏系统以及听觉-运动耦合可能是音乐亲社会效应的潜在神经生物学基础。未来研究可基于多通路的理论模型来检验音乐的亲社会效应及其中介机制,为音乐-社会联结假说提供进一步的证据。

  • 基于稀疏表示的脑电(EEG)情感分类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8-05-02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计算机对人类情绪与情感的识别研究已经成为了脑机接口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分析人类在生活中的各种情感状态,提取脑电信号的特征并对情感状态进行识别、分类是情感智能化领域的重要方向。针对基于音乐视频诱导的情感数据集DEAP进行了研究,提取脑电信号的频域特征后,提出了采用加速近邻梯度算法(APG)和正交匹配算法(OMP)求解稀疏编码的稀疏表示分类模型进行情感分类,并与支持向量机算法(SVM)做效果比较。实验结果表明,APG算法通过L1范数正则近似求解以其快速的收敛速度在情感数据集上有着较好的分类表现,而OMP算法与SVM算法的分类效果相差无几,实现了情感脑电信号的分类。

  • 林分密度和种植点配置对梭梭人工林防风效应的影响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研究不同密度和种植点配置对梭梭人工林防风效应的影响,为优化干旱区防风固沙林结构提供科学依 据。以梭梭为原型,利用仿真植物设计了3种密度、4种种植点配置的品字形林带,编号与对应植株的株行距分别为 A:17 cm17 cm,B1:34 cm17 cm,B2:17 cm34 cm,C:34 cm34 cm,通过风洞模拟试验,对林带在密度和种植点位 发生变化时的流场和防风效应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A、B1、B2、C林带的风速减速区(U/U0B2>B1>C,林带防风效 应与林分密度间为非线性关系,林带在带后近地层风速降幅的比例关系为A:B:C6:3:2。具体造林时,应根据土壤 水分承载力确定造林密度,在此基础上,优先选用小株距,大行距的种植点配置方式。

  • 蛋氨酸三肽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酪蛋白和小肽转运载体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蛋氨酸三肽(Met-Met-Met)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酪蛋白和小肽转运载体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采用酶消化法培养的第3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为模型,各处理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对照)、40、50、60、70和80 μg/mL的蛋氨酸三肽,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培养孔,分别培养细胞24、48和72 h,检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相对增殖率,整体试验重复2次,确定最佳培养时间;各处理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对照)、40、50、60、70和80 μg/mL的蛋氨酸三肽,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培养孔,以最佳培养时间培养,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酪蛋白基因的表达量,确定适宜蛋氨酸三肽浓度,整体试验重复3次;以最佳培养时间和适宜蛋氨酸三肽浓度培养细胞,以未添加蛋氨酸三肽的培养基为对照,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培养孔,测定小肽转运载体基因的表达量,整体试验重复3次。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蛋氨酸三肽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24 h时,相对增殖率最高;培养基中加入60 μg/mL的蛋氨酸三肽培养细胞24 h,αs1-酪蛋白和β-酪蛋白的基因表达量最高,同时发现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小肽转运载体1和小肽转运载体2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综上所述,培养基中添加60 μg/mL的蛋氨酸三肽能够提高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酪蛋白和肽转运载体基因的表达量。

  • 蛋氨酸三肽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酪蛋白和小肽转运载体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蛋氨酸三肽(Met-Met-Met)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酪蛋白和小肽转运载体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采用酶消化法培养的第3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为模型,各处理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对照)、40、50、60、70和80 μg/mL的蛋氨酸三肽,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培养孔,分别培养细胞24、48和72 h,检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相对增殖率,整体试验重复2次,确定最佳培养时间;各处理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对照)、40、50、60、70和80 μg/mL的蛋氨酸三肽,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培养孔,以最佳培养时间培养,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酪蛋白基因的表达量,确定适宜蛋氨酸三肽浓度,整体试验重复3次;以最佳培养时间和适宜蛋氨酸三肽浓度培养细胞,以未添加蛋氨酸三肽的培养基为对照,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培养孔,测定小肽转运载体基因的表达量,整体试验重复3次。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蛋氨酸三肽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24 h时,相对增殖率最高;培养基中加入60 μg/mL的蛋氨酸三肽培养细胞24 h,αs1-酪蛋白和β-酪蛋白的基因表达量最高,同时发现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小肽转运载体1和小肽转运载体2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综上所述,培养基中添加60 μg/mL的蛋氨酸三肽能够提高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酪蛋白和肽转运载体基因的表达量。

  • 罗汉果多糖对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0-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研究罗汉果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罗汉果多糖低、中、高剂量组(25 mg•kg-1、50 mg•kg-1、100 mg•kg-1)和左旋咪唑组,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 mg•kg-1)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连续灌胃给药14 d后,测定各组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廓清指数(K),吞噬指数(α),T、B淋巴细胞增殖水平,耳肿胀度,半数溶血值(HC50)以及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IL-2、IL-4、IL-6、TNF-α的含量,并观察脾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考察罗汉果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罗汉果多糖各剂量组(25 mg•kg-1、50 mg•kg-1、100 mg•kg-1)均能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半数溶血值(HC50),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耳肿胀度;显著增加IgG、IgM、IL-2、IL-4、IL-6、TNF-α的含量。罗汉果多糖剂量组(50 mg•kg-1、100 mg•kg-1)能显著增强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加廓清指数(K)、吞噬指数(α)。脾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罗汉果多糖可以减轻免疫抑制小鼠脾脏的病理损伤。由此可知,罗汉果多糖能明显增强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

  • 外加氮源在Cd 超标菜地上的应用效果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6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探讨外加氮源对Cd 超标菜地不同叶菜吸收Cd 及土壤Cd 有效性的影响, 以明确施氮对土壤Cd 的影 响效应, 并试图对不同氮源的应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为合理利用氮肥来降低叶菜Cd 含量提供参考。在Cd含量为0.628 mg·kg1 的Cd 超标菜地上, 试验研究了氮用量水平为150 kg·hm2 时, 4 种氮肥(尿素、硝酸钙、硝酸铵、碳酸氢铵)对矮脚葵扇黑叶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和白梗尖叶苋菜(Amaranthus mangostanus L.)Cd 含量、品质及土壤Cd 有效性的效应。结果表明, 田间条件下, 与不施氮处理相比, 4 种氮肥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Cd 超标菜地上2 种叶菜产量, 降低了其地上部和根系Cd 含量。4 种氮肥中, 尿素对白梗尖叶苋菜的增产效果最好, 增产幅度达47.5%; 碳酸氢铵对葵扇黑叶白菜的增产效果最好, 增幅达59.7%; 硝酸钙降低2 种叶菜地上部和根系Cd 含量的效果均优于其他氮肥, 该处理的白梗尖叶苋菜地上部和根系Cd 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41.6%和24.1%, 葵扇黑叶白菜降低32.2%和25.9%。4 种氮源对2 种叶菜地上部Cd 吸收总量、NO3-N、NO2-N、维生素C及可溶性糖含量等的影响各异, 对土壤pH 和DTPA-Cd 含量影响也不同。其中, 硝酸铵处理的土壤pH 分别比对照降低0.12 和0.25 个单位, 而土壤DTPA-Cd 含量则显著增加15.3%和14.6%; 碳酸氢铵处理则呈相反变化趋势。综合评价结果显示, 4 种氮肥的综合加权平均值均高于对照处理, 以硝酸钙相对最高, 表明硝酸钙在Cd 超标菜地上的综合应用效果相对最好。因此, 在Cd 超标土壤上, 硝酸钙可作为优选氮源使用。

  • 不同饲料添加剂对杜寒杂交肉羊体脂脂肪酸组成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料添加剂对杜寒杂交肉羊体脂脂肪酸组成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选取30只健康、体重[(42.5±3.1) kg]相近的6月龄杜寒杂交F1代肉羊,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G1组)试验羊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G2组)试验羊饲喂添加了沙葱粉的基础饲粮,沙葱粉按照每只每天20 g的量添加,试验组(G3组)试验羊饲喂添加了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基础饲粮,微生物发酵饲料按照每只每天100 g的量添加。试验期为75 d,其中预试期为15 d,正试期为60 d。在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3只羊进行屠宰,分别从肾脏周围、腹部皮下以及尾部采集脂肪样品,测定其脂肪酸组成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显示:与G1组相比,1)G2组和G3组肉羊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G2组肾周、腹部皮下以及尾部脂肪组织中亚油酸(C18:2cis-6)、α-亚麻酸(C18:3n-3)、二十碳五烯酸(EPA,C20:5n-3)、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6 PUFA的含量以及PUFA/饱和脂肪酸(SFA)的值显著提高(P<0.05),硬脂酸(C18:0)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G3组腹部皮下和尾部脂肪组织中DHA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肾周脂肪组织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C18:0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3)G2组和G3组尾部脂肪组织中n-6 PUFA的含量以及n-6/n-3的值显著提高(P<0.05),G2组肾周脂肪组织中n-3 PUFA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G3组肾周脂肪组织中PUFA/SFA的值显著降低(P<0.05);4)G2组和G3组腹部皮下和肾周脂肪组织中SOD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MDA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5)肉羊腹部皮下(R2=0.967)、尾部(R2=0.965)和肾周脂肪组织(R2=0.992)中MDA含量和SOD活性与PUFA沉积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P<0.001),其中MDA对多元回归方程的贡献为负增加,而SOD为正增加。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沙葱粉和微生物发酵饲料均能够提高舍饲杜寒杂交肉羊的生长性能;饲粮中添加沙葱粉可有效改善杜寒杂交肉羊体脂脂肪酸组成,并可提高脂肪氧化稳定性,改善脂肪品质;饲粮中添加微生物发酵饲料对杜寒杂交肉羊体脂脂肪酸组成改善效果欠佳,但可提高脂肪的氧化稳定性。

  • 2000—2014年喀喇昆仑山音苏盖提冰川表面高程变化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1-06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喀喇昆仑山区冰川由于存在正物质平衡或跃动、前进现象,被称之为“喀喇昆仑异常”,不过该地区冰川变化差异显著,尤其是大型表碛覆盖冰川,呈现与其他类型冰川明显的差异性响应,为理解喀喇昆仑冰川异常的机理,冰川尺度的详细变化研究十分必要。音苏盖提冰川位于喀喇昆仑山乔戈里峰北坡,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冰川,是典型的大型表碛覆盖冰川。通过应用TanDEM-X/TerraSAR-X(2014年2月)与SRTM-X DEM(2000年2月)的差分干涉测量方法计算音苏盖提冰川表面高程变化,并结合冰川表面流速对冰川表面高程变化和跃动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2000—2014年音苏盖提冰川表面高程平均下降了1.68±0.94 m,即冰川整体厚度在减薄,年变化率为-0.12±0.07 m·a-1。冰川表面高程变化分布不均,其中南分支(S)冰流冰川整体减薄较为显著,冰川南分支冰流运动速度较快,前进/跃动的末端占据了冰川的主干,阻滞原主干冰川物质的向下运移(跃动),导致原主干冰舌表面高程上升;冰川厚度减薄随着海拔升高先下降后保持稳定,同时呈现一定的波动性;低海拔表碛区域消融大于裸冰区,可能存在较薄表碛,因热传导高、覆盖大量冰面湖塘和冰崖存在,加速了冰川消融;在坡度小于30 °的区域,冰川厚度减薄随着坡度的减小而加剧;坡向朝南冰川厚度略微增加(0.01 m),西南坡向冰川厚度略微减薄(-0.03 m),其他坡向冰川厚度减薄明显。近14 a来,表碛覆盖的音苏盖提冰川表面高程整体下降表明物质处于亏损状态,冰川跃动导致局部冰川表面高程的增加。

  • 沙葱总黄酮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炎症介质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以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为炎症模型,旨在研究沙葱总黄酮的抗炎作用。应用CCK-8法筛选沙葱总黄酮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力具有促进作用的浓度,在此基础上设置对照组、LPS组(应激模型,1 μg/mL LPS)、沙葱总黄酮低剂量组(25 μg/mL沙葱总黄酮+1 μg/mL LPS)、沙葱总黄酮中剂量组(50 μg/mL沙葱总黄酮+1 μg/mL LPS)、沙葱总黄酮高剂量组(100 μg/mL沙葱总黄酮+1 μg/mL LPS)。用Griess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1β、IL-10含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细胞中TNF-α、IL-6、IL-1β、IL-10、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沙葱总黄酮的添加浓度在25.0~100.0 μg/mL均能显著提高细胞增殖率(P<0.05);2)与对照组相比,LPS组能显著提高细胞上清液NO的含量(P<0.05);与LPS组相比,不同浓度沙葱总黄酮均能显著抑制NO的产生(P<0.05);3)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的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6、IL-1β、IL-10含量以及细胞中基因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与LPS组相比,除了低剂量组IL-1β外,25、50、100 μg/mL沙葱总黄酮浓度显著降低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6、IL-1β含量(P<0.05),除了低剂量组IL-10外,显著增加IL-10含量(P<0.05);除了低剂量组iNOS外,25、50、100 μg/mL沙葱总黄酮浓度显著抑制细胞中TNF-α、IL-6、IL-1β、iNOS mRNA的表达(P<0.05),有促进IL-10 mRNA表达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沙葱总黄酮对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