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式创新社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知识管理论坛》

    摘要: [ 目的 / 意义 ] 力图构建基于开放式创新相关理论的模型框架,用于评价开放式创新平台 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为开放式平台社区的建设者和使用者提供发展建议。[ 方法 / 过程 ] 基于开 放式创新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建立开放式创新社区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模型,提出研究假设;使用 Python 编程抓取小米开放式创新社区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验证研究假设。[ 结果 / 结论 ] 研究结果 表明:①社区组织机制显著正向影响社区社会网络结构;②社区技术机制显著正向影响社区社会网络结 构;③社区社会网络结构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知识获取;④社区社会网络结构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知识转化; ⑤社区社会网络显著正向影响社区创新源活跃度;⑥社区创新源活跃度显著正向影响社区创新源规模; ⑦社区创新源规模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知识转化;⑧企业知识转化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⑨社区创 新源活跃度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

  • 在线健康社区中基于用户属性的时序交互 模式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知识管理论坛》

    摘要: [ 目的 / 意义 ] 在线健康社区迅速发展,但缺乏结合网络结点属性与网络结构的动态网络特征的 研究,因而难以揭示基于结点属性的用户动态交互模式的形成机理。[ 方法 / 过程 ] 应用基于节点属性的 时序指数随机图模型,以在线健康社区为研究对象,结合用户节点属性特征,包括用户发文情感倾向、用 户发文文本长度和用户社区等级,构建在线健康社区的用户时序交互模式研究模型,从百度贴吧的糖尿病 吧抓取 2016 年 10 月至 2018 年 2 月期间 2 301 个有效用户,6 045 条主帖和 9 490 条回复,实证用户时序 交互模式特征。[ 结果 / 结论 ] 用户属性特征对互惠性时序模式、k-star 时序模式、传递性时序模式和循环 性时序模式形成有显著影响,并由此为在线健康社区建设提出发展建议。

  • 专业社交媒体中的主题知识元抽取方法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7-26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以汽车论坛例,提出一种针对专业社交媒体文本的主题知识元抽取方法。[方法/过程]首先,通过LDA模型提取出汽车论坛中文本的主题,并进行去重,形成主题列表;其次,基于融合主题特征的深度学习模型T-LSTM模型构建适于汽车论坛本文的情感分析模型;然后,通过计算各词汇在图模型TextRank中的重要性与各词汇的Word2Vec主题相似度,抽取情感关键词与关键句,用于对文本主题与情感倾向的解释与补充;最后,对上述方法进行集成,输出结构化的主题知识元。[结果/结论]实验结果中,抽取得到的主题知识元合格率达到69.1%,表明本文提出的主题知识元抽取方法,能够围绕知识主题较为准确地抽取知识元,实现知识的结构化转换。

  • 中文阅读中长距离回视引导机制的眼动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从记忆的角度, 探讨中文阅读中长距离回视的引导机制。采用眼动实验, 操纵了回视条件(实验1)、回视可见性(实验2)、目标词位置及词频变量。结果发现:与不阅读组相比, 阅读组的最初回视误差更小, 定位效率更高; 与可见组相比, 不可见组累积回视距离更大, 且难以正确定位目标; 目标词位置主效应显著, 而词频主效应不显著。结果表明, 回视具有空间选择性, 最初的回视由空间记忆引导, 最初回视后的修正眼跳在文本可见情况下才能正常进行, 而词频这一言语属性对回视没有显著影响, 本研究结果支持了空间编码假设。

  • 领导-下属情绪评价能力一致与员工建言:内部人身份感知与性别相似性的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基于人-环境匹配和资源保存理论, 研究构建了一个调节-中介模型, 从二元视角分析了领导情绪评价能力与下属情绪评价能力一致对员工建言的影响路径与边界。通过对43位领导与182位下属的配对问卷调研, 结果表明:(1) 相较“低领导-低下属”情绪评价能力一致, 在“高领导-高下属”情绪评价能力一致情境下, 员工的内部人身份感知更高; (2) 相较“高领导-低下属”情绪评价能力不一致, 在“低领导-高下属”情绪评价能力不一致情境下, 员工的内部人身份感知更高; (3) 内部人身份感知在情绪评价能力一致与促进性建言、抑制性建言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4) 相较领导-下属性别相同, 当领导-下属性别不同时, 员工内部人身份感知的中介作用更强。研究从情绪评价能力、性别的二元匹配视角揭示了员工建言的前因, 为领导与下属间交互影响提供了更多解释路径。

  • 中文评论产品特征与观点抽取方法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摘要: 【目的】针对中文在线评论产品特征与观点抽取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置信度排序模型的抽取方法。【方法】在改进HITS 算法基础上, 综合考虑候选特征观点词的关联关系和语义关系构建置信度排序模型, 提取并过滤特征观点词。【结果】和基准模型相比, 本文方法对中文语料的产品特征和观点抽取能达到较高准确率和召回率。【局限】仅针对产品显性特征抽取, 没有考虑隐性特征的识别与抽取。【结论】利用特征词和观点词的双向增强关系和语义关系, 可以有效抽取产品特征观点; 情感极性过滤对提升观点词抽取准确率有较大作用。

  • 基于文本内容特征选择的评论质量检测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摘要: 【目的】在有效提取多维特征基础上, 考察评论内容特征对评论质量检测的影响。【方法】基于评论文本的信息特征度量和情感倾向的混合性, 量化并抽取评论内容特征, 采用GBDT 模型评估特征集合分类效果, 结合贪婪式特征选择算法识别有效内容特征, 分析其对评论质量检测的影响。【结果】将评论内容特征应用于评论质量检测任务中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明显提升了实验准确率和召回率。【局限】实验对象主要是搜索型产品的评论数据, 未对其他享受型产品(如电影、音乐)等进行验证和比较。【结论】评论内容的信息增益、产品特征词的信息增益、评论客观情感倾向度、内容差异性对评论质量检测有明显作用。

  • 绿色消费:基于物质流和消费效率的研究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7-06-29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过去 10 多年,我们在绿色生产方面已经有了系统化的理论与做法。比较而言,对于绿色消费的研究与实践相对薄弱。文章从物质流和消费效率的角度,对绿色消费做了 3 个方面有关联性和系统性的分析。在“为什么”问题上,指出在人口趋向稳定、技术效率大幅度得到改进之后,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将主要来自消费水平;在“是什么”问题上,指出研究绿色消费,重点是要研究流量效率之外的 3 个效率即维护效率、服务效率、满足效率;在“怎么做”问题上,强调替代性消费是绿色消费需要倡导的发展方向,这对于理解崛起中的分享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最后以摩拜单车为例,说明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创造绿色消费的中国故事。

  • 动机视角下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概念内涵与影响因素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2-02

    摘要: 亲组织不道德行为是近年来组织行为学界广泛关注的研究议题。但是,关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概念内涵,目前还存在一定模糊性。基于动机视角,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定义、特征、动机、类型等方面,对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概念模糊性进行细致解构与深入剖析,形成相对系统的亲组织不道德行为概念内涵;并据此概念内涵背后的动机逻辑,对现有的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梳理,阐释其对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影响机制;最后,从细分类型、测量工具、研究视角、影响因素、抑制机制、影响效应与本土化等方面为后续研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 动机视角下的亲组织不道德行为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亲组织不道德行为是近年来组织行为学界广泛关注的研究议题。但是, 关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概念内涵, 目前还存在一定模糊性。基于动机视角, 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定义、特征、动机、类型等方面, 对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概念模糊性进行细致解构与深入剖析, 形成相对系统的亲组织不道德行为概念内涵; 并据此概念内涵背后的动机逻辑, 对现有的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梳理, 阐释其对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影响机制; 最后, 从细分类型、测量工具、研究视角、影响因素、抑制机制、影响效应与本土化等方面为后续研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 中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的空间相关性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动态空间杜宾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摘要: 【目的】信息消费已成为日益增长的消费热点, 为了促进城镇居民的信息消费水平, 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分析中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的发展状况及空间相关性, 以及当期信息消费会受到的三种内、外部影响, 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 进一步基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当期信息消费支出对相邻地区并没有产生空间溢出效应, 信息消费表现出耐用性特征, 而居民信息消费会受相邻地区居民信息消费习惯的影响; 影响因素中物价和收入的提升, 短期内会促使本地居民信息消费支出增加; 而受教育水平和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 短期内会对相邻地区产生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长期效应中, 只有物价和收入对本地居民信息消费支出有影响。【局限】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 选用物价指数、受教育水平、信息基础设施、网民人数、收入等5 个因素进行分析, 未考虑的因素可能会对分析结果产生影响。【结论】在研究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时, 必须考虑空间效应的各种影响, 否则估计结果可能是有偏的。

  • 观察者对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反应及其反馈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3-18

    摘要: 亲组织不道德行为(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 UPB)是近十年来组织行为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相较于已得到广泛探讨的UPB形成机理研究,当前关于UPB的影响效应研究还相对有限,且主要聚焦于领导UPB对员工的影响,以及自我反馈下UPB对行为者的影响。借鉴并受到对应推论理论(correspondent inference theory)和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中有关观点的启发,构建了一个同事间围绕UPB的社会互动模型。模型指出,观察者在看到同为员工身份的行为者实施UPB后会对此进行结果预期和动机归因,继而在观察者正直性的调节下引发相应的心理与行为反应;进一步地,行为者在接收到观察者对其UPB的行为反应后会对这些反馈背后的意图进行解读,进而影响其后续行为变化。最后,从观察者对UPB的道德判断、与UPB不道德属性有关的认知评价、UPB行为者行为变化的过程机理等方面提出理论模型的拓展方向。

  • 观察者对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反应及其反馈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亲组织不道德行为(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 UPB)是近10年来组织行为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相较于已得到广泛探讨的UPB形成机理研究, 当前关于UPB的影响效应研究还相对有限, 且主要聚焦于领导UPB对员工的影响, 以及自我反馈下UPB对行为者的影响。借鉴并受到对应推论理论(correspondent inference theory)和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中有关观点的启发, 构建了一个同事间围绕UPB的社会互动模型。模型指出, 观察者在看到同为员工身份的行为者实施UPB后会对此进行结果预期和动机归因, 继而在观察者正直性的调节下引发相应的心理与行为反应; 进一步地, 行为者在接收到观察者对其UPB的行为反应后会对这些反馈背后的意图进行解读, 进而影响其后续行为变化。最后, 从观察者对UPB的道德判断、与UPB“不道德”属性有关的认知评价、UPB行为者行为变化的过程机理等方面提出理论模型的拓展方向。

  • 面向在线评论的比较观点挖掘研究综述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摘要: 【目的】对比较观点挖掘和相关研究的主流研究方法和步骤进行综述, 为相关领域的未来研究提供指导。【文献范围】从WoS, Google Scholar, CNKI 中以“比较观点(Comparative Opinion)”、“比较句识别(Comparative Sentence)”、“比较关系(Comparative Relation)”等为检索词筛选获得55 篇相关文献。【方法】基于文献调研, 介绍比较范畴的划分、比较句识别、比较关系抽取和比较观点情感分析等研究进展。【结果】由于有限的序列规则, 比较观点的识别难以进一步提高, 对隐形比较观点的识别研究鲜有提及, 并且现有的抽取技术难以很好地提取比较要素。此外, 比较观点缺乏细粒度的情感分析。【局限】缺乏对现有比较观点识别方法的对比分析。【结论】本文提出的研究框架可以为未来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此外, 未来的工作重点应关注通过比较观点识别追踪潜在竞争对手, 分析产品竞争力, 以及提供不同商品的对比分析等。

  • 科技论文数据库作者识别号的适用性研究

    分类: 管理学 >>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资料的处理 提交时间: 2024-06-06

    摘要: 目的 检验主要科技论文数据库的作者识别号的覆盖范围与准确性,并验证其能否直接用于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的实证研究。方法 以825位华人科学家的发表论文为标准数据集,通过检索和收集科技论文数据库中科学家识别号及其论文信息,计算数据的覆盖率、准确性和稳健性,并运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实验复现检验数据库的适用性。结果 第一,WOS、Scopus、AMiner和OpenAlex四个数据库可检索到90%以上的华人科学家识别符,ORCID覆盖率不足50%。第二,Scopus的准确性最高为85.2%,OpenAlex最低仅为51.2%;第三,直接使用数据库作者识别号的数据用于实证研究会引入不可忽视的误差。局限 准确集主要由青年科学家组成,学科层面未覆盖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结论 当前主要数据库的作者识别号还不能直接应用于大规模数据的实证研究,可通过建立标准化的科学家成果认证信息平台来提高中国作者姓名识别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