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23-12-11
  • k-代数的零张量因子

    分类: 数学 >> 代数与数论 提交时间: 2023-12-11

    摘要: 对定义在域k上的k-代数 A. 本文考虑了两个问题: 代数 A上的张量积MN为0 时, 何时能导出M = 0 或 N = 0; 代数上的张量积MN中的元素mn为 0 时, 何时能导出 m=0 或 n = 0.

  • 迷走神经刺激在慢性心力衰竭炎症及凋亡机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12-1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心迷走神经作为心脏自主神经系统重要的神经,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多个研究发现迷走神经刺激通过减少炎性因子及相关蛋白的表达、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改善心肌功能及心室重塑等,从而对心脏功能进行保护,延缓慢性心力衰竭的进展。然而,关于迷走神经在慢性心力衰竭炎症及凋亡机制的相关报道较少,因此本文综述了心迷走神经的解剖、治疗的可能机制、迷走神经刺激实用参数以及近年来有关迷走神经刺激在慢性心力衰竭炎症和凋亡机制中的应用和最新临床进展,为后续相关研究开展提供借鉴。

  • 基于NOD样受体3炎性小体通路对利拉鲁肽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12-1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动脉粥样硬化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原因,炎症是目前研究热点,其中 NOD样受体3(NLRP3)是研究最为深入的炎症小体。GLP-1受体激动剂有抗动脉硬化作用,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的 研究利拉鲁肽通过拮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取 HUVEC 加空白血清作为对照组,100 g/mL 的 ox-LDL 干预 HUVEC 48 h 作为模型组,100 g/mL的ox-LDL干预 HUVEC24h后分别加入 100 nmol/L、200 nmol/L、400 nmol/L 利拉鲁肽处理24h作为利拉鲁肽低浓度组、利拉鲁肽中浓度组、利拉鲁肽高浓度组。CCK-8 法计算细胞增殖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焦亡细胞形态。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介素(IL)1、IL-18 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NOD样受体3(NLRP3)、接头蛋白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 1(Caspase-1)、焦亡执行蛋白(GSDMD)、N 端结构域的焦亡执行蛋白(N-GSDMD)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利拉鲁肽低浓度组和利拉鲁肽中浓度组细胞增殖率低于对照组,利拉鲁肽低浓度组、利拉鲁肽中浓度组、利拉鲁肽高浓度组细胞增殖率高于模型组(P<0.05)。细胞扫描电镜结果示模型组细胞焦亡明显,利拉鲁肽低浓度组、利拉鲁肽中浓度组、利拉鲁肽高浓度组细胞焦亡情况明显改善。模型组、利拉鲁肽低浓度组 LDH 活力高于对照组,利拉鲁肽低浓度组、利拉鲁肽中浓度组、利拉鲁肽高浓度组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利拉鲁肽低浓度组 IL-1 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利拉鲁肽中浓度组、利拉鲁肽高浓度组 IL-1 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 IL-18 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利拉鲁肽低浓度组、利拉鲁肽中浓度组、利拉鲁肽高浓度组 IL-18 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 NLRP3、ASC、Caspase-1、GSDMD、N-GSDMD 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利拉鲁肽低浓度组 ASC、Caspase-1 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利拉鲁肽中浓度组 NLRP3、ASC 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利拉鲁肽高浓度组 NLRP3、ASC、Caspase-1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利拉鲁肽显著抑制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NLRP3炎性小体活化,并且能够抑制内皮细胞的焦亡,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成长心态效应的异质性及边界条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人格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2-11

    摘要: 成长心态是一种相信个体的属性是可以发展的信念。这一信念常被视为是解决各种教育问题的良方,以至于不同国家的教育部门积极推广成长心态干预项目,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心态模式革命。在此背景下,人格、社会和发展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们凭借全 1 球范围内的大规模调查数据和双盲随机对照实验,在学术界兴起了一轮新的成长心态研究热潮,并推动该领域进入了跨学科、国际化与可推广的干预研究时代。然而,随着研究证据的不断积累,研究者们发现成长心态的效应存在高度异质性。心态模式与情境交互论基于大量的实证证据指出,成长心态干预只有当个体具有脆弱性和环境拥有心理可供性的情况下,才可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这些发现为干预措施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方向。未来研究需要在探索心理可供性与脆弱性发挥作用的机制基础上,设计针对不同人群的定制化干预方案,使其切实有效地起到促进个体发展和解决教育问题的作用。

  • 嘉兴市静脉血栓栓塞症患病率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12-1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已成为继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之后位列第三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自2018年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以来,医务人员对VTE重视程度提高,VTE筛查率也明显增加。然而,VTE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多局限于单中心研究,仍然缺乏大规模、包含不同级别、不同性质医疗机构的VTE患病率调查数据。目的 了解嘉兴市VTE的患病率和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做好本地区VTE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21年嘉兴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731755例出院诊断为VTE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反映医院收治患者数量与诊疗技术难度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医院VTE患者数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依据纳入、排除标准,VTE患者共计10758例,其中深静脉血栓(DVT)患者10429例,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614例,患者中位年龄71(62,79)岁。综合性医院VTE患者例数最多,达到9732例(90.46%),精神专科医院例数最少,为53例(0.49%)。三级医院VTE患者例数高于超过二级医院[7929例(73.70%)对2829例(26.30%)]。综合性医院VTE患者占出院人次比例最高,为1.85%,妇幼保健院最低,为0.10%;三级医院VTE患者占出院人次比例比二级医院高,分别为1.80%、0.97%。不同年龄组VTE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2383.098,P<0.001)。不同年龄组两两间比较,高年龄组VTE患病率均高于低年龄组(P<0.05)。15~44岁男性VTE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治疗是VTE患者危险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权重(RW)2例数是VTE患者数量的影响因素(P<0.001),RW2例数每增加1例,VTE例数增加0.363例。结论 嘉兴市VTE患病率为199.2/10万人,疾病负担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西方国家。VTE发生的重点风险人群为行手术治疗、伴有恶性肿瘤、髋/骨盆/下肢骨折、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合并症的高龄患者。应进一步提高本地区综合性医院VTE防治水平,并且提升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精神专科医院对VTE规范化防治的参与度与重视程度。

  • 中医药调控线粒体质量控制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12-1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意外,日益成为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线粒体质量控制失调是脑缺血诱导神经元死亡的重要机制,维持线粒体功能对于促进神经元存活和改善神经功能至关重要。线粒体质量控制主要涉及线粒体氧化应激、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自噬、线粒体生物发生等方面,是稳定线粒体正常结构、发挥线粒体正常功能的重要条件。近年来,中医药通过多角度、多通路、多靶点调控线粒体质量控制,通过影响线粒体结构与功能,显著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症状,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应用中药有效化合物成分及中药复方调控线粒体质量控制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阐释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明确中医药对线粒体质量控制的调控机理,总结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科学内涵与不足之处,以期为临床进一步应用中医药参与治疗缺血性卒中提供一定的思路与方法。

  • 收缩压昼夜变异率联合正常 RR 间期的标准差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12-1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目前确诊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为冠状动脉增强CT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冠状动脉增强CT检查由于准确性欠佳、部分患者由于心率过快不能进行导致其临床应用受限,而作为金标准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由于其有创性、在基层医疗单位难以大范围普及同样使其推广受阻。如何运用一些简单易得的指标参与冠心病的诊断尤为重要,本研究将就收缩压昼夜变异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NN standard deviation,SDNN)二者联合使用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进行探索,以期提出一种简便实用的新型预测方法。目的 探索收缩压昼夜变异率联合SDNN对冠心病的诊断预测价值,以期为评估预测冠心病诊断提供无创方法学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246例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且在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具有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以及病房内昼夜血压监测记录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冠心病与非冠心病两组对象的一般基线资料;将冠心病诊断与否作为观察终点,分析纳入观察的各项参数与终点事件的相关性并探索可能与终点事件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而就收缩压昼夜变异率这一指标联合SDNN的疾病诊断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基线资料的比较结果显示年龄、SDNN、收缩压昼夜变异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收缩压昼夜变异率与冠心病诊断呈正相关,LVD和SDNN与冠心病诊断呈负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VD、EDV、CO、SDNN、收缩压昼夜变异率是冠心病诊断的影响因素。SDNN诊断冠心病的AUC为0.690(95%CI:0.620,0.76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53和0.615,对应的最佳截断值为128.5。收缩压昼夜变异率诊断冠心病的AUC为0.908(95%CI:0.869,0.94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47和0.896,对应的最佳截断值为14.61%。收缩压昼夜变异率联合SDNN诊断冠心病的AUC为0.914(95%CI:0.875,0.95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27和0.917,对应的最佳截断值为0.721。结论 收缩压昼夜变异率联合SDNN对于冠心病的预测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基于自洽的RBUU输运理论研究介质内同位旋相关的$N Delta rightarrow N Delta$截面

    分类: 物理学 >> 核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2-11

    摘要: 基于自洽的RBUU输运理论,研究了介质中同位旋相关的$N Delta rightarrow N Delta$ 散射截面。发现同位旋效应对重子的有效质量以及$N Delta$弹性散射截面在不同重子数密度区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随着重子密度的增大,重子不同同位旋态之间的有效质量劈裂逐渐增大。在密度依赖的重子有效质量劈裂、耦合常数以及Born项中的$ sigma- delta$、$ sigma- rho$、$ omega- delta$、$ omega- rho$交换项的共同作用下,不同同位旋态分反应道的弹性散射截面呈现出了不同的密度依赖行为。总截面在低能区出现了明显的介质压低效应,高能区介质效应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