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企业管理
  • A LLM-based RPA System for Optimizing Workflows in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分类: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6-05

    摘要: This paper aims to leverage the advancements in General Computer Control (GCC)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risk management operations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pecifically, we introduce an LLM-based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RPA) framework designed to enhance front-line employee work, adapt to the specific need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automate tasks requiring minimal cognitive effort.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proposed framework, stress testing, a common task for risk management department, is used as a case stud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PA system can improve efficiency, reduce costs, and minimize errors, all without significantly altering the existing workflow. Moreover, to address customer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prompts copyright protection issues, a storage method that separates the server from the client is used. Finally, empirical evidence implies that even models with weaker capabilities can achieve the desired work objectives when guided by detailed prompts.

  • 不同道德情境下叠音品牌名称对消费者道德反应的影响——心智知觉理论的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分类: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2-02

    摘要: 品牌名称是建立品牌-消费者关系的重要连接点,是品牌资产的构成要素。品牌语言学的研究发现,品牌名称的语音特征会影响消费者的认知、情绪与行为,但鲜有研究考察语音特征对消费者的道德反应的影响及其路径。本研究基于心智知觉理论,探究了品牌分别作为道德主体和道德受害者两种不同的角色时,叠音品牌名称影响消费者道德反应的非对称性路径。具体而言:品牌作为道德主体违规的情境下,相较于非叠音,叠音品牌名称能通过降低消费者感知的品牌心智的思考维度(而非感受维度),来缓解消费者对品牌的消极道德反应(愤怒、厌恶、谴责、惩罚行为意图);而当品牌作为道德受害者受害的情境下,叠音品牌名称则通过提升消费者感知的品牌心智的感受维度(而非思考维度),来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积极道德反应(同情、怜悯、遗憾、购买支持行为意图)。本研究通过7个实验证明了假设,从理论上创新性地探索了语音特征与道德反应的因果关系,揭示了品牌心智的两个维度作为不对称中介存在的机制,为实践中品牌道德事件公关和公益营销传播工作提供了借鉴。

  • 专业设计、用户设计还是AI设计?设计源效应的心理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1-28

    摘要: 设计源效应是指企业产品设计来源信息对消费者产品偏好和企业态度的影响。目前,专业设计师、用户和AI是三种常见的产品设计源。这三种产品设计源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对消费者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其中,能力是专业设计源效应产生的作用机制,能力、权力和心理距离是用户设计源效应产生的作用机制,而价值和信息是AI设计源效应产生的作用机制。同时,设计源效应是有作用条件的,会受到消费者、产品、企业因素的约束。未来研究可以深入探讨消费者对混合设计源的反应、进一步探讨设计源效应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条件。

  • 区分还是融合?虚拟化团队工作模式下的员工工作-家庭平衡策略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分类: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1-24

    摘要: 虚拟化团队工作模式成为当前企业运作的一个发展趋势,产生了无边界的工作特征,工作和家庭领域高度重叠,改变了以往工作和家庭可区分的研究和实践前提。为此,学者开始提倡顺应无边界的发展趋势,促进工作和家庭融合。然而,基于这一管理思路的企业实践却导致了一系列负面效果。这让我们不禁重新思考:在虚拟化团队工作模式发展趋势下,我们更适合采用以往的工作-家庭区分思路,还是当前的工作-家庭融合思路,抑或是其他新的管理思路?为解决这一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社会认同理论弥补资源保存理论在解释力上的不足,探讨团队虚拟性如何影响员工的工作-家庭整合行为,采用怎样的管理思路进行有效的干预以达到工作和家庭和谐发展的效果。本研究为数智化变革下的工作-家庭平衡研究构建了新的理论框架,推动该领域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有助于指导企业从新的管理思路促进工作和家庭和谐发展。

  • 白酒销售公司在线营销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分类: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1-13

    摘要: 摘要:在线营销模式可通过营销效果、营销定位和营销创新三端发力,拓宽白酒销售公司商业发展边界。但在白酒销售公司在线营销模式中,仍存在传统消费观念束缚、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网络营销人才匮乏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优化在线支付便利性、夯实网络营销人才基础、更新消费观念的建议,以助力白酒销售公司在线营销模式高质量发展。关键词:白酒公司;网络营销;营销风险;应对策略

  • 委员会交叠与内部控制质量:专业溢出抑或关系约束?——来自审计委员会召集人兼任的证据

    分类: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3-12-19

    摘要: 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制度环境,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估是审计委员会的职能之一。本文基于审计委员会召集人在其他委员会的兼任视角,考察公司治理机制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理论上,作为会计专业独立董事的审计委员会召集人能产生专业溢出效应,但兼任会使其面临更严重的关系约束,实证证据支持了后者:当审计委员会召集人同时在更多的委员会中任职时,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显著更低,且主要体现为战略和经营层级的内部控制。在验证关系约束的存在机制之余,也提供了缓解机制:正式的公司治理机制和召集人个人权威地位能够缓解关系约束。本文基于中国独特的关系型交易的制度背景,从内部兼任视角补充了低质量内部控制的成因,同时也为当前发挥独立董事参与决策和咨询作用的制度改革提供了参考。

  • 政企隐性契约与外部压力下的环保责任

    分类: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3-11-14

    摘要: 实现双碳目标不仅需要宏观政策号召,微观企业的响应行动也至关重要。本文以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在压力与企业行为的研究框架中嵌入政企关系,研究外部压力对企业环保责任承担的影响,以及政企隐性契约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利用第十二次全国私营企业调查(CPES)数据发现:(1)外部施加的环保压力是企业承担环保责任的重要动因;(2)以政企关系为代表的政企隐性契约在事实上承担了政府规制的角色,从而强化了外部压力对企业环保责任的促进作用。拓展性分析表明:从促进环保责任提升的角度,举报与外部压力呈替代关系,举报较罚款而言有更强的惩戒作用;当企业主怀有公利而获取政企关系时,外部压力下的环保责任承担受政企关系的影响更小;当企业主感知到的政府干预越大时,外部压力下的环保责任承担受政企隐性契约的影响更大。本文在理论上同时贡献于压力与企业行为和政企关系与企业行为两支文献脉络,在现实中为引导企业承担环保责任提供参考。

  • 样板化的管理层报告一定传递了消极信号吗?——来自审计定价的证据

    分类: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3-11-13

    摘要: 现有研究普遍认为管理层报告的样板化特征传递了管理者规避风险、不作为等隐藏风险的消极信号。然而,该特征也可能向市场传递了企业正常、稳健经营而事实无风险的积极信号。以资本市场中的重要信息中介审计师的定价行为作为切入点,使用2010-2021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发现:管理层报告样板化程度越高,审计定价越低,因为正常、稳健的经营降低了审计投入与审计风险。拓展性讨论表明:(1)内部控制优化其中的重要机制;(2)结论能够被其他审计行为结果所支持;(3)两者的负向关系更显著地存在于审计费用提高、审计师行业专长较弱、审计师独立性较高的情境中;(4)没有证据表明样板化的报告会增强股东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研究结果在一方面补充了管理层报告样板化的成因,为资本市场信息使用人看待企业文本信息披露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另一方面为审计定价的成本假说提供新的证据。

  • 人工智能指导对消费者长期目标追求的多阶段影响机制研究

    分类: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3-11-01

    摘要: 人工智能产业在教育、健康等领域爆发增长,涌现出诸如人工智能教师、人工智能教练等新型服务形式。然而,相比于人类指导,人工智能指导(简称AI-coach)能否更有效地帮助消费者完成学习、健身等长期目标尚不清楚。本文基于目标管理的动态视角,结合AI-coach在操作性、反馈性和情感性方面的特点,深入探究并讨论AI-coach对消费者长期目标追求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围绕消费者目标追求的三个阶段展开:第一,在教练挑选阶段,探究目标设置(近期目标vs. 远期目标)对消费者选择AI-coach(vs. 人类教练)的影响。第二,在目标推进阶段,探究AI-coach(vs. 人类教练)对不同技能水平(低vs. 高)消费者的能力提升差异及其机制。第三,在业绩评价阶段,探究消费者对AI-coach(vs. 人类教练)口碑评价的不对称性效应及其机制。本文将为优化AI-coach设计、促进消费者长期目标追求、实现AI赋能消费者福祉做出理论和实践贡献。

  • 前瞻性信息披露对盈余预测准确度的影响研究

    分类: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3-08-31

    摘要: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前瞻性信息,是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证券分析师作为资本市场的信息中介,对缓解信息不对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厘清上市公司前瞻性信息披露能否影响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准确度,选取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前瞻性信息披露对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前瞻性信息能够显著提高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度。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约束低、文本可读性高、机构持股比高和股价同步性高的上市公司,前瞻性信息披露对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度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研究从前瞻性信息的信息含量视角丰富了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度的相关研究,为全面注册制背景下健全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了政策参考。

  • 加强企业基础研究能力,弥补国家创新体系短板

    分类: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3-07-09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目前公共科研主体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但是,位于巴斯德象限和爱迪生象限的需求驱动的研究类型,需要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美国的经验表明,大企业可以直接打通科学与产业需求间的鸿沟,提高产业竞争力,其中提高企业的科学能力是关键。鼓励大企业投入需求驱动的基础研究,可以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速度,增加基础研究的产业化程度,弥补我国创新体系中的需求端缺口。因此,政府应该多维度鼓励大企业成为基础研究的生力军,提升我国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从而真正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 惺惺相惜:社会身份冲突对融合式文化混搭产品偏好的影响

    分类: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3-04-23

    摘要: 作者考察了社会身份冲突对融合式文化混搭产品偏好的影响以及该影响的心理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6个实验,作者发现社会身份冲突提升消费者对融合式文化混搭产品的偏好,产品的自我验证功能在其中起中介作用。该效应受到购买目的和购买受益人的调节,即社会身份冲突对融合式文化混搭产品偏好的提升作用在购买目的是获取产品的功能价值(而非象征价值)以及消费者为他人(而非自己)购买时减弱。这些研究发现拓展了文化混搭、社会身份冲突和自我验证的相关文献,并为企业如何借助情境因素营销融合式文化混搭产品提供实践指导。

  • 消费失败情境下人际亲密度对口碑传播意愿的U型影响 ——基于动机冲突的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工业心理学 分类: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3-03-16

    摘要: [目的]消费失败情境下消费者对不同亲密度群体的口碑传播意愿受保护他人利益和保护自我形象动机的影响。 [方法]不同于前期研究亲密度对口碑影响的线性关系结论,本研究基于动机冲突的视角,构建动机冲突模型,考察了消费失败情境下人际亲密度对口碑传播意愿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 [结论]通过 4 个主实验和 2 个附加实验,结果表明亲密度对口碑传播意愿的影响呈 U 型关系,与低高亲密度对象相比,消费者面对中亲密度对象时口碑传播意愿最低。这种影响可以通过消费者产生的保护他人利益动机和保护自我形象动机之间的张力来解释,商家责任调节了以上机理,当商家在导致消费失败的结果中承担的责任较高时,口碑传播意愿不再随亲密度的增加呈现 U 型关系。

  • 社交媒体环境下被伤害品牌双面效价应对策略: 群体极化理论视角

    分类: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2-12-01

    摘要: 以群体极化理论为基础,本文围绕社交媒体环境下被伤害品牌双面效价应对策略展开研究。按群体极化理论逻辑主线:信息说服策略-群体情绪共鸣-群体极化结果,从被伤害品牌视角,拟研究企业采用悲情表达策略对旁观消费者群体极化支持的影响;从旁观消费者视角,拟研究企业采用受害者迁移诉求策略对他们群体极化支持的影响;从个体侵权消费者视角,拟研究企业启动受害者意义策略消除因惩罚侵权消费者而引发的旁观消费者群体极化反对。

  • 组织政治环境如何影响领导者公正准则遵从?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分类: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2-09-04

    摘要: 论文基于自我控制的强度模型,研究了组织政治环境作为情境因素影响领导者公正准则遵从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对来自某国有商业银行73位网点主任连续10个工作日的570个经验取样法的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在个体内层次,领导者组织政治感知提高了自我耗竭,领导者职位任期削弱了该正向关系。(2)个体内层次自我耗竭对公正准则遵从的作用取决于个体间层次领导身份认同的程度:当领导身份认同较高时,二者关系为正;当领导身份认同较低时,二者关系为负。(3)当领导者职位任期较短且领导身份认同较高时,组织政治感知通过自我耗竭促进公正准则遵从;当职位任期较短且领导身份认同较低时,组织政治感知通过自我耗竭阻碍公正准则遵从。上述研究结论将公正准则遵从的前因研究从行为者中心视角拓展到情境中心视角,率先研究了组织政治感知的个体内变化及其影响,同时增进了对自我耗竭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的认识。

  • “矛盾”视角下非体面工作从业者矛盾职业认同形成机制研究

    分类: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2-06-10

    摘要: 非体面工作是指那些维持社会正常运转所必需的,但被社会公众所贬低或不喜欢的职业。非体面工作从业者身份认同过程较为复杂,很难处于有意识的认同或不认同选择的两端,他们对自身职业或多或少持有矛盾心理。然而,现有研究关于从业者何时及如何形成矛盾职业认同尚不明晰。本研究拟基于悖论视角,提出从业者矛盾职业认同形成机制的研究构想。预期研究成果有助于解决现有文献关于从业者要么职业认同要么职业不认同的研究争议,指出矛盾职业认同在非体面工作情景中更加贴合实际;实践上可以帮助和引导从业者构建有尊严的职业身份,并为组织完善底层工作群体管理提供启发。

  • 社交媒体分享线索如何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印象管理与自主感缺失

    分类: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2-03-11

    摘要: 随着社交媒体,第三方消费点评网站及各类电商平台的蓬勃发展,消费者能够越来越容易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消费和体验。为了适应这一迅猛的发展势头,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入社交媒体营销刺激消费者分享。如在产品界面添加分享按钮,在各大社交平台添加主题标签,或者直接使用带有分享刺激的广告口号。与以往研究关注消费者决策后的分享行为不同,本项目提出社交媒体分享线索在消费者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消费者的判断与选择。具体来说,本项目认为社交媒体分享线索一方面激发了消费者的印象管理动机,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自主感,在此基础上探究了的两个行为决策结果:产品兴趣和决策终止。本项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突破前人研究大多关注决策后分享的局限,对现有社交媒体分享,及数字环境如何影响消费行为是有益的补充。在实践上,对企业如何更好地开展社会化媒体营销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数字生态系统中创业机会的形成与发展: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探究

    分类: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1-12-09

    摘要: 数字创业浪潮方兴未艾,机会属性变化引起的数字创业机会形成与变化规律尚未被揭示。本研究以数字生态系统作为研究情境,分析创业者利用数字生态系统可供性积累的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创业机会形成与发展。从机会的合意性维度和内容维度两方面解释创业机会的变化规律,考察创业者认知监控与新创企业数字化程度对这一路径的调节作用。本研究拓展社会资本理论在数字创业背景下的应用,深化数字生态系统中的创业机会研究,有助于指导创业者利用数字平台开展“破坏性创造”,提升机会识别质量和效率,促进创业生态系统建设。

  • 组织社会化视角下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动态变化趋势及其形成机制

    分类: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1-07-29

    摘要: 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对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在这一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因它能有效提高组织在不确定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组织的绩效水平。虽然已有大量研究关注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但研究者多采用相对静态的研究范式,而忽视了组织公民行为的长期动态变化趋势。基于组织社会化视角,本研究重点关注新员工和工作变更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长期动态变化趋势、探索影响组织公民行为动态变化趋势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以期为培养和激发员工持续性高水平的组织公民行为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 在线内容的病毒式分享机制

    分类: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0-01-15

    摘要: 通过社交网络发布优质在线内容以引发消费者的主动分享从而使该内容像病毒一样传播开来的营销方式被称为病毒式营销。在线内容的病毒式分享机制主要包括内容特征、心理动机、情绪反应、情境因素以及个体特征这五个方面,可以为品牌和自媒体有效提高在线内容的分享转发率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某些具体情绪的作用机制,识别出更多本土背景下的情境因素,关注病毒式营销的效果评估和心理行为后果,并采用更加多样化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