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2-12-01
以群体极化理论为基础,本文围绕社交媒体环境下被伤害品牌双面效价应对策略展开研究。按群体极化理论逻辑主线:信息说服策略-群体情绪共鸣-群体极化结果,从被伤害品牌视角,拟研究企业采用悲情表达策略对旁观消费者群体极化支持的影响;从旁观消费者视角,拟研究企业采用受害者迁移诉求策略对他们群体极化支持的影响;从个体侵权消费者视角,拟研究企业启动受害者意义策略消除因惩罚侵权消费者而引发的旁观消费者群体极化反对。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分类: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2-09-04
摘要:论文基于自我控制的强度模型,研究了组织政治环境作为情境因素影响领导者公正准则遵从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对来自某国有商业银行73位网点主任连续10个工作日的570个经验取样法的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在个体内层次,领导者组织政治感知提高了自我耗竭,领导者职位任期削弱了该正向关系。(2)个体内层次自我耗竭对公正准则遵从的作用取决于个体间层次领导身份认同的程度:当领导身份认同较高时,二者关系为正;当领导身份认同较低时,二者关系为负。(3)当领导者职位任期较短且领导身份认同较高时,组织政治感知通过自我耗竭促进公正准则遵从;当职位任期较短且领导身份认同较低时,组织政治感知通过自我耗竭阻碍公正准则遵从。上述研究结论将公正准则遵从的前因研究从行为者中心视角拓展到情境中心视角,率先研究了组织政治感知的个体内变化及其影响,同时增进了对自我耗竭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的认识。
分类: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2-06-10
非体面工作是指那些维持社会正常运转所必需的,但被社会公众所贬低或不喜欢的职业。非体面工作从业者身份认同过程较为复杂,很难处于有意识的认同或不认同选择的两端,他们对自身职业或多或少持有矛盾心理。然而,现有研究关于从业者何时及如何形成矛盾职业认同尚不明晰。本研究拟基于悖论视角,提出从业者矛盾职业认同形成机制的研究构想。预期研究成果有助于解决现有文献关于从业者要么职业认同要么职业不认同的研究争议,指出矛盾职业认同在非体面工作情景中更加贴合实际;实践上可以帮助和引导从业者构建有尊严的职业身份,并为组织完善底层工作群体管理提供启发。
分类: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2-03-11
随着社交媒体,第三方消费点评网站及各类电商平台的蓬勃发展,消费者能够越来越容易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消费和体验。为了适应这一迅猛的发展势头,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入社交媒体营销刺激消费者分享。如在产品界面添加分享按钮,在各大社交平台添加主题标签,或者直接使用带有分享刺激的广告口号。与以往研究关注消费者决策后的分享行为不同,本项目提出社交媒体分享线索在消费者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消费者的判断与选择。具体来说,本项目认为社交媒体分享线索一方面激发了消费者的印象管理动机,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自主感,在此基础上探究了的两个行为决策结果:产品兴趣和决策终止。本项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突破前人研究大多关注决策后分享的局限,对现有社交媒体分享,及数字环境如何影响消费行为是有益的补充。在实践上,对企业如何更好地开展社会化媒体营销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分类: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1-12-09
摘要: 数字创业浪潮方兴未艾,机会属性变化引起的数字创业机会形成与变化规律尚未被揭示。本研究以数字生态系统作为研究情境,分析创业者利用数字生态系统可供性积累的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创业机会形成与发展。从机会的合意性维度和内容维度两方面解释创业机会的变化规律,考察创业者认知监控与新创企业数字化程度对这一路径的调节作用。本研究拓展社会资本理论在数字创业背景下的应用,深化数字生态系统中的创业机会研究,有助于指导创业者利用数字平台开展“破坏性创造”,提升机会识别质量和效率,促进创业生态系统建设。
分类: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1-07-29
摘要: 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对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在这一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因它能有效提高组织在不确定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组织的绩效水平。虽然已有大量研究关注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但研究者多采用相对静态的研究范式,而忽视了组织公民行为的长期动态变化趋势。基于组织社会化视角,本研究重点关注新员工和工作变更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长期动态变化趋势、探索影响组织公民行为动态变化趋势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以期为培养和激发员工持续性高水平的组织公民行为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分类: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0-01-15
摘要:通过社交网络发布优质在线内容以引发消费者的主动分享从而使该内容像病毒一样传播开来的营销方式被称为病毒式营销。在线内容的病毒式分享机制主要包括内容特征、心理动机、情绪反应、情境因素以及个体特征这五个方面,可以为品牌和自媒体有效提高在线内容的分享转发率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某些具体情绪的作用机制,识别出更多本土背景下的情境因素,关注病毒式营销的效果评估和心理行为后果,并采用更加多样化的研究方法。
分类: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19-01-13
摘要: 消费者何时愿意选择与规避群体关联的品牌?规避群体对消费者的影响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基于心理逆反理论,本文通过3个实验探讨自由威胁对消费者选择与规避群体关联的品牌的影响。结果发现,当消费者感知到高自由威胁时,选择与规避群体关联的品牌的意愿较高,心理逆反发挥中介作用,叙事和自尊水平对上述影响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叙事性的信息使得被试因自由威胁所产生的心理逆反降低,从而对与规避群体关联的品牌的选择意愿降低。对于高自尊的个体,在高自由威胁时更愿意选择与规避群体关联的品牌;而对于低自尊的个体,在高/低自由威胁情况下对规避群体关联的品牌的偏好无显著差异。本文探讨了自由威胁对消费者品牌偏好的影响,丰富了规避群体和品牌选择的研究;验证了心理逆反在自由威胁与规避群体关联品牌偏好之间的中介作用,深化了心理逆反理论。本文对企业在保留现有客户群的基础上,如何吸引外群体消费者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分类: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18-01-11 合作期刊: 《智库理论与实践》
摘要:[目的/意义]《汽车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出台后,我国汽车行业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同时,行业内部也产生了新的发展挑战,传统行业面临洗牌和产业的重新定位。本文试对行业的薄弱点和将来的发展方向做探讨。 [方法/过程]通过对汽车生产工业、整装品牌、行业规范、绿色发展的等薄弱环节的探讨和分析,对将来的汽车行业品牌化和自主化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结果/结论]在政府政策、产业聚集、服务业发展等方向展开了论证,并结合笔者观点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