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我国保护的主要进展及工作建议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积极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行动和举措,促进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物种恢复。然而,受人类活动影响,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需要各国同心协力,加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文章系统整理了近些年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举措,以及中国科学院在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若干工作,并对我国今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出建议。

  • 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NSII)支撑科学研究的成效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8-0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随着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开放的生物数据得以被科研人员使用。 以一个公开数据平台为例分析我国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有助于生物多样 性工作者和决策者及时了解我国生物研究的现状及动向,为生物多样性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该文以“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NSII)”及相关词为检索对象,对中国知网和谷歌学术上 2013—2023 年间的文献进行全文检索,共检索出 1 070 篇 NSII 支撑的文献,包括期刊论文 (822 篇)、学位论文(233 篇)、科普文章(5 篇)、会议文章(6 篇)和报道(4 篇)。 基于 NSII 支撑的 822 篇期刊论文,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手段和方法,从发文情况、研究主题 与热点、研究机构等方面探究 NSII 支撑的生物多样性研究现状、热点与态势。关键词共现 网络图谱分析结果显示,基于数据平台的生物多样性研究热点集中在物种分布分析和建模、 气候变化、分类学、生物多样性研究、研究平台建设五个方面。当前我国生物多样性信息学 领域发展较快,未来仍需从数据源建设、资源整合、共享能力、业务能力和国际合作等方面 努力提升,持续推动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的发展。

  • 断奶日龄对湖羊羔羊瘤胃内微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断奶日龄对湖羊羔羊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择66只湖羊公羔,在羔羊1、14、28日龄各屠宰6只羔羊,剩余48只羔羊随机分为2组,分别于28和56日龄断奶,在42、56、70和84日龄每组屠宰6只羔羊,取瘤胃内容物样品。所有羔羊7 日龄开始饲喂开食料。试验期为羔羊1~84日龄。结果表明:断奶日龄对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牛链球菌(Streptococcus bovis)、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和布氏密螺旋体(Treponema bryantii)的相对丰度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日龄增加,羔羊瘤胃微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加,28日龄断奶的羔羊相对56日龄断奶的羔羊其瘤胃微生物多样性提高。结果提示,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受日龄和断奶日龄的影响,早期断奶可加速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建立。

  •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框架”指引下我国主流化实施路径探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7-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制定了未来一段时期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 保护的重要行动,包括将生物多样性及其多重价值纳入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主流。中国作为联 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之一,在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且 成效显著。本文通过探讨解析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的概念内涵,梳理总结我国生物多样性主流 化的具体实践和阶段成效,对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目标,围绕政府、 企业、公众不同行为主体,研究提出新时期我国全方位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的实施路径, 包括:1)引入统一的行动框架;2)发挥政府治理的主导作用;3)联动企业采取共同行动; 4)提高公众意识以促进广泛参与,致力于将生物多样性融入各级政府部门政策机制及社会 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为完善生物多样性治理决策提供参考。

  • Prevent culture-driven invasive species spread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20-02-24

    摘要: 地区文化(如宗教、饮食或旅游文化)有时会驱动入侵生物的扩散,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阻止入侵生物融入大众文化。

  • 适应“昆明—蒙特利尔全球框架”目标的中国海洋保护区政策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3-08-23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 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 样性框架,确定了2030 年保护30%海洋的系列目标,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如何与框架目标协同增效成为 重要议题。文章从适应国际趋势、履行国际公约责任、维护海洋权益和落实海洋强国战略等方面分析了我国 加快推进海洋保护区建设的必要性,从国家资金保障、政策支持和海洋综合实力支撑等方面探讨了可行性。 总结梳理了我国海洋保护区规模小、发展慢、与国际差距大,管理理念上以陆管海、未实施陆海分类管理, 管理体制不完善、技术标准落后等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完善海洋保护区管理体制、优化整合近海保护 区、推进南海国家公园建设、关注全球海洋保护治理等对策建议。

  • 生物样本:研究与保护的重要支撑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生物标本是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素材,是不可再生的战略生物资源。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是中国生物标本资源保藏、研究和科学教育的中心,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生物标本能够提供物种、空间和时间 3 个维度的重要信息,有巨大潜力服务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与保护。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挖掘、利用,可有效支撑生物多样性相关领域的研究,包括物种认知、生物多样性编目、濒危物种保护与管理、外来生物入侵防治、生物多样性监测,以及物种分布格局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等。未来对标本资源的建设和管理需要致力于更加全面地收集和保藏,加强深层次信息的获取和数据整合平台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力量。

  • 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的进展和未来设想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遗传资源是重要的战略生物资源,关系到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在生物产业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国际上对野生生物种质资源高度关注,尤其是对野生植物的收集保存。我国在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存设施的建设和储量上已取得比较好的进展。文章建议我国未来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存要更加重视顶层设计与整体布局;扩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的普查收集,加强资源评价力度;完善和出台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的相关法规;促进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管理、执法的合作与联动;构建合理的人才队伍,确保现有体系的良性运转;加大对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相关的基础研究攻关和技术标准研制;制定公民对生物种质资源保护意识的培养计划。

  • 语义知识抽取研究探索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文献标引与编目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 提交时间: 2016-04-28

    摘要: [目的]拓展以物种为中心的生物多样性知识抽取框架,探索实现语义知识抽取方法。[方法]结合当前生物多样性抽取的主流研究,以物种为中心,设计包含多种实体及实体间关系的知识抽取框架,利用已有的众多专业数据库,设计并实现相应的识别方法。[结果]设计了以物种为核心的知识抽取框架,探索实现了多种实体及实体间关系的语义知识抽取方法,拓展了生物多样性领域抽取内容和思路。[局限]本研究实体识别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受底层知识库影响较大,且实体间关系的类型局限于共现、上下位类、语法关系几类,还需进一步研究。[结论] 拓展了生物多样性领域抽取内容和思路,可有效支持后续的语义检索、科学计算。

  • 中国监测与研究网络建设及进展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的监测与研究是支撑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科学基础。为实现我国典型区域重要类群中长期变化态势分析的目标,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SinoBON)于2013年启动建设,在“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的重点支持以及中国科学院19个研究所的共同努力下,建成了覆盖全国30个主点和60个辅点,包含针对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多种生物类群的10个专项监测网和1个综合监测管理中心。目前,SinoBON打造了以森林动态大样地为平台的生物多样性综合研究模式,建成了以近地面遥感、卫星追踪、分子生物学等先进技术为支撑的生物多样性网络监测体系,在森林大样地平台建设与研究、大型动物监测网络、卫星追踪鸟类迁徙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未来,SinoBON将通过核心监测点与辅助监测点结合的方式,结合地面人工观测与连续数据自动采集技术,进一步优化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内容和空间布局;同时整合国内和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技术力量,加强多物种、多营养级互作关系的研究,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研究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 亚热带森林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研究基地(BEF-China) 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7-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 (BEF) 及其内在机制是当前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 的热点问题。长期以来,以草地生态系统为主的 BEF 研究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然而基于 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则相对较少。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研究基地 (BEF-China) 是目前包含树种最多、涉及多样性水平最高的大型森林控制实验样地。该文总 结了基于 BEF-China 平台的研究进展,特别集中总结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生产力、养 分循环以及多营养级相互作用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未来 BEF-China 的研究应注重高 通量测序和遥感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在生物多样性的多维度、生态系统的多种组分与多种功 能、以及 BEF 研究的多种尺度等交叉方向上,持续开展深入的研究。针对 BEF-China 的研 究成果的梳理有助于理解驱动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内在机理,且为 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 新冠疫情对全球热点地区森林面积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7-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森林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障,森林面积的损失常会导致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降低 或丧失。为探讨新冠疫情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以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森 林损失面积、生物多样性完整性数据、年度新冠疫情感染数据(2020 年和 2021 年)、国内 生产总值(GDP)为研究对象,进行关联分析、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构建和回归预测。研究结 果表明,虽然新冠病毒的每百万人口感染数量与森林损失面积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具体表现 为疫情显著减少了因城市和农业的大规模扩张导致的森林损失面积,但是在疫情爆发的 2 年间(2020 年和 2021 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森林损失总量仍然持续上升,主要 原因是疫情间接加速了人工林和天然林的采伐。回归模型预测:新冠疫情期间,全球生物多 样性热点地区的森林损失面积在 2020 年和 2021 年分别增加了 5.83%和 21.78%。由此本研 究发现,新冠疫情对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森林损失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森林损失面积 仍在增加。

  • eDNA监测方法标准化框架及未来图景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摘要: eDNA (environmental DNA)是指从环境样品(水体、土壤、沉积物、空气、混合物等)中提取的DNA,是各种生物的DNA混合物,区别于传统从单物种样品中提取的DNA。eDNA监测是指从环境样品中提取DNA,用物种特异性引物或特定DNA metabarcoding引物对其进行扩增测序、分类学分析、相对丰度分析、功能预测等,以监测环境中是否存在某特定物种,或者获得环境中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生态功能等相关信息。eDNA监测主要应用在特定物种监测检出、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群落结构和功能分析、生态系统过程分析评估等领域。eDNA监测可以应用在陆地、水体、空气、器物表面、生物(内)表面等任何有可能存在不确定DNA的场景。因为eDNA监测的非侵入性、灵敏检出、大类群检出、易标准化方法与结果、低人力物力时间成本、结果可核查等特点,未来很有希望发展成为一个常规的物种监测、群落功能预测、生态过程分析的方法,对象可涵盖所有生境条件下的所有生物类群。但要实现这个图景,需要从普遍性和特殊性层面完成eDNA监测技术链条中10个关键环节的技术标准化:样品重复数设计、采样时间设计、采样点设计、采样方法设计、样品前处理、样品保存、扩增引物选择、DNA提取-扩增-测序-分析程序、序列比对注释、监测结果后评估。目前来看,10个环节的标准化基本不存在理论上的困难,并且一部分支撑标准化的研究已经启动,甚至一部分标准化的组织工作已在推进,在未来数年内有望完成关键知识、关键数据的积累,推动eDNA监测成为长期性周期性常规生态监测内容,支撑渐行渐近的数据驱动型科学研究和生态管理。

  • 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生物圈计划在中国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2021年适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发起 50 周年。我国于 1973 年加入这一全球性政府间大型科学计划,并于 1978 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近 50 年来,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理念与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的实践深度融合,对推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助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即将召开和人与生物圈计划发起 50 周年之际,文章回顾了这一计划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结合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行业背景,以及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新需求,就工作高质量推进方向做了展望。

  • 中国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指标体系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2-09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是生态系统管理与决策制定的重要依据,指标体系是开展评估的主要工具。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指标体系建设方面,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导致不同区域间的评估结果可比性差,区域和国家尺度上的集成研究难以开展。因此,构建一套适用于中国国家尺度的科学化、系统性和规范化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指标体系,便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参考国内外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主要研究成果,在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功能-服务”级联关系基础上,建立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主要原则,构建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指标体系。

  • 加强植物迁地保护,促进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由于人为和自然原因,植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威胁。迁地保护是解除威胁的重要方式,植物园和种质库是迁地保护的主要载体。全球植物园迁地保护了105634种植物,约占全球植物总数的30%,并且保护了超过40%的受威胁物种;同时,全球500多座种质资源库收藏作物资源300多万份。中国的植物园迁地保护了20000余种本土植物,约占全国总物种数的60%;国家农作物种质库和资源圃共保存种质资源50余万份。植物迁地保护机构在加强植物保护的同时,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和资源利用工作。文章在介绍植物迁地保护状况的基础上,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了加强我国植物迁地保护的建议,以期促进植物多样性迁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

  • 香港新记录的10个分类单元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3-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香港位于热带北缘,其植被在历史上曾遭到大规模破坏,近几十年来逐渐恢复。香港植物标本采集有很长历史,迄今已记录超过2 170种维管植物,但是新种和新分布仍在不断增加。在最近的野外工作中,我们发现10种在香港新记录到的维管植物,包括3个新分布属,分别是:雷公连属 (Amydrium Schott)、山黑豆属 (Dumasia DC.)和假福王草属(Paraprenanthes C. C. Chang ex C. Shih); 新分布的种分别是:唇边书带蕨 (Vittaria elongata Sw.)、雷公连 [Amydrium sinense (Engl.) H. Li], 百足藤 [Pothos repens (Lour.) Druce]、四川轮环藤 (Cyclea sutchuenensis Gagnep. )、山黑豆 (Dumasia truncata Siebold & Zucc. )、倒心叶珊瑚 [Aucuba obcordata (Rehder) Fu ex W. K. Hu et Soong]、竹叶榕 (Ficus stenophylla Hemsl. )、长叶冠毛榕 [Ficus gasparriniana var. esquirolii (H.Lév. & Vaniot) Corner]、硬叶冬青 (Ilex ficifolia C. J. Tseng ex S. K. Chen et Y. X. Feng)以及假福王草 [Paraprenanthes sororia (Miq.) C. Shih. ]。

  • 语义知识抽取研究探索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6-06-12

    摘要: [目的]拓展以物种为中心的生物多样性知识抽取框架,探索实现语义知识抽取方法 [方法]结合当前生物多样性抽取的主流研究,以物种为中心,设计包含多种实体及实体间关系的知识抽取框架,利用已有的众多专业数据库,设计并实现相应的识别方法。 [结果]设计了以物种为核心的知识抽取框架,探索实现了多种实体及实体间关系的语义知识抽取方法,拓展了生物多样性领域抽取内容和思路。 [局限]本研究实体识别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受底层知识库影响较大,且实体间关系的类型局限于共现、上下位类、语法关系几类,还需进一步研究。 [结论] 拓展了生物多样性领域抽取内容和思路,可有效支持后续的语义检索、科学计算。

  • “一带一路”上的全球与保护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赋予人类一些大自然的馈赠,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等已经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开始造成地球上第6次生物大灭绝。随着人口数量和消费速率的增长,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率正在急剧增加,一系列威胁地球上维持生命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正在凸显。目前,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正在采取积极的措施,出台相关的政策等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中国政府的决心、“一带一路”建设、对基础研究的资助力度加大以及中国科学院海外科教基地对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布局等,将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作出积极的贡献。

  • 中国植物分类及标本采集史简述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植物分类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其发展也受到了社会历史变革的深刻影响。通过对我国植物分类学研究和发展史进行简要回顾,根据人们对植物分类学科的认识程度以及社会重大历史事件等,将我国植物分类的发展史大体分为原始、古代、近代和现代四个阶段,并对各阶段进行了简要说明。植物标本是植物分类研究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凭证材料,因此我国的植物标本采集史也见证了植物采集人员在我国植物分类学研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所付出的血汗、泪水、甚至生命。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正日益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在新时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背景下,植物分类学和植物分类研究人员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