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生物节律基因NPAS2在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2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检测生物节律基因NPAS2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明确NPAS2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NPAS2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明确其在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qPCR检测NPAS2 mRNA在40例结直肠癌及癌旁新鲜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NPAS2蛋白在120例肿瘤及癌旁石蜡标本中的表达;利用其中78例随访患者资料,K-M生存法分析NPAS2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RT-qPCR结果提示,结直肠癌中NPAS2 mRNA表达显著低于相对应的癌旁组织(P 0.05)。K-M生存分析结果表明,NPAS2高表达组患者 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PAS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与肿瘤部分恶性生物学行为及患者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提示检测NPAS2的表达对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Obatoclax与MG-132对食管癌细胞CaES-17的协同抗肿瘤作用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2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探讨obatoclax联用MG-132对人食管癌细胞是否具有协同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obatoclax与MG-132对人食管癌细胞CaES-17的细胞毒作用,根据IC50确定两药联用的浓度比(1∶2.4),将两个药物从4 IC50的作用浓度起倍比稀释,用CompuSyn软件计算两药的联用指数(CI)。采用Western blot方法研究药物对ubiquitin表达、PARP蛋白剪切、caspase-9蛋白剪切、phospho-Histone H3蛋白及phospho-Aurora A/B/C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早期凋亡(Annexin-V阳性率)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Obatoclax与MG-132联合处理人食管癌细胞CaES-17,对细胞抑制率为50%及95%时相对应的 CI值分别为 0.296及 0.104,具有明显的协同抗肿瘤作用。单用 obatoclax或 MG-132均能诱导 ubiquitin表达增加、PARP及caspase-9发生剪切,且联用组与单用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联用组Annexin-V阳性率及sub-G1期及G2/M期细胞百分比与单用组相比都显著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batoclax联用MG-132对人食管癌细胞CaES-17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且与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及G2/M期阻滞有关。

  • Kiss-1基因通过NF-κB信号传导通路抑制人HCT116细胞迁移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探讨Kiss-1基因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转移能力与NF-κB信号传导通路的相关性。方法 构建重组pGC-LV-Kiss-1-EGFP慢病毒载体并转染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慢病毒空载体阴性对照组(NC组)、Kiss-1基因过表达组(OE组)。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Transwell法分别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转染前后NF-κB信号传导通路中抑制性蛋白I-κB以及下游效应蛋白MMP-9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OE组HCT116细胞中I-κB的表达含量较CON组、NC组明显升高(P<0.05),下游效应蛋白MMP-9的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E组较CON组、NC组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5),细胞侵袭、迁移能力亦出现明显抑制(P<0.05)。结论 重组pGC-LV-Kiss-1-EGFP慢病毒转染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后,可能通过NF-κB信号传导通路途径抑制其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

  • AOM DSS诱导炎症引起的小鼠模型尿液蛋白质组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化学 提交时间: 2021-12-01

    摘要: 摘要: [目的]尿液蛋白质组能够灵敏的反映机体的生理变化,可以为炎症引起的结直肠癌的发展提供一定线索。 [方法]本研究使用液相色谱联用质谱(LC-MS/MS),对利用AOM/DSS诱导炎症引起的结直肠癌小鼠模型的尿液差异蛋白进行筛选并进行生物学通路的分析,从生物学通路层面去寻找规律,探究小鼠炎癌模型在结直肠癌的发展中的变化过程。 [结果](1)尿液蛋白质组的变化能够反映实验小鼠的病理生理变化。所有实验小鼠差异蛋白富集到被报道过的且与炎症和肿瘤相关的共有生物学通路有:急性期反应、细胞黏附、天然免疫反应、蛋白激酶B信号的正调控、B细胞活化正调控、糖代谢的相关通路,特别是免疫相关的反应伴随始终。(2)实验小鼠的疾病进展不同,进展不同阶段的小鼠尿液蛋白质组表现不同。本研究运用的单只小鼠独立分析的研究方法能为炎癌模型的小鼠疾病进程提供线索,同时也为未来个性化、精准化疾病分析的方法提供借鉴。

  • TNMⅠ~Ⅲ期病人治疗前血清癌胚抗原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8-01-25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评价治疗前癌胚抗原水平与Ⅰ~Ⅲ期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3年1月 ~2013年12月收治的393例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例资料,以5 ng/mL为标准分为未升高组(CEA<5 ng/mL)257例,升高组 (CEA≥5 ng /mL)136例,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病理数据及预后。结果 两组病人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提示,术前高CEA水平是影响病人术后生存及复发的危险因素,升高组病人死亡及复发 风险分别提高1.59及1.89倍。在随访期内,升高组的死亡率为28.7%、复发率为32.4%,均高于未升高组的19.8%和19.1%,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升高组病人的累积总生存率及累积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未升高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TNMⅢ期病人中,升高组病人的累积总生存率及累积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未升高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 在TNM分期系统中加入治疗前癌胚抗原水平后可产生新的生存及复发数据,指导临床医生更准确的判断病人的预后。

  • 中ATBF1基因功能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2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对ATBF1基因在结直肠癌中功能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研究14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和激光共聚焦研究常见结直肠癌细胞株中ATBF1表达情况,免疫印迹检测ATBF1-A蛋白在高、中、低分化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和常见细胞株中的表达,RT-PCR检测38例中分化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和常见细胞株中 ATBF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ATBF1在结直肠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组织,分化程度越高表达量越高,与转移呈负相关,但与 ATBF1mRNA的表 达无明显相关性。在不同细胞株中ATBF1蛋白及ATBF1mRNA表达量不同。结论 ATBF1在结直肠癌中呈现抑癌基因作用,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转移程度相关。

  • 远华蟾蜍精通过调节应激与凋亡通路诱导细胞的凋亡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2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研究远华蟾蜍精对结直肠癌(CRC)细胞活力及凋亡的作用,并分析其抑制细胞活力及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远华蟾蜍精对CRC细胞活力的影响,细胞核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TBG对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免疫荧光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内ROS水平,Western blotting及应激与凋亡信号抗体芯片检测TBG作用于肿瘤细胞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TBG以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显著抑制HCT116、SW480的细胞活力;TBG诱导HCT116细胞发生核固缩,形成凋亡小体,增加Annexin V阳性细胞率;TGB上调细胞p53基因和Bax蛋白表达,促进Caspase9和PARP发生片段化;抗体芯片发现该药诱导肿瘤细胞中 Bad磷酸化和 PARP片段化,抑制了 IΚBα、TAK1蛋白磷酸化和 Survivin蛋白表达。结论TBG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显著抑制CRC细胞活力,其凋亡诱导作用可能与p53介导的Bax通路活化及IAP通路的阻断相关。

  • 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癌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0-28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结直肠癌(CR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结直肠息肉是指高出肠黏膜的局部隆起性病变,约90%的CRC由息肉演变而来。传统观念认为,CRC的发生发展大多是通过“腺瘤--癌”序列,但研究发现,锯齿状息肉中也形成了形态和基因不同的亚类,并与微卫星不稳定型的CRC有密切联系,约15%~30%的CRC是通过“锯齿状息肉--癌”途径发展。本文主要综述了结直肠腺瘤、锯齿状息肉以及炎症后息肉的临床特点,通过大样本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总结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在在癌变进展中的发生率以及息肉切除术后的随访监测,更好的为结直肠息肉患者随访监测和癌前病变的早筛早治提供参考。

  • S100A6通过巨噬细胞促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10-26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目的:探讨微环境中钙周期素S100A6 是否通过影响巨噬细胞(macrophages, Mφ)进而促进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细胞的增殖及其机制。方法:制备(原核表达)并鉴定带GST(glutathione S-transferase,谷胱甘肽S-转移酶)标签的人重组S100A6蛋白(recombinant GST-hS100A6,rS100A6) 和对照蛋白GST;采用台盼兰计数、CCK8和结晶紫染色检测CRC细胞系HCT116的增殖能力;用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φ中IL-6 mRNA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Mφ中IL-6的蛋白水平、HCT116细胞中JAK2和STAT3及其磷酸化水平。 结果:(1)成功制备rS100A6和GST蛋白。(2)与经rS100A6处理的Mφ(即A6-Mφ)共培养后,HCT116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P<0.05);同时,HCT116细胞中的JAK2和STAT3水平无明显变化,但其磷酸化水平提高(P<0.05)。(3)A6-Mφ中,IL-6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4)在HCT116与A6-Mφ的共培养体系中加入IL-6R封闭肽后,A6-Mφ促HCT116细胞的活力和增殖能力的作用被部分逆转(P<0.05)。 结论:微环境中的S100A6可通过上调巨噬细胞中IL-6的表达、进而激活HCT116细胞中IL-6/JAK2/STAT3信号通路来促进CRC细胞的增殖。

  • 过表达脾酪氨酸激酶通过调控Fra-1抑制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凋亡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8-06-15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探讨过表达脾酪氨酸激酶(SYK)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利用pcDNA.3.1质粒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SYK,转染结直肠癌细胞,过表达SYK,分组情况如下。(1)pcDNA.3.1-SYK(HCT116):转染pcDNA.3.1-SYK 到HCT116;(2)pcDNA.3.1(HCT116):转染pcDNA.3.1 空载体到HCT116 中;(3)Normal(HCT116):正常HCT116 细胞。(1)pcDNA.3.1-SYK(Sw480):转染pcDNA.3.1-SYK到Sw480;(2)pcDNA.3.1(Sw480):转染pcDNA.3.1 空载体到Sw480中;(3)Normal(Sw480):正常Sw480细胞。应用qRT-PCR法检测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SYK和Fra-1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SYK和Fra-1的蛋白表达量;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活力;BrdU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试剂盒方法检测Caspase-3的活性;Annexin-V 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SYK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量均降低(P<0.01);pcDNA.3.1-SYK转染结直肠癌细胞系,SYK的mRNA(P<0.01)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显示SYK过表达成功;SYK过表达后结直肠癌细胞生长活力和增值活性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增加(P<0.01);另外,SYK过表达后,Fra-1的表达量显著被抑制(P<0.01)。结论过表达SYK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且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其机制有可能与SYK对Fra-1的调控有关,为结直肠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价值和理论基础。

  • 过表达脾酪氨酸激酶通过调控Fra-1抑制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凋亡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8-01-25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探讨过表达脾酪氨酸激酶(SYK)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 利用pcDNA.3.1质 粒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SYK,转染结直肠癌细胞,过表达SYK,分组情况如下。(1)pcDNA.3.1-SYK(HCT116)转染 pcDNA.3.1-SYK到HCT116;(2)pcDNA.3.1(HCT116)转染pcDNA.3.1空载体到HCT116中;(3)Normal(HCT116)正常 HCT116细胞。(1)pcDNA.3.1-SYK(Sw480)转染pcDNA.3.1-SYK到Sw480;(2)pcDNA.3.1(Sw480)转染pcDNA.3.1空载体 到Sw480中;(3)Normal(Sw480)正常Sw480细胞。应用qRT-PCR法检测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SYK和Fra-1的mRNA表达 量;Western blot法检测SYK和Fra-1的蛋白表达量;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活力;BrdU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试剂盒方法检测 Caspase-3的活性;Annexin-V 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SYK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量均降低 (P<0.01);pcDNA.3.1-SYK转染结直肠癌细胞系,SYK的mRNA(P<0.01)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显示SYK过表达成 功;SYK过表达后结直肠癌细胞生长活力和增值活性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增加(P<0.01);另外,SYK过表达后,Fra-1的 表达量显著被抑制(P<0.01)。结论 过表达SYK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且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其机制有 可能与SYK对Fra-1的调控有关,为结直肠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价值和理论基础。

  • 应用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建立抑癌基因WTX稳定高表达SW620细胞系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构建WTX CDS区全长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结直肠癌SW620细胞,建立WTX稳定高表达结直肠癌SW620细胞株。 方法 将WTX基因全长CDS区插入GV287慢病毒质粒载体,重组载体与包装载体共转染人胚肾293T细胞,收集上清、浓缩得到表达WTX的重组慢病毒。慢病毒感染结直肠癌SW620细胞,荧光显微镜初步观察感染效率,G418进一步筛选得到稳定感染细胞株。Q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WTX过表达效率。每部分均设立相应对照。结果 载体片段测序结果示成功构建了WTX重组表达载体;包装病毒滴度检测适中,提示WTX表达慢病毒包装成功;慢病毒感染结直肠癌SW620细胞后,WTX基因m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提示SW620结直肠癌细胞WTX高表达稳定株构建成功。 结论建立慢病毒感染方法的结直肠癌SW620细胞WTX过表达稳定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WTX对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提供分子生物学工具。

  • CTHRC1在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检测CTHRCl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探讨CTHRCI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检测CTHRCI在结直肠癌组织和5株结直肠癌细胞的表达;将靶向作用于CTHRCI的shRNA和NC转染进LOVO细胞;CCK-8 ,Transwell、平板克隆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克隆形成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CTHRCI ,ERK1/2,P-ERK1/2,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 β-catenin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豁膜组织相比,20例癌组织中的CTHRCl mRNA的平均表达量为0.0411±0.054,显著高于正常豁膜组织P=0.016,蛋白水平的结果与之一致;同时,CTHRCl在SW620和LOVO细胞里的表达(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HT29细胞株;较之对照组,CTHRCl敲低组抑制了LOVO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克隆形成能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CTHRCI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被明显抑制时,总ERK 1 /2在保持基本不变的的前提下,P-ERK1/2明显降低,EMT出现逆转(即MET, E-cadherin升高,N-cadherin , Vimentin , β-catenin降低)。结论CTHRCl在结直肠癌组织及高转移潜能的人结直肠癌细胞株SW620和LOVO中高表达。敲低CTHRCI抑制了结直肠癌细胞株LOVO的增殖、迁移、侵袭、克隆形成能力。CTHRCl通过增强ERK1/2的磷酸化所介导的EMT促进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

  • miR-101 对细胞SW620 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2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探讨miR-101对结直肠癌细胞SW620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 利用CCK8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周期、细胞凋亡方法分别检测SW620、GV209-SW620、mir101-SW620 3组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结果 CCK8比色法结果显示SW620各组细胞生长时间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F=4152,P<0.001),细胞增殖能力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10220,P<0.001)。平板克隆实验的结果为SW620空白对照组、GV209-SW620对照组和mir101-SW620组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44.33%、48.17%、35.17%。SW620 3组细胞间的克隆形成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3.015,P<0.001)。细胞周期分析发现SW620各组细胞间其 G1、S、G2/M 期存在着统计学差异(F=45.974,P=0.019;F=122.139,P=0.000;F=115.171,P=0.000)。除了 SW620 和GV209-SW620 的 G2 期分布无统计学差异外(P=0.441),其余各组 G1、G2/M 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 SW620 和GV209-SW620相比,mir101-SW620组出现了明显的G1和G2/M期周期阻滞 。细胞凋亡实验发现SW620细胞各组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15,P<0.001),各组进行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SW620空白细胞组、GV209-SW620对照组相比,miR-101过表达组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结论 miR-101能够抑制结直肠癌细胞SW620的增殖,细胞G1和G2/M期周期阻滞及促进细胞凋亡。

  • 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对比呋喹替尼单药后线治疗转移性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1-0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结直肠癌发病率较高,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已进入靶免治疗新时代,目前关于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对比单用呋喹替尼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罕见报道。目的 观察呋喹替尼与PD-1抑制剂联用后线治疗三线及以上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了自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75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呋喹替尼组(n=28)和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组(n=47)。主要研究指标为两组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不良反应。结果 截至末次随访,单药组和联合组的ORR分别为7.1%和1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8);DCR分别为67.9%和89.4%,两组患者DCR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单药治疗组的中位 PFS 时间为4.5个月(95% CI:3.0~6.0)、联合治疗组的中位 PFS 时间为6.4个月(95% CI:5.3~7.5),两组间PFS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9),此外,分析了不同类别PD-1抑制剂的中位生存时间,结果提示呋喹替尼联合不同类型PD-1抑制剂之间的PFS无显著差异(P=0.361)。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与单药组相比,在联合治疗组的患者中观察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43),除此之外,两组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与呋喹替尼单药治疗相比,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得到延长,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一种疗效好、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案。

  • 老年术后患者全方位健康管理方案的构建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12-2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老年群体结直肠癌患病率高、病情复杂,术后康复面临着诸多问题。构建科学、实用、全面的老年结直肠癌术后健康管理方案对提升患者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构建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全方位健康管理方案,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文献研究和质性访谈构建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全方位健康管理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来自南京、上海三级甲等医院的 16 名专家开展 2 轮函询。专家积极程度采用问卷回收率和文字修改率评价,专家权威程度用权威系数评价,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用变异系数和肯德尔和谐系数评价。整合专家意见并由研究小组讨论后,调整条目内容形成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全方位健康管理方案终稿。结果 2 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 94.12% 和 100%,专家文字修改率均为 56.25%,专家权威系数为 0.91;第 1 轮专家函询各条目的重要性赋值范围为 3.81~5.00 分,变异系数为 0~0.24;第 2 轮专家函询各条目的重要性赋值范围为 4.13~5.00 分,变异系数为 0~0.20;2 轮专家函询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 0.211 和 0.222(P<0.001),且第 2 轮函询结果较第 1 轮有所提高。经 2 轮专家函询和研究小组讨论,最终形成包含 9 个一级条目(团队建立、心理支持、体力活动、造口护理、营养干预、中医康复技术、同伴教育、治疗与随访、自我管理)和 39 个二级条目的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全方位健康管理方案。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健康管理方案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可靠性、适用性和实用性,可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提供指引。

  • 医院-社区-患者慢病管理一体化路径对术后患者的影响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3-0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手术后肠癌患者需要面对许多身体和心理方面的问题,这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术后管理极为重要。目的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医院 - 社区 - 患者慢病管理一体化路径干预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根据不同的术后干预方式,将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联合管理组(n=36),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术后干预,联合管理组遵循构建的慢病一体化路径进行联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实验室指标、复发转移、死亡、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以及焦虑情况的变化。结果 术后 3 个月和 6 个月,联合管理组患者的癌胚抗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1.4 ng/mL vs.3.2 ng/mL,χ2=-4.653,P0.05),而在术后 6 个月,联合管理组患者的复发转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5.6% vs. 22.5%,χ2=4.395,P=0.036);此外,在术后 3 个月和 6 个月,联合管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0 vs. 16.2%,χ2=3.981,P=0.046;5.6% vs. 25.0%,χ2=5.388,P=0.020)。但两组患者在术后 6 个月的死亡率方面差异不具有显著性(2.8% vs. 7.5%,χ2=0.165,P=0.685)。在患者术后 6 个月和 1 年的生命质量评分中,联合管理组均高于对照组患者[(48.74±2.16)分 vs.(44.73±3.41)分,t=-5.922,P<0.001;(42.03±1.94)分 vs.(36.98±4.65)分,t=-5.952,P<0.001],在焦虑评分中,联合管理组均低于对照组患者[(60.12±6.23)分 vs.(63.56±4.72)分,t=2.650,P=0.010,(66.49±5.67)分 vs.(72.41±5.25)分,t=4.600,P<0.001]。结论 医院 - 社区 - 患者慢病管理一体化路径能减少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降低肠癌的复发和转移、提高生命质量并改善焦虑症状,对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 中医情志护理在根治术后患者心身康复中应用现状及Meta分析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06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中医情志护理在早中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心身康复中应用效果及现状,为临床实践及后续研究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CNKI、维普、万方、Embase、Pubmed、Conchrane,收集2010年至2022年中医情志护理干预早中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心身康复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筛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通过RevMan5.3 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项研究,共计103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情志护理相比常规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干预后患者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并有可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睡眠、疼痛,并且提高护理及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结论 中医情志护理能够促进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心身康复,但仍需进一步提高研究质量、优化整合护理实践流程和细节,争取获得更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获益。

  • 结直肠疾病诊疗中患者决策辅助工具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7-0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患者决策辅助工具(patient decision aids,PDA)是在实施医患共同决策过程中,辅助患者决策的重要工具,然而在结直肠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其应用效果并不一致。目的 系统评价结直肠疾病PDA研发的核心要素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 、CINAHL、Cochrane Library、Embase、PsycIFO、JBI、SCOPUS、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根据纳入标准逐层筛选从建库至2022年1月发表的结直肠疾病PDA的随机对照研究。并依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5.1.0 版)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描述PDA研发的核心要素,总结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最终纳入11篇文献,文献总体质量中等,其中1篇A级,10篇B级。涉及结直肠癌筛查、知情选择、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支持治疗、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风险基因检测等临床决策主题。分析得知:(1)现阶段结直肠疾病PDA的研发主要参照国际患者决策辅助工具标准协作组发布的质量评价标准,工具核心要素包括信息支持、方案利弊分析、患者价值澄清;(2)11项研究中,6项提高了患者知识水平,8项降低了患者决策冲突,2项促进了知情选择。结论 结直肠疾病PDA对决策行为及结果的改变尚缺乏足够的证据,但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未来研究可以借鉴国外决策辅助相关理论成果,结合我国人群特点,开发出不同阶段特征的结直肠疾病患者决策辅助工具,并进一步评估其决策效果。

  • 西藏地区中SMARCA4、BRAF、p53、PD-1、PD-L1免疫组化表达及BRAFV600E和NTRK基因改变情况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9-17

    摘要: 目的 研究西藏地区手结直肠癌中SMARCA4、BRAF、p53、程序性死亡受体 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 1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免疫组化表达和BRAF、神经营养性酪氨酸激酶受体(neurotrophin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NTRK)基因改变情况,为西藏地区结直肠癌患者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病例64例,全部病例均进行SMARCA4、BRAF、p53、PD-1、PD-L1免疫组化染色和NTRK1、NTRK2、NTRK3融合基因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检测及BRAF V600E基因突变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结果 64例结直肠癌病例,男女比例1.21:1,平均年龄(56.5913.27)岁。46例(46/64,71.88%)位于结肠,18例(18/64,28.12%)位于直肠。60例(60/64,93.75%)为腺癌, 4例(4/64,6.25%)为其他类型。11例(11/64,17.19%)为T1或T2期, 53例(53/64,82.81%)为T3或T4期; 24例(24/64,37.50%)出现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方面,1例(1/64,1.56%)SMARCA4部分肿瘤细胞表达减弱或缺失,4例(4/64,6.25%)BRAF肿瘤细胞阳性表达,35例(35/64,54.69%)p53为突变型表达。45例(45/64,70.31%)肿瘤背景免疫细胞PD-1阳性表达占比<10%,19例(19/64,29.69%)肿瘤背景免疫细胞PD-1阳性表达占比10%。52例(52/64,81.25%)PD-L1占比评分(CPS)<10,12例(12/54,18.75%)10。64例NTRK1、NTRK1、NTRK1融合基因检测均为阴性;4例(4/64,6.25%)检测到BRAF V600E基因突变;1例SMARCA4表达缺失病例未检测到SMARCA4基因改变。PD-L1的表达高低与有无错配修复缺陷/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和PD-1的表达高低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西藏地区结直肠癌中罕见出现SMARCA4表达减弱或缺失及NTRK融合基因改变,少数病例有BRAF V600E基因突变,Pan-TRK和BRAF免疫组化可作为NTRK融合基因及BRAF基因突变的初筛方法。错配修复缺陷/高度微卫星不稳定的病例中更容易出现PD-L1蛋白高表达,这部分患者有望获益于免疫治疗。PD-1的高表达和PD-L1的高表达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