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超细X射线密度测井仪器优化设计与测量验证

    分类: 核科学技术 >>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 提交时间: 2024-05-07

    摘要: 随着油气开采的深入,作为新一代可控源,X射线密度测井仪器设计和测量方法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以超细伽马仪器为原型,将伽马源更改为X射线源,具体内容包括:1)X射线源能谱模拟匹配;2)通过探测效率、地层灵敏度、探测深度等指标综合指导仪器关键参数正向设计;3)基于多变量正反演方法开展X射线密度测量,并与伽马测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X射线仪器的近、远探测器源距设置为110mm和290mm时可达到比伽马仪器更高的探测指标。相较于伽马测井,X射线测井具有更佳的地层灵敏度、垂直分辨率和地层测量准度。地层密度和Pe分别满足0.015g/cm3和0.2b/e以内,尤其在重泥饼场景中,Pe测量准度提升了47%。这些研究为仪器正向设计以及X射线密度测量提供了参考。

  • 超细X射线密度测井仪器优化设计与测量验证

    分类: 核科学技术 >>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 提交时间: 2024-05-06

    摘要: 随着油气开采的深入,作为新一代可控源,X射线密度测井仪器设计和测量方法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以超细伽马仪器为原型,将伽马源更改为X射线源,具体内容包括:1)X射线源能谱模拟匹配;2)通过探测效率、地层灵敏度、探测深度等指标综合指导仪器关键参数正向设计;3)基于多变量正反演方法开展X射线密度测量,并与伽马测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X射线仪器的近、远探测器源距设置为110mm和290mm时可达到比伽马仪器更高的探测指标。相较于伽马测井,X射线测井具有更佳的地层灵敏度、垂直分辨率和地层测量准度。地层密度和Pe分别满足0.015g/cm3和0.2b/e以内,尤其在重泥饼场景中,Pe测量准度提升了47%。这些研究为仪器正向设计以及X射线密度测量提供了参考。

  • nst-2022-0479

    分类: 物理学 >> 核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6-06

    摘要: Accurate 3-Dimensional (3-D)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based on digital radiography (DR)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alleviating the drawbacks of the existing computed tomography (CT)-based method. The commonly used Monte Carlo simulation method ensures well-performing imaging results for DR. However, for 3-D reconstruction, it is limited by its high time consumption.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study proposes a parallel computing method to accelerate Monte Carlo simulation for projection images with a parallel interface and a specific DR application. The images are utilized for 3-D reconstruction of the test model. We verify the accuracy of parallel computing for DR and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wo parallel computing modesmultithreaded applications (G4-MT) and message-passing interfaces (G4-MPI)by assessing parallel speedup and efficiency.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scalability of the hybrid G4-MPI and G4-MT mod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wo parallel computing mode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Monte Carlo simulation time because the parallel speedup increment of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can be considered linear growth, and the parallel efficiency is maintained at a high level. The hybrid mode has strong scalability, as the overall run time of the 180 simulations using 320 threads is 15.35 h with 10 billion particles emitted, and the parallel speedup can be up to 151.36. The 3-D reconstruction of the model is achieved based on the filtered back projection (FBP) algorithm using 180 projection images obtained with the hybrid G4-MPI and G4-MT. The quality of the reconstructed sliced images is satisfactory because the images can reflect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test model. This method is applied to a complex model, and the quality of the reconstructed images is evaluated.

  • 深度访谈在全科医学研究中的设计与应用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1-2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深度访谈是通过与被调查者深入交谈来了解某一社会群体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方式,探讨特定现象的形成过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深度访谈已经被广泛用于研究全科医学研究,了解其基本理念和掌握设计与应用的过程是掌握该方法的关键。本文按照实施深度访谈研究的前、中、后3个阶段对全面阐述其研究过程。在正式开展深度访谈研究前,研究者需要了解深度访谈有关研究目的和过程的基本理念、特点和局限性,并且明确该方法适用于哪些研究。在深度访谈研究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研究者需要重点从访谈对象的招募、访谈提纲的设计和完善、访谈资料的收集,以及访谈资料的分析4个阶段掌握研究的主要步骤。在完成深度访谈的资料分析后,研究者需要参照定性研究常用的报告规范撰写研究论文,增加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研究过程的透明性。此外,本文推荐了5个在全科医学研究中适用于深度访谈的方向,并介绍了可供研究者掌握深度访谈方法的学习资源。通过对深度访谈研究方法的介绍,本文旨在帮助全科医学和基本保健领域的研究者掌握一种适合研究科学问题的方法,为提升我国该领域定性研究的质量提供方法学借鉴。

  • 基于深度序列加权核极限学习的入侵检测算法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9-01-03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针对海量多源异构且数据分布不平衡的网络入侵检测问题以及传统深度学习算法无法根据实时入侵情况在线更新其输出权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序列加权核极限学习的入侵检测算法(DBN-WOS-KELM算法)。该算法先使用深度信念网络DBN对历史数据进行学习,完成对原始数据的特征提取和数据降维,再利用加权序列核极限学习机进行监督学习完成入侵识别,结合了深度信念网络提取抽象特征的能力以及核极限学习机的快速学习能力。最后在KDD99部分数据集上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DBN-WOS-KELM算法提高了对小样本攻击的识别率,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在线更新输出权重,训练效率更高。

  • 我国开放科学治理框架研究

    分类: 管理学 >>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 提交时间: 2023-07-09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开放科学蓬勃发展,推动着全球科学研究范式的变革。开放科学治理旨在逐步加大科技进步过程的透明性和全球参与度,确保全球范围的低成本开放,加快成果的全球传播和共享,提升全民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随着开放科学发展势头愈发强劲,一系列挑战逐渐涌现。通过对开放科学治理框架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梳理治理逻辑,明确治理主体和治理机制,将有效推进我国开放科学治理体系构建,加速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助力我国于 20402050 年成为全球知识共同体的领航人之一,推动我国世界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实现。

  • 利用点尿钠估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尿钠准确性的验证

    分类: 物理学 >> 普通物理:统计和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等 提交时间: 2022-11-1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通过24小时尿钠测定计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钠盐摄入量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检测过程繁琐。已有的通过点尿钠估测24小时尿钠水平公式在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估测价值尚不清楚。 目的 评价在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应用Kawasaki、INTERSALT、Tanaka公式以点尿钠估测24小时尿钠的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心内科住院的203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性别、年龄、共患病、点尿钠、24小时尿钠等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分析、BlandAltman图等方法,通过SPSS24.0计算以上3种公式估测的24小时尿钠水平与实际测得值之间的相关性及差异范围;评估在不同盐摄入水平、糖尿病、蛋白尿患者中3种估测公式的准确性。 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196例,平均尿钠排泄水平165.0478.53mmol/d,相当于日摄入钠盐9.654.59g。Kawasaki法估测24小时尿钠排泄量为217.6277.90mmol/d,较实测值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系数0.391(p<0.001)。INTERSALT法估测24小时尿钠排泄量143.6945.30mmol/d,较实测值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系数0.456(p<0.001)。Tanaka法估测24小时尿钠排泄量168.2447.32/d,较实测值高,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85),相关系数0.327(p<0.001)。三种方法进行比较,Tanaka法的估测值与实测值均值最为接近(相对偏差1.90%)。按照盐摄入量分组后,各公式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性不再显著。是否患有糖尿病或蛋白尿,对公式预测准确性的影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通过以上三种公式在高血压患者中利用点尿钠估测24小时尿钠水平的准确性及一致性欠佳。

  • 阿拉善马鹿(Cervus alashanicus)生境适宜性评价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6-13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阿拉善马鹿(Cervus alashanicus)目前仅分布于贺兰山地区,对该物种进行生境适宜性的评价和分析是物种有效保护的前提和基础。2013-2014年通过样线调查及巡山资料查询,确定阿拉善马鹿出现位点86个,结合13种环境变量数据,利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模型,并根据最大约登指数划定适宜与不适宜生境区,对贺兰山地区阿拉善马鹿的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检测证明模型预测精度较高,研究结果表明:阿拉善马鹿主要分布于贺兰山东坡的中部和南部,以及西坡的中北部,适宜生境面积为667.87 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18.2%;矿区、坡度和海拔是影响阿拉善马鹿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变量,矿区对阿拉善马鹿的影响最大,建议管理部门加大对此人为干扰的管控力度,控制和减少现有矿区的规模,以促进该种群的发展。

  • 罗布泊盐湖沉积物磁性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1-03-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以罗布泊盐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以环境磁学为主要研究方法,探讨罗布泊盐湖沉积物磁性特征的影响因素和环境意义。根据磁性特征可将罗布泊LOP1剖面沉积物分为两类:磁铁矿主导和铁硫化物(胶黄铁矿和黄铁矿)主导。磁铁矿主要来源于物源区塔里木盆地。胶黄铁矿和黄铁矿是早期还原成岩作用的产物,对磁性特征产生显著影响,胶黄铁矿主导层具有明显较高的χ、SIRM、χARM、χARM/χ和S-300 mT,黄铁矿相反。有机质供应增加是罗布泊盐湖沉积早期成岩作用的触发因素,中晚全新世以来冷事件期间塔里木盆地湿度改善,有机质供应增加,促使了早期成岩成因的自生铁硫化物生成。

  • 钩毛茜草蒽醌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研究我国特有植物钩毛茜草(Rubia oncotricha)的化学成分,将钩毛茜草70 %乙 醇提取物采用硅胶、ODS、凝胶柱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并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 钩毛茜草中共分离了15 个蒽醌类化合物, 分别是 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6'-O-acetyl)-α-rhamnosyl(1→2)-β-glucoside (1) 、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α-rhamnosyl(1→2)-β-glucoside (2) 、 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3'-O-acetyl)-α-rhamnosyl(1→2)-β-glucoside (3) 、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β-glucoside (4) 、 1,3,6-trihydroxy-2-hydroxymethyl-9,10-anthraquinone-3-O-(6'-O-acetyl)-β-D-glucopyranoside (5)、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6'-O-acetyl)-β-D-glucopyranoside (6)、 大黄素甲醚-8-O-β-D- 葡萄糖苷(7) 、大黄素-8-O-β-D- 葡萄糖苷(8) 、 digiferruginol-11-O-β-gentiobioside (9) 、 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6'-O-acetyl)-β-D-xyl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 (10) 、6-hydroxyrubiadin (11) 、1,2- 二羟基蒽醌(12) 、大黄酚(13) 、 6-hydroxyxanthopurpurin (14)、1,3-二羟基蒽醌(15)。化合物7、8、14为首次从茜草属植物中 分离得到,化合物1~6、9、10、12、13为首次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

  • 生物技术启发下的信息技术革新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仿生概念将生物学和工程技术结合在一起,以最灵活、最高效、最可靠、最经济的方式,为人们改善和创造新的技术设备、促进技术革新、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新原理、新方法和新途径。在大数据与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虽不断向前发展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海量数据爆发式增长带来的存储、计算和分析需求,以及随其而来的能耗、效能挑战,迫切需要信息技术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借助生物技术的启发,从生物结构中寻找信息技术革新方案,正成为国际前沿研究方向。DNA数据存储和神经形态计算,作为当前活跃的新兴研究领域,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方向,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文章主要从这两个方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出发,尝试分析受生物技术启发的信息技术发展的动因、趋势及前景。未来20年,将是生命领域与信息领域交叉融合的重要时间窗口。通过向生命系统学习和模拟,以及借鉴生物技术研究提供的新思路、新原理和新理论,信息领域将会产生若干颠覆性的技术与应用,并影响整个学术界与产业界。

  • 杏叶防风的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9-0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杏叶防风(Pimpinella candolleana)为贵州苗族习用草药,用于黄疸型肝炎、急性 胆囊炎等病症的治疗。为研究杏叶防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该文采用硅胶、凝胶、 ODS 等色谱技术对杏叶防风全草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 等波谱数 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 巨噬细胞作为炎症模型,评价 单体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1)从杏叶防风中分离并鉴定了20 个化合物,分别为 香草醛(1)、芝麻素(2)、2-甲基-2-羟基-5-甲氧基苯并[d] 氢化呋喃-3-酮(3)、原儿茶醛(4)、 1,5-dihydroxy-2,3-dimethoxyxanthone (5)、异鼠李素(6)、山奈酚(7)、8-羟基-2-甲基色原酮 (8)、木犀草素(9)、槲皮素(10)、1-O--D-葡萄糖-(2S,3S,4R,8E)-2-[(2R)-2-羟基棕榈酰胺]- 8-十八烯-1,3,4-三醇(11)、异鼠李素-3-O--D-半乳糖苷(12)、异槲皮苷(13)、去甲当药醇苷 (14)、木犀草素-6-C--L-阿拉伯糖苷(15)、山奈酚-3-O--D-半乳糖苷(16)、山奈酚-7-O-- D-葡萄糖苷(17)、木犀草素-7-O--D-葡萄糖苷(18)、异牡荆苷(19)、芦丁(20)。其中化合 物1、3、4、6、7、10、13、16、18、20 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2)抗炎结果显示, 化合物2-10、12、18、19 均可显著抑制LPS 诱导RAW264.7 细胞NO 释放量(P<0.05, P<0.01),其中化合物4、7、10、18 在浓度为25 molL-1 时,抑制率分别为57.37%, 83.60%,68.16%、81.14%。该研究丰富了杏叶防风的化学成分,明确黄酮类化合物是其发 挥抗炎功效的活性成分,为杏叶防风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适度超前推动科研基础平台建设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科研基础平台是国家科技创新的基础性、战略性平台。近 10 年来,我国科研基础平台在科学观测水平、制造工艺水平、数据获取水平、开放共享水平、科学管理水平、开发利用水平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高水平支撑我国科技创新活动。展望未来,新的科研范式变革正在悄然到来,新兴科研信息化基础平台不仅支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野外台站朝着更大规模、更精确、更先进的方向发展,其本身还将对科研范式变革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重大科技突破的“加速器”与“倍增器”,成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迈进世界科技强国的关键支撑。

  • 二种交配型球孢白僵菌对亚洲玉米螟的生态控制作用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2-09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利用生物种间互做关系抑制农业害虫的暴发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为探讨二种交配型内共生球孢白僵菌与玉米之间的互惠关系及其形成的共生体在亚洲玉米螟控制中的生态效应,以玉米为宿主植物,以球孢白僵菌孢子悬浮液进行灌根,在温室内构建了二种交配型(MAT1-1-1型,B5;MAT1-2-1型,B2)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并研究了共生体对玉米的生长、对亚洲玉米螟的产卵选择和幼虫发育及其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叶片离体培养、ITS基因和交配型基因MAT检测,均能检测到白僵菌的内生定殖;MAT1-2-1型B2菌株定殖检出率高,MAT1-1-1型B5菌株在混合型接种中定殖有优势。回收后的球孢白僵菌菌落直径和毒力无显著性变化,但其产孢量都显著提高其中回收B5处理组来源菌株的产孢量提高最显著。接种过球孢白僵菌的玉米植株地上部生长速度、生物量和地下根系生物量均优于对照组,其中根系干重明显增加,而地上植株干重也相对增加。MAT1-1-1型菌株B5对共生体玉米植株地上高度促生长贡献明显;MAT1-2-1型菌株B2对共生体玉米植株地下干重增加贡献明显。总体上球孢白僵菌内生定殖对玉米地下根系生物量影响大于对地上植株生物量的影响。在产卵选择性试验中,各处理组亚洲玉米螟的产卵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产卵具有明显的趋避作用,MAT1-2-1型菌株B2对产卵的趋避作用明显,而MAT1-2-1型菌株B5的趋避作用较弱。在人工接种幼虫的试验中,处理组回收的亚洲玉米螟幼虫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B5组回收幼虫的存活率最低,仅为38.33%;处理组的化蛹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B5组的回收幼虫化蛹率显著低于B2组和对照组,仅为34.77%,这说明MAT1-1-1型B5菌株对玉米螟幼虫发育抑制最明显。上述结果表明,不同交配型球孢白僵菌内生定殖效率有差异,在经过内生定殖后在产孢量方面有显著性提高,两个交配型菌株在联合应用时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两个交配型菌株均能够通过内生定殖与玉米形成共生体并促进玉米植株的生长,这显示球孢白僵菌和玉米之间已经建立具有互惠关系的共生体。这种共生体通过趋避亚洲玉米螟产卵、抑制幼虫存活和降低化蛹率等方面的潜力虽然不一样,但都有助于对亚洲玉米螟的可持续生态防治,也证明了共生体的建成有效提高了玉米的生态适应性,为利用球孢白僵菌内共生性实施亚洲玉米螟防控提供了新思路。

  • 全科医学研究中混合方法研究的设计和实施要点及案例解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8-1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全科医学研究既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也重视患者的精神感受,既关注医生的职业胜任力,也重视医生的从业动力,既关注医疗服务的质量,也重视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和合作。这些问题通常需借助定性研究方法才能获得更有价值的研究结果。但是,定性研究通常被认为样本量小,主观性强,主要用于问题的探索,另一方面,全科医学领域的目前仍以定量研究为主导。因此,整合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混合方法研究,结合两者的优势,可以更广、更深入地分析特定问题,适用于研究复杂问题,为全科医学研究指出了一条融合临床医学和社会学两大部分的途径。然而,混合方法研究在国内全科医学领域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其设计与实施的规范性亟待提高。因此,本文计划从方法学的角度,理论结合实践,对混合方法研究的设计与实施中的关键要点进行详细介绍,以为拟开展混合方法研究的全科医生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