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变频柜在风电机组塔底工作的散热研究

    分类: 动力与电气工程 >> 电气工程 提交时间: 2019-03-05 合作期刊: 《电气工程学报》

    摘要: 针对目前风电行业中较常见的变频柜等电气元件下置的方案,进行了优势 分析和缺点比较。以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以及标准湍流模型为建模理论基础, 通过 CFD 流体软件的计算,对塔筒底部变频柜工作环境的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 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加装了轴流风机进行强制通风换热的塔筒底部空间的 温度环境能够满足变频柜等各个电气部件正常工作的要求,同时,结合结构设计和布 局中的不合理之处,提出建议改进。本文提出的塔底空间风冷散热方案的计算,不仅 对风电机组结构布局的合理性有着重要意义,对风电机组机舱内及各个散热部件的计 算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 不同氧化程度猪油有效能值的测定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氧化程度猪油的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值,为其在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36.38±1.03)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8头,按照有重复的4×4拉丁方设计,饲喂4种饲粮,分别为基础饲粮、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过氧化值(POV)为0.44 mmol/kg的新鲜猪油的试验饲粮(FL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 POV为29.64 mmol/kg的氧化猪油的试验饲粮(OL1组)以及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 POV为55.79 mmol/kg的氧化猪油的试验饲粮(OL2组)。试验共分为4期,每期10 d,其中预试期5 d,正试期5 d。结果表明:与FL组猪油相比,OL1和OL2组猪油的DE值分别降低了4.62%(P>0.05)和9.45%(P0.05)和9.63%(P0.05)和7.91%(P0.05)和8.12%(P<0.05)。由此得出,猪油氧化后会降低其DE和ME值,并降低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和表观代谢率,且氧化程度越高,上述指标降幅越大。

  • 不同氧化程度猪油有效能值的测定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氧化程度猪油的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值,为其在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36.38±1.03)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8头,按照有重复的4×4拉丁方设计,饲喂4种饲粮,分别为基础饲粮、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过氧化值(POV)为0.44 mmol/kg的新鲜猪油的试验饲粮(FL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 POV为29.64 mmol/kg的氧化猪油的试验饲粮(OL1组)以及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 POV为55.79 mmol/kg的氧化猪油的试验饲粮(OL2组)。试验共分为4期,每期10 d,其中预试期5 d,正试期5 d。结果表明:与FL组猪油相比,OL1和OL2组猪油的DE值分别降低了4.62%(P>0.05)和9.45%(P0.05)和9.63%(P0.05)和7.91%(P0.05)和8.12%(P<0.05)。由此得出,猪油氧化后会降低其DE和ME值,并降低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和表观代谢率,且氧化程度越高,上述指标降幅越大。

  • 最小自我中的施动感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施动感作为最小自我中的重要成分,指个体通过控制自己的行为对外部世界产生影响的体验。根据所处意识水平的不同,现有研究中多将施动感区分为无意识层面的施动体验和意识层面的施动判断,研究者分别通过内隐和外显的不同研究范式探究这两种成分的作用机制及相互联系。比较器模型、浅表性心因理论和整合理论是当前该领域的核心理论,其中整合理论得到了近年来较多研究的支持。目前的研究在施动感异常及其影响因素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未来应进一步关注社会情景中施动感的变化、施动感的发展、跨通道的施动感研究,施动感与拥有感的关系,以及施动感的脑机制问题。

  • 空肠多发肉瘤样癌术后肺、脑转移: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8-06-15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探讨空肠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本文报道1例我院收治的空肠多发肉瘤样癌术后肺、脑转移患者,并分析14篇个案报道、共18例病例。结果患者因肠套叠并消化道出血,行空肠部分切除术,术后4月出现脑、肺等多发转移,术后8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空肠肉瘤样癌国内外命名不统一,诊断困难,尤其难以早期明确诊断,主要诊断依据为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目前无明确的治疗指南,包括肿瘤在内的广泛手术切除是主要有效治疗手段,但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期仅为5.5月(0.36~36月),多死于复发和转移。结论空肠肉瘤样癌较罕见,本例空肠多发性发病并发脑等部位转移更加罕见。规范命名、尽早诊断、通过全身多部位扫描明确其他部位是否存在癌灶、充分评估病程以及尽早治疗均十分重要。手术是治疗的基础,可尝试运用各种肿瘤局部治疗手段。Ki-67作为预后判断和PD-L1靶向免疫治疗的潜在价值需进一步探究。

  • 面向ONSET实时数据处理的图像选帧GPU技术实现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8-05-29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光学和近红外太阳爆发监测望远镜每天可以获得大量的太阳图像数据,对这些观测数据进行实时选帧处理,一方面可以减轻存储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后续图像重建的质量。针对实时观测过程中的选帧要求,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图形处理器的图像选帧实时处理模块,当前的模块已经实现了平均梯度法和谱比法选帧两种算法的高速并行处理。对模块的实现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并比较了两种选帧方法的加速比。实验表明,该模块运行稳定可靠;从执行效率来看,针对近全日面图像的选帧总体执行时间最快为1.2s,比原有串行实现提升了7倍;局部面图最快为0.7s,平均提升了5倍。整体模块的实现与当前性能已经可以满足实时观测与处理的要求。

  • 空肠多发肉瘤样癌术后肺术后肺、脑转移: 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8-01-25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探讨空肠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本文报道1例我院收治的空肠 多发肉瘤样癌术后肺、脑转移患者,并分析14篇个案报道、 共18例病例。结果 患者因肠套叠并消化道出血,行空肠部分切除 术,术后4月出现脑、肺等多发转移,术后8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空肠肉瘤样癌国内外命名不统一,诊断困难,尤其难以 早期明确诊断,主要诊断依据为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目前无明确的治疗指南,包括肿瘤在内的广泛手术切除是主要有效治疗 手段,但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期仅为5.5月(0.36~36月),多死于复发和转移。结论 空肠肉瘤样癌较罕见,本例空肠多发性发病 并发脑等部位转移更加罕见。规范命名、尽早诊断、通过全身多部位扫描明确其他部位是否存在癌灶、充分评估病程以及尽早 治疗均十分重要。手术是治疗的基础,可尝试运用各种肿瘤局部治疗手段。Ki-67作为预后判断和PD-L1靶向免疫治疗的潜在 价值需进一步探究。

  • 动作自主性与结果性质对不同预测性条件下施动感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采用时间估计法考察动作自主性水平、动作结果性质(利己、利他、中性)以及结果是否可预测对施动感的影响。结果发现, 高自主性的自由选择条件比低自主性的服从条件增强了个体的施动感, 且不受动作结果性质与结果是否可预测的影响; 在低自主性的服从条件下, 当结果可预测时利己结果比利他结果的施动感更强, 而在结果不可预测时利己和利他结果的施动感没有区别, 但均弱于中性结果。这揭示出动作的主观意愿在施动感产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在自主性较低的服从条件下, 对利己或利他道德属性的动作结果能否被预测, 对个体的施动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研究结果说明具有利己或利他道德属性的动作对施动感会产生自上而下的调节作用, 且这种调节作用在低自主条件下较为突显。

  • 荣辱与共?任务型共同经历对合作行为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08

    摘要: 3个实验探究了任务型共同经历对合作行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实验 1分析了公共物品困境中共同/不同任务经历参与者合作行为的差异性。实验2通过测量信任和人际距离, 探究了共同经历影响合作行为的潜在机制。实验3对任务设置了目标, 通过任务目标的达成与否来操纵成败, 考察了经历成败对合作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任务型共同经历相比于不同经历更能促进合作行为;(2)信任和人际距离在共同经历对合作行为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3)共同经历成功的个体相比共同经历失败的个体之间有更高的合作行为, 即拥有共同经历的双方只可“同光荣”不可“共耻辱”。

  • 我国行星物理学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半个世纪以来,伴随着人类在深空探测领域内取得的各种重大科学发现,人们对地球、行星以及太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这些发现不仅深化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牵引和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还孕育并催生了行星物理学等交叉学科的兴起和发展。文章在分析国内外行星物理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行星物理学与传统学科及我国未来深空探测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了我国未来行星物理学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并对该学科的未来发展给予了适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