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风险决策中的领域特异性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风险领域特异性指某特定领域内的风险决策和偏好可能会受到领域内特有的风险因素影响, 因而会导致领域特异性的行为。基于期望法则的风险决策理论认为, 风险倾向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但近20年行为决策领域的证据表明, 风险倾向具有领域特异性, 其机制探索、测量工具和影响因素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从机制探索历程来看, 以往主流机制着重从风险−回报框架解构领域特异性的风险行为, 近年研究在丰富其机制检验证据的同时, 开始从进化、人格、动机等新的视角进行解读; 在测量工具层面, 领域特异性风险量表仍占主导地位, 并在多种文化、内容领域和群体间得到了进一步检验和扩展, 其他基于不同内容领域划分的风险领域特异性量表也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在影响因素层面, 大量研究从遗传、环境、个体差异等角度探索了导致风险领域特异性的前因变量。未来研究方向应注重整合各风险内容领域, 在更加细化的风险领域检验现有理论, 并进一步探索个体层面的领域特异性规律。

  • 默认选项设置的助推效果:来自元分析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默认选项设置指通过设置默认选项以增加人们选择该选项可能性的助推方法, 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促进公众积极行为上, 然而这种方法在有效性上却受到了来自公众和学者的质疑。据此, 本研究运用元分析法整合了近几年有关默认选项设置的已有实证研究, 分析该助推手段的有效性, 并进一步考察可能影响其有效性的相关变量。研究共纳入符合要求的原始文献56篇, 含92个研究, 结果发现:(1)默认选项设置的确能有效助推人们的行为; (2)默认选项设置的助推有效性在东、西方文化下存在显著差异, 其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助推效果要显著好于其在东方文化背景下的使用; (3)默认选项设置的助推有效性在不同情境应用领域中存在显著差异, 相较于健康和环保领域, 默认选项设置在金钱相关的情境领域下助推效果更好。

  • 以小拨大:行为决策助推社会发展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作为《心理学报》“以小拨大:行为决策助推社会发展”专栏的开篇, 本文尝试简要介绍助推含义和发展历程, 分析助推的必要性, 小结助推的主要方法和应用领域, 评述助推研究在提升民众的健康、财富、幸福等方面“以小拨大”的作用, 澄清关于助推的若干争议, 并对研究者开展助推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在文章的最后, 我们简要勾勒了本专栏论文的主要内容, 讨论了助推研究在国内起步发展的方向, 冀望更多的心理学工作者加入到“助推研究”的行列。

  • 默认选项设置的助推效果:来自元分析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1-22

    摘要: 默认选项设置指通过设置默认选项以增加人们选择该选项可能性的助推方法,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促进公众积极行为上,然而这种方法在有效性上却受到了来自公众和学者的质疑。据此,本研究运用元分析法整合了近几年有关默认选项设置的已有实证研究,分析该助推手段的有效性,并进一步考察可能影响其有效性的相关变量。研究共纳入符合要求的原始文献56篇, 含92个研究,结果发现:(1) 默认选项设置的确能有效助推人们的行为;(2) 默认选项设置的助推有效性在东、西方文化下存在显著差异,其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助推效果要显著好于其在东方文化背景下的使用;(3) 默认选项设置的助推有效性在不同情境应用领域中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健康和环保领域,默认选项设置在金钱相关的情境领域下助推效果更好。

  • 为什么被选的和被拒的会是同一个备择选项?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1-05

    摘要: 选项的排列和描述方式会对人们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选择和拒绝反应模式作为描述方式中的特殊变式,其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被研究者低估。靠“选择和拒绝”反应模式达成决策时的差异表现在认知努力、选择注意力、决策标准等五个层面,近30年来逐渐发展出了丰富选项范式、分阶段缩小技术和直接询问法等研究范式,并探索出兼容性假说、承诺假说和强调假说等较为成熟的理论假说,用以阐述选择和拒绝反应模式差异的内在机制。同时,选择和拒绝反应模式已在消费者行为、医疗卫生等领域中发挥出实在的推动作用,未来研究可考虑着眼于选择和拒绝反应模式作为助推手段的应用价值和助推实践。

  • 城镇化过程中的城镇位错效应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7-03-0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理解并有效评估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对推进我国长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人们对城镇化的评估结果却似乎与其所采用的评估方法(客观指标或主观指标)有关。通过对以往研究的综述,该研究发现,尽管评估地区的客观指标(如,文盲率)随着城镇化程度的升高而阶梯状改善,但是民众的主观指标却并没有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上升。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住地依恋的得分上大致相当,而原本预期得分介于两者之间的城镇居民则在住地依恋的得分上最低,该研究称这一“V形”现象为“城镇位错效应”。进一步的文献综述与调查分析显示,民众的住地依恋主要受到人口统计学指标、人际关系与物理环境的影响。建议在城镇化的评估中,结合使用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

  • 基于期望值最大化的理论何时失效:风险决策中为自己-为所有人决策差异的眼动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主流的风险决策理论专家发展了一系列基于期望值最大化(expectation-maximization)的理论, 以期捕获所有人的风险决策行为。然而大量证据表明, 这些基于期望值最大化的理论并不能如同描述性理论那样理想地描述单一个体的决策行为。本研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 系统考察了个体在为所有人决策与为自己决策时的风险决策行为及信息加工过程的差异。本研究发现, 基于期望值最大化的理论可捕获为所有人决策或为自己多次决策时的情况, 却不能很好捕获个体为自己进行单次决策时的情况。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基于期望值最大化的理论与启发式/非基于期望值最大化的理论的边界, 为风险决策理论的划分和发展提供实证参考。

  • 风险、跨期和空间决策的决策策略共享:眼动和主观判断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如何处理概率、时间、距离这类“虚构”信息以达成风险、跨期、空间决策或是人类在与其他物种竞争中胜出的独有能力。我们设计了2个研究探究人们是采用3种领域独特性的决策策略, 还是统一采用一种连贯的、领域一般性的决策策略做出选择。研究1借助眼动追踪技术, 在整体层面发现个体在3种决策领域(风险、跨期、空间)中均表现出主要基于维度的眼跳模式; 在个体层面发现绝大多数参与者被划分为基于维度的决策者, 且我们构建的维度间注视时长差值和维度间眼跳次数的差值可以显著预测选择结果的变化, 为维度性的选择策略提供了支持性证据。研究2借助“直观模拟天平”发现, 个体在3种领域中均通过齐当别理论所假设的“维度间差异比较”策略来达成选择。两个研究表明“以虚对实” (不同量纲比较)策略比“化虚为实” (加权求和)策略能更好地预测人们的选择结果, 因此也更像是人们在3种不同决策领域中所使用的统一连贯策略。本研究的结果抑或能为今后3种决策领域的统一数学建模提供理论基础。

  • 风险、跨期和空间决策的决策策略共享:眼动和主观判断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02

    摘要: 如何处理概率、时间、距离这类虚构信息以达成风险、跨期、空间决策或是人类在与其他物种竞争中胜出的独有能力。我们设计了两个研究探究人们是采用三种领域独特性的决策策略,还是统一采用一种连贯的、领域一般性的决策策略做出选择。研究1借助眼动追踪技术,在整体层面发现个体在三种决策领域(风险、跨期、空间)中均表现出主要基于维度的眼跳模式;在个体层面发现绝大多数参与者被划分为基于维度的决策者,且我们构建的维度间注视时长差值和维度间眼跳次数的差值可以显著预测选择结果的变化,为维度性的选择策略提供了支持性证据。研究2借助直观模拟天平发现,个体在三种领域中均通过齐当别理论所假设的维度间差异比较策略来达成选择。两个研究表明以虚对实(不同量纲比较)策略比化虚为实(加权求和)策略能更好地预测人们的选择结果,因此也更像是人们在三种不同决策领域中所使用的统一连贯策略。本研究的结果抑或能为今后三种决策领域的统一数学建模提供理论基础。

  • 基于期望值最大化的理论何时失效: 风险决策中为自己–为所有人决策差异的眼动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7-29

    摘要: 主流的风险决策理论专家发展了一系列基于期望值最大化(expectation-maximization)的理论, 以期捕获所有人的风险决策行为。然而大量证据表明, 这些基于期望值最大化的理论并不能如同描述性理论那样理想地描述单一个体的决策行为。本研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 系统考察了个体在为所有人决策与为自己决策时的风险决策行为及信息加工过程的差异。本研究发现, 基于期望值最大化的理论可捕获为所有人决策或为自己多次决策时的情况, 却不能很好捕获个体为自己进行单次决策时的情况。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基于期望值最大化的理论与启发式/非基于期望值最大化的理论的边界, 为风险决策理论的划分和发展提供实证参考。

  • 基于期望值最大化的理论何时失效: 风险决策中为自己–为所有人决策差异的眼动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7-25

    摘要: 主流的风险决策理论专家发展了一系列基于期望值最大化(expectation-maximization)的理论, 以期捕获所有人的风险决策行为。然而大量证据表明, 这些基于期望值最大化的理论并不能如同描述性理论那样理想地描述单一个体的决策行为。本研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 系统考察了个体在为所有人决策与为自己决策时的风险决策行为及信息加工过程的差异。本研究发现, 基于期望值最大化的理论可捕获为所有人决策或为自己多次决策时的情况, 却不能很好捕获个体为自己进行单次决策时的情况。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基于期望值最大化的理论与启发式/非基于期望值最大化的理论的边界, 为风险决策理论的划分和发展提供实证参考。

  • 以小拨大:默认选项和反应模式效应助推中国器官捐献登记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器官短缺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 中国器官短缺形势尤为严重。为填补中国器官供需不平衡导致的严重缺口, 本研究试图借鉴行为经济学手段中的默认选项、选项架构等心理学效应, 兼顾总体器官捐献率和捐献器官的数量, 探索提高中国器官捐献水平的可能方法。本研究以中国在校大学生为样本, 通过3个调查研究考察了器官捐献制度和器官捐献登记表设计对我国民众器官捐献登记的影响。研究1在器官捐献制度层面上, 发现在中国文化背景中, “决定退出”制度比“决定参加”制度下的器官捐献登记率更高。研究2在器官捐献登记表设计层面上, 比较采用不同捐献制度的国家/地区的捐献登记表形式对器官捐献登记率的影响, 发现在决定退出制度中的器官捐献率高于决定参加制度, 且前者内各种形式间无明显优劣之分; 但在决定参加制度中, 采用拒绝反应模式登记表形式的器官捐献率最高, 甚至与决定退出制度下的各登记表形式相比不相上下。研究3在具有潜在器官捐献意愿人群中, 探索提高捐献者愿意捐献器官数量的可能途径, 发现使用拒绝反应模式的捐献登记表能够增加捐献登记的器官数量; 且低影响外观器官的捐献率在拒绝反应模式下以升序排列时最高。这些结果说明, 决定退出制度和反应模式等行为经济学手段可以有效助推中国器官捐献行为。鉴此, 政府和相关机构可考虑采取如下措施提高中国的志愿器官捐献水平:或改现行的“决定参加”为“决定退出”的器官捐献制度; 或在现行的“决定参加”器官捐献制度下, 在器官捐献登记表中采用拒绝反应模式, 并按对外观影响大小升序排列捐献器官种类。

  • 风险决策和跨期决策的过程比较:以确定效应和即刻效应为例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风险决策和跨期决策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 且两类决策在理论发展、行为效应及神经基础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为检验二者是否具有共同过程机制, 本研究以风险决策中的确定效应和跨期决策中的即刻效应为例, 采用眼动追踪技术比较了它们的局部、整体过程及模型拟合。辅以贝叶斯因子分析实验数据表明:二者的主要过程特征均相似, 且更符合非折扣模型假设; 二者在加工复杂程度等少数特征上有所不同; 确定和即刻信息在加工方向等特征上存在特异性。这表明二者可能具有共同的核心决策规则:两类决策更可能遵循非折扣模型预期的简捷、启发式规则, 而不是折扣模型所假设的补偿性、基于选项规则。本研究为建立两类决策的共同解释框架做出了有益尝试, 并为决策比较研究方法提供新的方向。

  • 时间跨期选择中的自我—他人决策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3-25

    摘要: 许多使用金钱作为结果的跨期选择揭示了自我-他人决策效应的存在。然而,跨期选择的结果并不局限于金钱;时间亦是一种稀缺和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揭示基于时间的跨期选择中的自我-他人决策效应,即关注了以时间为结果的跨期选择类型。在三个实验过程中,证实了自我-他人决策效应的存在。为他人做决策的被试更倾向于选择小而近(SS)选项而不是大而远(LL)选项,并认为SS选项的获益显著大于LL选项。而为自己做决策的被试更喜欢LL选项而不是SS选项。然而,他们认为LL和SS选项的获益没有显著差异。改变决策者的角色会影响个人考虑其选择的未来后果的能力。时间的跨期选择中的自我-他人决策效应可以用经济理性和建构水平理论来解释。研究结果表明,时间跨期选择中自我-他人决策效应,可以简单地通过重新描述问题而产生,在不需要增加控制的情况下,可以帮助个人做出最佳的长期选择。

  • 可以改变历史进程的一个小方框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8-26

    摘要: 脱欧过程尚未完成,而英国政府已经为此“后悔”的“脱欧票”付出了高达20亿英镑(Owen & Lloyd, 2018)的代价。在我们实验中,多印刷一个小小的额外选项方框就能轻易动摇、甚至反转了MV的结果。因此,如果英国今年10月19日为计划第二次“脱欧”公投所举行示威游行起作用,我们建议英国政策制定者在设计第二次公投选票之前,应该仔细审视我们的研究结果并听取其他行为科学家有关“加选项”的建议(e.g., Brams, 2016)。特别地,在相左的公众意见势均力敌时(如,2016英国脱欧或现在中国处理垃圾问题),各国政府应慎重考虑举行公投时是否加上一个“几乎不花钱”的小方框——“尚未决定”选项。

  • 基于“值”的选择:给小梨子赋予更大的虚构价值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3-25

    摘要: 备择选项可被表征在多维(各维度描述选项的不同属性)空间中,据此,人们或依据“价值最大化”原则(Luce,1959)对备择选项做出选择。然而,现研究假设:在现实生活中,有虚构故事能力的决策者会主动改造表征选项的空间,即会自我生成额外的虚构维度来表征备择选项。我们将决策者在给定维度上给选项赋予的效用(Uv)定义为“价”(v(x)),而将决策者在自我生成的虚构维度上给选项赋予的效用(Uv)定义为“值”(w(xc))。我们的系列实验结果表明:在给定维度上明显具有更大“价”的选项往往不被选中(违背了“价值最大化”原则);而这种偏偏选择“小梨子”(较不值钱的选项)的行为可以被基于“值”的选择模型描述和解释为:人们的决策旨在选择具有较大“值”的选项,而不是具有较大“价”的选项。希望我们的发现不仅能有助于理解这类“多走一步”决策的奥妙,而且还能有助于我们将这种能进一步自我生成虚构维度、继而在虚构维度上对选项赋予延迟的效用(值)、并做出基于“值”选择的能力,视为并证明成能够测量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一书中提出的“虚构故事能力”程度的操作定义。

  • 空气污染对个体直接和溢出行为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空气污染对行为影响的研究日渐丰富, 且大致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与环境健康有关的直接行为, 二是与之无直接相关的社会行为(溢出行为)。基于此, 在回顾空气污染对两种行为影响研究的同时, 进一步综述了用于解释直接行为产生机制的计划行为理论和健康行动过程取向模型, 以及用于解释社会行为机制的焦虑与自我损耗。而更全面的探究现象背后的机制有助于发现更多有效应对空气污染的举措, 未来的研究可以采用更多纵向的研究范式、增加对行为机制的探究, 从而改善人们的风险应对行为。

  • 健康领域的跨期决策与健康行为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健康领域的跨期决策关系着个体和国民的健康和福祉。目前学界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参考传统金钱领域的相关理论模型和方法的阶段, 但健康跨期决策具有领域特异性, 沿袭金钱领域理论模型和方法, 导致该领域在研究方法和结果上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健康跨期决策的行为后果是该领域关注重点, 多数研究均报告个体的低时间折扣率、高未来时间取向与其健康保护行为正相关, 与健康风险行为呈负相关。该领域也关注健康跨期决策的影响机制, 如决策对象和决策主体的核心特征等因素。未来研究亟需发展适用于健康领域的跨期决策模型和研究范式, 明确健康行为与跨期决策偏好的关系, 深入探讨健康跨期决策的内在选择机制, 并在健康行为干预和医疗卫生政策应用方面进行更多的尝试和探索。

  • 健康领域的跨期决策与健康行为:机制与影响因素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6-18

    摘要: 健康领域的跨期决策关系着个体和国民的健康和福祉。目前学界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参考传统金钱领域的相关理论模型和方法的阶段,但健康跨期决策具有领域特异性,沿袭金钱领域理论模型和方法,导致该领域在研究方法和结果上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健康跨期决策的行为后果是该领域关注重点,多数研究均报告个体的低时间折扣率、高未来时间取向与其健康保护行为正相关,与健康风险行为呈负相关。该领域也关注健康跨期决策的影响机制,如决策对象和决策主体的核心特征等因素。未来研究亟需发展适用于健康领域的跨期决策模型和研究范式,明确健康行为与跨期决策偏好的关系,深入探讨健康跨期决策的内在选择机制,并在健康行为干预和医疗卫生政策应用方面进行更多的尝试和探索。

  • 空气污染对个体直接和溢出行为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5-07

    摘要: 空气污染对行为影响的研究日渐丰富,且大致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与环境健康有关的直接行为,二是与之无直接相关的社会行为(溢出行为)。基于此,在回顾空气污染对两种行为影响研究的同时,进一步综述了用于解释直接行为产生机制的计划行为理论和健康行动过程取向模型,以及用于解释社会行为机制的焦虑与自我损耗。而更全面的探究现象背后的机制有助于发现更多有效应对空气污染的举措,未来的研究可以采用更多纵向的研究范式、增加对行为机制的探究,从而改善人们的风险应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