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文本的阅读偏好与阅读行为研究:以图情档类本科生为例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针对大学生不容乐观的经典阅读现状,调研图情档类本科生对经典文本的阅读偏好与阅读行为,为高校开展经典阅读教学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批判性阅读与写作课程学生的经典阅读基本情况、阅读偏好、阅读行为与习惯及其对图情档类经典文本的认同度,并结合学生的课程作业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图情档类学生内心更钟爱纸质阅读,但在现实中却又沉迷数字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喜欢做标记,对翻译和写作等更深层次的阅读行为有畏难情绪;对图情档类经典文本的认同度不高。加强大学生经典阅读的教学方法包括强制性阅读、阶梯式阅读和写作。

  • 深度图辅助的主动轮廓分割算法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8-11-29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针对由前后背景相似而导致从图像中很难分割出精确图像的问题,以主动轮廓分割方法为基础,结合深度图为辅助,提出了一种新的深度图辅助的基于区域的主动轮廓图像分割方法。首先,使用滤波算法对深度图进行修补,得到较为完善的深度图;然后使用混合高斯模型计算得到彩色图和深度图的置信图;最后使用置信图,计算给定区域中颜色与深度的权重,从而指导分割过程。提出算法能够正确的使用彩色信息和深度信息来指导分割,更准确地实现前后背景的分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分割结果较为接近真实情况,提高了图像分割的准确率。

  • 基于深度卷积自编码神经网络的手写数字识别研究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9-01-28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手写数字识别在各种应用环境中对准确率的要求极高,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由于训练样本单一,易在实际应用中识别错误。针对在提高不同笔体下的手写识别准确率进行了研究,将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与自动编码器相结合,设计卷积自编码器网络层数,形成深度卷积自编码神经网络。首先采用双线性插值方法分别对MNIST数据集与一万幅自制中国大学生手写数字图片进行图像预处理,然后先使用单一MNIST数据集对深度卷积自编码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与测试,最后使用MNIST与自制数据集中5000幅混合,再次训练该网络,对另外5000幅进行测试。实验数据表明,所提深度卷积自编码神经网络在MNIST测试集正确率达到99.37%,相比于前人有效提高准确率;且5000幅自制数据集模型测试正确率达99.33%,表明该算法实用性较强,在不同笔体数字上得到较高识别准确率,模型准确有效。

  •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黄姑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表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黄姑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以确定黄姑鱼幼鱼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的适宜比例。试验首先以秘鲁鱼粉、豆粕、小麦蛋白粉为主要蛋白质源,鱼油、大豆油和大豆卵磷脂为主要脂肪源,配制含45%鱼粉的基础饲料,然后以发酵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0(FSM0组,作为对照组)、10%(FSM10组)、20%(FSM20组)、30%(FSM30组)、40%(FSM40组)和50%(FSM50组)的鱼粉,并在除对照组外的各组饲料中添加适量赖氨酸和蛋氨酸,以保持各组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的一致,配制6种等氮(蛋白质水平为50%)等脂(脂肪水平为12%)的试验饲料。选取初始体重为(31.24±0.02) g的黄姑鱼幼鱼3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养殖试验持续8周。结果表明:FSM10、FSM20和FSM30组黄姑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FSM40和FSM50组黄姑鱼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酵豆粕替代不同比例鱼粉对黄姑鱼幼鱼的肝体比、脏体比和肥满度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FSM40和FSM50组黄姑鱼幼鱼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FSM50组黄姑鱼幼鱼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FSM10组(P<0.05)。FSM50组黄姑鱼幼鱼肝脏中IGF-Ⅰ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各指标,本试验条件下,发酵豆粕替代饲料中20%~30%的鱼粉较为适宜,过高的替代比例会降低黄姑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

  • 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预后价值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8-06-15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明确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能否作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生存预后指标。方法纳入2007年1月~2012年4月间在本院初治诊为NMIBC,并行TURBT术治疗,有完整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的216名膀胱癌患者。将纳入患者根据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低血清白蛋白组(<40 g/L)和正常血清白蛋白组(≥40 g/L)。应用Kaplan-Meier 模型评估两组患者生存情况,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总体生存率(OS)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216 例NMIBC患者中,低血清白蛋白组共82(39%)例,正常血清白蛋白组共127(61%)例。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低血清白蛋白组的5年OS低于正常血清白蛋白组(P=0.017)。进一步进行Cox多因素分析以排除干扰因素的影响后发现,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仍可成为NMIBC电切患者5年OS(HR:3.102,95% CI:1.200~8.020,P=0.020)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低血清白蛋白水平的NMIBC电切患者拥有更差的5年OS。对于NMIBC电切患者,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可作为一项廉价易得且简单有效的生存预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