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回归中效应量的最小个数需求:基于统计功效和估计精度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元回归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调节变量的识别。从元分析技术的原理谈起, 介绍了元回归模型, 然后采用蒙特卡洛模拟, 基于统计功效和估计精度探究效应量个数对元回归模型参数估计的影响, 从而确立效应量的最小个数需求。主要研究结果为:(1) Wald-type z检验方法在元回归中易犯I类错误; (2)为达到参数估计要求, 元回归至少需要20个效应量; (3)纳入合适的调节变量能降低对效应量的个数需求。基于研究结果, 提出以下建议:(1)研究者应慎重使用Wald-type z检验方法和CMA软件; (2)研究者至少需要20个效应量, 且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增加效应量个数; (3)研究者应当积极探索合适的调节变量; (4)未来审稿人可参考最小效应量个数需求对元回归研究进行质量评估。

  • 追踪研究中的内生性问题:来源与应对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相对于横断研究, 追踪研究中更有可能同时存在多种内生性问题来源。双变量追踪研究在心理学因果分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其中的内生性问题却未得到应有的关注, 这可能会影响推论的准确性。追踪研究中内生性问题的来源视乎模型而定, 主要包括遗漏变量、变量选择和样本选择、解释变量的测量误差、动态面板和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以代表性追踪模型CLPM为例, 展示了内生性问题的影响, 讨论了在原模型中运用工具变量来建模以应对内生性问题的可行性, 目的是使心理学研究者能够关注追踪研究中的内生性问题, 更好地运用追踪模型进行因果分析。

  • 追踪研究中的内生性问题:来源与应对

    提交时间: 2023-03-25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相对于横断研究, 追踪研究中更有可能同时存在多种内生性问题来源。双变量追踪研究在心理学因果分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其中的内生性问题却未得到应有的关注, 这可能会影响推论的准确性。追踪研究中内生性问题的来源视乎模型而定, 主要包括遗漏变量、变量选择和样本选择、解释变量的测量误差、动态面板和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以代表性追踪模型CLPM为例, 展示了内生性问题的影响, 讨论了在原模型中运用工具变量来建模以应对内生性问题的可行性, 目的是使心理学研究者能够关注追踪研究中的内生性问题, 更好地运用追踪模型进行因果分析。

  • 纵向关系的探究:基于交叉滞后结构的追踪模型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统计 提交时间: 2022-08-08

    摘要: 基于交叉滞后结构的追踪模型对于揭示变量间纵向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也为因果关系的验证奠定了基础。交叉滞后面板模型在一定条件下可转换为其他形式的模型,如何选择适当的模型是重要的议题。本文对各模型进行概述,并从模型结构、预设轨迹、时间点要求等方面进行比较,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如何选择适当的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模型在变量关系的判断上可能给出很不同的结果,实际运用中应当有模型选择和模型比较的意识。

  • 潜变量交互效应标准化估计:方法比较与选用策略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统计 提交时间: 2021-10-12

    摘要: 标准化估计对模型的解释和效应大小的比较有重要作用。虽然潜变量交互效应的恰当标准化估计公式已经面世超过10年,国内外都在使用和引用,但至今未见到关于不同估计方法得到的恰当标准化估计的系统比较。通过模拟实验,比较了乘积指标法、潜调节结构方程(LMS)、无先验信息和有先验信息的贝叶斯法的潜变量交互效应标准化估计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结果发现,在正态条件下,LMS和有信息贝叶斯法表现较好;而在非正态条件下,乘积指标法比较稳健,但需要较大的样本(不小于500),小样本且外生潜变量之间相关较低时可使用无信息贝叶斯法。

  • 不同高粱水平低粗蛋白质饲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血清氨基酸浓度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高粱水平低粗蛋白质(CP)饲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血清氨基酸浓度的影响。试验选取36头体重(30±7) kg的二元杂交(杜洛克×长白)生长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猪。各组饲喂高粱和CP水平分别为0和18%(A组)、0和15%(B组)、20%和15%(C组)、50%和15%(D组)、80%和15%(E组)、50%和18%(F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6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1)饲粮CP水平降低3%的条件下,A组和B组之间、D组和F组之间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饲粮CP水平为18%的条件下,F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A组(P<0.01),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A组(P<0.05)。在饲粮CP水平为15%的条件下,D和E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B组(P<0.01),E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B组(P<0.05)。2)各组之间肉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3)饲粮CP水平降低3%的条件下,A组和B组之间前腔静脉、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血清氨基酸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在饲粮CP水平为15%的条件下,与B组相比,C、D、E组前腔静脉、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血清中必需氨基酸组氨酸浓度均降低,而前腔静脉中非必需氨基酸脯氨酸、丝氨酸、丙氨酸浓度升高,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血清中非必需氨基酸脯氨酸、丙氨酸浓度升高。由此可见,在饲粮CP水平为15%的条件下,20%~80%高粱水平都可以替代玉米成为生长猪能量饲料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