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口人士智慧管理APP的设计与应用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2-05

    摘要: 以造口专业委员会为平台,搭建专科护理联盟,在分析造口患者术前、术后、居家全流程实际需求及术后并发症观察和处理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发造口人士智慧管理APP。此APP包含患教中心、术前效能自评、术后随访、在线问诊、居家护理五大模块。

  • 新型超高强度钢在酸性环境中的应力腐蚀行为研究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16-11-15 合作期刊: 《金属学报》

    摘要: 采用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研究了一种新型超高强度钢在酸性环境中Cl和H对应力腐蚀行为的交互作用,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试样断口形貌。结果表明Cl-显著提高Cr12Ni4Mo2Co14钢的应力腐蚀敏感性,试验条件下临界Cl-浓度[Cl-]c为1500 ppm左右。当Cl-浓度高于[Cl-]c时,Cl-引发严重的点蚀,应力腐蚀裂纹起源于点蚀坑处。Cr12Ni4Mo2Co14钢在含Cl-溶液中的断裂机理可以用“滑移-膜破裂”机制进行解释。充氢后的Cr12Ni4Mo2Co14钢发生氢致开裂,断口上出现二次裂纹。临界充氢电流密度为i[H]c为10 mA/cm2(溶液为pH 5,充氢时间为30 min)。当充氢电流密度大于i[H]c时,Cr12Ni4Mo2Co14的强度损失和塑性损失趋于最大值。溶液中的Cl-浓度和材料中的H有复杂的交互作用,并非简单的加和作用。

  • 藏语阅读中中央凹词频效应及对副中央凹预视效应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在不同语言文字系统中, 对于眼动控制的本质及其发生机制, 尤其是阅读过程中注意资源的分配是序列分布还是平行分布的问题, 目前仍然存在着争论和分歧。藏语是拼音文字, 但它同时又具有汉语的特点, 独具语言特色。因此, 通过对藏语阅读过程中中央凹词频对副中央凹预视效应影响这一问题的探讨, 可以在一种已有研究未曾涉及的文字系统中进一步推动上述争议的解决。本研究采用眼动记录法, 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1操纵了中央凹词频(高频、低频), 考察藏语阅读中中央凹词的词频效应及词频延迟效应, 结果发现, 藏语阅读中存在词频效应及词频延迟效应。实验2同时操纵中央凹词频和副中央凹预视词类型, 借助边界范式, 考察藏语阅读中副中央凹预视效应及中央凹词频对副中央凹预视效应的影响, 结果发现, 藏语阅读中存在副中央凹预视效应, 且与低频中央凹词相比, 高频中央凹词对副中央凹预视效应的促进作用更大。两个实验结果表明:(1)藏语阅读中存在显著的词频效应, 且表现在词汇加工的整个过程; (2)藏语阅读中存在显著的词频延迟效应, 并贯穿于词汇加工的整个过程; (3)藏语阅读中存在显著的副中央凹预视效应, 读者能通过副中央凹预视提取到语音和字形信息。藏语阅读中中央凹词频影响副中央凹预视效应的大小, 且词频只在词汇加工的早期对形的预视信息的提取产生影响, 即在形似预视条件下高频词的预视效应更大; (4)本研究发现的词频延迟效应及副中央凹预视效应, 支持了E-Z读者模型中有关副中央凹序列加工的观点。

  • 藏语阅读中中央凹词频效应及对副中央凹预视效应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5-25

    摘要: 在不同语言文字系统中,对于眼动控制的本质及其发生机制,尤其是阅读过程中注意资源的分配是序列分布还是平行分布的问题,目前仍然存在着争论和分歧。藏语是拼音文字,但它同时又具有汉语的特点,独具语言特色。因此,通过对藏语阅读过程中中央凹词频对副中央凹预视效应影响这一问题的探讨,可以在一种已有研究未曾涉及的文字系统中进一步推动上述争议的解决。本研究采用眼动记录法,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1操纵了中央凹词频(高频、低频),考察藏语阅读中中央凹词的词频效应及词频延迟效应,结果发现,藏语阅读中存在词频效应及词频延迟效应。实验2同时操纵中央凹词频和副中央凹预视词类型,借助边界范式,考察藏语阅读中副中央凹预视效应及中央凹词频对副中央凹预视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藏语阅读中存在副中央凹预视效应,且与低频中央凹词相比,高频中央凹词对副中央凹预视效应的促进作用更大。两个实验结果表明:(1)藏语阅读中存在显著的词频效应,且表现在词汇加工的整个过程;(2)藏语阅读中存在显著的词频延迟效应,并贯穿于词汇加工的整个过程;(3)藏语阅读中存在显著的副中央凹预视效应,读者能通过副中央凹预视提取到语音和字形信息。藏语阅读中中央凹词频影响副中央凹预视效应的大小,且词频只在词汇加工的早期对形的预视信息的提取产生影响,即在形似预视条件下高频词的预视效应更大;(4)本研究发现的词频延迟效应及副中央凹预视效应,支持了E-Z读者模型中有关副中央凹序列加工的观点。

  • 胰岛素受体-1在尼罗罗非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注射葡萄糖的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胰岛素受体-1(IR-1)在尼罗罗非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注射葡萄糖的响应。利用PCR扩增的方法从尼罗罗非鱼肌肉中克隆IR-1的cDNA片段,并通过半定量PCR检测,比较IR-1在肌肉、肝脏和心脏中的表达差异。选取体重约为100 g的尼罗罗非鱼160尾,随机分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试验组腹腔注射葡萄糖(每100 g体重30 mg),对照组以相同剂量腹腔注射0.7%的无菌生理盐水。在注射前(0 h)和注射后的1、3、6和12 h分别进行采样测定,测定血浆葡萄糖和胰岛素含量,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R-1在肌肉、心脏和肝脏中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1)克隆出的IR-1 cDNA片段,其GenBank登陆号为JN967750,大小为1 979 bp,编码548个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尼罗罗非鱼的IR-1与其他物种比较具有很高的保守性,并具有丰富的酪氨酸激酶特征性序列。2)IR-1在尼罗罗非鱼肌肉、心脏和肝脏中均有较高的表达量,其中肝脏和肌肉的表达量基本一致,而心脏中的表达量相对较低。3)试验组血浆葡萄糖含量在注射葡萄糖1 h后达到最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注射葡萄糖后即刻升高了尼罗罗非鱼的血浆葡萄糖含量,相对于血浆葡萄糖含量的升高,血浆胰岛素含量的升高相对延迟,而肌肉和肝脏中IR-1 mRNA相对表达量的提高又延迟于血浆胰岛素含量的升高,从而加重了尼罗罗非鱼对葡萄糖的代谢负担。

  • 低分子质量壳寡糖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盲肠微生物数量及脾脏白细胞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表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低分子质量(1 000 u)壳寡糖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盲肠微生物数量以及脾脏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58周龄海兰褐壳蛋鸡6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600、900 mg/kg壳寡糖的试验饲粮。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42 d。结果表明:1)添加300、600和900 mg/kg壳寡糖组的产蛋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4.52%(P0.05)和4.08%(P>0.05)。2)试验第3、6周末,添加600和900 mg/kg壳寡糖组的鸡蛋哈夫单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6.87%、6.69%和6.47%、6.60%(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600、900 mg/kg壳寡糖显著降低了血清葡萄糖、胆固醇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600、900 mg/kg壳寡糖显著提高了盲肠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P<0.05),显著降低了盲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数量(P<0.05)。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300、600 mg/kg壳寡糖显著提高了脾脏IL-2 mRNA表达水平(P<0.05),饲粮添加600 mg/kg壳寡糖显著提高了脾脏TNF-α mRNA表达水平(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壳寡糖,提高了蛋鸡的产蛋率和哈夫单位,调节了肠道微生物菌群,增强了蛋鸡的免疫力,适宜壳寡糖添加水平为600 mg/kg。

  • 施肥深度对生土地玉米根系及根际土壤肥力垂直分布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6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为探明施肥深度对生土地玉米(Zea mays L.)地上部生产力、根系及根际土壤肥力的影响, 连续2 年以黄 土母质生土为供试土壤, 采用根管土柱法, 以不施肥为对照, 研究不同深度(0~20 cm、60~80 cm、100~120 cm、140~160 cm 和180~200 cm)施用生物有机肥对玉米地上部生产力及根重、根际土壤酶活性、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在0~200 cm 土层范围内, 随施肥深度的加深, 玉米地上部生产力、总根重指标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规律。施肥深度在100~120 cm处的玉米总根重(52.3 g)及地上部生产力(361.0 g)最大。2)所有施肥深度的根重垂直分布均呈“T”型, 以0~20 cm耕层根重最大, 占总根重的50%左右, 随根系下延, 根重明显递减(P0.497 mg(phenol)g1(soil)24h1和>25.4 mgkg1。4)相关分析表明, 在生土地上, 不同施肥深度处理下, 玉米根重、根系NPK 营养、根际土壤酶活性及根际土壤NPK 营养密切相关。5)根据FACTOR 过程和CLUSTER 聚类分析, 优化得出改良黄土母质生土地玉米冠根土系统的适合施肥深度范围为60~160 cm。本研究结果为通过施肥加快生土熟化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