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帽儿山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矿化碳氮化学计量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4-18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导致土壤碳氮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关系的变化,然而土壤微生物化学计量及其驱动的碳氮矿化过程如 何响应这种变化仍不明确。 以帽儿山地区天然落叶阔叶林、人工红松林、草地和农田 4 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为对象,测定其土 壤有机碳( Csoil ) 、全氮( Nsoil ) 、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 Cmic 和 Nmic ) 、土壤碳和氮矿化速率( Cmin 和 Nmin ) ,旨在比较不同土地利用方 式对土壤、微生物碳氮化学计量特征及矿化速率的影响,探索土壤⁃微生物⁃矿化之间碳氮化学计量特征的相关性,揭示微生物 对土壤碳氮化学计量变化的响应和调控机制。 结果显示:Csoil、Nsoil、Cmic、Nmic和Cmin均呈现天然落叶阔叶林>人工红松林>草地> 农田,而天然落叶阔叶林和草地的Nmin显著高于人工红松林和农田。 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影响土壤和微生物碳氮比(C∶Nsoil和 C∶Nmic),均呈现农田最高。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数据综合分析发现:碳氮矿化速率比与C∶Nmic呈负相关,而和微生物与土壤碳 氮化学计量不平衡性(C∶Nimb)显著正相关。 单位微生物生物量的碳矿化速率(qCO2)随着C∶Nmic的增加而降低,而单位微生物 生物量的氮矿化速率(qAN)随着C∶Nmic的增加而增加。 C∶Nimb与qCO2正相关,与qAN负相关。 以上结果表明,微生物会通过改 变自身碳氮化学计量、调整碳氮之间相对矿化速率,以适应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土壤碳氮及其化学计量的变异性,以满足自身 生长和代谢的碳氮需求平衡。

  • 多源BIM信息融合技术

    分类: 土木建筑工程 >> 土木建筑工程设计 提交时间: 2017-12-21 合作期刊: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摘要: BIM的超大体量建模、多源信息融合、深度绿色设计是建筑信息模型的前沿性技术。本文提出了轻量化建模、参数化建模、适度建模、分层分块建模,整体合模的BIM建模方案;多语言混合编程,Qt架构开发BIM + VR虚拟现实设计平台;打通了BIM与VR,3D打印和三维漫游的数据接口;深度实施了基于BIM的性能分析与模拟。通过超大体量BIM建模、多源BIM信息融合、性能分析与模拟三个方面的BIM前沿研究和实践,快速展示设计内容,正确表达设计意图,优化完善设计方案,辅助业主项目决策,助推绿空之城“绿色、生态、节地、智慧、宜居”设计目标的实现。

  • 基于自适应半耦合字典学习的超分辨率图像重建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9-04-01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在超分辨图像重建领域,如何平衡字典学习中表示系数的稀疏性和协同性对重建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该问题,在半耦合字典学习的超分辨重建基础上,利用核范数构建一个新的正则项,将稀疏性和协同性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并用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求解优化模型,得到了基于自适应半耦合字典学习的超分辨率图像重建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现有的一些基于字典学习的重建方法具有更好的重建效果。所提出的算法能根据字典的变化自适应地平衡稀疏性与关联性,并通过两者之间的协调产生一个最合适的系数,因此在噪声环境下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 畜牧兽医基因组学领域技术空白中外对比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4-03 合作期刊: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摘要: [目的/ 意义]为了挖掘中国在农业重点领域的技术空白,并预测空白点的未来发展趋势,为科技管理决策者提供有 效的科技发展技术机会咨询建议。[方法/ 过程]首先,使用关键句嵌入方法和句向量聚类方法,对论文和专利的摘要信息进 行挖掘;然后进行主题聚类对比分析,发现技术空白;其次,构建语义相似性网络和分类相似性网络,发现容易与空白点形 成交叉融合的主题方向。[结果/ 结论]在畜牧兽医领域对基因组学技术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发现技术空 白,并结合专家分析,可以对畜牧兽医领域基因组学技术进行发展现状解读和未来趋势预测,并为中国畜牧兽医领域基因组 学技术智库咨询提供方法和数据支撑。

  • 碳纤维/氧化石墨烯多尺度增强体的制备与表征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材料研究学报》

    摘要: 利用改进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通过“graftingto”法接枝到用硅烷偶联剂Kh550处理的碳纤维表面,从而获得碳纤维/氧化石墨烯多尺度增强体。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拉曼光谱(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红外光谱(IR)对获得的多尺度碳纤维的形貌、结构和表面官能团进行了表征,并利用纤维电子强力仪和电阻率仪研究了接枝前后碳纤维力学性能和传导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主要接枝在碳纤维表面的沟槽和缺陷处,碳纤维表面不饱和碳原子数目增加,微晶尺寸减小,接枝后碳纤维的拉伸强度提高了9.8%,断裂伸长率提高了13.1%,而其电导率降低了11.6%。

  • 干旱生境下3种植物叶凋落物分解动态特征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1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以塔里木盆地胡杨、多枝柽柳、胀果甘草为研究对象,应用凋落袋法,研究叶凋落物分解动态,揭示3种植物叶凋落物在干旱生境下分解动态特征,结果表明:① 经过810 d分解,胡杨、胀果甘草叶凋落物质量残留率分别为48.93%、38.07%,经630 d分解多枝柽柳叶凋落物质量残留率为69.55%,分解时间对胡杨、胀果干草、多枝柽柳叶凋落物残留率均有极显著影响,处理(林窗、林下)对胡杨、胀果干草叶凋落物残留率有显著影响、极显著影响。② 处理对3种植物叶凋落物分解系数有显著影响(Pk林下,k胀果甘草>k胡杨>k多枝柽柳,经810 d分解胡杨、胀果甘草叶凋落物t0.95分别为9.15~9.48 a、6.75~7.03 a,经630 d分解多枝柽柳叶凋落物t0.95为13.82~15.05 a。③ 受植物种类的影响,分解时间、处理对C、N、P元素释放进程影响不同。3种植物C元素都表现出释放—富积—释放的变化过程,多枝柽柳、胀果甘草叶凋落物N元素在观测期内表现出释放—富积的过程,而胡杨林下则表现出富积—释放—富积的规律,观测期内P元素释放过程与N元素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④ 叶凋落物分解系数k值与分解时间、残留量、全氮、全磷、木质素、木质素比氮呈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湿度、全碳、C/N均与k林窗、k林下存在极显著差异。干旱区微生境(林下、林窗)的变化对叶凋落物分解有显著影响,凋落物质量与土壤湿度对凋落物分解起主导作用。

  • 胃癌前状态的癌变风险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胃癌前状态包括胃黏膜萎缩和肠化,是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患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本文详述了胃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在概念上的区别,从内镜下、病理组织学、生物标志物等层面识别胃癌前状态中癌变高风险患者的评估方法,总结了胃癌前状态的发病机制。本文表明胃癌前状态的癌变风险与病变的程度、范围、亚型等多种因素相关,胃黏膜微环境氧化与抗氧化作用、能量代谢、免疫稳态、细胞增殖与死亡等多个方面的失衡与紊乱是胃癌前状态的发病机制。临床需要综合谨慎评估胃癌前状态的癌变风险,从而为患者提供合适的监测和随访方案,提高早期胃癌的发现率。本文能够为我国胃癌前状态的高危筛查与防控措施提供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为机制研究与新药研发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