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5-07-1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相对脂肪量(RFM)与心血管疾病(CVD)存在一定的关联。然而,目前关于中国人群RFM与CVD发病风险的全国性队列研究仍然有限。目的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分析RFM与中国中老年人群(≥45岁)CVD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使用CHARLS 2011—2018年数据进行横断面和纵向研究,横断面研究纳入≥45岁的12 867名中老年人,将2011年横断面研究中11 171名未被诊断为CVD的中老年人纳入纵向研究,随访至2018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分析RFM与CVD之间的横断面关联。采用Kaplan-Meier曲线、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RCS分析2011年不同的基线RFM水平与新发CVD风险之间的纵向关联,并采用亚组分析探讨评估不同亚组相关性的一致,采用敏感性分析验证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FM升高是CVD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3,95%CI=1.02~1.04,P<0.05);与Q1组相比,Q2组(OR=1.26,95%CI=1.07~1.49)、Q3组(OR=1.78,95%CI=1.47~2.16)和Q4组(OR=1.81,95%CI=1.49~2.19)具有更高的CVD风险(P<0.05)。在随访期间,共1 655人(14.9%)首次被诊断为CVD。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FM升高是CVD发生的危险因素(HR=1.03,95%CI=1.02~1.04,P<0.05);与Q1相比,Q2组(HR=1.31,95%CI=1.12~1.52)、Q3组(HR=1.34,95%CI=1.12~1.61)和Q4组(HR=1.79,95%CI=1.49~2.14)组具有更高的新发CVD风险。亚组分析显示,RFM与婚姻情况具有交互作用(P=0.022)。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以上主要研究结果趋势一致。结论 较高水平的RFM与CVD发病风险增加有关,提示RFM可能在CVD预防和治疗中具有潜在价值。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5-07-1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卒中是全球疾病与死亡负担的主要成因之一,同时位居中国人群死因之首,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既往研究表明,卒中在发病风险、影响因素与预后结局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受性别特异生殖因素影响,女性通常面临更高的终生卒中风险与更差的卒中后功能恢复,卒中相关疾病负担在该群体中日益加剧。识别女性特异卒中发病关键影响因素,并构建科学的早期风险分层系统,是实现精准化一级预防、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关键路径。本文对女性全生命周期生殖因素与卒中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进行全面综述,旨在总结生殖因素对女性卒中风险影响的研究现状,以推动女性卒中领域研究的深度开展与临床实践创新。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5-07-1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传统中医药在妇幼健康领域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实践应用,国家积极推动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工作发展。然而,孕产妇的围产中医知识知晓不足、安全性认知有限等问题,为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工作发展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加强孕产妇中医药使用行为研究对提高孕产妇中医药服务有效利用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孕产妇中医药使用现状和使用意向,并探索孕产妇中医药使用意向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3年6—10月,通过横断面研究,抽取在全国多地妇幼保健机构接受孕产医疗保健服务的孕期及哺乳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基于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增加既往中医药使用经历协变量),设计结构化调查问卷,主要调查计划行为理论的4个变量(主观规范、行为意向、感知行为控制、态度)及既往中医药使用情况变量。借助SPSS 20.0和AMOS 26.0进行统计分析,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变量间路径关系。结果 共发放问卷264份,回收有效问卷26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99名(37.5%)孕产妇在孕产期使用了中医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产阶段(OR=0.519,95%CI=0.386~0.697)和既往中医药使用史(OR=9.399,95%CI=4.500~19.633)是孕产妇中医药使用的影响因素(P<0.05)。参与调查的孕产妇有着相对积极的中医药使用态度[(5.49±1.13)分]、较高的中医药使用意愿[(4.95±1.04)分]、对孕产期中医药使用有着较高的感知行为控制[(5.22±1.12)分]、较强的主观规范[(4.99±1.12)分],并且有着较为满意的既往中医药使用经历[(4.90±1.16)分]。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主观规范、行为意向、感知行为控制、态度和既往中医药使用经历均对孕产期中医药使用意向有显著影响(P<0.001),其中主观规范的影响最大(β=0.435)。结论 我国孕产妇群体的中医药利用率偏低、中医药服务利用存在区域差异、中医药使用意愿较容易受重要他人意见影响以及受既往中医药使用经历影响。需因地制宜施策、深入推进面向孕产妇群体的中医药服务模式改革、加强围产医疗保健服务中对孕产妇中医药使用主观规范的关注、加快全生命周期中医药服务建设,从而推动和带动孕产妇中医药服务应用和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工作发展。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5-07-1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肿瘤患者常出现肌肉减少等症状,但其病理学机制未完全明确。目的 探讨肿瘤性骨骼肌损伤的病理学机制并研究益气除痰法对肿瘤性骨骼肌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 于2020年10月—2021年5月,采用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共30只,随机选取20只小鼠通过皮下注射LLC细胞构建荷瘤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肿瘤组(n=10)和益气除痰法组(YQCT组,n=10)以及对照组(n=10),YQCT组予以益肺散结丸灌胃处理(3g·kg-1·d-1),对照组和肿瘤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处理,共21 d。末次给药24 h后,采用旷场试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估;采集腓肠肌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观察腓肠肌组织病理损伤变化;采用转录组学分析,观察差异表达基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组织炎症因子水平。取对数生长期的RAW264.7细胞,随机分为小鼠血清对照组(RAW264.7组)、小鼠肿瘤血清组(RAW264.7-LPS组)和小鼠益气除痰法血清组(YQCT组),RAW264.7组使用含10%的对照组小鼠血清的培养基、RAW264.7-LPS组使用含10%的肿瘤组小鼠血清+100 ng/mL LPS的培养基、YQCT组使用含10%的YQCT小鼠血清+100 μg/L LPS的培养基处理24 h,采用ELISA检测RAW264.7的炎症因子水平。上述处理后的RAW264.7细胞与小鼠C2C12细胞共培养48 h后,采用溶酶体红色荧光探针试剂盒检测C2C12细胞的自噬溶酶体水平。结果 三组小鼠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总运动路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肿瘤组低于对照组,YQCT组高于肿瘤组(P<0.001);病理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组肌细胞出现明显的损伤,而YQCT组损伤程度降低;转录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和YQCT组基因表达趋势较为统一,肿瘤组基因表达趋势则与之相反。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组腓肠肌中M1型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浸润增加;与肿瘤组相比,YQCT组M2型巨噬细胞的浸润增加,其他促炎细胞的浸润减少。ELISA检测结果显示,肿瘤组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高于对照组,YQCT组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低于肿瘤组(P<0.001)。细胞实验结果显示,RAW264.7-LPS组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高于对照组,YQCT组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低于RAW264.7-LPS组(P<0.001),且活化的RAW264.7细胞能导致C2C12细胞自噬溶酶体增多。结论 益气除痰法减少肿瘤所致的骨骼肌炎症细胞浸润,从而减轻骨骼肌炎症性损伤,保护荷瘤小鼠的运动功能。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5-07-1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三高”)常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共存,相互影响并显著增加心血管及肝脏不良结局风险。目前基层全科医生对这类共病患者的规范化诊疗路径尚在探索。目的 通过典型病例报告,探索基层全科医生对“三高”合并脂肪肝患者的全科诊疗思路与实践流程。方法 报道1例“三高”合并脂肪肝患者的筛查、识别、风险评估、双向转诊及综合管理的全科诊疗过程,展示个体化综合管理方案和全科诊疗路径。结果 经过8个月以全科医生为主的全程、全方位综合管理,患者血压、血糖达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体质量减轻,腰围缩小,肝脏脂肪变及纤维化程度显著改善,用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结论 通过对“三高”合并脂肪肝患者进行以全科医生为主的综合管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代谢指标及肝脏状况,体现了全科医疗在慢性病共病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为优化此类患者的基层规范化管理路径提供了实践参考。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5-07-1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肺癌(LC)是呼吸系统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疾病,COPD是LC的独立高危因素,二者相互影响,给临床诊疗带来挑战。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预后的关键,因此前期筛查十分重要。本文从COPD-LC的研究现状出发,全面介绍了现有的筛查工具情况,包括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DCT)、COPD-LUCSS评分及其改进版COPD-LUCSS-DLCO评分,以及其他COPD-LC风险预测模型等。通过客观分析现有筛查工具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开发新筛查工具的对策及注意事项,并展望了未来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未来COPD-LC的筛查研究提供助力。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7-15
摘要: “贵壮贱老”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共性,“尊老爱幼”是古代华夏民族的习俗。汉族“胡化”和少数民族“汉化”是我国历史上文化融合的表现,这集中体现了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在中国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如傅斯年、顾颉刚和陈寅恪等人都做了很好的工作,提供了大量的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和文化学的证据。中华民族文化融合有哪些心理学证据?通过两个实验,本研究考察不同年龄的河北汉族人和云南纳西族人在不同情境中对不同年龄者的保障行为和助人行为的意愿。结果发现,云南纳西族中老年人对老年人的保障行为和助人行为意愿更强烈,汉族中老年人对中年人的保障行为和助人行为意愿更强烈。这表明,在长期文化融合过程中,受华夏民族“尊老爱幼”文化影响,纳西族人的尊老意识变强了;受少数民族“贵壮贱老”习俗影响,河北汉族人也兼具“贵壮”特征。河北汉族和云南纳西族的中老年人无论在何种情境下都将儿童放在保障行为和助人行为的第一位,既体现了国人重视子嗣的伦理观,也受现代化带来的“少子化”影响。两民族高中生在多数情境下都优先选择保障或帮助儿童或父亲,表明在当代社会,民族间的性格取向差异正在消弹。整个研究表明,“胡化”与“汉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河北汉族人和云南纳西族人的文化心理,中国各民族的文化心理是文化融合的结果。中华民族内各民族的心理体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特点,这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和陈寅恪的“化认说”提供了坚实的心理学证据。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7-15
摘要: 《健康报》国庆70周年特刊中 “1954年学习梁洁莲护士”的一段,介绍了梁创造无痛注射法与其推广的史实,指出“这是那个年代我国护理界最暖心的一幕”。本文则把梁的工作,与国外有关技术发展史的重要文献 (Nicoll Hesby,2002, App Nursing Res.引用130次),及现况教科书(Dougherty Lister,2015, 皇家临床护理手册 专业第9版)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梁的创新领先20年,其主要技术至今适用。 梁洁莲没上过正规学校,抗战时参加过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的四周训练班,这是其全部的专业训练。她的工作,不是在冷门技术,而是在全世界,成千上万的护士长期与广泛使用的基础技术上的创新,这更彰显了我们国人固有的创新才智。我国现有护师和护士都受过非常好的教育,有更高的创新才能与智慧,提高自信,就一定能创新出更多和更有意义的先进理念与方法, 如更好地应对老龄化社会需求的新方法,那么无痛且快乐的老年,人们普遍的理想和梦想,则有望实现! 无痛注射的新方法,只有通过学习与推广、持续教育、和坚持,使其转化为广泛与长期的应用,才有真正与实际的社会意义。在这些方面我国更是领先国外至少30-40年。这主要归功于,各级领导的亲身体验和支持;国家卫生部、中华护士学会的组织与推动;健康报和护理杂志等传媒的介绍;而最重要的是,梅祖懿、殷磊、李小寒和尚少梅等几代护理学专家教授的持续努力与教育,和众多护士的积极学习与长期坚持。 总之,这是又一个体现了我们国家能把好事办得更快和更好的制度优势的事例。
分类: 物理学 >> 凝聚态:电子结构、电、磁和光学性质 提交时间: 2025-07-15
摘要: The search for novel one-dimensional (1D) materials with exotic physical properties is crucial for advancing nanoelectronics and spintronics. Here, we perform a comprehensive high-throughput, first-principles study to explore the vast landscape of 1D transition-metal chalcogenides and halides. Starting with 6,832 candidate structures derived from 28 metals and 8 non-metals, we systematically evaluated their thermodynamic stability by comparing the formation energies of 1D chains against competing 2D phases, mimicking thermodynamic selectivity during nucleation. This screening identified 210 stable 1D magnetic chains. Furthermore,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models revealed that chemical stoichiometry and the electron affinity of the non-metal element are key factors governing 1D stability. The stable materials exhibit a rich spectrum of properties, including diverse magnetic orders (FM, AFM) and Luttinger compensated antiferromagnetism in MnTe. We discovered 20 ferroelastic chains, with FeTe showing a giant magnetostriction of -5.57%. Other emergent phenomena include Charge Density Wave (CDW) chains in FeTe and NiSe. Finally, our findings propose concrete platforms for quantum applications, such as the predicted realization of Majorana zero modes in a ferromagnetic CrCl2 chain on a superconducting NbSe2 substrate.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5-07-1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衰弱是一种与年龄增长相关的老年综合征,我国老年人衰弱患病率较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肥胖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均密切相关,但其与衰弱间关联仍存在争议,这可能是由于传统肥胖指标在识别脂肪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探究多种肥胖指标与衰弱的关联,对进一步探索衰弱发病机制和制定预防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人多种肥胖指标与衰弱的相关性,为老年人衰弱的早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于2023年3—5月在甘肃省靖远县的6个农村共调查了1 429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经进一步排除,最终纳入了1 153人。使用FRAIL量表评估老年人的衰弱状况。根据中国肥胖标准对腰围和BMI进行分组,将腰臀比(WHR)、腰高比(WHtR)、躯体圆度指数(BRI)和中国内脏脂肪指数(CVAI)按四分位数分组,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不同肥胖指标与衰弱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153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其中男474名(41.11%),女679名(58.89%),平均年龄(70.86±4.76)岁。根据FRAIL量表评分,衰弱老年人226名,非衰弱老年人927名,衰弱患病率为19.60%。调整相关变量后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心性肥胖、中重度肥胖(以BMI正常为参照)、Q3和Q4水平的WHR以及Q4水平的WHtR、BRI和CVAI(均以Q1为参照)是老年人衰弱的危险因素(P<0.05);且随着腰围、BMI、WHR、WHtR、BRI和CVAI水平的增加,老年人衰弱患病风险呈上升趋势(P趋势<0.05)。RCS曲线结果显示,老年人腰围、BMI、WHtR、BRI和CVAI与衰弱患病风险呈正相关(P线性<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腰围、BMI、WHR、WHtR、BRI、CVAI预测衰弱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57(95%CI=0.515~0.598)、0.570(95%CI=0.528~0.612)、0.558(95%CI=0.515~0.600)、0.610(95%CI=0.568~0.652)、0.610(95%CI=0.568~0.652)、0.586(95%CI=0.546~0.626),对衰弱风险均存在预测价值(P<0.05)。其中,WHtR、BRI、CVAI预测衰弱风险的AUC高于腰围(Z=-5.443,P<0.001;Z=-5.443,P<0.001;Z=-2.595,P=0.009);WHtR、BRI预测衰弱风险的AUC高于BMI(Z=-2.885,P=0.004;Z=-2.884,P=0.004)。结论 西北农村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肥胖指标腰围、BMI、WHR、WHtR、BRI、CVAI与衰弱风险呈正相关,其中WHtR和BRI对老年人衰弱的预测能力较好。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5-07-1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肥胖症常合并代谢相关疾病,是其重要病因或危险因素且与不良预后相关,有效减重可改善甚至缓解这些合并症。仅生活方式干预效果欠佳且行为抵抗普遍,我国目前尚缺乏针对行为抵抗患者的指南。2024年意大利内分泌学会基于最新循征医学研究证据发布了《成人超重、肥胖和代谢合并症行为治疗抵抗的管理指南》,重点探讨药物和手术治疗在这些患者中的应用。本文结合我国相关指南,重点分析该指南中肥胖症评估和治疗,以期为我国行为抵抗的超重或肥胖患者管理提供参考。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5-07-1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大型语言模型作为新技术逐渐被民众熟知与应用。甲状腺癌作为我国恶性肿瘤中的常见类型,患者对甲状腺癌科普信息需求量高,但国内仍未有对大型语言模型中甲状腺癌领域应答文本的信息质量和可读性分析的研究。目的 评估和比较国内大型语言模型(LLMs)对甲状腺癌相关问题应答文本的信息质量与可读性。方法 基于抖音指数筛选25个甲状腺癌问题作为问题集,利用DeepSeek(DeepSeek-R1-0120)、通义千问(qwen-max-2025-01-25)、智谱清言(GLM-4Plus)分别生成应答文本。采用余弦相似度计算不同时间节点生成文本的相似度以评估模型稳定性。采用改良版健康信息质量评价工具(mDISCERN)进行信息质量评价,结合中文可读性计算公式评估文本可读性。通过绘制聚类热力图、主成分分析及Friedman检验、符号秩和检验探索各模型间应答文本信息质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信息质量和可读性的关联。结果 文本相似度评价结果显示,Deepseek文本中度相似占12%,文本高度相似占88%,通义千问和智谱清言2次应答文本高度相似占100%。3个模型的信息质量与可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eepSeek在信息质量上优于其他模型(Z=35.396,P<0.001),但可读性相对较差(R=7.525±1.006)。通义千问与智谱清言信息质量相似,但智谱清言更擅长对问题集聚类2、聚类3的应答,通义千问更擅长对问题集聚类1的应答。信息质量与可读性呈负相关(r=0.370,P=0.010)。结论 国内大型语言模型可为甲状腺癌患者提供基础健康科普,但存在生成内容不准确与人工智能(AI)幻觉,患者在实际应用大型语言模型(LLMs)获取健康信息时,应结合不同平台的应答文本及医生建议综合考虑。模型方面需要平衡信息的专业性与通俗性,并建立医疗内容安全审核机制,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专业性。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25-07-14
摘要: [目的]聚焦于解决目前机器学习缺乏统一的形式化理论框架、缺乏可解释性和伦理安全保障等问题。[方法]本文首先构建形式化信息模型,运用合式公式集合显式定义机器学习各典型环节的本体状态和载体映射,引入可学习和可处理谓词、学习和处理函数分析模型因果链逻辑推演与约束法则。[结果]构建了机器学习理论元框架MLT-MF,以此为基础分别建立了模型可解释性和伦理安全性的普适性定义,证明了模型可解释与信息可还原性、伦理安全保障和泛化误差估计等三个重要定理。[局限]当前框架假设理想条件下的信息无噪声使能映射,主要针对静态场景中的模型学习和处理逻辑,同时还未涉及多模态、多智能体系统跨本体空间的信息融合与冲突消解。[结论]本文突破碎片化研究局限,为系统解决当前机器学习面临的关键问题提供了统一的理论基础。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7-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加剧,准确评估水资源承载力已成为实现区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关键。鉴于水资源-生态-社会系统的复杂性,单一评价方法难以全面揭示其多维交互与动态变化过程。本文综述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耦合模型方法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通过系统分析法、综合评价法以及机器学习等主要评价方法,揭示其在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的优势与局限性,并特别探讨了这些方法在干旱区应用时面临的挑战。本文从动态反馈机制、非线性建模能力、数据驱动性以及适用性等方面对不同方法进行了横向对比,分析了各方法在干旱区应用的适用性与局限性,并探讨了耦合模型的可行性,为解决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研究应聚焦于多模型集成与数据驱动优化,以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适用性,推动水资源管理从静态评价向动态模拟和精准预测转变,为干旱区乃至全球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支持。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7-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当前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不利影响,探究三江源土地利用和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对 区域内生态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PLUS模型和InVEST模型生境质量模块,多情景模拟预测土地利用变化和估算生境质量。结果表明:(1)历史时期内,草地向未利用地转移面积为9663.53 km2 ,转移面积占比最大,未利用地向草地转移面积仅为3659.27 km2,三江源地区草地向未利用地退化现象比较严重。(2)2030年土地利用与生境质量多情景预测结果显示,均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优于草地保护优于水资源保护优于自然发展情景。(3)未利用地向草地转移对提高生境质量的贡献率最高为0.7167,其次是未利用地向水域转移贡献率为0.2603。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解决草畜矛盾并加大对未利用地的治理,减少草地向未利用地的转移,有利于减缓生境质量降低。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7-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研究磷肥滴施条件下棉花生长对土壤温度的响应,旨在探索土壤温度调控棉花根系生长对提高棉花磷肥利用率方面的作用及机理。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三个土壤温度梯度:低温(LT:11~18 ℃)、中温(MT:22~26 ℃)和高温(HT:30~34 ℃);单因素试验,水浴锅控温。分析不同土壤温度对棉花生长性状、生物量、根系分布、土壤有效磷分布和棉花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温度的提高,棉花株高、茎粗、叶片数和生物量均表现出抛物线变化趋势,在中温(22~26 ℃)时最大;0~5 cm 土层棉花根系长度随土壤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高温处理下较低温和中温处理分别高 5.2%~126.9%、4.9%~62.3%,5 cm 土层以下,棉花根长随温度增加而减少,其中,中温处理根长最长,比低温和高温处理分别高 81.68%~98.43%、170.17%~218.35%;各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表现为温度越高土壤有效磷含量越低,中温和高温处理较低温处理分别降低了 13.7%和 20.5%;中温处理棉花磷素吸收量和磷素利用率均最高,低温次之,高温最低,其中,中温棉花磷素吸收量比低温和高温处理分别高 49.69%、89.36%,磷素利用率分别比高温和低温处理高了一倍和 50%。综合考虑土壤温度对棉花生长、根长和土壤有效磷分布、棉花磷素吸收量和磷素利用率的影响,适宜棉花生长并提高磷素利用效率的土壤温度范围为 22~26 ℃。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7-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将农作物灌溉用水纳入全球贸易链并分析其可持续性,对于确保水资源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受制于经 济利益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农作物贸易中虚拟水足迹可持续性的问题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本研究基于粮农组织提供的农作物生产与贸易链矩阵数据,采用实物贸易流分析、空间相关分析及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系统解析了2000—2019年全球农作物虚拟水贸易的可持续性时空分布、空间关联特征以及净出口水量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近20 a来全球农作物的可持续和不可持续净出口虚拟水量(尤其是棉花)均呈现出逐年波动上升趋势(约0.20 Gm3·a-1);但随着农业技术水平提升,不可持续虚拟水量在虚拟水贸易总量中的占比有所下降,从42.31%下降至41.40%。空间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全局和局部莫兰指数分析,2000—2009年全球农作物不可持续净出口虚拟水量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聚集特征,但近10 a该聚集趋势逐步减弱并趋于分散。净出口虚拟水量的增长主要受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而农业增加值对贸易中的虚拟水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本研究结果强调了持续推行严格粮食安全政策的重要性,以促进全球农作物虚拟水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并进一步减少不可持续用水比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7-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水资源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保障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模拟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水文过程能够促进当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本文分析分布式水文-植被-土壤模型(DHSVM)和土壤与水评估工具(SWAT)两种模型在半干旱区不同类型流域的适用性。(1) 对两种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与参数率定。(2) 采用两种模型分别模拟了2011—2012年和2017—2019年生长季北方农牧交错带东段西拉木伦河上游和老哈河上游流域的月径流量,其中,西拉木伦河上游流域以草地为主,老哈河上游流域以林地和农田为主。结果表明:DHSVM模型在西拉木伦河上游水文过程模拟中有7个主要敏感参数,在老哈河上游流域中有6个主要敏感参数。SWAT模型分别选取11个和12个敏感参数。通过敏感参数率定,在西拉木伦河上游流域,DHSVM模型在率定期Nash系数为0.70,验证期Nash系数为0.11;SWAT模型Nash系数分别为0.43和0.04。在老哈河上游流域,DHSVM模型在率定期和验证期Nash系数分别为0.56和0.70;SWAT模型分别为0.86和0.54。两种模型在北方农牧交错带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上游流域的水文过程模拟中都具有较好的适用性。DHSVM模型对总体径流量的模拟更准确,SWAT模型对月径流量峰值的模拟更准确。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7-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为研究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流域两岸巨型滑坡地表形变特征及形变量预测,本研究以位于黄河上游贵德地区境内的席芨滩巨型滑坡作为研究区,利用小基线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Aperture Rader,SBAS-InSAR)技术对席芨滩巨型滑坡开展地表形变监测,探讨了 2019—2022 年滑坡地表形变速率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区内滑坡体最大地表形变速率为-96 mm·a-1,最大累计形变量为 464.71 mm,滑坡体前缘与后缘存在明显形变区域,其地表形变速率为-96~16 mm·a-1。(2)基于 SBAS-InSAR 技术得到区内滑坡体地表布设的特征点的累计形变量,其最大累计形变量为-140.50 mm。(3)采用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特征点累计形变量预测,并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比,LSTM 神经网络模型计算得到预测结果反映出相对较高的预测精度,其绝对误差为5.00 mm 以内,拟合优度(R2)高于 0.8,反映出采用 LSTM 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滑坡体地表累计形变量预测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黄河上游巨型滑坡地表形变监测、潜在滑坡早期识别提供数据支撑和实际指导。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7-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为获取偏远地区较为准确的降水分布情况,本文结合雷达高分辨率和卫星大范围探测优势,通过融合雷达和卫星反演的降水,获取高精度的定量降水估计分析产品(QPE)。以新疆地区2023年8月12日、13日两天强对流过程为例,采用云分类、Z-R关系的方法,利用雷达反射率进行雷达降水反演;将Himawari 9卫星亮温和IMERG降水输入BP神经网络模型来建立平均亮温和平均雨强关系,随后将Himawari 9卫星瞬时亮温输入BP神经网络模型来反演时刻降水;同时提出方案一利用统一修正值来融合雷达和卫星反演降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雨强等级融合的方案二进行对比,最后得到新疆地区高精度降水反演产品。结果表明:(1) 通过亮温划分云类型可以对雷达范围内降水进行细致估算,利用亮温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则可以降低非降水云的影响。(2) 卫星反演降水的均方根误差为1.793 mm·h–1,决定系数为0.572,模型精度较为合理,二分类评分结果说明模型可以较为准确的反演超过70%的降水区域。(3) 两种方案融合降水对短时小雨精度提升有限,短时中雨上方案二优于方案一,短时大雨上方案二比方案一略有下降。说明高空卫星观测和近地面降水不同步有一定影响。(4) 在95%置信区间下,两种方案较卫星反演的均方根误差和决定系数差异显著性检验P值均小于0.005,方案二较方案一的P值大于0.05。两种融合降水的方案均显著改善了卫星降水精度,但考虑雨强等级融合的方案二对统一修正值融合的方案一精度提升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