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 难度对字体大小效应的影响:深度语义编码的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09

    摘要: 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考察难度对字体大小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简单词对相比,被试对困难词对给予更低的学习判断(judgments of learning, JOLs)值;而被试对大字体的JOLs值与小字体相比没有差异。(2)字体大小影响编码早期(200~300ms),诱发个体对学习项目的浅加工(非语义编码);难度影响编码中后期(450~600ms),困难词对诱发个体对学习项目的深加工(语义编码)。(3)被试在进行JOLs时会在前额叶诱发代表尝试提取的LPN成分。以上结果表明,编码阶段难度线索通过诱发个体对项目进行语义编码,从而消除字体大小效应;在JOLs阶段个体会进行尝试提取,该过程中,个体基于语义编码的信息做出准确的JOLs。本研究结果不仅说明了字体大小效应产生和消除的电生理机制,还为如何提高JOLs这一元记忆监测过程的准确性提供了神经证据。

  • 情绪和吸引力线索整合促进学习判断准确性:LPP和NSW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09

    摘要: 情绪和吸引力是影响面孔记忆学习判断的两个重要线索。以往研究仅单独考察两线索对学习判断的影响,忽视了线索整合的作用。而现实情境中,情绪和吸引力通常共同影响着个体对单一面孔的加工。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究情绪和吸引力线索整合对学习判断准确性的促进作用及其电生理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超过半数的被试整合情绪和吸引力两线索进行学习判断评分。(2)对情绪和吸引力进行线索整合能够促进学习判断准确性。(3)线索整合组相比于非线索整合组在编码阶段顶区出现的晚期正波(LPP)与学习判断阶段额区出现的晚期负波(NSW)的波幅更大,且均与学习判断准确性呈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情绪和吸引力线索整合能够促进学习判断准确性,其内在机制体现在编码阶段晚期能够更好地分配认知资源进行认知评估,在学习判断阶段能更好地进行信息保持,从而更准确地监测自身面孔记忆的认知过程。

  • 奖赏对工作记忆提取准确性的促进及其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1-24

    摘要: 根据任务需要准确提取工作记忆表征对提高认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工作记忆提取准确性的调节因素及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因素为切入点,在工作记忆提取阶段呈现奖赏线索,分别采用单次提取(实验1)与连续提取任务(实验2)考察工作记忆提取过程的奖赏调节机制。考察工作记忆提取过程的奖赏调节机制。实验1和2分别采用单次提取和连续提取任务。本研究发现:(1)奖赏可以直接促进工作记忆提取准确性;(2)奖赏促进作用的机制是对工作记忆资源的再分配;(3)奖赏促进作用受提取顺序和个体工作记忆能力差异的影响。这些发现揭示了工作记忆提取阶段的奖赏调节机制,为促进认知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 正念对实现型幸福感的影响及其理论解释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4-25

    摘要: 摘 要 实现型幸福感是当个体的生命活动与深层价值观协调一致时,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而产生的目的感和意义感。正念可能是影响提高实现型幸福感途径最核心的个体内部因素。近期研究发现:正念特质与实现型幸福感高度正相关,注意觉知和接纳分别通过预测更高的积极品质和缓解负性情绪影响实现型幸福感;正念训练提高了临床与非临床群体的实现型幸福感;S-ART模型、正念的意义建构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分别从认知调节、情绪调节和行为调节角度解释了正念影响实现型幸福感作用机制。未来应进一步分析正念基本元素对实现型幸福感的差异性影响,深化探索正念影响实现型幸福感机制,开发针对提高实现型幸福感的正念训练。

  • 最小自我中的施动感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施动感作为最小自我中的重要成分,指个体通过控制自己的行为对外部世界产生影响的体验。根据所处意识水平的不同,现有研究中多将施动感区分为无意识层面的施动体验和意识层面的施动判断,研究者分别通过内隐和外显的不同研究范式探究这两种成分的作用机制及相互联系。比较器模型、浅表性心因理论和整合理论是当前该领域的核心理论,其中整合理论得到了近年来较多研究的支持。目前的研究在施动感异常及其影响因素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未来应进一步关注社会情景中施动感的变化、施动感的发展、跨通道的施动感研究,施动感与拥有感的关系,以及施动感的脑机制问题。

  • 奖赏预测误差对项目和联结记忆影响的分离:元记忆的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08

    摘要: 选取奖赏预测误差(reward prediction error, RPE)效价和凸显性为自变量,通过3个实验考察RPE对项目和联结记忆影响的差异及其元记忆机制。被试在对图片的奖赏猜测-奖赏反馈中形成RPE,且需要同时记忆图片(项目)以及图片-奖赏联结,最后进行记忆测试。结果表明,(1)联结记忆成绩存在RPE正效价和低凸显性优势,其信心判断准确性在RPE正效价时更高,而项目记忆成绩存在RPE负效价和高凸显性优势;(2)在编码过程中,RPE正效价和低凸显性提高了个体的瞳孔变化均值和峰值;RPE低凸显性增加了分值注视时间,缩短了图片注视时间;(3)增加RPE水平后,RPE对项目和联结记忆成绩的分离影响仍稳定存在。这些结果表明,RPE对项目和联结记忆的影响存在分离,编码阶段中,个体以RPE效价和凸显性为线索,通过元记忆控制对项目和联结记忆加工中的认知资源进行差异性分配;提取阶段中,RPE正效价提高了对联结记忆提取的元记忆监测水平。

  • 视觉统计概要表征的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2-03

    摘要: 尽管感觉登记是容量无限的,但不意味着视觉系统无需高效地处理我们日常面对的海量的视觉信息,统计概要表征便是一种高效的信息加工过程,当呈现由多个视觉刺激构成的集合,视觉系统可以快速提取集合的平均属性等统计概要信息。统计概要表征是理解神经计算过程的重要心理过程。目前有很多研究揭示了这一过程的某些认知机制,如自动性加工机制,不同水平或特征间的特异性或通用性的机制。然而仅有少量研究关注其神经机制,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采用神经科学技术手段直接考察统计概要表征的神经机制。

  • 音乐审美:情绪感知的形成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2-10

    摘要: 音乐是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音乐情绪感知是审美及音乐欣赏的基础。音乐情绪感知是指个体对音乐作品中隐含情绪做出的觉察和判断。本文剖析音乐情绪感知及其理论机制,从脑机制、年龄、性别、音乐偏好和人格特质、音乐学习经历、文化、音乐材料等八个方面总结影响音乐情绪感知的研究,同时深入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未来可进一步明晰音乐情绪感知的影响与作用效果的研究。

  • 基于即时反馈的反应抑制训练对青少年和成人执行功能的训练效应和迁移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6-16

    摘要: 本研究以基于即时反馈的Stop Signal范式为训练任务,考察3周训练是否对青少年和成人的执行功能产生训练效应和迁移效应。发现青少年、成人实验组和积极控制组都出现了训练效应。两个实验组均产生了对反应抑制Go/No-go任务的迁移效应;但只有青少年实验组出现了对干扰抑制Stroop任务的迁移效应。成人实验组和积极控制组都出现了对2-back任务的迁移效应;但只有青少年实验组出现了在2-和3-back任务上的迁移效应。所有组别都未能出现对推理能力的迁移。研究证明从青春期到成年期,基于即时反馈的反应抑制训练能够对执行功能产生训练和迁移效应,但迁移仅限于抑制和工作记忆等基础成分,无法改善推理能力。

  • 编码强度对字体大小效应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6-12

    摘要: 本研究采用三个实验考察编码强度对字体大小效应的影响,探讨由于知觉特征而引发的元认知错觉的内在产生机制(实验1)与有效的矫正措施(实验2和实验3)。结果发现:(1)大字体词语的知觉流畅性显著优于小字体,并且贝叶斯多层中介分析结果表明,知觉流畅性对字体大小效应起部分中介作用(实验1); (2)随着编码强度的增加,由字体大小引起的学习判断错觉逐渐消失(实验2和实验3)。以上结果表明,刺激的知觉特征(字体大小)对个体学习判断的影响,随编码强度激活线索的增加而逐渐减弱。这一结果为真实教学情境中提高学习者的编码强度,进而削弱学习判断对知觉特征线索的依赖,并准确地监测自身的学习进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 地面参照框架形成的连续表面整合加工假说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5-20

    摘要: 地面参照框架是空间知觉的重要基础, 连续表面整合加工(SSIP)假说首次对其形成过程做出了推测。SSIP假说的核心观点及其相关证据包括地面的表征原理、整合条件和表征结果三个方面。虽然得到了大量研究的支持, 但SSIP假说已有的支持性证据尚存在方法学上的不足、对心理机制关注较少, 且已存在一些反对性证据, 使其无法彻底厘清地面参照框架的表征过程。未来研究需结合基于过程检验的技术手段, 直接探查地面参照框架的形成机制, 并可考虑其在国防上的应用。

  • 冥想对注意能力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9-14

    摘要: 所有冥想方法都要对注意进行管理,注意是冥想的核心机制。近期研究发现,冥想显著提高了持续性注意、执行注意和选择性注意分配等多种注意能力。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冥想使注意资源分配更有效;长期冥想者表现出更高的失匹配负波波幅和更低的β波幅;冥想增强了中央执行网络有关脑区的功能联结,提高了突出网络有关脑区的活动;注意聚焦冥想降低了默认网络有关脑区的活动。另外,作为一种提高注意能力的方法,冥想不仅适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和已康复的抑郁症患者等有注意相关障碍的临床群体,也适用于儿童和老年人等多种年龄阶段的健康群体。未来应通过追踪研究探讨冥想的长期效果;探索冥想中注意与情绪的交互作用;根据群体特征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冥想。

  • 手机冷落行为的前因、后果与作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2-20

    摘要: 手机冷落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交场合只顾低头玩手机,而无暇顾及(冷落)身边人或事物的行为,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普遍社会现象。通过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对手机冷落行为的前因、后果与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采用以人为中心的方法探讨手机冷落行为的发生机制、从边界创建视角考察手机冷落行为的影响因素、揭示手机冷落行为与人际关系质量的双向影响、明晰手机冷落行为对行为发出者的影响以及基于非人际感知视角探讨手机冷落行为的作用机理。

  • 青少年饮食失调:同伴的表现形式及作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11-03

    摘要: 饮食失调在青少年群体中非常普遍,同伴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因素。梳理其作用机制,对青少年饮食失调的预防和干预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同伴对青少年饮食失调具有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感知到的同伴行为、实际的同伴行为、身体不满意的中介作用、以及同伴质量的影响。研究者从直接、间接的角度就同伴对青少年饮食失调的作用机制及影响进行了阐释。未来的研究应深化研究内容,如增加关于同伴影响的长期效应、同伴属性划分、影响路径作用大小以及同伴与饮食失调的其它社会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