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本质和元辅音性质新说

    分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提交时间: 2023-07-18

    摘要: 人们长期把音节作为一级语音单位,却不知是个假象;元音和辅音一直是语音学最坚实的单位,却不知实际是字母的冒名假借;而因之形成元辅音构成音节的历史错案也无人洞察。文章分析了音节没有语言学地位的原因,叙述了元音和辅音身世不明的困惑,并从历时角度剖析音节与字母的形成渊源,以及从实验探索言语产生的单元形式,从共时角度揭示出发音时间结构对音节本质的规定。在此基础上,本文以颠覆式的思路再定义音节,重塑元辅音的真实地位和价值。文章最后提出,词的音节序列是在久远的历史演化中逐步形成的,呈现为复杂的词音节结构和有限的纯音节形式,据此可提出一套最简音节分析方案和依据历史演变过程的切分原则。

  • 为什么汉语言语产生单元是而非元辅音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3-05-23

    摘要: 人们长期把音节作为一级语音单位,却不知是个假象;元音和辅音一直是语音学最坚实的单位,却不知实际是字母的冒名假借;而因之形成元辅音构成音节的历史错案也无人洞察。文章分析了音节没有语言学地位的原因,叙述了元音和辅音身世不明的困惑,并从历时角度剖析音节与字母的形成渊源,以及从实验探索言语产生的单元形式,从共时角度揭示出发音时间结构对音节本质的规定。在此基础上,本文以颠覆式的思路再定义音节,重塑元辅音的真实地位和价值。文章最后提出,词的音节序列是在久远的历史演化中逐步形成的,呈现为复杂的词音节结构和有限的纯音节形式,据此可提出一套最简音节分析方案和依据历史演变过程的切分原则。

  • 言语产生中频率效应的认知机制: 跨语言视角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10-09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在口语词汇产生过程中, 音节频率效应(syllable frequency effect)指的是高频音节相对于低频音节的加工优势。综述了言语产生过程中音节频率效应的表现形式和理论基础, 从影响因素、发生阶段和神经机制等角度阐述了印欧语系和汉语中音节频率效应的跨语言差异。基于口语产生的理论模型和合适单元假说, 结合不同语言的固有特性, 分析了音节频率效应存在跨语言差异的原因, 提出了一个有关汉语口语词汇产生中音节作用机制的模型, 为音节在汉语和字母语言口语产生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未来应进一步探究音节频率的两种测量方式对音节频率效应产生影响的具体机制, 加强对汉语口语词汇产生中音节频率效应的考察, 利用多种实验技术和范式深入探讨言语产生过程中音节加工的跨语言差异。

  • 辽宁省葫芦岛市 南票区单双字调的语音学分析

    分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提交时间: 2021-03-07

    摘要: 本文通过对采集的 辽宁省 葫芦岛市南票区的单双字调进行语音学分析, 总结 了有关这一东北官话哈 抚片 长锦小片 方言 的连读变调规律。 本文通过分析 该方言区 阴平 、 阳平、 上声 、 去声 的 作 前后字的规律,根据基频变化 使用 五度标调 法 指出了一些双音节 中的连读变调情况。 除 阳平 作 前字、 阴平 的情况外, 双音节 词中的单字调值均与单 音节 时有 一定区别 。单字调 的基频值 男女差异不大, 在 双字调中的一些情况女性调值比男性高。 该地区的双音节调位组合 存在 调位合并现象, 实际的 双音节调位组合可以看作 14 种 阳平 加 阴平 、 阳平加上声、上声加上声的调位组合基本一致 上声 作后字时有时尾部也有微弱上 升 。

  • 重庆市北碚地区方言声调的声学实验研究

    分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提交时间: 2020-11-10

    摘要: 北碚区位于重庆市西北部,处于重庆主城区,使用方言为重庆主城区方言。该方言是重庆方言的核心组成部分,对西南官话而言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对前人关于重庆市主城区方言的研究成果展开讨论,说明当前研究现状并指出不足。本文采取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重庆市北碚地区方言的单音节声调、双音节声调进行研究,主要采用Praat语音分析软件进行声学分析,用Praat脚本、Adobe Audition和Excel软件提取和处理数据,采用归一化处理和半音法得到北碚方言的五度值。关于北碚方言单音节声调的实验结论主要有:(1)阴平调是一个高升调45。(2)阳平调为中降调31,与大部分前人研究结果相合。(3)上声调为曲折调341,已有研究成果绝大多数标为高降调42。(4)去声调是曲折调214,与建国之后的大部分研究结果相同,而建国前的研究结果往往为低升调24/25。关于北碚方言双音节声调的实验结论主要有:(1)阴平调作为前字,无论后字声调如何都表现为升拱形,其中后字为阳平和后字是去声时升势较大;后字为阴平调和上声调时升势较小。作为后字,前字是阴平调时为平拱形,前字为其他三种声调时为升拱,其中又以前字为去声时升势最大。(2)阳平调作为前字,无论后字声调如何都表现为平拱形。作为后字时,基本都是降势较小的直降拱形。作为后字时的声调曲拱与单音节阳平声调曲拱是相似的,但作为前字时的平拱是形是单音节声调中没有的。(3)上声调作为前字,根据后字声调不同有升拱形和平拱型两种形态。具体来说,后字为阳平调和去声调时,为升拱形;后字为阴平调和上声调时,为平拱形。上声调作为后字时,基本上与单音节上声调的曲拱形态相似,其中前字为阴平和阳平时原本凸起的头端有消失趋势。(4)作为前字,去声调在阴平调和上声调前是终点略低于起点的凹拱形,在阳平调和去声调前为升势明显的凹拱形。这两种凹拱形大体上与单音节去声调的凹拱形相似。本文根据实验数据将北碚方言双音节声调的实验调值归纳整理成表,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并总结本次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 连山话单和双声调声学分析

    分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提交时间: 2020-11-10

    摘要: 利用实验语音学声学分析的方法研究广东连山县连山话的单音节词声调和双音节词声调。实验结果表明,连山话的单音节词声调调值可以用五度值标写为阴平51、阳平121、阴上44,阳上13,阴去24,阳去213,上阴入44,阳入21下阴入24。双音节词存在连读变调现象,一般后字不变,前字变调表现为调值变低,调型平直化。作为勾漏片粤语的共性,前轻后重的节律模式制约着连山话的连读变调。此前研究对连山话连读变调采用规则取向分析,本实验表明变调的规则性不强,提出前字的本调和变调可能是心理词典中并列的自由变体。

  • 苍南(炎亭)蛮话单字调及双字调声学实验研究

    分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提交时间: 2020-11-10

    摘要: 蛮话为浙江省苍南县境内部分地区流通的方言之一,也称为“苍南蛮话”。苍南地处浙、闽交界,而蛮话的语言面貌亦兼具吴、闽语特点。蛮话内部差异明显,不同村镇的蛮话在声、韵、调等诸多方面皆有差别。鉴于这种情况,本文只选择在苍南县炎亭镇中分布的蛮话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语音学的方法,总结其单字调及双字调的调值与调位。分析得出,苍南(炎亭)蛮话共有7个声调,无阳上调,调名与调值分别为:阴平44、阳平213、阴上25、阴去51、阳去21、阴入24、阳入21。其中阴入、阳入为促声调,其余为舒声调。双音节声调则有22个调位,主要表现为前字变调,而后字变调的情况较少或较不显著。其中后字为上声、阳去调时不变调,而后字为阴入或阳入调时读如舒声。就双音词整体而言,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前字阴平、前字阳去以及前字阳入连读变调情况基本一致;前字上声与前字阴去连读变调情况一致;后字阳去与后字阳入连读变调情况一致;后字上声与后字阴入连读变调情况一致;后字阴去与后字阳去、阳入相比只有后字存在差异,而前字变调情况完全一致。

  • 瑞安方言单、双声学分析

    分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提交时间: 2020-11-10

    摘要: 声调是汉语的重要特征,因此,声调研究成为了汉语研究中非常关键的一环,而研究各个方言中的声调又是了解汉语声调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选择以瑞安方言中的瑞安瓯语(简称“瑞安话”)作为声学研究的对象,从语音的物理性质角度出发,对声调变化进行声学特征分析,旨在描写出客观的声学数据,提供瑞安方言各个声调的声学特征数据,为瑞安方言声调调值的确定提供科学和系统的数据支持;对于双音节词,考察在不同使用环境中的具体声调变体,为瑞安方言的双音节词变调规律提供数据说明。通过本文的研究,结合实验所得到的数据,最终确定了瑞安方言中共有8个单音节声调和27个双音节声调,其中单音节声调的调值分别为:33、453、51、323、31、14、22、212。

  • θ频段(4~8 Hz)的活动反映了汉语口语产生中信息的加工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大脑的神经振荡往往反映了人类的各种认知活动。语言理解的研究发现大脑θ频段的活动与音节的加工密切相关, 但目前尚未有研究者探究语言产生过程中大脑特定频段活动与音节加工的联系。我们通过EEG时频分析技术, 采用掩蔽启动范式, 考察了23名健康被试在图片命名过程中θ频段的活动与音节加工过程的关系。行为结果发现, 当启动词和目标图名称之间存在音节相关时, 个体的命名反应时快于音节无关的条件, 而音素相关条件的命名反应时慢于音素无关条件。时频结果发现, 在刺激出现后的270~460 ms, 音节相关条件下个体θ频段神经振荡的能量显著低于音节无关条件, 音素相关与音素无关之间无显著差异。综上, 我们认为汉语口语产生中大脑θ频段的活动反映了对音节的加工, 从神经振荡指标上为音节是汉语口语词汇产生中音韵编码的单元提供了证据。

  • theta频段反映了编码过程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6-16

    摘要: 大脑的神经振荡往往反映了人类的各种认知活动。语言理解的研究发现大脑θ频段的活动与音节的加工密切相关,但目前尚未有研究者探究语言产生过程中大脑特定频段活动与音节加工的联系。我们通过EEG时频分析技术,采用掩蔽启动范式,考察了23名健康被试在图片命名过程中θ频段的活动与音节加工过程的关系。行为结果发现,当启动词和目标图名称之间存在音节相关时,个体的命名反应时快于音节无关的条件,而音素相关条件的命名反应时慢于音素无关条件。时频结果发现,在刺激出现后的270~460 ms,音节相关条件下个体θ频段神经振荡的能量显著低于音节无关条件,音素相关与音素无关之间无显著差异。综上,我们认为汉语口语产生中大脑θ频段的活动反映了对音节的加工,从神经振荡指标上为音节是汉语口语词汇产生中音韵编码的单元提供了证据。

  • 汉语语音意识研究:以粤方言为例

    分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提交时间: 2023-04-28

    摘要: 本研究通过语音意识测试探究汉语成人探测、操纵不同语音单位的能力,并讨论汉语人群押韵与基本的语音感知单位和汉语拼音知识对汉语人群建立语音意识的影响。实验以肇庆端州粤方言考察当地有/无拼音能力的两组成人被试(每组15人)在七项语音意识测试(音节意识,韵母探测,声调探测,声母探测,韵母替代、声调替代及声母删除)中的表现。测试结果显示:两组被试音节意识均完备;拼音组能熟练探测、操纵声韵调单位,非拼音组难以单独操纵声韵调,但有一定的探测能力,其中探测韵母最佳,声调次之,声母最差;产生给定刺激的押韵音节不需要从音节中提取韵母的能力;拼音组可在声-韵母边界切开音节,非拼音组不能;拼音习得会改变汉语人群的语音基本感知模式。

  • 兰银官话二声方言的双字调研究

    分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提交时间: 2023-04-28

    摘要: 文章针对兰银官话中四个二声方言的双字调进行研究,描写并对比了四个二声方言的单字调格局与双字调格局。然后从声学角度对比分析四个二声方言内部双字调与双音节词在时长、音高和音强之间的区别,结果发现双字调的时长明显长于双音节词,音高曲线和音强曲线也有相应的区别,双字调的音强有明显音谷。最后从语言接触的角度分析兰银官话二声方言双字调特点的成因,同时指出双音节词和双字调对比研究的重要意义。

  • 汉语口语词汇产生的音韵编码单元:内隐启动范式的ERP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12-13

    摘要: 本研究中选择英语水平低的汉语母语者,排除作为二语的英语音韵编码单元(音素)可能对汉语口语词汇产生过程的影响后,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了汉语口语产生过程中音节和音素效应的时间进程。实验采用内隐启动范式,要求被试看到提示词之后说出对应的目标词。事件相关电位分析结果发现,音节效应出现在线索词呈现后的100~400ms之间,音素效应出现在500~600ms之间,波形表现为相关条件比无关条件的波形更正。这表明在词汇选择之后的音韵编码阶段讲话者首先提取的单元是音节,而音素效应出现的时间窗口可能是音韵编码阶段后期或者是语音编码阶段,结果验证了合适编码单元假说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