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室医疗垃圾处理过程中预防针刺伤的流程管理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目的 探讨规范操作及工作流程对于血液透析室医疗垃圾处理过程中针刺伤预防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血液透析室2014年6105例次血液透析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医疗垃圾处理的规范操作及工作流程,并将此规范流程在2015年9471例次血液透析中予以实施,观察其对预防医疗垃圾处理过程中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的效果分析。结果 2014年医疗垃圾处理过程中,护士、护理员、工人的针刺伤发生率分别为0.3‰、0.5‰、0.5‰,护士、护理员、工人的针刺伤发生环节分别是医疗垃圾的转运、处理和运输。以此结果制定医疗垃圾处理的规范操作及工作流程,应用此规范流程,2015年医疗垃圾处理过程中护士、护理员、工人的针刺伤发生率均为0。结论 通过规范操作及工作流程可以有效地减少针刺伤发生率。

  • 耳尖放血联合开天门改善维持性患者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6-12

    摘要: 目的 观察耳尖放血联合开天门改善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伴有失眠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耳尖放血联合开天门治疗,每周3次,共进行4周。疗程结束后采用匹兹堡睡眠测评量表(PSQI)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6例(对照组2例,观察组4例)患者脱落,最终纳入114例受试者(对照组58例,观察组56例)。两组患者干预前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QSI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PQ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效果综合评价显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耳尖放血联合开天门疗法优于单纯西药组,能明显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睡眠中障碍,提高睡眠质量,且在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降低维持性患者焦虑程度的效果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8-17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程度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每星期一、三、五血液透析的患者分为对照组,每星期二、四、六血液透析的患者分为干预组,每组35人。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分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SAS量表得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干预组SAS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血液透析护理中引入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干预模式,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增强护士工作的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

  • 心脏瓣膜钙化对维持性患者心血管预后的影响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2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钙化(HVC)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管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组2009~2011年302例MHD患者(其中99例伴HVC),所有患者随访2年,采用生存曲线分析心血管终点事件,Cox回归分析心脏瓣膜钙化对心血管预后的影响。结果 患者初始透析的平均年龄为58.2岁,男性占53.6%。随访 2年,HVC与非HVC组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新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0.3% vs 16.3%、22.2% vs 6.9%和48.5% vs 25.6%(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两组在全因死亡率(Log Rank P=0.006)、心血管死亡(P<0.001)和新发心血管事件(P<0.001)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后HVC 仍然显著增加患者全因死亡[HR 1,88,95%CI:(1.11-3.19)]、心血管死亡[3.47(1.76-6.84)]和新发心血事件风险[1.64(1.09-2.47)]。结论 HVC是MHD患者心血管死亡及新发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 中国维持性患者衰弱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2-20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慢性肾脏疾病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问题,而我国肾病患病率为全球最高。约有 89.5% 的患者需要进行血液透析。近年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衰弱的患病率明显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目的 通过 Meta 分析探讨我国 MHD 患者衰弱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 数据库中有关中国 MHD 患者衰弱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和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 2023 年 7 月。由 2 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使用 Stata 15.0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 纳入 32 篇文献,包括 6746 例患者,其中衰弱患者 2 566 例,涉及影响因素 37 项。Meta 分析结果显示:我国 MHD 患者衰弱患病率为 37.4%(95%CI=30.3%~44.5%)。年龄(OR=1.09,95%CI=1.06~1.13)、年龄 >60 岁(OR=3.81,95%CI=2.31~6.30)、女性(OR=2.13,95%CI=1.47~3.08)、独居(OR=2.42,95%CI=1.22~4.80)、睡眠(OR=1.28,95%CI=1.08~1.50)、抑郁(OR=1.97,95%CI=1.26~3.08)、透析龄(OR=3.25,95%CI=1.82~5.79)、社会支持(低水平)(OR=1.99,95%CI=1.39~2.86)、合并并发症(OR=1.79,95%CI=1.40~2.30)、营养不良(OR=1.17,95%CI=1.07~1.28)、Charlson 合并症指数(CCI)(OR=1.32,95%CI=1.01~1.71)、C 反应蛋白(CRP)(OR=1.15,95%CI=1.09~1.21)、血红蛋白(Hb<110 g/L)(OR=2.70,95%CI=1.67~4.36)、合并糖尿病(OR=2.16,95%CI=1.48~3.16)、合并脑血管疾病(OR=2.66,95%CI=1.85~3.82)、合并冠心病(OR=3.50,95%CI=2.15~5.70)是 MHD 衰弱的危险因素;高经济收入(OR=0.02,95%CI=0.01~0.14)、社会支持(高水平)(OR=0.86,95%CI=0.76~0.97)、营养良好(OR=0.47,95%CI=0.26~0.85)、日常生活能力(ADL)(OR=0.80,95%CI=0.70~0.91)、 血 清 白 蛋 白(ALB)(OR=0.84,95%CI=0.77~0.91)、Hb 110 g/L(OR=0.70,95%CI=0.54~0.90)、25- 羟维生素 D[25-(OH)VD](OR=0.69,95%CI=0.49~0.98)是 MHD 衰弱的保护因素。结论 我国 MHD 患者衰弱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年龄、女性、独居、经济收入、睡眠、抑郁、透析龄、社会支持、合并并发症、营养风险评分、ADL、CCI、CRP、ALB、Hb、25-(OH)VD、合并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疾病和合并冠心病为我国 MHD 患者衰弱的主要影响因素,今后需要对血液透析衰弱的患者做到早筛查、早干预,减缓或避免其发生。

  • 中心静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支架断裂错位1例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目的 探索中心静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支架断裂错位的处理措施。方法 以1例因“右前臂动静脉内瘘处疼痛1月余”入院的肾衰竭置管透析的老年男性患者为对象,分析其右上肢静脉造影特点,从中探索其处理方法。结果 造影结果显示右前臂桡静脉、头静脉血流缓慢,局部表浅静脉迂曲、增粗,肱静脉中段大量侧枝循环形成,上腔静脉近端呈支架置入术后改变,支架近端见一局限性狭窄,且支架中段断裂、错位;遂置入10 mm×40 mm球囊再次扩张狭窄段及支架,造影示:狭窄基本解除,支架内血流恢复通畅;术后患者右前臂无疼痛,右上肢体水肿完全消退。结论 对于支架置入术后上肢疼痛的患者应考虑支架错位甚至断裂的可能;造影是明确支架状态的最有效措施,且可直接指导支架异常的处理。

  • 精细化管理运用于患者院外护理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探讨精细化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的院外护理中的运用。 方法 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院外护理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血液透析患者院外自我护理能力及改善其健康状况。将180例血液透析患者按门诊就诊奇偶数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9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进行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系统化的精细化管理。 结果 6个月后实验组相关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自我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 对院外血液透析患者开展精细化管理护理模式,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生存质量。

  • 腹膜透析相关性难治性腹膜炎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6-12

    摘要: 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难治性腹膜炎潜在原因及拔管后相应的护理措施。回顾性分析科室2例难治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诊疗及护理经过,总结疾病临床特征及护理经验。2例患者均体型偏瘦,且存在低蛋白血症,日常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同时未引起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重视度,导致延时就诊。入院后给予腹腔及外周抗感染治疗后10~20 d,腹腔细菌学检查无明显改善,给予拔管,改行血液透析。环境、操作、肠道原因、营养状态、对腹膜炎的认识及重视度是导致难治性腹膜炎发生的原因,应加强对腹膜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

  • 中医治疗中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评价标准的研究进展

    分类: 医学、药学 >> 中医学与中药学 提交时间: 2022-07-30

    摘要: 目的: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终末期肾病首要病因,评估中医药诊治疗效有助于症状的联合管理。方法:该文综述了中医治疗血液透析中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的内容、特点及应用情况。结果:疗效评价标准可归纳为以患者自觉病情好转为疗效评价标准、以医生判断病情好转为疗效评价标准和自拟疗效评价标准三种。局限:由于部分评估工具开发时间较晚,其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建议根据现有普适性工具的特点并结合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疾病特点,开发适合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特异性中医疗效评价工具,为通过有效管理提升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依据。

  • 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多学科协作干预在维持性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1-16

    摘要: 目的 本研究采用主客观指标,从两个维度来探究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多学科协作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个人生活掌控感、负性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以200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化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试验组给予慢病轨迹模式的多学科协作干预,使用主观指标:个人掌控量表(Personal Mastery Scale,PM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和客观指标并发症来评价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 最终试验组和对照组纳入的MHD患者分别为:98例、99例。干预后,两组患者PM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AD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所降低,且试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为期5个月的干预期间,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5.35%,是试验组的2.47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多学科协作干预可提高 MHD患者个人生活掌控感,降低其负性情绪,减少其中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其疾病的恢复和生命生活质量的提高。

  • 维持性患者发生无症状脑梗死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一项多中心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5-10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具有较高无症状脑梗死(SBI)发病率,且是症状性脑梗死和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前阶段。因此非常有必要探讨 MHD 患者 SBI 风险,以早期识别并减少不良预后。目的 探讨 MHD 患者发生 SBI 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 纳入 2017 年 1 月—2022 年 10 月 4 个中心(南充市中心医院、广元市中心医院、遂宁市中心医院、蓬安县人民医院)的 486 例 MHD 患者。以 MHD 患者是否发生 SBI 为结局事件,分为 SBI 组(n=102)和非 SBI 组(n=384),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按照 7 ∶ 3 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建模集(n=340)和验证集(n=146)。通过 LASSO 回归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预测变量,构建 MHD 患者发生 SBI 的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建模集 70 例(20.6%)MHD 患者发生 SBI,验证集 32 例(21.9%)患者发生 SBI。LASSO 回归结合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27,95%CI=1.005~1.050)、饮酒史(OR=4.487,95%CI=2.075~9.706)、BMI(OR=1.082,95%CI=1.011~1.156)、睡眠不足或睡眠过长(OR=6.286,95%CI=3.560~11.282)、慢性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乙肝)(OR=1.873,95%CI=1.067~3.347)、血清乳酸水平(OR=1.452,95%CI=1.152~1.897)、尿素清除率(URR)(OR=0.922,95%CI=0.875~0.970)和抗血小板药用药史(OR=0.149,95%CI=0.030~0.490)是 MHD 患者发生 SBI 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构建包含上述 8 个影响因素的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该预测模型在建模集和验证集的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816(95%CI=0.759~0.854)和 0.808(95%CI=0.723~0.893),校准曲线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DCA 曲线提示该模型可使患者获得最大临床收益。结论 基于年龄、饮酒史、BMI、睡眠不足或睡眠过长、慢性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乙肝)、血清乳酸水平、URR 和抗血小板药用药史建立的 MHD 患者发生 SBI 风险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实用性,有望对 MHD 患者发生 SBI 风险进行准确、个性化的评估并实施早期干预以降低发病率。

  • 耐力运动在老年维持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9-06

    摘要: 目的 观察耐力运动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运动能力及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成研究组(n=15)和对照组(n=15)。对照组在透析日仅进行卧位体操锻炼;研究组在透析日进行卧位体操联合低强度有氧训练,非透析日根据患者躯体功能状况设计个体化运动。运动能力评价包括6分钟步行试验(6MWT)、Berg平衡量表评分和握力数值;实验室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BL)、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Ca)和磷血(PI)。 结果 42周后,研究组6MWT距离较对照组提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和握力数值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周后,两组HGB、ALB、iPTH、Ca、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结论 耐力运动安全、有效,可以促进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耐力运动对患者相关代谢指标的改善作用有待进一步开展大规模、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实。

  • 体成分分析水负荷参数对不同模式透析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9-2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和腹膜透析(PD)是当前尿毒症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如何更好的制定治疗方案解决透析患者水负荷问题一直都是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应用体成分分析(BCM)对不同模式透析患者转归的影响仍有争议。目的 BCM中的水负荷(OH)参数与MHD和PD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7年10月2022年9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博爱医院、航空总医院、北京市昌平区医院、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维持性透析的3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肾脏替代治疗模式,将患者分为MHD组(n=188)和PD组(n=146)。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收集BCM相关参数。对纳入研究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透析治疗参数、体质量(BW)、收缩压、舒张压,计算多次随访结果的平均值,随访期间记录终点事件,首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ACM),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事件(CVE)、复合不良事件(CAE)、外科手术或骨折(SOF)。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终点事件与BCM参数的相关性,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患者发生次要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ACM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曲线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究患者ACM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311例患者完成了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9.9(18.0,36.0)个月,其中MHD组176例,PD组135例完成了随访。MHD组透析龄、BW、目标体质量、脂肪含量、脂肪组织指数高于PD组,水负荷低于PD组(P<0.05)。MHD组体质量平均值、目标体质量平均值、收缩压平均值、脂肪组织含量平均值、脂肪组织指数平均值高于PD组,水负荷平均值、水负荷标准差(OHsd)、水负荷最大变化值(OHd)、水负荷最大变化值低于PD组。MHD组CVE、CAE、SOF的发生率分别为16.5%(29/176)、39.2%(69/176)、4.0%(7/176),PD组分别为45.9%(62/135)、83.0%(112/135)、8.2%(11/135)。MHD组CVE、CAE发生率明显低于PD组(2=32.009,P<0.001;2=60.13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HD组细胞外水平均值/细胞内水平均值(OR=57.974,95%CI=1.393~2413.247)为CVE的影响因素,OHd(OR=1.255,95%CI=1.076~1.462)为CAE的影响因素;PD组患者年龄(OR=1.029,95%CI=1.008~1.052)为CVE的影响因素,OHd为CAE的影响因素(OR=1.962,95%CI=1.355~2.842)。两组患者ACM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示,PD组ACM发生率高于MHD组(2=7.145,P=0.00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MHD组ACM的影响因素(HR=1.070,95%CI=1.019~1.123),DBPm(HR=0.942,95%CI=0.854~0.992)、OHsd(HR=3.612,95%CI=2.072~6.296)是PD组ACM的影响因素。结论 PD组患者首要终点事件、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高于MHD患者,且PD患者较MHD患者OH更明显,BCM所得OH值的波动可以预测PD患者的ACM。

  • 1例患者甲状旁腺切除术后的护理体会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2-05

    摘要: 本文总结1例血液透析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旁腺切除术后的综合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及时纠正低钙血症、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相关知识宣讲以及合理用药,通过综合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不适症状,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

  • 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提高维持性患者透析充分性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06

    摘要: 目的 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充分性,以提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质量,提高生存率。方法 纳入2021年1月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78例,根据单室尿素清除率(spKt/V)结果分为达标组(spKt/V1.2)与未达标组(spKt/V<1.2),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测量、分析导致血液透析不充分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结果 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方法进行管理,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明显提高,实施前未达标组15(19.23%)例,实施后未达标2(2.5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管理能提高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对减少透析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提高生存率具有积极意义。

  •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致命肺渗漏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和防治策略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分类: 医学、药学 >> 医学、药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2-25

    摘要: 自2019年12月爆发以来,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已在全球造成2596人死亡,并且有超过11,000名患者仍处于严重状况。该病毒和由该病毒引起的医疗状况被命名为SARS-CoV-2和COVID-19。虽然已经广泛应用了抗病毒、对症和功能支持性疗法,每天仍有100多名患者死于该病毒感染。COVID-19最常见的致命并发症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SARS-CoV-2在世界范围内的大流行可能仍然存在。其它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亦可导致ARDS,出现类似的危重情形,这些病毒包括如非典型的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流感病毒引起的肺炎。因此,制定更有效的降低病毒所致的ARDS死亡率的策略,不但是当前抗新冠疫情的迫切需要,也是全球范围内降低病毒性肺炎死亡率的长期需要。ARDS曾被称为湿肺,血管泄漏导致的肺水肿是其最重要的病理特征之一,重型COVID-19的临床表现和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特征(白肺)符合ARDS。确定水肿液从何处及如何渗漏到肺部,是制定基于机制的预防和阻止水从肺毛细管向肺间质渗漏的策略,降低湿肺死亡率的关键。对于轻度和中度病例,非类固醇消炎药,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可能有助于防止和减少这种漏水。免疫抑制剂(如西罗莫司和巨蜥)可能使病毒感染、免疫反应和非免疫炎症造成的损伤高峰时间错开,从而降低肺漏水程度,防止危及生命情况出现。使用清火中草药可能也有抗炎用。对于严重病例,血液透析可能是消除大多数炎症介质和细胞毒性物质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