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比较研究固态发酵对生长肉兔的营养价值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消化试验比较固态发酵菜籽粕(SFRSM)与菜籽粕(RSM)在生长肉兔上的营养价值,为家兔饲料原料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在测定SFRSM和RSM化学成分的基础上,将36只42日龄、遗传背景相同的健康法国伊拉商品兔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3组(12只/组),饲养于粪尿可分开的代谢笼中,每笼1只,分别饲喂1种基础饲粮和2种试验饲粮(85%基础饲粮+15% SFRSM或RSM),进行体内消化试验。试验期11 d(预试期7 d,收集期4 d)。结果显示:1)与RSM比,SFRSM的粗纤维(CF)、无氮浸出物(NFE)、酸性洗涤纤维(ADF)和异硫氰酸酯(ITC)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氨基酸全肠表观消化率不同程度提高,其中Asp、半胱氨酸(Cys)、甘氨酸(Gly)、Ile、酪氨酸(Tyr)和缬氨酸(Val)全肠表观消化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或P<0.01)。结果表明,总体而言,SFRSM对生长肉兔的营养价值高于RSM。

  • 评定的肉鸭净能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实测菜籽粕的肉鸭净能(NE),并通过相关、回归分析建立菜籽粕NE与其常规组分之间的回归模型。试验采用析因法将菜籽粕的NE剖分为其提供给肉鸭的维持净能(NEm)和沉积净能(NEp),NEm用肉鸭禁食产热(FHP)来估计,NEp用比较屠宰法测定。选用760只7日龄、平均体重为(130.48±3.01) g的樱桃谷肉鸭进行试验:首先选择100只肉鸭进行NEm评定试验,设自由采食、限饲15%、限饲25%、限饲35%和限饲45%共5个处理,建立产热(HP)和食入代谢能(MEI)的回归关系,外推到MEI为0时求得FHP;然后选择640只鸭进行NEp评定试验,试验前屠宰20只肉鸭测定初始体能量作为起始对照,设基础饲粮组和菜籽粕替代基础饲粮组31个处理,所有处理均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肉鸭,15日龄时将肉鸭全部屠宰测定体能量;最后将菜籽粕NE与其常规组分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樱桃谷肉鸭的NEm为0.557 MJ/(kg W0.75•d)。2)31种不同菜籽粕的NE有较大差异,经套算法得到菜籽粕的NE为4.18~6.05 MJ/kg DM,NE/表观代谢能(AME)为0.56±0.06。3)菜籽粕NE与其常规组分高度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建立的回归模型如下:NE=0.416AME+0.041CP-0.020NDF+0.110CF-1.093 (R2=0.901,RSD=0.06 MJ/kg,P<0.01),式中:CP为粗蛋白质,NDF为中性洗涤纤维,CF为粗纤维。由此可见,不同来源的菜籽粕的常规组分和肉鸭NE有较大差异,菜籽粕NE与其常规组分高度相关,并具有回归关系。

  • 硫甙脱毒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的效果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筛选可用于菜籽粕脱毒的菌株并探讨其发酵菜籽粕的效果。以菜籽粕中主要抗营养因子硫甙为唯一碳源,从发酵青贮与土壤混合液中分离出54株在筛选培养基上生长情况良好的菌株进行分离纯化,以硫甙降解率为因变量进行复筛,初步得到5株硫甙降解率大于30%的菌株。通过菜籽粕固态发酵培养基进行单菌株发酵试验,得到1株硫甙降解率达23.69%的菌株A9,对菌株A9进行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测定与分析,确定菌株A9为嗜酸乳杆菌,并将其与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进行菜籽粕混菌发酵。结果表明,混菌发酵后的菜籽粕硫甙含量由37.48 μmol/g降低到25.96 μmol/g,降解率为30.73%;粗蛋白质含量由38.41%提高到45.44%(P<0.05);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蛋白质分子质量变小,多肽含量由0.84%提高到2.62%(P<0.05);混菌发酵后的菜籽粕呈黄褐色蓬松状,有浓郁的酸香味,总酸含量由1.01%提高到3.91%(P<0.05)。由此可见,混菌发酵后的菜籽粕营养价值与风味得到了有效地改善。

  • 饲粮双低水平对含黄素单氧化酶3基因型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蛋黄三甲胺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研究了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对含黄素单氧化酶3(FMO3)基因型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蛋黄三甲胺(TMA)含量的影响。选用已知FMO3基因型褐壳产蛋鸡336只,其中杂合型(AT)、突变型(TT)基因型各144只,每个基因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野生型(AA)基因型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鸡。各组分别饲喂双低菜籽粕添加水平为0(对照)、7%、14%和21%的试验饲粮,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1)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FMO3基因型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产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14%和21%双低菜籽粕水平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双低菜籽粕水平显著影响了蛋黄颜色值(P<0.05),21%双低菜籽粕水平组蛋黄颜色值显著小于其他组(P<0.05)。3)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FMO3基因型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产蛋鸡的蛋黄TMA含量(P<0.05);蛋黄TMA含量随饲粮中双低菜籽粕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14%和21%双低菜籽粕水平组蛋黄TM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TT基因型组蛋黄TMA含量显著高于AA和AT基因型组(P<0.05)。根据产蛋鸡蛋黄TMA含量(Y)和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X)关系得出回归方程:Y=0.500 4X+3.296 1(R2=0.967 0)(TT基因型);Y=0.096 6X+1.805 4(R2=0.961 7)(AA基因型),若使蛋黄TMA含量低于嗅觉阈值,对TT基因型产蛋鸡而言,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应低于5.3%,对AA基因型产蛋鸡而言,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应低于60.1%。结果提示,当饲喂产蛋鸡双低菜籽粕时,如TT基因型产蛋鸡不产鱼腥味鸡蛋,AA和AT基因型产蛋鸡即不会产鱼腥味鸡蛋;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低于5.3%时,TT基因型产蛋鸡不会产生鱼腥味鸡蛋,并且对生产性能和蛋品质无不良影响。

  • 饲粮水平对含黄素单氧化酶3基因型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蛋黄三甲胺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研究了饲粮菜籽粕水平对含黄素单氧化酶3(FMO3)基因型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蛋黄三甲胺(TMA)含量的影响。选用已知FMO3基因型褐壳产蛋鸡336只,其中杂合型(AT)、突变型(TT)基因型各144只,每个基因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野生型(AA)基因型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鸡。各组分别饲喂菜籽粕添加水平为0(对照)、7%、14%和21%的试验饲粮,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1)饲粮菜籽粕水平、FMO3基因型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产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14%和21%菜籽粕水平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菜籽粕水平显著影响了蛋黄颜色值(P<0.05),21%菜籽粕水平组蛋黄颜色值显著小于对照组和7%菜籽粕水平组(P<0.05)。3)饲粮菜籽粕水平、FMO3基因型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蛋黄TMA含量(P<0.05);蛋黄TMA含量随饲粮中菜籽粕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14%和21%菜籽粕水平组蛋黄TM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TT基因型组蛋黄TMA含量显著高于AA和AT基因型组(P<0.05)。根据蛋黄TMA含量(Y)和饲粮菜籽粕水平(X)关系得出回归方程:Y=0.500 4X+3.296 1(R2=0.967)(TT基因型);Y=0.096 6X+1.805 4(R2=0.961 7)(AA基因型),若使蛋黄TMA含量低于嗅觉阈值,饲粮菜籽粕水平应低于5.3%。结果提示,产蛋鸡饲粮菜籽粕水平低于5.3%时,不会产生鱼腥味鸡蛋,并且对生产性能和蛋品质无不良影响。

  • 发酵对肉鸡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及肉品质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以不同比例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研究其对肉鸡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及肉品质的影响作用。选取200只7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置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占1/2)。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B、C、D组为试验组,分别用发酵菜籽粕等氮替代基础饲粮中15%、35%和50%的豆粕进行饲喂。试验从7日龄开始,至42日龄结束。结果显示:1)7~42日龄阶段,C、D组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低于A组(P<0.01),料重比均极显著高于A组(P<0.01),同时C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A组(P<0.01);B组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2)42日龄时,B、C、D组肠道食糜pH较A组分别下降1.57%(P<0.01)、1.41%(P<0.01)、0.16%(P>0.05);B、C、D组肠道食糜黏度较A组分别下降4.17%(P<0.05)、4.17%(P<0.05)、1.67%(P>0.05)。42日龄时,与A组相比,B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能量表观消化率、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上升(P<0.05或P<0.01),而C、D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脂肪表观消化率则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3)与A组比,各试验组胸肌的pH45 min、pH24 h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B组pH24 h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A组相比,B组胸肌的亮度(L*)值极显著提高(P<0.01),红度(a*)、黄度(b*)值则极显著降低(P<0.01);各试验组胸肌的滴水损失极显著低于A组(P<0.01);B、C组胸肌的剪切力极显著低于A组(P<0.01);B、C、D组胸肌的肌苷酸含量较A组分别提高2.55%(P<0.01)、0.66%(P>0.05)、0.21%(P>0.05)。综上,发酵菜籽粕等氮替代肉鸡饲粮中15%的豆粕对生长性能无负面影响,同时还可促进肉鸡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并改善肉品质。

  • 发酵对肉鸡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及肉品质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以不同比例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研究其对肉鸡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及肉品质的影响作用。选取200只7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置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占1/2)。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B、C、D组为试验组,分别用发酵菜籽粕等氮替代基础饲粮中15%、35%和50%的豆粕进行饲喂。试验从7日龄开始,至42日龄结束。结果显示:1)7~42日龄阶段,C、D组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低于A组(P<0.01),料重比均极显著高于A组(P<0.01),同时C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A组(P<0.01);B组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2)42日龄时,B、C、D组肠道食糜pH较A组分别下降1.57%(P<0.01)、1.41%(P<0.01)、0.16%(P>0.05);B、C、D组肠道食糜黏度较A组分别下降4.17%(P<0.05)、4.17%(P<0.05)、1.67%(P>0.05)。42日龄时,与A组相比,B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能量表观消化率、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上升(P<0.05或P<0.01),而C、D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脂肪表观消化率则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3)与A组比,各试验组胸肌的pH45 min、pH24 h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B组pH24 h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A组相比,B组胸肌的亮度(L*)值极显著提高(P<0.01),红度(a*)、黄度(b*)值则极显著降低(P<0.01);各试验组胸肌的滴水损失极显著低于A组(P<0.01);B、C组胸肌的剪切力极显著低于A组(P<0.01);B、C、D组胸肌的肌苷酸含量较A组分别提高2.55%(P<0.01)、0.66%(P>0.05)、0.21%(P>0.05)。综上,发酵菜籽粕等氮替代肉鸡饲粮中15%的豆粕对生长性能无负面影响,同时还可促进肉鸡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并改善肉品质。

  • 大恒肉鸡对不同来源的代谢能和氨基酸营养价值评定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恒肉鸡运用真代谢能(TME)法对不同来源菜籽粕的代谢能(ME)和氨基酸营养价值的评定。从四川省的饲料企业随机收集12个菜籽粕样品,评定其ME和氨基酸真利用率(TAAA)。ME评定:分3批代谢试验,每批48只正常鸡,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TAAA评定:分3批代谢试验,每批36只去盲肠鸡,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每批做1个内源组,每批之间设10 d恢复期。试验采用TME法测定ME,试验鸡饥饿48 h,然后按体重2%强饲待测饲粮,收集排泄物48 h;内源组鸡饥饿48 h,再继续饥饿收集排泄物48 h。结果显示:1)12个菜籽粕样品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总能(G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纤维(CF)、粗脂肪(EE)和粗灰分(ash)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7.67%、42.10%、19.75 MJ/kg、39.99%、16.13%、15.15%、2.40%和9.10%;其中,NDF、ADF、EE和ash的变异系数(CV)大于15%。2)12个菜籽粕样品的表观代谢能(AME)、氮矫正表观代谢能(AMEn)、TME和氮矫正真代谢能(TMEn)的平均值分别为8.627、9.029、9.326和8.970 MJ/kg,不同来源菜籽粕的ME差异显著(P<0.05)。3)12个菜籽粕样品的氨基酸的平均含量为0.72%~6.55%,赖氨酸的CV最大,为18.97%。4)12个菜籽粕样品的TAAA的平均值为68.37%~88.92%,不同来源菜籽粕的TAAA差异显著(除蛋氨酸、苏氨酸和丝氨酸外)(P<0.05);必需氨基酸真利用率的平均值为70.81%,非必需氨基酸真利用率的平均值为70.43%,总氨基酸真利用率的平均值为70.45%。以上结果表明:1)不同来源菜籽粕的AME、AMEn、TME和TMEn存在差异;2)大恒肉鸡对不同来源菜籽粕的TAAA存在差异。

  • 蒸汽爆破参数对中总硫苷脱毒效果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蒸汽爆破参数(水料比、蒸汽压强、维压时间)对菜籽粕中总硫苷脱毒效果的影响,并用体外仿生法对脱毒菜籽粕的营养物质消化率进行评价。试验均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筛选出最适的水料比、维压时间与蒸汽压强,每个试验处理设4个水平,每个水平3个重复。结果表明:蒸汽爆破处理对菜籽粕中总硫苷的脱毒效果明显,总硫苷脱毒率达73.71%~86.98%。以总硫苷脱毒率为筛选指标,按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筛选出最适的水料比为25%,最适的维压时间为60 s,最适的蒸汽压强为2.0 MPa。以菜籽粕营养物质消化率筛选指标时发现,与未处理组相比,1.0、1.5 MPa(固定水料比为25%、维压时间为60 s)蒸汽压强对菜籽粕营养物质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2.0 MPa蒸汽压强时可显著或极显著降低粗蛋白质、赖氨酸、精氨酸的消化率(P<0.05或P<0.01),提高蒸汽压强可极显著降低总硫苷、异硫氰酸酯的含量(P<0.01)。综合考虑总硫苷脱毒率与营养物质消化率指标,当固定水料比为25%、维压时间为60 s时,适宜的蒸汽压强以不大于2.0 MPa为宜。

  • 挤压膨化加工对中抗营养因子含量及膨化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挤压膨化加工对菜籽粕(RM)中抗营养因子、营养物质含量以及膨化菜籽粕(ERM)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1:采用本实验室的TSE65双螺杆干法挤压膨化机和优化后的加工参数组合对饲料级RM进行挤压膨化加工,测定RM和ERM中的抗营养因子和营养物质含量。试验2:以RM和ERM为主要试验材料,选取72头体重为(33.82±3.72)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成6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试验1~6周,1、3、5组分别饲喂添加6%、10%和14% RM的饲粮,试验2、4、6组分别饲喂添加6%、10%和14% ERM的饲粮;试验7~12周,1、3、5组分别饲喂添加10%、14%和18% RM的饲粮,试验2、4、6组分别饲喂添加10%、14%和18% ERM的饲粮。试验期为12周。结果表明:1)与RM相比,ERM中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钙和总磷含量都有所增加;ERM中粗脂肪和干物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硫苷和植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2)1~6周内,同等添加量下,2、4组末重(FBW)显著高于1、3组(P<0.05);4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各组间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差异(P>0.05);6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5组(P0.05)外,其余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5组(P0.05);2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1组(P<0.05);2组缬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组氨酸、苏氨酸、天冬氨酸、酪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脯氨酸和总氨基酸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1组(P<0.05)。由此可见,挤压膨化加工能提高RM的营养价值并降低多种抗营养因子含量,在育肥猪饲粮中添加ERM可以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30~60 kg的育肥猪饲粮中ERM适宜添加量为10%,61~120 kg的育肥猪饲粮中ERM适宜添加量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