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妥善应对现于新冠肺炎疫情中“心理台风眼效应”的建议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心理台风眼效应”描述了民众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非理性恐慌心理和行为,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李纾及其团队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发现并命名的现象。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调查身居5类疫情不同风险地区(极低风险地区、低风险地区、中风险地区、中高风险地区和高风险地区)的人群对于武汉市疫情的安全担忧和风险知觉,又发现了“心理台风眼效应”,即:国外受测者反而比国内受测者对武汉市疫情表现出更多的安全担忧或害怕;随着所处地区风险水平的升高(从极低风险地区到极高风险地区),民众对武汉市疫情的风险知觉反而降低。也就是说,在空间上越接近高风险地点的民众心理越平静,越远离高风险地点的民众反而更对高风险地点的风险感到恐慌。基于“心理台风眼效应”的研究发现,提出4条有针对性的防范建议。

  • 组织情境下明星员工的近端及远端探究:以社会影响理论为框架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15

    摘要: 作为组织中重要的战略人才资本,明星员工虽然占组织总人数的比重很低,但却能做出极为突出的贡献。他们不仅凭借自身持续且不均衡的高绩效、高社会资本和高知名度为组织绩效的提升做出直接贡献,还可通过影响其他同事间接助力组织的价值创造活动,即明星员工的涟漪效应。在系统回顾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以社会影响理论为框架,分别阐述了组织情境下,明星员工如何对团队内非明星员工及团队整体产生近端涟漪效应,以及如何对团队外同事产生远端涟漪效应,并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明星员工人际特征的角度探究了不同涟漪效应的边界条件。具体而言,我们设计了3个研究模块,涵盖4个理论模型。本文构建的理论框架不仅有助于学者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明星员工如何对组织的价值创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社会影响,还将为中国各类组织的明星员工管理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 ”与“心理台风眼效应”:不同程度COVID-19疫情地区民众风险认知与焦虑的双视角检验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在因防控COVID-19疫情武汉“封城”后的一个半月内, 对全国34个省(区市)4833名民众的风险认知与焦虑进行了当事人视角和旁观者视角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1)基于当事人视角时, 不同程度疫情地区民众的风险认知和焦虑存在类似“涟漪效应”的趋势, 疫情严重地区大于其他地区; (2)基于旁观者视角, 民众对武汉居民的焦虑和对所需心理咨询工作者和医生数量的评估存在“心理台风眼效应”; (3)基于旁观者视角, 在风险认知上, 低风险地区民众对武汉居民的评估显著低于高、中高及中风险地区的评估, 部分支持“涟漪效应”; 研究还发现了“边缘带效应”和“心理可控阈限”的存在。本研究一方面为“心理台风眼效应”研究的“当事人与旁观者”视角知觉差异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直接证据, 另一方面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心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