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智能时代的新玩伴:与机器人的互动特征及其对发展的影响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10-09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 儿童与机器人的互动日益频繁。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以按照儿童对机器人的认识、互动, 以及这种互动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这三个过程进行总结。在认识上, 儿童更容易被机器人的拟人化外观吸引, 倾向基于兴趣来探索机器人, 并且将机器人视为生命或类生命体。在互动中, 儿童更愿意接受机器人为亲密伙伴, 容易向其寻求情感慰藉和保护欲, 但也可能会欺负机器人。通过与机器人互动, 儿童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学习兴趣, 以及社交意愿和共情能力得到了发展; 然而, 由于机器人无法提供适当的诤言和反馈, 因此其有可能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未来需要拓展相关研究的设计、方法和深度, 尝试进行纵向和跨文化研究, 改进评估方法, 深入探讨儿童与机器人互动的原因和情境, 并注意涉及到的伦理问题。

  • 智能时代的新玩伴:与机器人的互动特征及其对发展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工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8-21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儿童与机器人的互动日益频繁。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以按照儿童对机器人的认识、互动,以及这种互动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这三个过程进行总结。在认识上,儿童更容易被机器人的拟人化外观吸引,倾向基于兴趣来探索机器人,并且将机器人视为生命或类生命体。在互动中,儿童更愿意接受机器人为亲密伙伴,容易向其寻求情感慰藉和保护欲,但也可能会欺负机器人。通过与机器人互动,儿童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学习兴趣,以及社交意愿和共情能力得到了发展;然而,由于机器人无法提供适当的诤言和反馈,因此其有可能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未来需要拓展相关研究的设计、方法和深度,尝试进行纵向和跨文化研究,改进评估方法,深入探讨儿童与机器人互动的原因和情境,并注意涉及到的伦理问题。

  • 区分幻想和现实的发展特点及作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5-17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幻想(Fantasy)是指向未来,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且不一定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现实(Reality)是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或者与我们生活法则相一致的事物或现象。准确地区分幻想和现实有利于在保护儿童想象力的同时,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国内外研究发现,儿童区分幻想和现实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受外部(实验材料的情感色彩、人物和主题类型)和内部(个体情绪感知强度、经验)因素的影响;语言、元认知、心理理论和认知神经等可能是儿童区分幻想和现实的作用机制。未来研究需探索各种作用机制在儿童年龄与区分幻想和现实能力之间可能的调节效应,以及儿童混淆幻想和现实的认知神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既保护儿童想象力又确保其人身安全的有效措施。

  • 中文版学龄前睡眠障碍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7-20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目前我国对学龄前儿童的睡眠障碍研究较少,缺乏较为有效的量表可以进行筛查评估。目的 评价儿童睡眠障碍调查量表(Sleep Disturbance Scale for Children,SDSC)在中国大陆学龄前儿童中的信度和效度,为拓展SDSC的学龄前儿童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1年4-11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福建省福州、泉州、龙岩、三明、南平市的370名学龄前儿童父母进行SDSC学龄前版问卷测试,通过项目分析、Cronbach's系数、探索性因子、验证性因子、反应度、其他测量学特征等考评量表的信效度。 结果 共完成问卷402份,有效问卷370份,有效率92.04%。中文版学龄前儿童SDSC量表的Cronbach'sɑ 系数为0.86;KMO=0.85,Bartlett's球形检验2= 3013.30,P1.00的公因子,可解释总变异的65.13%;采用原量表6公因子结构可解释总变异的60.539%,各条目的因子负荷为0.34~0.85。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2/DF=2.66,CFI=0.84,TLI=0.81,SRMR=0.08,RMESA=0.08。结论 中文版学龄前儿童SDSC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适用性,能够全面、详细地评估学龄前儿童的睡眠障碍,有利于临床医生早期筛查评估睡眠相关问题,值得进一步推广。

  • 性别对肥胖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后肺功能的影响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21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研究性别对肥胖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190例哮喘患儿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102例,正常体质量组/肥胖组 57/45)、女性组(88例 正常体质量组/肥胖组 46/42),检测所有患儿治疗前及规范化ICS治疗1年后肺功能,包括第1秒时间肺活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气50%流量(MEF50)、用力呼气25%流量(MEF25)。结果 治疗前各组肺功能男女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ICS治疗1年后,正常体质量男女性组FVC%、FEV1%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肥胖男性组FVC%、FEV1%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肥胖女性组仅FVC%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 ICS治疗能够改善哮喘大气道通气功能,性别对哮喘ICS治疗大气道通气功能的改善依赖于体质量指数,表现为性别对正常体质量哮喘患儿ICS治疗影响作用较小,而女性肥胖哮喘患儿肺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低于男性肥胖哮喘患儿。

  • 亲子对话中父母教养行为与5~6岁行为反应的动态关系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29

    摘要: 父母教养和儿童行为存在密不可分的双向作用,但少有研究在微观层面检验亲子互动进程中的儿童驱动效应与父母驱动效应。本研究考察了113对5~6岁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在冲突对话中的行为表现,基于贝叶斯统计构建动态结构方程模型,捕捉实时互动引发的父母教养行为和儿童行为反应的变化,并通过回归分析考察父母和儿童行为对对话结局的影响。结果发现:(1)儿童在15s间隔内的消极行为反应能够正向预测随后15s父母的非支持性教养行为;(2)儿童的积极行为反应对对话结局起主要预测作用,儿童行为反应的积极水平越高,越有助于冲突的建设性解决。这些结果从微观层面验证了儿童驱动效应,强调了儿童反应在亲子互动中的重要作用。

  • 后疫情时代有声教育APP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分类: 数字出版 >> 数字报纸 提交时间: 2023-03-24

    摘要: 后疫情时代,儿童有声教育出版APP面向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在市场细分、场景延伸和智能技术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同时也出现了APP设计不合理、内容产出不符合儿童逻辑、行业规范不足等问题。在创新产品形式、增强原创能力、加强品牌合作等方面继续发力,才能推进儿童有声教育出版行业的良性发展,为儿童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 肺炎支原体脑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2-0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目前儿童肺炎支原体脑炎(MPIE)发病比例增加,临床表现异质性和诊断手段局限性使得临床医生认识不足。目的 提高对MPIE及预后相关因素的认识,为降低MPIE神经后遗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01例MPIE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估患儿出院时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MPIE患儿临床特征,包括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等)、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结果(肺炎支原体(MP)相关实验室检查、脑脊液(CSF)、脑电图及影像学、免疫学等指标)和治疗情况,并对比两组上述相关的指标。结果 72.3% MPIE患儿预后良好,27.7%预后不良。组间比较精神行为异常、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癫痫持续状态、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CSF白细胞计数、脑电图异常、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异常改变、需激素治疗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局灶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需激素治疗者、脑电图异常、癫痫持续状态、头颅MRI异常改变是MPIE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风险比分别为18.031、12.441、7.379、6.292、5.757。结论 局灶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癫痫持续状态、脑电图异常、头颅MRI异常改变和需激素治疗者是MPIE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早期识别以降低MPIE神经后遗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 腺病毒肺炎降钙素原变化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比腺病毒肺炎及非腺病毒呼吸道病毒肺炎儿童、腺病毒普通肺炎患儿及腺病毒重症肺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浓度水平,了解腺病毒肺炎儿童降钙素原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期间在本院儿科住院治疗,诊断为小儿肺炎的患儿,先通过呼吸道病毒检测将患儿分组,检测腺病毒肺炎组及非腺病毒感染的呼吸道病毒肺炎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作两样本t检验;然后把两组降钙素原升高阳性率作χ2检验;最后把腺病毒肺炎组再分为普通腺病毒肺炎组及重症腺病毒肺炎组,将该两组降钙素原浓度作两样本t检验。结果 腺病毒肺炎组及非腺病毒感染的呼吸道病毒肺炎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及降钙素原升高阳性率均有显著差异,腺病毒肺炎患儿降钙素原浓度(t=21.772,P=0.000)及降钙素原升高阳性率(χ2=313.873,P=0.000)均高于非腺病毒感染的呼吸道病毒组;普通腺病毒肺炎组及重症腺病毒肺炎组降钙素原浓度有显著差异(t=-11.190,P=0.000),重症腺病毒肺炎组降钙素原浓度高于普通腺病毒肺炎组。结论 腺病毒肺炎儿童血清降钙素原较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肺炎儿童明显升高,且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降钙素原浓度明显高于普通腺病毒肺炎患儿,临床中诊治中或应引起重视。

  • 贫困经历下稀缺心态对执行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2-26

    摘要: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全面有效地衡量脱贫后的生活环境、准确掌握贫困经历及其变化对儿童发展的负面影响和内在机制成为当下的重要科学议题。考虑到儿童成长过程中贫困条件的交叠累积性反应,有更多潜在的贫困从属条件需要重视,且儿童在经历贫困后如何加工理解相关信息对其发展有重要影响。本研究聚焦我国有贫困经历的学龄儿童,以稀缺理论为切入点,旨在构建适用于当前背景的多维贫困模型,并从注意模式和神经活动解释稀缺心态影响贫困儿童执行功能的作用机制,为有贫困经历儿童的认知发展提供新的干预视角,更好助力我国乡村儿童的健康发展。

  • 早期编程活动对于幼儿执行功能的促进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1-11

    摘要: 近年来编程教育开始频频出现于早期教育领域中,然而少有研究考察早期编程活动对于幼儿发展的效果。因此,本研究考察早期编程活动对于幼儿执行功能(早期学业能力和入学准备的重要能力)发展的作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名幼儿,男女各半,年龄均在5-6岁。实验组幼儿参加持续8周的基于可编程玩具(蜜蜂机器人)的早期编程活动(每周一次,每次30-40分钟),并对幼儿的掌握情况进行评定,以评估早期编程活动的可行性。分别采用认知任务和教师评定两种方式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幼儿的执行功能(工作记忆,调节能力,抑制能力)进行前测和后测。结果表明,实验组幼儿能够掌握大部分编程理念,并顺利完成大多编程活动;此外,在控制了前测的基线水平之后,后测中实验组在执行功能认知任务上的表现要显著好于对照组,而实验组在工作记忆相关行为上的表现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是在调节能力和抑制能力相关的行为表现上没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早期编程活动(基于可编程玩具)在幼儿阶段开展的可行性,同时表明早期编程活动能够提高幼儿的执行功能。

  • 基于气质视角的情绪调节与问题行为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问题行为作为儿童期的异常行为妨碍儿童正常的社会适应, 通常包括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儿童情绪调节功能的异常被认为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关成因亦源于儿童自身的气质特征。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梳理的基础上, 从气质的四个维度出发(积极情感/接近、恐惧/行为抑制、愤怒/烦躁、努力控制)分析了情绪调节与常见调节策略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及相应的情绪调节训练干预。未来研究应结合儿童气质特征, 深入探讨气质各维度之间的交互作用与儿童情绪调节以及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 并在纵向研究中加入神经生理相关技术, 考察三者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关系, 此外还应开展国内本土化研究, 开发适合我国问题行为儿童的实践干预方案, 促进儿童情绪社会化的健康发展。

  • 学前睡眠问题与语言障碍的关系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睡眠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学前期的睡眠问题可能会对儿童的行为、认知、语言和健康等诸多方面产生负面影响。研究表明, 睡眠呼吸障碍、夜间睡眠不足以及入睡困难等睡眠问题是学前儿童语言障碍的潜在威胁性因素。学者们提出了睡眠记忆巩固假说、警觉性假说和突触稳态假说来解释睡眠问题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内在机制。这些研究结果为语言障碍的早期干预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即通过行为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游戏干预等睡眠问题干预方式来提高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分析睡眠问题与语言障碍相关联的内在机制, 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睡眠问题与语言能力的关系, 以及探究融合教育背景下有效的游戏干预方式。

  • 群体情境下的分配公平性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群体情境下儿童的资源分配决策受到群体身份、群体地位和群体规范的影响。在群体因素与公平分配之间, 儿童或坚持公平正义, 或偏向群体利益。这三种群体因素对儿童的分配公平性均造成了影响; 个体因素也会影响群体情境下儿童的分配决策。未来研究应对群体因素多加关注, 通过操控分配情境中的群体信息, 尝试探讨三种群体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进一步了解复杂的群体情境下儿童的分配公平性。群体情境下影响分配公平性的个体因素也是需要未来研究逐一验证和讨论的问题。

  • 手势及其与学习的关系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手势是在交流或认知过程中产生的、不直接作用于物体的手部运动, 具有具体性和抽象性。其分类主要从手势的来源、手势的内容、手势的意图及手势和言语的匹配性等角度进行划分。不同类型手势在出现时间及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手势在儿童词汇学习、言语表达、数学问题解决、空间学习及记忆等方面起促进作用, 但对言语理解的影响未得出一致结论。未来可关注不同类型手势与儿童认知发展的关系及对比不同来源手势在各学习领域的优势情况。

  • 群体情境下的分配公平性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3-08

    摘要: 群体情境下儿童的资源分配决策受到群体身份、群体地位和群体规范的影响。在群体因素与公平分配之间,儿童或坚持公平正义,或偏向群体利益。这三种群体因素对儿童的分配公平性均造成了影响;个体因素也会影响群体情境下儿童的分配决策。未来研究应对群体因素多加关注,通过操控分配情境中的群体信息,尝试探讨三种群体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进一步了解复杂的群体情境下儿童的分配公平性。群体情境下影响分配公平性的个体因素也是需要未来研究逐一验证和讨论的问题。

  • 学前睡眠问题与语言障碍的关系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1-08

    摘要: 睡眠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学前期的睡眠问题可能会对儿童的行为、认知、语言和健康等诸多方面产生负面影响。研究表明,睡眠呼吸障碍、夜间睡眠不足以及入睡困难等睡眠问题是学前儿童语言障碍的潜在威胁性因素。学者们提出了睡眠记忆巩固假说、警觉性假说和突触稳态假说来解释睡眠问题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内在机制。这些研究结果为语言障碍的早期干预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即通过行为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游戏干预等睡眠问题干预方式来提高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分析睡眠问题与语言障碍相关联的内在机制,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睡眠问题与语言能力的关系,以及探究融合教育背景下有效的游戏干预方式。

  • 双加工模型的视角下的选择性信任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0-29

    摘要: 选择性信任能力是儿童学习所需要基本能力之一。通过选择性信任,儿童逐渐建构起自己的认知世界。选择性信任的双加工模型的提出,为解释儿童的学习背后的认知机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本文在介绍双加工模型的基础之上,对儿童选择性信任研究结果进行梳理,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 2~5.5岁母亲的体型认知与其喂养行为的相关性探索

    分类: 生物学 >> 发育生物学 提交时间: 2016-09-02

    摘要: 目的 初步探索母亲对2~5.5岁儿童的体型认知对其喂养行为的影响,为今后在家庭喂养环境中干预儿童肥胖提供借鉴。方法 在北京、西安、江苏和深圳等四个城市共随机选取8所幼儿园对儿童母亲进行随机抽样,共收回有效问卷456份。整个问卷采用母亲自我报告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社会学特征、体型图表认知和儿童喂养问卷。结果 80.84%体重正常儿童的母亲能够正确认知子女的体重水平,81.67%超重和70.15%肥胖儿童的母亲低估了子女的体重水平。认知偏差与强迫吃呈显著正相关(r=.109,P<.05),多重比较发现,正确认知和低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认知偏差与担心呈显著正相关(r=.148,P<.01)。结论 超重和肥胖儿童的母亲更存在体型认知低估现象。母亲认知其子女体重水平会影响到母亲的喂养行为。

  • 深圳市家庭医生签约社区门诊疾病谱及其对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启示的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4-0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我国目前存在儿科看病难困境,儿科诊疗下沉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大势所趋,目前鲜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诊疗疾病谱的相关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儿科门诊疾病谱,了解社康中心儿科诊疗现状;并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 年版)》全科培训细则中儿科轮转掌握疾病谱(儿科培训细则)为依据,探讨培训内容和实际诊疗之间的差距。 方法 选取 2021 年 4 月至 2021 年 9 月深圳市家庭医生签约儿童在 10 个区社康中心有收费的门诊诊疗记录,按年龄段分为婴儿( 结果 共入选 961 605 人次就诊患儿,学龄前儿童较多,占比为 38.22%;小学儿童占比 27.57%、幼儿占比 21.90%、初高中儿童占比 8.49%,婴儿占比 3.82%。前五位疾病谱和诊疗行为依次为:呼吸道疾病、补钙和维生素、儿童体检和保健、外伤和术后换药、皮肤病,累计占总诊疗量的 67.92%。年龄越小,诊疗行为越集中,婴儿以儿童体检和保健(27.60%,10 142/36 753)、补钙和维生素(25.48%,9 364/36 753)为主;婴儿累计 80% 诊疗量的疾病谱和诊疗行为为 5 种,初高中儿童累计 80% 诊疗量的疾病谱和诊疗行为为 10 种;除婴儿外,其他年龄段患儿以呼吸道疾病为就诊首位,不同年龄段外伤和术后换药诊疗量构成比以初高中患儿为较高。除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脊髓灰质炎、婴儿手足搐搦症、病毒性心肌炎外,社康中心儿科诊疗涵盖儿科培训细则要求掌握的疾病谱,其中呼吸道疾病 333 172 人次(34.65%);儿童体检和保健 7 0703 人次(7.35%);急性传染病 20 893 人次(2.17%);小儿腹泻 13 622 人次(1.42%);小儿腹痛 12 526 人次(1.30%),而小儿贫血、小儿白血病、佝偻病、小儿糖尿病、营养不良、新生儿黄疸、肾炎和肾病综合征、小儿癫痫、单纯性肥胖症、小儿惊厥诊疗量占比均 结论 即使深圳市社康中心提供大量儿科诊疗服务,仍对年龄偏小患儿诊疗量不足;儿科培训细则集中在内科疾病,培训内容与实际诊疗存在差距;儿科细则中一些疾病谱专科化过强,在实际诊疗中数量明显不足,且诊疗行为多以转诊和开具化验单为主,因此,全科规培中儿科培训不仅仅涉及内科疾病而是应该做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规划,拓展培训内容,加大门诊带教,加强小龄患儿诊疗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