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现代纸书出版案例分析(三): 《单元测评卷·优优好卷》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 现代纸书出版案例分析(二): 《做有力量的教师——观察与支持儿童的学习》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 国家内部地域文化差异及其对组织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近年来,跨文化管理研究越来越关注国家内部(次国家层面)地域文化差异。在类似中国这样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中,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口流动和企业的跨地域布局使得员工与管理者都需要面对不同外部地域文化环境和组织内部人员地域多样化的挑战,研究国家内部地域文化差异及其对组织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现有实证研究的一个重要共识是国家内部地域文化差异普遍存在于亚洲、欧洲和南北美洲各国。覆盖的国家类型多样,既有美国、巴西等地理跨度较大或有多民族多宗教历史文化背景的国家,也有日本、德国等地理跨度较小或历史上民族和信仰成分较单一的国家;既包括高度工业化的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既有集体主义倾向的东南亚和南美国家,也有个人主义倾向的北美和西欧国家。差异的内容主要包括霍夫斯泰德和施瓦茨的文化价值观维度,尤其是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此外,不同国家之间内部地域文化差异的程度也显著不同。 聚焦中国大陆的研究主要关注了大陆地域文化区的划分和地域文化差异的内容维度。研究早期主要是从理论上根据影响文化的外部因素(如地理环境特征)讨论了文化差异的存在和文化区域划分,后来直接根据价值观相似度对不同省市或地区进行聚类;近年来,少数研究进一步依据多个指标综合划分地域文化区,并开始假设和验证不同区域价值观对个人和组织的影响。本文整合现有的几种中国大陆地域文化区划,用层次聚类法,获得了有较大共识的8个文化区。现有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在集体主义、长期导向、风险偏好、儒家价值观等文化价值观维度存在地域差异。 有关国家内部地域文化差异如何影响组织行为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证文献仍然非常有限。 从跨地区文化比较的视角看,国家内部不同地区的文化价值观有可能影响当地人群的消费模式、员工行为、管理风格和决策(如投资),进而影响企业生产效率和创新。从跨地区文化互动研究看,母公司企业文化与子公司所在地文化互动融合的模式有可能影响子公司经营绩效。最后,国家内部地域文化差异的程度不仅有可能影响本国企业跨地区布局的方式,还有可能影响企业跨境投资方式、企业国际化程度和经营绩效。 未来研究应更多的关注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以外的文化维度,探索主位视角来丰富研究理论和测量方法,尤其亟需更多对地域文化差异和跨地域互动在个人,团队和组织层面的结果的研究。最后,文化随着经济活动、政治变化、人口流动、对外交流互动而不断演化。在经济持续发展、商业活动地理布局不断拓展、人员流动极大增加、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大陆各区域及港澳台地区的地域文化价值观的演变,及其组织中不同层面的行为和结果的影响也值得探究。

  • 荔枝(Litchi chinesis Sonn.)果实酸性转化酶LcSAI 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1-1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酸性转化酶作为蔗糖代谢中的关键酶,在还原糖积累型荔枝中表达及酶活性显著高于蔗糖积累型荔枝。为了全面了解酸性转化酶的生物学特征,本研究通过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荔枝果实酸性转化酶LcSAI 基本的理化性质、蛋白二级结构、亲水性/疏水性、跨膜结构域、信号肽、磷酸化位点、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进行系统的分析;利用qRT-PCR 技术对LcSAI 在妃子笑不同组织和果实不同发育阶段进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荔枝果实酸性转化酶为定位于液泡的亲水性不稳定蛋白,无信号肽,其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有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构件,并散布于整个蛋白;在N-端含有一个跨膜区,包含两个保守结构域,位于N-端的Pfam DUF3357 结构域和Glyco_32 结构域,属于糖基水解酶基因家族32超家族;系统进化表明与龙眼酸性转化酶基因同源,不同组织间LcSAI 表达水平为雄花>根>嫩茎>种子>嫩叶>雌花>果皮>老叶,果实不同发育阶段LcSAI 表达具有特异性。本研究为深入研究LcSAI 果实酸性转化酶基因调控蔗糖代谢途径机理提供数据依据。

  • XTH基因家族在妃子笑荔枝花穗不同处理方式的表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8-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木葡聚糖内切葡聚糖酶/水解酶(xyloglucan endotransglucosylase/hydrolase,XTH)是一类重要的糖苷水解酶,在促进植物细胞壁延展以及响应逆境胁迫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荔枝XTH家族基因在不同花穗处理方式下的表达情况,本研究以妃子笑荔枝为实验材料,对妃子笑花穗进行疏花和喷施烯效唑处理;基于前期转录组数据库鉴定出29个LcXTH家族成员,利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LcXTH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处理后花穗的表达进行研究,分析XTH家族基因对不同花穗处理方式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LcXTH家族基因成员表达在对照、疏花处理和烯效唑处理后花穗不同发育阶段表达规律不同,且不同基因存在表达量的差异。其中LcXTH 亚家族III、LcXTH 亚家族IV(LcXTH2、LcXTH3、LcXTH4、LcXTH5、LcXTH6、LcXTH7、LcXTH9、LcXTH10、LcXTH11、LcXTH12、LcXTH13、LcXTH22和LcXTH23)成员及LcXTH20表达量较高,推测在花穗发育中起关键作用。妃子笑花穗疏花处理14d后LcXTH家族大部分成员表达上调,推测疏花对LcXTH的表达起到正调控作用;妃子笑花穗喷施烯效唑后LcXTH家族成员的表达下调,推测烯效唑处理对LcXTH的表达起到负调控作用。

  • 道德提升感:一种提升道德情操的积极道德情绪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道德提升感, 是指个体看到他人的道德行为时, 欣赏他人的美德并感到自己的道德情操被提升, 而产生的一种积极道德情绪。道德提升感具有情感、身体、认知和行为等四个成分。道德提升感可采用材料与情境进行诱发, 采用标识词与量表进行测量。道德提升感的产生需要积极的内归因与积极的上行社会比较两个关键环节, 还会受他人道德行为特点与个体自身特点的影响。道德提升感的产生还引起了脑神经、自主神经和内分泌反应。亲社会行为、积极的社会认知和对自身的积极作用是道德提升感所拥有的心理效应。未来对道德提升感的研究, 可探讨它的神经与生理机制, 探索它的扩展与建构效应, 开展跨文化和本土化研究, 并将它应用于道德教育中。

  • 缓释肥对杉木容器苗生长、光合生理和养分积累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7-0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索杉木容器苗生长、光合特性及养分积累对不同缓释肥用量的响应特征。该 文通过设置 6 种不同缓释肥用量处理(0、200、400、800、1 000、1 200 g·m-3),研究不 同缓释肥用量对杉木幼苗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特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并结 合隶属函数法对各生长和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合杉木容器苗生长的施肥 水平,为杉木优质苗木的高效培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施用缓释肥可 不同程度促进杉木幼苗苗高、地径生长及植株总生物量的积累。(2)缓释肥处理可显著增 加杉木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叶片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 Ⅱ 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 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和实际量子产量(QY)值。(3) 缓释肥处理可不同程度促进杉木幼苗养分的积累,其中锰、铁和锌积累量变化最显著。(4) 隶属函数法分析结果表明,当缓释肥用量为 1 000 g·m-3 时其隶属值最大,表明该处理下苗 木综合生长状况最好。综上所述,1 000 g·m-3 缓释肥用量是适宜杉木壮苗培育的施肥量, 在该处理下通过促进植株体内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元素的积累,增加叶片光合色素含量, 提高叶片 PS Ⅱ光化学效率和电子传递速率,进而增强叶片对光能捕获和利用效率,最终改 善苗木生长。

  • 广州市某医院周边鼠形动物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调查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2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了解鼠形动物粪便标本中携带肺炎克雷伯菌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2015年3月~10月,利用笼捕法于广州市某医院及其周边居民区捕获鼠形动物,分离其粪便中肺炎克雷伯菌与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按照2014年CLSI标准进行药敏试验,利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共捕获鼠形动物329只(包括205只臭鼩鼱、111只褐家鼠、5只黄胸鼠和8只小家鼠)。肺炎克雷伯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在鼠形动物体内检出率分别为78.4%和34.7%。臭鼩鼱携带的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呋喃妥因、哌拉西林和头孢噻肟耐药性高(耐药率分别为100%、51.2%、44.2%、37.2%和23.3%);家鼠携带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与鼩鼱相似。肺炎克雷伯菌的多重耐药率为40.9%,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10.7%。鼩鼱与家鼠携带的铜绿假单胞菌均对氨曲南耐药情况最严重(耐药率为12.4%和16.0%),其次为广谱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对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最低(耐药率均<5%)。结论 鼠形动物携带的肺炎克雷伯菌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谱与目前临床分离株的耐药谱相似,提示这两种细菌可能在鼠形动物与人之间有传播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 广东及海南蝙蝠乙型脑炎病毒血清抗体的检测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对蝙蝠血清进行乙型脑炎病毒(JEV)抗体的检测,了解蝙蝠感染JEV情况。方法2013年,我们在广东省和海南省采集蝙蝠,对采集到的蝙蝠心脏取血,分离血清,采用间接ELISA试验和病毒中和试验对血清进行JE V抗体的检测。结果间接ELISA检测201份蝙蝠血清,JEV抗体阳性率46.27%(93/201),其中,海南蝙蝠阳性率88.89% ( 48/54 ),广东蝙蝠阳性率30.61 %(45/147)。在棕果蝠、普通长翼蝠、普通伏翼蝠和大耳菊头蝠血清中均检测到JEV抗体,普通长翼蝠(海南)阳性率最高达95.56% ( 43/45 )。采用病毒中和试验对28份间接ELISA检测阳性的蝙蝠血清进行检测,阳性率53.57% (15/28 ),中和抗体滴度在1 : 10-1 :28.22之间。结论不同地区和多个种类蝙蝠可自然感染JEV,且感染率较高,蝙蝠在J V循环中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