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信息时代对新闻记者的素质要求及工作成效提升措施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信息时代下为新闻记者的工作发展带来的优势与便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媒体对我国经济生活和经济现象的报道也越来越多,这一现实提出了对新闻记者的素质方面的新要求。高质量、高水平的经济新闻记者成为了经济类新闻媒体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要求新闻记者要极大地提升自己的工作成效。

  • 一种基于DTMF信号的智能手机外部攻击方法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9-05-10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传统的针对智能手机内部攻击的方式容易被用户察觉及预防。作为一种常见的音频信号,DTMF信号在手机通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也面临严峻的安全风险。提出了一种基于DTMF信号的智能手机外部攻击方法,可以在用户不被察觉,且与用户手机无交互情况下进行有效攻击。首先,该方法对用户某些重要按键操作进行录音;然后对录音数据在时域上进行双阈值的端点检测,提取信号的有效区域;再将有效区域通过Goertzel算法转换到频域进行数字分类;最后,通过比照DTMF编码表得到用户所有按键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10 db信噪比,且与用户手机无交互的条件下能破解80%以上的按键数据。

  • 尿蛋白质组学预测艾司西酞普兰药效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化学 提交时间: 2022-03-11

    摘要: 摘要 目的: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大约需要12周起效,我们试图利用尿蛋白组的方法探索在服药前预测药物疗效。 方法: 我们选择10例疗效好、10例疗效差以及9例健康人的尿样。为了突出每个病人对药物个性化反应,采用一对多的比较方式,选择服药前一个抑郁症患者尿蛋白组与一组健康人(n=9)比较,找到生物学通路。 结果:疗效好特有的生物学通路中病人有6位(60%)都富集到甘氨酸合成的通路。此外,两组患者的生物学通路还包括报道过的已抑郁相关的HIF1 、STAT3、5-羟色胺受体、神经酰胺通路,提示这些通路也有可能是潜在的抗抑郁靶点。 结论:之前梅奥诊所报道通过SNP发现甘氨酸脱氢酶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相关。该遗传学研究和尿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完全吻合。尿蛋白组有潜力在用药前预测部分病人艾司西酞普兰的药效。

  • 光照的警觉性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光照除了传统的视觉作用外, 还具有一定的非视觉效应, 包括调节昼夜节律、褪黑素分泌和警觉性等生理功能和行为表现。随着光照对生理节律影响研究的不断深入, 近来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光照的警觉性作用。我们根据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1)警觉性的测量工具; (2)光照强度、时长、时间点、波长、色温等对光照警觉性作用的影响; (3)光照在治疗情绪障碍、调节生理节律、完善办公照明方面的应用; (4)提出了继续探讨光照警觉性作用的神经机制、优化参数特征和探讨混淆变量的研究方向。

  •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目的 探讨运用闭合复位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骨折愈合以及骨折术后近期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 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皮闭合复位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探讨骨折愈合率和近期股骨头坏死的发生风险。 结果 14例患者骨折均顺利愈合,骨愈合率100%。术后2年内GardenⅢ2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Ⅳ型1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后经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后行髋关节置换并治愈。 结论 闭合复位加压空心螺内钉内固定术创伤小,操作简单,骨折愈合率高。但 Garden 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复位质量、康复计划是否合理是影响患者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应根据这些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 泛基因组研究在遗传多样性和功能基因组学中的应用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相对于单个参考基因组仅聚焦于个体遗传信息的挖掘,泛基因组研究则能够反映整个物种或类群全部的遗传信息。随着基因组测序和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泛基因组学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并已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多个物种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为全面解析物种或类群水平的遗传变异和多样性、功能基因组和系统进化重建等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取得了很多显著的研究成果。尽管如此,由于泛基因组学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测序费用和分析成本仍然较高,难以广泛普及;且存在分析标准不一、数据挖掘不够全面深入、理论难以应用于生产实际等尚待解决的问题,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该文系统总结了泛基因组在生物遗传多样性挖掘和功能基因组学中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其在泛基因组图谱的构建、基因组变异和有利基因的发掘、功能基因的多态性、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等多个领域中的应用和研究,探讨了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潜力。同时,讨论了目前泛基因组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和可能的解决方法,并对其将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通过尿蛋白质组探究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差异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化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摘要: 如何鉴别诊断抑郁症与双相情感障碍一直都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从尿液蛋白质组学的角度出发,从两家医院收取年龄相近的尿液样本,利用成组分析和一对多分析两种方法,探究鉴别诊断抑郁症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候选生物标志物。成组分析的实验结果显示,抑郁组与双相组相比,在严格的筛选条件下,筛选标准为FC≥2或≤0.5,双尾非配对t检验P < 0.01可鉴定到108个差异蛋白,随机产生的差异蛋白平均为3.7个,这些蛋白和疾病差异相关的可信度96.6 %。在一对多分析中,有24个差异蛋白被13例抑郁患者样本共同鉴定到,其中的16个差异蛋白在所研究的所有抑郁患者中呈现出完全一致的表达变化趋势,且其中有6个差异蛋白与免疫球蛋白有关;有41个差异蛋白被13例中的12例抑郁患者样本共同鉴定到,且其中的19个差异蛋白在12例抑郁患者中呈现出完全一致的表达变化趋势,这些结果均反映出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蛋白具有很强的一致性。12例及以上抑郁患者样本共同鉴定到的差异蛋白富集到了多个与免疫系统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这一结果和以往的研究一致:免疫机制可能是重度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之一,而具有主要免疫靶点的药物可以改善抑郁症状。未来或许可通过观测抑郁症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对精准治疗抑郁症提供方向和依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尿液蛋白质组可以鉴别诊断抑郁症与双相情感障碍,为治疗抑郁症与双相情感障碍提出可能的机制和潜在的靶点,为今后疾病的鉴别诊断及精准治疗提供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