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24
  • “生成式人工智能+智慧图书馆”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7-03

    摘要: 为构建“生成式人工智能+智慧图书馆”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新兴技术与智慧图书馆的耦合,本文开展了智慧图书馆智慧化水平测度实践,建立一套综合性的评价体系,研究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所有指标权重基准,并结合ChatGPT模型客观赋予一级和二级指标权重,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法确定二级指标权重,确保评价指标的专业性、权威性和科学性。最终形成由4个构面指标、12个一级指标、36个二级指标组成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智慧图书馆”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了全面的评价依据,弥补了现有研究中缺乏的评价体系,以评价视域下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意见,促进了智慧图书馆与新技术、新装备、新系统的融合发展。

  • 混合课堂学生认知投入的多模态量化机制与干预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7-02

    摘要: 认知投入是指学习者的心理努力程度和认知策略应用程度,是影响混合式教学中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但以往对学生认知投入的评估存在主观性强、模态单一等问题,难以明晰混合课堂学生的认知投入水平,制约混合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善。本研究拟结合数学建模、实验室实验与教学追踪准实验探究混合课堂认知投入的量化及干预。本研究将建立混合课堂认知投入的多模态量化表征模型以及认知投入提升策略,形成面向高等教育的混合式教学方案并研制认知投入识别与干预的教研一体化工具,为实现混合式教学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 教练身份领导力对运动员经验性回避的影响:运动员对教练相关批评态度感知和主观活力的中介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7-02

    摘要: 目的:厘清教练身份领导力对运动员经验性回避影响的作用机制,解释运动员对教练相关批评态度感知和主观活力的中介机制。方法:构建教练身份领导力为自变量,运动员经验性回避为因变量,运动员对教练相关批评态度感知和主观活力为中介变量的关系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788名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1)教练身份领导力(身份原型、身份推进、身份企业家精神、身份嵌入)对经验性回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运动员对教练相关批评态度感知在教练身份领导力(身份推进、身份企业家精神、身份嵌入)和运动员经验性回避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3)主观活力在教练身份领导力(身份原型、身份推进、身份企业家精神、身份嵌入)对运动员经验性回避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结论:教练身份领导力的四项原则对减少运动员经验性回避具有不同效果。因此,教练应坚持身份领导力四项原则,及时关注并降低运动员对教练相关批评态度感知,提升运动员主观活力水平,从而减少经验性回避。

  • 2024年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治疗、管理及预防全球策略更新要点解读

    分类: 医学、药学 提交时间: 2024-07-0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2024年修订版于2023-11-13发布,总体来说其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的定义、诊断、评估和治疗与2023年GOLD相同,但在10个方面进行了修订/扩充,包括扩充保留比值肺功能受损(PRISm)的概念、增加肺过度充气的部分、增加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前进行肺功能检查的说明、增加慢阻肺目标人群筛查的部分、更新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说明、更新间质性肺异常部分、修订戒烟部分、对慢阻肺患者的推荐疫苗进行更新、扩充吸入性治疗的管理部分以及新增戒烟的药物治疗。本文对更新内容进行简介和解读。

  • 早期主动脉硬化风险筛查模型的构建及验证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7-0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在心血管风险评估领域,主动脉僵硬度被认为是关键的预测指标,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被认为是无创评估主动脉硬化风险的金标准。由于技术难度等挑战,我国 cfPWV 检测尚未广泛开展。目的 本研究旨在开发并验证一种基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早期主动脉硬化风险筛查模型,以期替代 cfPWV 复杂的测量过程,减少对传统测量方法的依赖。方法 选取 2023 年 5—11 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招募的 878 名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 8 ∶ 2 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样分为建模组(n=703)和验证组(n=175)。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 cfPWV。依据 cfPWV 检查结果和相关指南,将建模组受试者分为无主动脉硬化风险(n=503)和有主动脉硬化风险(n=240)。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并筛选变量,建立列线图评估模型。绘制模型预测主动脉硬化发生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以 ROC 曲线下面积(AUC)、Hosmer-Lemeshow 检验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采用 Delong 检验比较各模型的 AUC,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临床实用性,并采用 Bootstrap法重复采样 1 000 次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建模组有主动脉硬化风险者年龄、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尿素、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红蛋白(Hb)、饮酒、血脂异常、糖尿病比例高于无主动脉硬化风险者,肾小球滤过率(GFR)、血小板计数(PLT)低于无主动脉硬化风险者(P0.05)。根据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以年龄、心率、FBG、Hb 为预测因子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模型训练集的 AUC 为 0.941(95%CI=0.920~0.962),灵敏度为 0.832,特异度为 0.917。验证集的 AUC 为0.961(95%CI=0.914~1.000),灵敏度为 0.872,特异度为 0.964。DCA 结果显示使用主动脉硬化早期筛查模型可以使受试者在临床中获益。结论 本研究基于年龄、MAP、Hb 和 FBG 4 个简易指标,建立了早期主动脉硬化风险筛查模型,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早期血管功能筛查的方法。

  • 基于多学科协作的 CBL 教学法对提高全科医师临床应诊能力的影响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7-0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培养高质量的全科医学人才是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核心,但我国现有的全科医生培养方式仍存在不足,致使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服务中岗位胜任力不足,故如何提高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是目前全科医学教学的重中之重。目的 探索基于多学科协作的 CBL 教学法对提高全科医师临床应诊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7 月—2023 年 7 月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培训的 26 名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批次分为三组:传统教学组,CBL 教学组和多学科写作诊疗(MDT)+CBL 教学组,同一批次教学方法相同。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方法、CBL 教学法和 MDT+CBL 教学法,采用莱斯特评估套件(LAP)对学员临床应诊能力进行评价,并采用自主设计的匿名调查问卷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 理论考核成绩:MDT+CBL 教学组考试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组和单纯 CBL 教学组(P<0.05)。临床应诊能力考核:MDT+CBL 教学组 LAP 总分高于传统教学组和 CBL 教学组(P<0.05),MDT+CBL教学组在接诊和病史采集、患者管理、解决问题、医生行为和与患者的关系及预防性治疗方面的得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和 CBL 教学组(P<0.05)。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三种教学模式中 MDT+CBL 教学模式总体满意度得分高于 CBL 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P<0.05),且 MDT+CBL 教学组学员的知识外延能力、指导健康生活方式能力、处理合并症能力、指导患者康复能力和社区合理用药能力得分更高(P<0.05)。结论 基于多学科协作的 CBL 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全科医师的临床应诊能力,提升岗位胜任力,是全科医学教学新模式。

  • 数字健康背景下糖尿病基层医防融合服务的需求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7-0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居民疾病谱变化,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患病率逐年攀升,亟需建立广覆盖、高效率的基层医防融合模式。已有研究多聚焦于健康管理服务需求及服务采纳的影响因素,鲜有对数字技术下慢病医防融合服务需求进行识别与分析。目的 探索数字健康背 景下居民对糖尿病医防融合服务需求,以及不同服务内容对服务对象接受度与满意度的影响,以期为公众完善全过程、全方位的医防融合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结合相关研究与实际工作,确立了 20 项糖尿病医防融合服务需求调查项目,并于 2023 年 1—6 月,采用便利抽样法调查福建省、广东省和云南省的糖尿病患病及风险人群,获取 410 名受访者数据,根据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类型和医保类型五类人口学特征,依据 Kano 模型分析法进行属性分类分析,考察不同属性的服务需求与居民满意度的关系,进而提出糖尿病医防融合服务供给策略。结果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居民对糖尿病医防融合服务需求显示出共性和个性差异,其中,不同年龄段和文化程度的人群服务需求差异较大。糖尿病防治群体的医防融合服务需求聚焦在筛防和诊疗环节,但互联网与社交媒体提供的相关便捷服务与用户的满意度无关。结论 应当提升糖尿病基层医防融合服务个性化水平,充分满足服务人群的“糖尿病与并发症初步筛查”等必备属性需求,完善“建立全周期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等期望属性服务,以及提升“风险预测”“远程健康监测”等魅力属性需求的服务。

  • 动态系统评价制作方法与流程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7-0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动态系统评价是一种持续更新的系统评价方法,旨在及时纳入新证据,以确保医务人员和政策制定者能够及时获取最新信息以做出最佳决策。与传统的系统评价相比,动态系统评价通过定期检索、筛选和分析新证据,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从而更好地满足快速变化的临床实践需求。本文通过比较动态系统评价与传统系统评价和快速评价,旨在介绍动态系统评价的适用条件、制作方法与流程,探讨其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结合实例说明其制作流程和动态更新的关键环节,以期为学者制作动态系统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 注射用利培酮微球(II)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7-0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长效抗精神病药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中的重要选择之一,能有效预防复发。注射用利培酮微球(II)在剂型上进行了改良,能够保持血药浓度平稳,但目前尚缺乏维持期临床疗效的相关研究。目的 评价注射用利培酮微球(II)在维持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单臂、自身对照的多中心研究。纳入 2021 年 5 月—2022 年 5 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苏州市广济医院 3 个中心,18~65 岁维持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由口服利培酮制剂换成注射用利培酮微球(II)维持治疗,治疗期间每 2 周注射 25mg、37.5 mg 或 50 mg,随访 12 周,分别在基线、2、4、8、12 周末使用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患者社会功能;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患者临床症状及总体病情变化;使用欧洲五维生存质量量表(EQ-5D)评定患者健康状况;使用辛普森 - 安格斯量表(SAS)、巴恩斯静坐不能评定量表(BARS)、不自主运动评定量表(AIMS)评定患者锥体外系反应,并采集患者实验室指标。结果 研究共纳入 71 例患者。治疗第 2、4、8、12 周末患者 PSP 总分分别为(48.20±24.65)分、(49.07±25.81)分、(50.46±26.96)分、(51.85±28.16)分,均高于基线[(43.89±22.32)分](P<0.05)。治疗 12 周末患者 PANSS 总分、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评分均较基线降低(P<0.05)。CGI-S 评分较基线下降(P<0.05),CGI-I 评分 12 周末较 4 周末下降(P<0.01),EQ-5D 评分较基线提高(P<0.05)。常见不良反应为泌乳素升高、锥体外系反应(EPS)、头晕等,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因不良反应脱落者。结论 注射用利培酮微球(II)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期的临床症状,且耐受性良好。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报告结局测评工具研究现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7-0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其急性加重作为一种急性事件,严重影响COPD 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检索 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经纳排标准共筛出 69 篇代表性文献,发现目前国内外应用于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报告结局的测评工具共 23 个,除EXACT-PRO 外均直接采用稳定期患者报告结局测评工具,可分为普适性、疾病特异性及症状特异性测评工具,主要涉及症状、生理领域、社会领域、心理情绪、日常活动等领域。建议未来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生存质量研究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1)加强特异性测评工具研究;(2)重视经典测量理论、项目反应理论及概化理论联合应用;(3)重视测评工具最小临床重要差值研究;(4)合理选择测评工具。

  • 考虑纤维波纹度的单向复合材料代表性体积元生成算法

    分类: 材料科学 >> 复合材料 分类: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航空、航天材料 提交时间: 2024-07-02

    摘要: 提出一种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UD-FRP)周期性高保真代表性体积元(RVE)的创建算法。首先基于随机游走算法,采用贝塞尔(Bézier)曲线表征纤维形态,使曲线各控制点处的切线方向的统计分布服从多变量冯米斯-费歇尔(Von-Mises Fischer)函数,创建出初步的软核模型。进而基于力偏置算法,在保证RVE内部纤维不产生过度扭曲的前提下,调整纤维间的重叠,创建出对应的硬核模型。调整过程中,通过引入三维近邻列表算法,大幅提高算法效率。最后对所创建的含有纤维波纹度特征的RVE模型进行了横向剪切渐进损伤分析,用以揭示该方法的研究价值及应用领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创建不同尺寸及纤维波纹度的RVE几何构型,这种含有波纹度特征的纤维构型会对UD-FRP的横向剪切性能产生一定影响,纤维波纹度越大,UD-FRP的横向剪切强度越大。

  • Summary of evidence for the use of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in symptom management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7-02

    摘要: ObjectivesTo search and summarizethe best evid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in symptom management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medical staff to implem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 symptom management for lung cancer patients.Background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often have treatment-related symptoms during treatment, 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increases the treatment cost of patient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technology plays a role in reducing adverse reactions, improving tumor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DesignAn integrative review of the study.MethodsAll evidence from guideline collaborative networks,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websites, and well-know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atabases in the last 10 years was searched. Literature quality evaluation tool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the included literature, and evidence was extracted from those that met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The PRISMA checklist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current study.ResultsA total of 34 best evidences of the use of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in symptom management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were obtained. They are from three aspects: symptom management, emotions, and diet.ConclusionThe existing evidence shows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has certain curative effect in the symptom management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tandardized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more clinical research, systematic evaluation and other evidence are still needed in the future.Relevance to Clinical PracticeThis studysummarizes the evidence for the use of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in symptom management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and provides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for clinical nursing staff to carry ou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lung cancer symptoms.Patient or Public Contribution/sThere are no patient or public contributions to this study.

  •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the cervix: The value of postoperative radiation in early-stage disease 「open review」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7-02

    摘要: 目的: 早期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及化疗;常规术后放疗的应用仍有争议。本研究评估早期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术后放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入组2006年-2022年的早期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患者;按术后是否放疗分为术后未放疗组(组A)和术后放疗组(组B)。使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总生存率。结果: 入组66例患者,组A共32例 (48.5%),组B共34例 (51.5%)。术后随访35 (区间12-116) 个月, 26例 (39.4%) 复发。与组A相比,组B的盆腔复发率略低 (12.5% vs 2.9%, p = 0.142),远处转移率略高 (28.1% vs 44.1%, p = 0.177),总复发率相似 (29.4% vs 31.3%, p = 0.871)。组B的宫颈间质浸润≥1/2更常见 (28.0% vs 63.0%, p = 0.012),此类患者(宫颈间质浸润≥1/2)术后放疗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33.9个月 vs 47.9个月) 和总生存期 (40.7个月 vs 70.0个月) 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p = 0.963, p = 0.636)。淋巴脉管间隙受累是术后肿瘤复发的高危因素 (HR 9.13, p = 0.005),但此类患者术后放疗未改善无进展生存期 (51.5个月 vs 48.8个月, p = 0.942) 和总生存期 (53.9个月 vs 60.6个月, p = 0.715) 。研究局限性: 回顾性队列研究,样本量偏小。结论: 早期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术后放疗可改善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淋巴脉管间隙受累是术后肿瘤复发的高危因素,但此类患者术后放疗可能并无生存获益。

  • 基于扎根理论的科技智库知识服务效能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4-07-02

    摘要: [目的/意义]通过探索科技智库知识服务效能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可促使科技智库知识服务效能的整体提升与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其发挥更高的决策咨询价值,也可为科技智库知识服务效能的量表和评价体系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本文采用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通过深度访谈调查科技智库知识服务的实施情况,然后对访谈所得原始材料进行三级编码分析,最终构建科技智库知识服务效能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理论模型。[结果/结论]科技智库知识服务效能涵盖应用价值实现、理论研究深化、供需机制形成三个方面。基础资源(支撑力)、智慧协同(保障力)、用户需求(驱动力)、服务特质(建构力)共同决定其知识服务效能的高低,各维度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促和依存关系。其中,用户需求对智库知识服务效能和其他因素的作用关系呈放射状特征,正趋于知识服务的中心位置。因此,需求驱动的多元化机构资源协同融合不仅对智库知识服务效能作用显著,更利于缓解紧张的“智库-决策”供需关系,需在今后的政策制定与知识服务实践中予以重视。

  • 适合度不破 进化论不立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4-07-02

    摘要: 适合度是生物适应自然能力的测定依据。提高适合度是生物和人类先天具有的本性,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动因,是个体选择论、群体选择论、亲缘选择论、基因选择论、多层次选择论等共同的理论基础。现行适合度理论将生物和人类的本性归结为最大限度地传播共同基因,与生物和人类行为以及生物进化事实严重不符,导致了至今无解的“达尔文主义难题”。打破现行适合度的桎梏,用新的适合度理论取而代之,生物和人类行为以及生物进化事实才能得到圆满解释,生物进化论才能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

  • 高层次主体选择论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进化论 提交时间: 2024-07-01

    摘要: 达尔文自然选择论最初是个体选择论,但是不能合理解释生物的“利他主义行为”,由此产生了著名的“达尔文主义难题”。学者们又提出了群体、亲缘、基因、多层次等多种选择论,难题依然未解。本文提出了高层次主体选择论,指出生物和人类的体内和体外存在不同层次的主体,每一层次主体都可以成为自主需要主体,成为支配生物发生适应自然行为的高层次主体,成为自然选择单位。生物本性是利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需要。依据这一理论可以圆满解答“达尔文主义难题”以及一切生物行为和生物进化事实。

  • Humans are invited to write cell backbones as complex numbers by writing polyribonucleotides as computable numbers

    分类: 生物学 >> 分子生物学 分类: 数学 >> 逻辑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7-01

    摘要: Polymer aggregates and molecular polymers are written as computable numbers, realizing the unity of cells and universal Turing machines with the Entscheidungsproblem. However, whether the Entscheidungsproblem of cells really exists remains elusive. Alan Turing found universal Turing machines read only computable numbers written by humans who further differentiate transcendental numbers from the set of computable numbers by Georg Cantor’s diagonal process. It follows that the decidability of the Entscheidungsproblem derived from humans eliminates the independence of computable numbers from each other and enables computable numbers to be fused with each other into the set of computable numbers, with the result that humans are endowed with a capacity to read of the fusion of computable numbers with each other into the set of computable numbers by humans to read the set of computable numbers by being endowed with a capacity to write computable numbers. Accordingly, it is shown here how humans write cell backbones as complex numbers read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chines emulated by cells by writing polyribonucleotides as computable numbers read by universal Turing machines emulated by extracellular ribosomes to extend Georg Cantor’s continuum hypothesis by extending Alan Turing’s work on the Entscheidungsproblem, realizing the unity of humans, cell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chines without the Entscheidungsproblem.

  • 科技期刊与知识类意见领袖合作科普传播模式研究

    分类: 数字出版 >> 互联网期刊 提交时间: 2024-07-01

    摘要: 【目的】探究科技期刊与知识类意见领袖协同合作在科普传播中的模式构建及其具体实践策略。【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剖析科技期刊与意见领袖在科普传播活动中如何有效协同,揭示其合作模式的关键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结果】科技期刊与意见领袖合作科普传播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基于系统论观点构建涵盖实施系统、质量保障与效果评估系统、激励系统的合作型科普传播模式。【结论】科技期刊应积极整合内外部资源,建立健全合作机制,携手创新科普形式,拓展传播渠道,扩大科研成果的社会价值。

  • 科技期刊B站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分类: 数字出版 >> 互联网期刊 提交时间: 2024-07-01

    摘要: [目的]深入研究和理解科技期刊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对于推动期刊媒体建设和促进科研成果广泛传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本文从传播要素和传播过程出发,遵循受众心理变化过程对传播效果进行细化,构建科技期刊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识别理论框架。获取“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不包括科普期刊)在B站的传播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科技期刊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科技期刊B站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传播主体要素,如集成主体、主办单位类型;传播渠道要素,如账号认证、更新频率;传播内容要素,如内容主题、标签数量、字幕和发布时间。[结论]为提升科技期刊视频传播效果提出多元策略:鼓励期刊“抱团取暖”、主办单位加强资源牵引、提升账号公信力、保持适度活跃性、打造内容品牌、传达精准内容、优化推送战术。

  • 开放科学视域下科技期刊的知识转化路径研究

    分类: 数字出版 >> 互联网期刊 提交时间: 2024-07-01

    摘要: [目的]探究开放科学理念与政策视域下科技期刊的功能定位,充分调动和发挥科技期刊在知识生产网络中的积极作用,创新科技期刊的知识转化应用路径。[方法]通过文本分析、案例研究和逻辑论证,将开放科学背景下科技期刊的知识转化路径与传统科技期刊知识转化路径进行比较研究,提炼总结出科技期刊进行知识转化路径创新策略。[结果]围绕研究人员、学术机构、政府、公众等不同对象,提出科技期刊多元知识转化路径和融合集群发展模式。[结论]开放科学视域下,科技期刊在知识生产网络中处于链接性行动者主体地位,发挥桥梁通道作用,积极变革与创新知识转化路径,可以提高知识转化效率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