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突破性创造力与渐进性创造力真的区分开了吗?基于2011~2024文献的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7-20

    摘要: 员工创造力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但以往将创造力作为单一变量越来越不能满足 理论与实践的需要。自2011年Gilson和Madjar迁移创新研究文献中的突破性创新和渐进 性创新这一对概念,首次提出将创造力区分为突破性与渐进性两类以来,相关理论与实证 研究逐渐涌现。本文通过回顾此后13年的79篇相关中英文文献,全面深入检验了区分两 种创造力的理论基础与实证证据。结果表明,虽然多数研究在理论上对两者进行了区分, 但仅半数研究基于这两种创造力的差异性构建了研究问题与理论模型。在实证方面,尽管 部分研究呈现了测量工具的区分效度证据,但多数研究尚未直接检验突破性与渐进性创造 力影响差异的显著性。值得注意的是,仍有超过四成的研究未在理论上进行区分或提供实 证支持。总体而言,未来学界应当在理论论证、研究问题与模型构建、实证检验中协同一 致地探究这两种创造力的本质区别与影响。基于此,指出了一系列有助于未来更好地区分 这两种创造力的研究建议,以及值得进一步探究的研究方向。

  • 赋能or去能:人工智能对创造性人格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7-19

    摘要: 创造性人格常被视为人类稳定且独特的禀赋。但当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下简称AI)技术侵入创造性工作领域,AI具备的“数字权威”导致人类对AI的自动化偏差,人类由创造力主导角色滑向依附角色只在一线之间,并通过影响个体的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新角色认同,最终威胁到个体的创造性人格。本研究拟基于“我能创新”和“我应创新”两条作用路径,厘清在创造性任务中使用AI及产生自动化偏差对个体创造性人格的影响,并探讨个体如何通过自我领导守住创新主体地位,以期深化对AI背景下创造性人格的研究。

  • 更道德抑或更社会:绿色消费的自我建构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7-16

    摘要: 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不仅出于环境关切的目的,还兼具构建自我身份的功能导向。本文通过梳理绿色消费动机的相关研究,发现个体通过绿色消费进行自我建构的双重机制:发挥道德补偿作用,消弭道德失调状态,重塑个体的内在道德身份;充当社会地位、权力、声望和财富的信号表征体系,彰显个体的外在社会身份。本文进而基于自我建构的理论视角,提出了绿色消费心理动力机制的整合模型。未来研究可从绿色消费自我建构的路径模式、关系机制、研究领域和对象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 共享型员工管理实践:理论构建与实证检验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7-16

    摘要: 共享型员工与平台企业之间不属于雇佣关系,基于雇佣关系的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面对这类新型员工显得捉襟见肘,探索专门针对共享型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势在必行。本文采用扎根理论、跨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共享型员工管理实践的结构维度、测量工具和作用机制进行系统探索。首先,以滴滴出行和花椒直播两个共享平台为案例,基于扎根理论构建了共享型员工管理实践的三级职能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包括平台支持、平台激励和平台约束3个维度。其次,基于职能体系开发了11题项的共享型员工管理实践量表。最后,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并发现:共享型员工管理实践各维度对共享型员工的工作投入均有正向影响,组织认同的中介效应显著,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部分显著。

  • 领导者如何通过学习机会评估减少由下属宣泄引起的领导日常辱虐行为?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7-12

    摘要: 现有文献主要从“宣泄者”视角出发,讨论宣泄如何影响了宣泄者的态度和行为,从“接受者”视角探索宣泄对接受者的影响的文献相对匮乏。仅有的“接受者”视角文章将领导者看作是被动的接受者,指出下属对领导者宣泄会引起领导者的负面情绪,进而导致领导者对下属做出负面行为。同时,文章还指出组织需要选择具有合适的个人特质的领导者来应对下属宣泄带来的挑战。不同于以往研究,本文将领导者看作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接受者,基于压力交互理论,提出在个体内层次,自我耗竭这一认知机制在领导者接受到下属宣泄和实施领导日常辱虐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同时,领导者自己能够通过下属宣泄学习机会评估来缓解下属宣泄导致领导者自我耗竭效应,进而减少领导日常辱虐行为。本文采用经验取样法,在一家大型制造业企业和一家金融服务企业收集了连续10个工作日、每天3次调研的数据,来自188位中基层领导者的1532个观测点的匹配数据支持了上述假设。

  • 创业激情的“错位”对创业努力和创业成瘾的机制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7-09

    摘要: 本研究基于身份控制理论,通过两项内容接续的子研究,深入探究创业激情的两个组成部分:创业身份中心性和强烈积极情绪的不同匹配状态,分别对创业努力和创业成瘾的影响,以及其中的潜在机制。在研究 1 中,对145名新创业者进行间隔6周,连续8次的追踪调查。研究 2 使用来自不同背景的不同样本,在再次验证研究 1 结果的同时,引入自满感和焦虑感这两种成就情绪作为中介变量,探究其潜在机制。(1)相较于身份中心性—积极情绪不匹配,二者匹配时的创业努力较高,创业成瘾较低。(2)相较于低身份中心性—低积极情绪,高身份中心性—高积极情绪创业者的创业努力较高,创业成瘾也较高。(3) 相较于低身份中心性—高积极情绪,高身份中心性—低积极情绪的创业者创业努力较高,创业成瘾也较高。(4)身份中心性—积极情绪不匹配会通过自满感降低创业努力,而通过焦虑感增强创业成瘾。结果回应了过往学者对创业身份中心性和强烈积极情绪二者间存在错位关系的呼吁,对于理解创业努力和创业成瘾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 创造性活动参与是否促进了恐怖娱乐消费?来自二手数据和实验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7-06

    摘要: 恐怖娱乐消费是指对唤起恐惧和害怕情绪的体验或产品的消费(如,观看恐怖电影)。以往研究表明,消费者会出于不同的动机和原因消费恐怖体验及产品。由于消费者过去的经历会对其后续消费偏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基于跨情境视角探究了影响消费者恐怖娱乐消费偏好的前因。通过一项二手数据研究和六项实验研究,本文发现先前参与创造性活动(vs.非创造性活动)会促进消费者随后对恐怖娱乐消费的偏好与选择,自我效能的提升是中介机制。此外,本文还表明,创造性活动参与对消费者的恐怖娱乐消费偏好的影响受到反馈效价以及活动难度的调节。本文对已有的消费者创造力研究和恐怖娱乐消费研究做出了推进,对恐怖娱乐产业提供了实践启示。

  • 非工作时间工作连通行为影响工作感受和工作行为的元分析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6-27

    摘要: 工作数字化使得员工在非工作时间处理工作事务或进行与工作有关交流的行为愈发频繁,即非工作时间工作连通行为。近年来学者们关注非工作时间工作连通行为对员工工作感受和工作行为的影响。然而目前相关研究存在矛盾与不一致之处。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对2011年以来87个研究、90个样本的177个效应值进行三水平元分析,证实了非工作时间工作连通行为的双刃剑效应,并对文化差异和性别在非工作时间工作连通行为对员工影响中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1)非工作时间工作连通行为具有“双刃剑”作用,既能使员工产生积极工作感受/行为,也能产生消极工作感受/行为;(2)非工作时间工作连通行为的积极影响强于消极影响;(3)文化差异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与假设一致,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4)性别的调节效应不显著。本研究对实践和未来研究提供了建议。

  • “好压力, 坏压力?”算法规范压力对服务绩效的双刃剑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6-24

    摘要: 算法规范压力是零工工作者普遍面临的一种工作压力。作为一种融合了挑战性工作要求与阻碍性工作要求的双元混融型压力,算法规范压力会对零工工作者的服务绩效产生怎样的影响?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通过探究式访谈(研究1)、在线情景实验(研究2)和三阶段、多来源的实地问卷调研(研究3)得出以下结论:算法规范压力通过激发零工工作者的趋近式工作重塑正向影响服务绩效,并通过激发其回避式工作重塑负向影响服务绩效;算法透明度和在线社群支持起到重要“阀门”作用,即在高算法透明度和高在线社群支持情况下,算法规范压力通过激发趋近式工作重塑对零工工作者的服务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反之,算法规范压力通过回避式工作重塑对零工工作者的服务绩效产生负向影响。本研究结论有助于全面揭示算法规范压力的作用效果,启发平台优化算法管理实践。

  • 次优食品营销干预策略的有效性探究:来自元分析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6-20

    摘要: 次优食品是存在缺陷但可安全食用的食品,次优食品的商业化成为减少食物浪费的重要策略。然而,次优食品营销干预策略有效性的实验结果存在分歧。本研究通过元分析方法整合了目前次优食品营销干预策略的实证研究,分析了认知导向和情感导向营销干预策略对消费者次优食品评价和购买的有效性,并探索了营销干预策略有效性的边界条件。研究纳入符合要求的原始文献32篇(57个独立样本),共94个效应量。结果发现,认知导向和情感导向营销干预策略能有效促进消费者对次优食品的积极评价和购买意愿,具有接近中等强度的有效性,且情感导向营销干预策略的效果优于认知导向营销干预策略。此外,次优食品特征、营销特征和顾客特征等因素调节次优食品营销干预策略的有效性。本研究发现为食品相关企业营销部门和政府部门提供了管理启示。

  • 线上领导领地行为的内涵、测量、前因及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6-19

    摘要: 线上办公日渐成为常态, 虽与组织的时空分离给予员工高度自主, 但削弱了领导的控制感并带来不确定性。领导如何实现在虚拟空间的控制感, 保持其管理有效性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然而, 鲜有研究将“线上办公”与“领地行为”结合, 故限制了对线上控制和线上领导领地行为表征形式的理解。本研究拟首先开发符合线上办公这一时代背景的线上领导领地行为量表, 提供实证测量工具; 其次, 探讨并解析线上办公与线上领导领地行为的联系; 再次, 线上领导领地行为虽能化解领导关于控制方面的忧虑, 却会违背员工对自主的期望, 故本研究提出并分析这一行为的双刃剑效应; 最后, 分析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调节作用。关注线上领导领地行为这一命题可为线上控制提供有益借鉴。

  • 妒忌还是钦佩:员工对同事被授权的心理与行为反应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6-17

    摘要: 在强调激活个体及其自主性的背景下,授权的作用和意义日益凸显,然而员工如何看待同事被授权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完整的回答。基于社会比较理论,本研究从旁观者视角出发,探讨了不同程序公平感的员工在面对同事被授权时会产生何种情绪(妒忌vs.钦佩; 研究一和二)和行为反应(研究二和三)。研究一采用情景实验(N = 238),结果表明,当程序公平感低时,同事被授权和程序公平感交互对妒忌具有正向影响;当程序公平感高时,同事被授权和程序公平感交互对钦佩具有正向影响。研究二采用基于三时点的实地问卷调查(N = 306),研究三采用经验取样法(N = 1285),不仅再次验证了研究一的结果,还发现妒忌与职场排斥正相关,钦佩与观察学习正相关,并且妒忌和钦佩分别在交互项对结果变量(排斥和学习)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为领导者正确认识授权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 虚拟沟通如何影响上下级权力配置?基于身份自构和互构的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6-09

    摘要: 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虚拟沟通逐渐成为组织中最主要的沟通方式。相较于传统面对面沟通,虚拟沟通具有线索滤除、地理分散性和异步性等特征,其极大减少了上下级沟通时的权力线索和社会规范约束,并引发权力行使和反馈过程的中断,冲击了上下级现有的权力关系格局。然而,以往研究较少关注虚拟沟通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传统基于职位权力的上下级权力配置。本研究基于身份自我建构和相互建构视角,聚焦上下级虚拟沟通,探究个体层次的静态技术线索、事件层次的动态信息行为和人际层次的虚拟沟通模式如何影响上下级心理和结构权力配置。本研究整合组织行为、信息系统和传播等学科的视角和理论,构建了虚拟沟通影响上下级权力配置的理论框架,拓展了组织沟通和权力的研究内容与边界,并将为组织虚拟沟通实践和虚拟团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 数媒时代焦虑抑郁与社会比较的关系:一项系统综述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6-08

    摘要: 社会焦虑和抑郁现象日益严重。为理解与探索数媒时代焦虑、抑郁的引致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方法,基于情感事件理论和社会比较理论构建框架,梳理了社会比较的不同亚型与焦虑、抑郁的关系以及网络媒体环境的权变作用。研究发现,消极社会比较(传统上行比较和下行同化比较)可能会引发焦虑和抑郁,社交网络平台对此负面影响具有催化作用;而情绪比较和下行对比比较可以缓解焦虑和抑郁,网络健康社区促进了情绪比较的积极作用的发挥。研究推进了社会比较理论在情绪情感领域的应用,确定了焦虑、抑郁与网络健康社区可供性的关联,也为网络社区服务、运营和设计的原则提供参考和借鉴以帮助个体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还指出焦虑、抑郁和社会比较关系后续研究的可能路径和方向。

  • 将功补过!基于身份维护视角的家庭-工作冲突作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6-05

    摘要: 家庭-工作冲突是组织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基于身份维护理论探讨了家庭-工作冲突对员工工作行为的积极效应。通过实验研究(研究1和2)和经验取样法研究(研究3)支持了理论假设:家庭-工作冲突导致员工感知工作表现失分,从而促使他们提升工作努力程度并减少家庭投入。相对女性员工,男性员工家庭-工作冲突通过感知工作表现失分对工作努力和家庭投入减少的正向间接效应较强。本研究的结论挑战了“家庭-工作冲突总是有害”的主流假设,并为组织在应对员工家庭-工作冲突问题时提供了重要启示,帮助其在实践中趋利避害。

  • 员工绿色创造力的诱发机制: 个体、情境及其共同作用模式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6-01

    摘要: “双碳”背景下,企业亟需加快绿色低碳发展进程。员工绿色创造力是企业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途径,指员工针对绿色产品、服务、流程以及实践提出具有原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新想法。然而,目前学界对绿色创造力诱发因素与作用机制的议题尚缺乏系统认识。个体(动机、认知、情感、态度、能力、行为)与情境(领导、愿景战略、管理实践、综合实力)因素构成了诱发员工绿色创造力的前因变量。在此基础上,将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模式归纳为两类:(1)“情境→个体”驱动路径模式,自我决定、社会认知、情感事件、态度改变理论是上述模式的解释视角;(2)个体与情境交互关系模式,素质激活模型与动机性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是上述模式的解释视角。未来研究可以从概念界定、文化影响、团队建设、动态属性、持续性以及代价等视角出发,丰富绿色创造力理论体系。

  • 当父母有助于成为好领导?基于“父母-领导增益”视角的领导力发展探究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28

    摘要: 领导力发展是组织管理领域的前沿研究主题,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亟待突破的现实问题。过往研究多关注组织内部培训和挑战性工作经历对领导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成效提升存在瓶颈。新的研究趋势强调跨领域的“全人”发展,特别是非工作场景经验对领导力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家庭-工作增益”理论视角,探讨父母角色经验如何通过工具性、情感性和效率性增益路径影响领导角色有效性,在理论层面上提出基于“父母-领导增益”视角的领导力发展模型。未来研究可明确父母角色经验和领导角色有效性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并尝试从强化增益意识等方面开展干预研究,以促进实践中的领导力发展。

  • 死亡意识与亲社会行为:死亡反省和死亡焦虑的不同效应及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24

    摘要: 本研究同时从死亡意识的消极层面和积极层面探讨和比较了不同死亡意识——死亡焦虑和死亡反省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一和研究二分别以亲社会倾向、公共物品博弈行为和真实的捐赠行为为指标,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室实验考察了死亡焦虑和死亡反省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不同取向的价值观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死亡焦虑负性预测或减少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倾向和行为;死亡反省正向预测或增加个体的亲社会倾向和行为。2)死亡反省和死亡焦虑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是一个双路径中介机制。自我增强价值观在死亡焦虑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自我超越价值观在死亡反省对亲社会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3)捐赠情境是死亡反省和死亡焦虑影响捐赠行为的调节变量。在公开捐赠情境下,死亡焦虑组被试的捐赠金额更高;在匿名捐赠情境下,死亡反省组被试的捐赠金额更高。捐赠情境分别正向和负向调节了死亡意识影响亲社会行为的两条中介路径。本研究揭示了死亡意识影响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效应机制和消极效应机制,为死亡意识的积极影响增加了进一步的证据支持。

  • 群体决策中人工智能的增强效果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22

    摘要: 人工智能凭借其强大的综合能力能够在各类情景中辅助人类决策。相比于个人决策,辅助群体决策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社会互动和影响。通过分析群体共识水平、信心水平与准确率三个方面的表现,本文探究了人工智能辅助对群体决策产生的影响。通过数学建模、数值仿真和行为实验,我们发现人工智能辅助对群体决策的增强效果,包括提升群体共识、增强群体信心、提高群体专业绩效。此外,本文还发现人工智能辅助凝聚群体共识具有时效性,仅在人工智能直接参与时共识水平才会显著提高。而人工智能辅助增强信心水平具有滞后性,需要群成员内化后才会发挥作用,且更早的介入更有利于群体信心建立。研究结论揭示了人工智能辅助对群体决策影响的效果,增强了对群体决策中人与人工智能互动理解,为优化群体决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缺钱还能上好班吗?财务压力职场溢出效应的表现、机制与条件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19

    摘要: 近年来,财务压力已成为个体的头号压力来源,它不仅负面冲击个体生活,还影响员工职场表现。然而截至目前,学术界对于它究竟如何影响员工的职场表现,为何产生影响以及在何种情况下造成影响还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为回答上述问题并启发学术研究和助力管理实践,系统梳理了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了财务压力的职场溢出效应框架,全面呈现了财务压力职场溢出效应的具体表现、发生机制和边界条件。总体上,(1)个人或家庭财务压力不仅显著影响个体工作表现 (如态度、行为和绩效)、职业结果和工作家庭关系,还影响同事、团队和组织产出;其主要产生负面影响,但也能激发一些积极行为。(2)财务压力主要通过资源、认知和动机机制影响个体自身,通过不确定管理、补偿控制和情绪传染机制影响他人。(3)财务压力溢出效应强弱存在边界条件,如员工、工作和宏观情境特征。未来研究需进一步厘清不同类型财务压力溢出效应的差异、丰富其研究主体和研究方法、挖掘化“压力”为“动力”的边界条件,以及开展针对中国社会文化情境的研究,以推动对该领域的深入探讨并指导管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