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季风与西风相互作用在现代青藏高原产生连锁式环境效应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09-20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西风与印度季风两大环流是控制青藏高原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决定性因素。研究显示两大环流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基于降水稳定同位素实测与模型模拟发现青藏高原现代西风与印度季风的相互作用特征表现为3种模态,即印度季风模态、西风模态和过渡模态。基于湖泊沉积记录的分析,发现3种模态主控范围在历史时期不断发生变化。3种模态对现代青藏高原环境产生连锁式环境效应,使得该区的冰川、湖泊、生态系统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具体表现为印度季风模态的冰川强烈退缩,湖泊趋于萎缩;西风模态的冰川趋于稳定甚至部分出现前进,湖泊趋于扩张;过渡模态的冰川退缩程度减弱,湖泊变化不明显。西风模态的植被返青期提前,印度季风模态的植被返青期推后,而过渡模态的植被过程比较复杂。

  • 数据本地化的范式评述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分类: 管理学 >> 管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3-08-23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数据本地化是全球数据治理的焦点问题,其对全球数据治理的影响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一国一域。多年 来,印度在跨境数据流动和数据本地化等方面一直遵循独特的政策框架,而对数据主权的坚持也反映了其在 国际舞台上的立场。文章以印度数据本地化的范式为研究依托,讨论数据本地化的政策动机和实际效果之间 存在脱节这一普遍现象,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入印度目前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数据本地化措施作为发 展中国家应对数据安全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印度数据本地化的范式研究,发现这一政策动机和实际效果的脱 节既是共性问题,也存在框架建构上的不合理及研究方法上的局限;通过调整本地化的现行治理框架,有助 于缓解数据国际化和规制本地化之间的紧张关系。不仅如此,合理的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应寻求安全与发展的 价值平衡。中国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倡导者也是重要推动者;积极参与数据跨境流动国际规则制定,提升跨境 数据治理的话语权,将是中国的应然选择。

  • 血桐与中平树基因组调查及 SSR 分子标记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印度血桐与中平树是大戟科血桐属植物,该属植物具有多种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民间医学中许多疾病的治疗,这两种植物种子中含有的神经酸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为确定适合印度血桐与中平树的全基因组测序研究策略。本实验采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首次测定了印度血桐与中平树的基因组大小、杂合率、重复率等基因组信息;初步分析了两种材料的

  • 西醋栗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西印度醋栗为大戟科叶下珠属常绿灌木或乔木,主产泰国、越南、缅甸、老挝等地,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和元江有引种栽培。该植物果实可食用,枝叶、根茎、果实等在东南亚各国被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哮喘、糖尿病、皮炎、发烧、天花等,印度尼西亚、泰国、印度等地区亦用其叶做蔬菜食用。有关其化学和药理活性研究,主要集中于根、茎和枝叶。根、茎主要含倍半萜、二萜和三萜,枝叶则主要为黄酮类成分。部分化合物显示有显著的抗乙肝病毒、抗菌、抗炎、保肝和降压等活性,其中,多个降没药烷型倍半萜对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和 e抗原(HBeAg)的 IC50 值为 0.8~36 mol·L-1,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倍半萜结构中 C-5 位的缩酮和C-13 位的糖基取代可能对抗 HBsAg 和 HBeAg 的选择性有贡献。本文综述 1966—2020 年西印度醋栗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为该植物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

  • 洋偶极子中的西极子对西藏高原盛夏降水的影响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11-19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利用西藏高原地区1987-2016年的逐月夏季降水资料和印度洋偶极子指数资料分析了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原地区盛夏降水与表征西印度洋异常海温的西极子指数表现出良好的相关关系,在西极子指数正异常年时高原降水偏多10%~30%,其中高原中部偏多最为显著,而在负异常年时与之相反。分析其机理研究发现,在正西极子异常年,南海和西太暖池区域的深对流加强、西太副高偏西偏南和印度热低压的减弱使得来自热带的水汽更容易深入高原腹地,其次,南亚高压东体异常增强,配合低空异常辐合,都使得高原降水偏多。同时,高原上空局地纬圈环流在高原中部(90 °E附近)上空(400 hPa以上)有异常辐合上升区,使得高原中部更容易发展暖湿切变线、高原低涡等中尺度涡旋低值系统,造成更多的降水。本研究从高原气候变化响应海洋年际变化的角度分析了区域降水的季节差异,可以为高原气候预测提供新的思路。

  • 河流域气温、降水、蒸发 及干旱变化特征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6-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基于印度河流域及周围54个地面气象站气温、降水资料,结合CRU气温和GPCC降水全球格点化陆面再分析资料,通过插值构建了一套0.50 x0.5“分辨率1980-2016年逐月格点数据集。采用Thornthwaite方法计算了潜在蒸散发,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助,探讨了印度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干旱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 1980-2016年,印度河流域年平均气温以0. 30 0C·(10 a)一‘的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21世纪初增温幅度最大;干季(11月一次年4月)升温速率较快,达0.36 0C } (40 a)一‘,湿季(}5 } 10月)增速0.25 0C } (10 a)一‘。年降水量呈现少雨一多雨一少雨一多雨年代际振荡。伴随着持续升温,年和各季的潜在蒸发量增加显著。干季干旱频率较多,但湿季干旱强度高,各季干旱频率与降水呈现较一致的年代际波动;干旱的影响面积在干季呈现微弱地增加趋势,湿季却略有减少趋势。(2)空间上,除西北局部,流域其他区域的年和季平均气温、潜在蒸发量增加趋势显著,均达到95%置信水平。其中南部平原和东北山区升温幅度较高,南部平原区潜在蒸发量增加也较大。新德里到喀布尔的东南至西北带状区域的年和湿季降水量,以及喀布尔周围地区的干季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东南平原区和东北局部山区的干季,以及东北和西南局部山区的湿季呈现显著的干旱化态势,需要加强防灾减灾的意识并采取相应措施,以规避干旱增多带来的不利影响。

  • 河上游流域冰川度日因子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20-01-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当前,基于正积温的度日模型广泛应用于冰川消融研究中,该模型的核心参数是度日因子。根据印度河上游Sachen、Gharko、Barpu冰川2014—2016年的物质平衡和气温实测资料,计算得到消融期内各冰川研究区的度日因子,并分析了度日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Sachen、Gharko、Barpu冰川度日因子均值分别为2.83 mm⋅d-1⋅℃-1、3.74 mm⋅d-1⋅℃-1、3.91 mm⋅d-1⋅℃-1;各冰川度日因子皆随着海拔升高而递增,海拔递增率分别为0.003 7 mm⋅d-1⋅℃-1⋅m-1、0.007 4 mm⋅d-1⋅℃-1⋅m-1、0.004 1 mm⋅d-1⋅℃-1⋅m-1;对于同一观测点而言,度日因子不是一个常数,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冰川度日因子随着年际变化呈增加的趋势;度日因子受表碛影响显著,度日因子整体上随着表碛厚度的增加而递减。然而表碛厚度低于2cm时,表碛的覆盖作用促进了冰川的消融,表碛覆盖区冰川度日因子大于裸露区冰川;冰川朝向的变化对度日因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面向阳坡的冰川度日因子随海拔递增率大于阴坡。

  • 图书情报学教育中阅读服务类课程 特色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知识管理论坛》

    摘要: [ 目的 / 意义 ] 印度拥有较完备的图书馆服务网络和人才培养体系,其在阅读服务课程建设 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对于我国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方法 / 过程 ] 首先采用网络文献调查 法对印度从事图书情报学教育的院校进行调查,然后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开设的阅读服务类课程。 [ 结果 / 结论 ] 发现印度有两所大学系统地开设 3 门阅读服务类课程,这些课程涉及的服务对象覆盖儿 童和成人两个代表性群体。课程内容全面,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在图书馆阅读服务理论与方法方面受 到系统的训练。印度的阅读服务类课程具有针对性强、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灵活的在线教育 3 个特点,可以较好地解决印度对阅读服务人才的大量需求。从印度的经验得到 3 点启示:设计涵盖主要 阅读服务馆员和服务对象的课程体系;设计并实施具有实效的模块化实习项目;依托网络开设证书课程。

  • 河上游Bagrot山谷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及与水汽来源的关系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3-0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利用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在印度河上游流域Bagrot山谷降水稳定同位素(δ18O和δD)观测结果以及当地气象资料,利用同位素示踪及统计分析方法,并结合HYSPLIT模型,对研究区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大气水线以及水汽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Bagrot山谷降水稳定同位素的季节变化明显,δ18O与δD秋冬季偏低,春夏季偏高,且与气温变化一致,存在显著的温度效应,而降水量效应不明显。而且发现,研究区局地大气水线截距和斜率均低于全球的,反映了降水过程中云下二次蒸发作用较为强烈,特别是,不同的降水形态导致该研究区局地大气水线的斜率和截距不同。当液态降水(降雨)发生时,由于在较为干旱的气候环境下,雨滴在降落的过程中受到二次蒸发相对较强,使得局地大气水线的斜率和截距偏低;而当固态降水(降雪)发生时,由于温度较低,受再循环水汽和二次蒸发的影响较小,导致局地大气水线的斜率和截距均偏高。Bagrot山谷及其周边地区,从南到北局地大气水线的斜率相差不大,而其截距总体上随着纬度升高而降低,可能与云下二次蒸发导致稳定同位素发生的不平衡分馏逐渐强烈有关。通过Bagrot山谷站点降水稳定同位素观测结果并结合HYSPLIT模型的后向追踪,研究还发现,研究区全年主要受西风环流以及局地环流的影响。但与研究区以北的临近站点(慕士塔格、和田等)相比有所不同,由于Bagrot山谷位置更靠南,其仍然偶尔受到来自南方的海洋性水汽影响。这一研究结果可能对该地区树轮稳定同位素记录的解译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 国际化发展视角下中印传统医学对比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3-28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我国重要的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资源,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重要内容。在全球传统医学体系中,印度传统医学具有极大影响力,印度传统医药的发展现状、国际化发展战略及影响等方面与中医药具有可比性。本文从国际化发展视角出发,从卫生服务、卫生人力资源、传统药物生产能力、卫生系统财政拨款及医保政策、健康治理、产品出口规模及目标市场、国际化发展及影响七个方面对中印传统医学进行对比,旨在借鉴其国际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提出思考,从而积极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加深海外中医药文化认同及推进中医药参与全球健康治理贡献重要力量。

  • 青藏高原最近40年湖泊变化的主要表现与发展趋势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青藏高原的湖泊面积超过我国湖泊总面积的50%以上,是“亚洲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70年代—2018年,湖泊数量和面积均出现明显增长,但变化速率并不均一。1990年之前,低温抑制冰川融水导致湖泊水量出现负平衡。1990—2000年,温度升高使得冰川融水和湖泊水量增加。2000年以后,降水是导致湖泊水量增加的主要因素,但2005—2013年的连续气温上升,使得蒸发加强并削弱了湖泊水量增加的速率。在青藏高原中西部和西北部地区,2000—2013年的湖泊水量增加则更多是受冰川融水的主要影响。20世纪70年代—2013年,青藏高原湖泊水量变化的空间特征与西风和印度季风区降水变化趋势一致。气温上升和增加的长波辐射使得湖泊水温明显增加,并促进了食物链的传输效率。随着湖泊水量增加,湖泊盐度普遍下降,继而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使湖泊生态系统结构相对复杂。未来20年,青藏高原内陆封闭湖泊水量将继续增长,但速率将有所下降。对“亚洲水塔”而言,青藏高原的湖泊研究应聚焦宏观尺度的水量赋存与水量平衡、湖水主要理化性质与生态系统参数,以及湖泊变化在大尺度气候变化中的水循环作用过程。

  • 中缅洋新通道建设战略研究――运用智库双螺旋法谋划海公铁跨境多式联运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对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适应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和破解“马六甲困局”意义深远。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课题组基于智库双螺旋法的逻辑认知并站在战略、全局、时代和历史的高度,系统性研究、创造性提出“双Y 字形”中缅印度洋新通道战略布局新构想:近期赋能现有交通设施发展海公铁跨境多式联运模式,中远期通过投资建设发展海铁联运模式,打造中国西南直达印度洋乃至大西洋的战略通道。目前,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正朝着常态化、规模化、专业化、效益化方向积极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