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时代的电视剪辑技术研究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新媒体的发展对电视这种传统媒体形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作为大众媒体,电视基于信息传达和艺术展示的直观性优势依然有着相对稳定的观众群。剪辑是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必要环节,尤其是在现代电视节目的制作中,一个节目是否精彩,其很大程度取决于后期剪辑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目前许多电视从业者已经将如何提升电视剪辑的技巧性和艺术性作为重点研究内容。本文从数字时代的电视剪辑技术发展情况出发,结合剪辑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策略进行简要探究。

  • 三级医院全科医学科中年住院患者慢病共病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1-0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近年来研究发现,慢病共病在我国中年人中的发病率约占40%以上,且仍呈上升趋势,其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甚至造成他们过早地死亡。然而,目前中年慢病共病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甚少。目的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中年慢病共病住院患者的疾病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该类患者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纳入2017-07-012023-02-28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全科医学科住院的中年(45~59岁)患者165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并统计慢病共病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不同慢病共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1650例就诊全科医学科的中年患者中,患0、1、2种慢病患者分别有79例(4.8%)、359例(21.8%)、1212例(73.5%)。患0、1、2种慢病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入院年份、入院途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病患病率居前3位的分别是:心脏疾病(66.1%,1091/1650)、高血压(41.1%,678/1650)、脑血管病(20.7%,342/1650)。与其他慢病共病的前3位慢病为糖尿病或血糖升高(97.3%,215/221)、高血压(97.1%,668/678)、血脂异常(96.1%,246/256)。1650例全科医学科住院的中年患者中,2种慢病共病的患者为581例(35.2%),3种慢病共病的患者为455例(27.6%)。2种慢病共病组合发生率居前3位的分别是心脏疾病+高血压(22.7%,132/581)、心脏疾病+慢性肺部疾病(13.1%,76/581)、心脏疾病+脑血管病(8.4%,49/581);3种慢病共病发生率居前3位的分别是高血压+心脏疾病+脑血管病(14.5%,66/455)、高血压+心脏疾病+糖尿病或血糖升高(10.5%,48/455)、高血压+心脏疾病+慢性肺部疾病(7.9%,36/4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民族为汉族(OR=26.778,95%CI=3.120~229.793)、回族(OR=46.143,95%CI=3.456~616.090)、东乡族(OR=52.966,95%CI=2.502~1121.195),入院年份为2020年(OR=0.406,95%CI=0.168~0.981)是中年住院患者患1种慢病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50~54岁(OR=0.461,95%CI=0.266~0.801),民族为汉族(OR=3.783,95%CI=1.433~9.983)、回族(OR=6.055,95%CI=1.107~33.126),职业为农民(OR=0.460,95%CI=0.252~0.839),入院年份为2020年(OR=0.416,95%CI=0.187~0.928)是中年住院患者患2种慢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三级医院全科医学科中中年患者占比约1/3,并且绝大部分为慢病共病状态,全科医学科在注重老年人的慢病的同时,更应注重中年人的慢病管理,提升临床上对该人群的认识,完善全科医生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建立更全面的全科医疗服务模式。

  • 个体近似数量系统与其数学能力之间的关系:发展研究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近似数量系统在个体数学能力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者之间的关系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随着年龄的增长, 相关程度逐渐减弱, 二者之间关系的作用机制可能由基数知识中介转变为多种中介变量的共同作用。未来可采用更严格的实验设计和多种研究方法考察各年龄段儿童近似数量系统与不同数学能力之间关系的发展趋势、因果方向、关键转折点和潜在机制, 以更好地理解近似数量系统在个体数学能力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 错觉轮廓的适应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错觉轮廓反映知觉的主动建构过程, 考察其是否存在适应效应有助于理解视觉系统反馈调节的特性。我们采用Kanizsa这种典型的错觉轮廓来研究其适应过程, 结果发现:Kanizsa错觉轮廓具有适应效应, 并且这种适应主要是由主观形成的整体轮廓造成的, 而不是由Pac-Man上的线条引起的。表明依赖于高级视觉皮层反馈调节的主观建构过程和自下而上的神经元信息一样, 会随呈现时间的增加, 神经活动减弱, 体现为适应效应。

  • 736AMeV28Si与C靶作用弹核碎片发射角研究

    分类: 核科学技术 >> 核科学与技术 分类: 物理学 >> 核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6-24

    摘要: 利用CR-39探测器、HSP-1000高速成像显微镜和PitFit径迹分析软件研究了中高能28Si与C靶反应产生的弹核碎片角分布。通过束流照射、化学蚀刻以及径迹重建等实验过程,给出了能量为736 AMeV 28Si与C靶反应弹核碎片发射角分布的最新实验结果,并与能量在800 AMeV和775 AMeV下28Si与C靶反应产生的弹核碎片发射角分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弹核碎片发射角的角分布平均值和宽度大于28Si束流粒子的散射角;大多数弹核碎片发射角小于2.0度,很少有发射角大于2.0度;不同电荷数Z的弹核碎片发射角平均值范围在1.0度以内,其角分布平均值和宽度随碎片电荷数Z的增加总体呈现减小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