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护理; 卫生保健改革; 国家医疗卫生体系; 预立医疗指示; 预立照护计划; 新加坡;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26
提交时间: 2023-09-27
摘要:安宁疗护是保障终末期患者善终权益,提升终末期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新加坡安宁疗护发展迅猛,目前已逐步建成完善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并在最新发布的国家死亡质量排名中位于亚洲前列。本文通过梳理新加坡安宁疗护现状,公众宣教、人才培养、慈善支持以及相关政策法律保障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最终提出我国应加强安宁疗护的社会认知、教育培养,发挥慈善团体和非政府组织的力量,提高现有安宁疗护承载力,构建安宁疗护相关制度和法律保障,以期达到实现终末期患者善终需求的目的。
关键词: 肾功能不全; 肾透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体成分分析; 不良结局;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09
提交时间: 2023-09-27
摘要:背景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和腹膜透析(PD)是当前尿毒症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如何更好的制定治疗方案解决透析患者水负荷问题一直都是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应用体成分分析(BCM)对不同模式透析患者转归的影响仍有争议。目的 BCM中的水负荷(OH)参数与MHD和PD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7年10月—2022年9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博爱医院、航空总医院、北京市昌平区医院、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维持性透析的3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肾脏替代治疗模式,将患者分为MHD组(n=188)和PD组(n=146)。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收集BCM相关参数。对纳入研究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透析治疗参数、体质量(BW)、收缩压、舒张压,计算多次随访结果的平均值,随访期间记录终点事件,首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ACM),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事件(CVE)、复合不良事件(CAE)、外科手术或骨折(SOF)。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终点事件与BCM参数的相关性,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患者发生次要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ACM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曲线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究患者ACM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311例患者完成了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9.9(18.0,36.0)个月,其中MHD组176例,PD组135例完成了随访。MHD组透析龄、BW、目标体质量、脂肪含量、脂肪组织指数高于PD组,水负荷低于PD组(P<0.05)。MHD组体质量平均值、目标体质量平均值、收缩压平均值、脂肪组织含量平均值、脂肪组织指数平均值高于PD组,水负荷平均值、水负荷标准差(OHsd)、水负荷最大变化值(OHd)、水负荷最大变化值低于PD组。MHD组CVE、CAE、SOF的发生率分别为16.5%(29/176)、39.2%(69/176)、4.0%(7/176),PD组分别为45.9%(62/135)、83.0%(112/135)、8.2%(11/135)。MHD组CVE、CAE发生率明显低于PD组(χ2=32.009,P<0.001;χ2=60.13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HD组细胞外水平均值/细胞内水平均值(OR=57.974,95%CI=1.393~2413.247)为CVE的影响因素,OHd(OR=1.255,95%CI=1.076~1.462)为CAE的影响因素;PD组患者年龄(OR=1.029,95%CI=1.008~1.052)为CVE的影响因素,OHd为CAE的影响因素(OR=1.962,95%CI=1.355~2.842)。两组患者ACM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示,PD组ACM发生率高于MHD组(χ2=7.145,P=0.00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MHD组ACM的影响因素(HR=1.070,95%CI=1.019~1.123),DBPm(HR=0.942,95%CI=0.854~0.992)、OHsd(HR=3.612,95%CI=2.072~6.296)是PD组ACM的影响因素。结论 PD组患者首要终点事件、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高于MHD患者,且PD患者较MHD患者OH更明显,BCM所得OH值的波动可以预测PD患者的ACM。
关键词: 回避限制性摄食障碍; 评估工具; 影响因素; 治疗措施; 儿童青少年; 综述;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22
提交时间: 2023-09-27
摘要:进食障碍治疗成本高昂,发病率逐年增高,且与其他精神障碍相比,死亡风险较高。回避性/限制性摄食障碍作为较新的一类进食障碍,相比其他年龄群体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更易出现,影响儿童青少年正常生长发育和社会心理功能。目前,国外研究较多,国内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因此,本文对儿童青少年回避性/限制性摄食障碍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和治疗方式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便秘; 慢传输便秘; 老年人; 气虚型; 促胃肠动力药(中药); 胃肠激素类;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15
提交时间: 2023-09-25
摘要:背景 调中益气汤最早用来治疗脾虚湿滞所导致的胃肠病。多年临证经验发现,调中益气汤加减可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STC)。目的 评价调中益气汤治疗老年气虚型慢传输便秘(STC)临床疗效及对肠动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银川市中医院 2022 年 5 月—2023 年 4 月肛肠科、治未病中心就诊的中医辨证为气虚型 STC 患者 100 例,选用 1∶1 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50 例和对照组 50 例。观察组采用调中益气汤煎汤口服。对照组 50 例口服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各治疗 4 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4 周后记录并比较每周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SBM)积分、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症状积分和 48、72 h 标记物排出率,检测胃肠激素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 4 周后,观察组每周 CSBM 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症状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48、72 h 标记物排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 5- 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肽(VIP)、生长抑素(SS)低于对照组,而胃泌素(GAS)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 4 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 =4.031,P=0.046);随访 3 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 =5.134,P=0.023)。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有 2 例服用调中益气汤后出现腹胀,对照组 4 例口服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出现口干、恶心、头晕等,均未进行对症治疗,试验终止后症状自行消失。结论 调中益气汤能够改善老年 STC 患者中医证候、胃肠传输时间和临床症状,调节胃肠神经激素水平,促进胃肠动力,且临床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新生儿窒息; 呼吸功能不全; 阿普加评分; 危险因素; 预后;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39
提交时间: 2023-09-25
摘要:背景 新生儿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高,而目前关于重度窒息并发新生儿AKI的相关研究则相对缺乏。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度窒息并发AKI的危险因素及近期预后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的预测价值,以采取措施减少AKI的发生,并提高此类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纳入2016年1月~2023年1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重度窒息17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并发AKI,分为AKI组(n=43)和非AKI组(n=129)。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记录AKI患儿的近期预后情况(住院期间存活或死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新生儿重度窒息并发AKI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相关指标对新生儿重度窒息并发AKI的预测价值。结果 AKI组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5 min Apgar评分、血小板计数低于非AKI组,昏迷状态比例、有创机械通气比例、合并呼吸衰竭比例、血胱抑素 C(Cys C)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 min Apgar 评分[OR=1.553,95%CI=(1.193~2.021),P=0.001]、有创机械通气[OR=2.965,95%CI=(1.021~8.611),P=0.046]、血Cys C值[OR=0.231,95%CI=(0.109~0.487),P<0.001]是新生儿重度窒息并发AKI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Cys C预测AKI的AUC为 0.777(95%CI=0.701~0.854,P<0.05)。AKI 组患儿住院死亡率为 51.2%(22/43),非AKI组患儿住院死亡率为21.7%(28/129),AKI组患儿死亡率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3.572,P<0.001)。结论 低5 min Apgar评分、有创机械通气、生后高血Cys C会增加重度窒息新生儿发生 AKI 的风险。生后血Cys C是预测新生儿重度窒息并发AKI的可靠指标。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术后认知并发症; 电针; 百会; 内关; 炎症; 铁死亡;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49
提交时间: 2023-09-22
摘要:背景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增加患者术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炎症反应和铁死亡是 POCD 发生的重要机制假说,而电针改善 POCD 患者学习和记忆功能机制不清。目的 观察电针对 POCD 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及炎性细胞因子和海马神经元铁死亡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 POCD 的作用机制。方法 2022 年 1 月—2023 年 2 月选取 18~20 月龄 SD 大鼠 72 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3 组:对照组(n=24)、模型组(n=24)和电针组(n=24)。根据术后 3、7 d 两个观察时间点将每组大鼠分为 2 个亚组(对照组术后 3 d 亚组、对照组术后 7 d 亚组、模型组术后3 d 亚组、模型组术后 7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3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7 d 亚组),每组 12 只。采用剖腹探查手术建立POCD 模型,选取电针组大鼠百会和内关穴进行电针刺激。采用 Morris 水迷宫装置检测大鼠行为学表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海马中白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的含量,检测海马组织脂质过氧化物(LPO)、Fe2+,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酰基辅酶 A 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 4(ACSL4)、铁蛋白重链 1(FTH1)、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 3(LPCAT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术后 3 d、7 d 大鼠组别与时间对大鼠术前认知功能训练逃避潜伏期均不存在交互作用(P 交互 >0.05),训练时间对逃避潜伏期主效应均显著(P 时间<0.05),组别对逃避潜伏期主效应均不显著(P 组间 >0.05)。模型组术后 3 d 亚组逃避潜伏期高于对照组术后 3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3 d 亚组,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 3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3 d 亚组,电针组术后3 d 亚组穿越平台次数低于对照组术后 3 d 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 7 d 亚组逃避潜伏期高于对照组术后 7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7 d 亚组,穿越平台次数低于对照组术后 7 d 亚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 7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7 d 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 3 d 亚组血清 IL-6、TNF-α 高于对照组术后 3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3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3 d 亚组 TNF-α 高于对照组术后 3 d 亚组,IL-10 高于对照组术后 3 d 亚组、模型组术后 3 d 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 7 d 亚组血清 IL-6 高于对照组术后 7 d 亚组,TNF-α 高于对照组术后 7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7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7 d 亚组 IL-10 高于对照组术后 7 d 亚组、模型组术后 7 d 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 3 d 亚组海马 IL-6、TNF-α 高于对照组术后 3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3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3 d 亚组 IL-6、TNF-α 高于对照组术后 3 d 亚组,IL-10 高于对照组术后 3 d 亚组、模型组术后 3 d 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 7 d 亚组海马 IL-6、TNF-α 高于对照组术后 7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7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7 d 亚组 IL-10 高于对照组术后 7 d 亚组、模型组术后 7 d 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 3 d 亚组 Fe2+、LPO、ACSL4、LPCAT3 高于对照组术后 3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3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3 d 亚组高于对照组术后 3 d 亚组,模型组术后 3 d 亚组 FTH1 低于对照组术后 3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3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3 d 亚组低于对照组术后 3 d 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 7 d 亚组 Fe2+、LPO、ACSL4、LPCAT3 高于对照组术后 7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7 d 亚组,FTH1 低于术后 7 d 亚组、电针组术后 7 d 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 3、7d 亚组海马组织视野内细胞核双核膜结构清晰,核周隙未见明显增宽,形态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核内染色质浓缩边集;胞质内少量线粒体膜破裂,膜结构消失;部分内质网明显扩张;并可见部分髓鞘断裂,排列紊乱;电针组术后3、7 d 亚组较模型组明显改善。结论 炎性细胞因子失衡和神经元铁死亡可能是 POCD 发生的重要病因机制;电针能够改善 POCD 老年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发挥脑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全身和中枢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以及神经元细胞铁死亡途径有关。
关键词: 肿瘤; 糖尿病; 心脑血管疾病;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早死概率; Joinpoint 回归分析; 趋势分析; 百色;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27
提交时间: 2023-09-22
摘要:背景 我国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疾病负担较严峻,已成为制约人群健康期望寿命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目的 了解百色市 2015—2021 年 4 类重大慢性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情况及实现“健康中国 2030”目标情况,为制定西部贫困地区慢性病防控策略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 2015—2021 年登记在百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系统的死亡数据,计算死亡率、早死概率等指标,运用Joinpoint 24.0 软件,以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和率的变化趋势进行描述。结果 2015—2021 年,百色市 4 类慢性病粗死亡率为 549.06/10 万(AAPC=0.13%),标化死亡率为 302.92/10 万(AAPC=-5.66%),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 4 类慢性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1.66%,P=0.046)。其中总人群、男性、女性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APC=2.74%,P=0.004;AAPC=2.43%,P=0.013;AAPC=3.17%,P=0.011),男性、女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8.66%,P=0.023;AAPC=-8.17%,P=0.027)。总人群、男性、女性 4 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分别为 15.77%、26.03%、10.42%,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均呈下降趋势(AAPC=-6.89%,P=0.012;AAPC=-7.18%,P=0.007;AAPC=-6.94%,P=0.020)。男性 4 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约为女性的 2.5 倍。按照百色市 2015—2021 年 4 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平均增长速度,预计 2030 年百色市 4 类慢性病早死概率为 14.62%,而 2030年 4 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目标值为 13.69%,只有女性、恶性肿瘤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目标值高于预测值。需将2021—2030 年 4 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的平均下降速度提高至 2.63%,才会实现 2030 年的早死概率目标,其中男性的平均下降速度应提高至 2.70%。糖尿病早死概率应重点关注,其预测值低于目标值且差距较大,下降速度应提高至 6.76%。结论 2015—2021 年百色市总人群、男性、女性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和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以目前平均增长速度预测,百色市距离实现“健康中国 2030”目标值尚有差距。应以男性为重点关注人群,以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为重点干预疾病,使 2021—2030 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 -2.63%,才可实现“健康中国 2030”目标。
关键词: 老年人; 主观幸福感; 人格特质; 大五人格; 典型相关分析;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21
提交时间: 2023-09-22
摘要:背景 随着老龄化加剧,老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议题。已有研究表明老年心理健康问题与幸福感具有紧密联系,而人格特质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较大影响,但二者在老年人群的内在联系尚不明晰。目的 探讨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关系。方法 2022 年 7—8 月选取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林村的 511 名老年人为对象,采取问卷调查法对老年人进行现场调查,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感量表(MUNSH)和中国大五人格量表简明 15 项版(CBF-PI-15)分别评价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人格特质。采用 Pearson 相关性分析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采用典型相关分析,进行标准化典型相关模型的构建、典型结构分析、典型冗余分析,以探究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各维度与人格特质各维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老年人 MUNSH 总分为(39.72±7.74)分,MUNSH 各维度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正性体验(9.48±3.24)分、正性情感(8.61±2.24)分、负性体验(1.44±2.31)分、负性情感(0.93±1.80)分;老年人 CBF-PI-15 的各维度得分为宜人性(14.04±2.60)分、外向性(11.77±4.05)分、尽责性(10.75±3.57)分、开放性(7.20±3.90)分、神经质(6.34±3.22)分;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主观幸福感与尽责性(r=0.334)、开放性(r=0.219)均呈正相关(P<0.05),与神经质(r=-0.223,P<0.05)呈负相关;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第一、第二对典型相关变量的相关系数是 0.476、0.331(P<0.001)。标准化典型相关模型构建结果显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第一典型变量标准化典型相关系数(U1)水平与人格特质第一典型变量标准化典型相关系数(V1)水平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正性体验与神经质之间的负相关,与尽责性之间的正相关;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第二典型变量标准化典型相关系数(U2)水平与人格特质第二典型变量标准化典型相关系数(V2)水平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正性情感、负性情感与神经质之间的正相关。典型结构分析结果显示,U1 与正性情感、负性情感、正性体验、负性体验呈较强相关,U2 与负性情感、负性体验呈较强相关。V1 与正性体验、尽责性、开放性呈较强相关;V2 与神经质、开放性呈较强相关。典型冗余分析结果显示,U1 解释人格特质 5.4% 的变异,V1 解释主观幸福感 12.2% 的变异,表明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大于主观幸福感对人格特质的影响作用。结论 整体上老年人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主观幸福感与神经质、尽责性人格关系密切,在未来可针对不同的人格特征采取相应的干预策略,提高主观幸福感,维护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积极面对人口老龄化。
关键词: 全科医生; 师资培训; 全科医学师资; 质量评价; 体系建设;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37
提交时间: 2023-09-22
摘要:保障全科医学师资质量不仅是培养合格全科医生的重要基础,而且关系到全科医学与其他专业学科之间的关联,是提高全科医学地位、促进全科医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全科医生培训、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的相关网站及文献,对全科医学师资的角色和功能、准入标准、质量评价标准、认证标准进行总结,并对我国全科医学师资质量评价及认证指标体系的发展进行展望,提示未来应构建适应中国国情的全科医学师资质量评价及认定指标体系,成立权威的全科医学师资专业委员会,制定全科医学师资的准入、评价和考核的标准,建立系统完善的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管理制度,在各省筛选出1~2家优秀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基地,建立一支相对固定、优质的全科医学师资队伍,这将为我国全科医学师资培养持续质量改进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心血管疾病; 关联性研究;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84
提交时间: 2023-09-22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其与代谢障碍密切相关,专家小组提出将其更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NAFLD/MAFLD 不仅可能导致肝脏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也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相关。本文对 NAFLD/MAFLD 的诊断标准进行比较,并总结了NAFLD/MAFLD 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研究进展。结果表明,NAFLD/MAFLD 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均存在显著相关性,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影响因素,且 MAFLD 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高于 NAFLD 患者。本文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对 NAFLD/MAFLD 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的依据,提示临床医生在处理 NAFLD/MAFLD 患者时,除了关注肝脏疾病的治疗外,还应重视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