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沙葱总黄酮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基础饲粮中添加沙葱总黄酮对肉羊体内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以阐明沙葱总黄酮对肉羊的抗氧化作用,并确定沙葱总黄酮在肉羊饲粮中的最适添加量。试验选用60只6月龄左右、体重(39.9±3.2) kg的小尾寒羊为试验动物,按照出生月龄和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1、22、33 mg/kg的沙葱总黄酮。预试期为15 d,正试期为60 d,试验期第0、15、30、45、60天时空腹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试验期结束后每组分别随机选取3只羊,进行屠宰,取肝脏和脾脏样品,分别测定血清及组织抗氧化指标。结果发现:1)饲粮添加11~33 mg/kg沙葱总黄酮可显著提高血清(第45天开始)及肝脏T-AOC(P0.05)。2)饲粮添加11~33 mg/kg沙葱总黄酮对血清、肝脏及脾脏T-SOD活力,血清CAT活力,血清、脾脏GSH-PX活力有一定的提高,其中33 mg/kg沙葱总黄酮的作用最强,血清中第30天后效果明显;而对肝脏、脾脏CAT活力,肝脏GSH-PX活力均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添加11~33 mg/kg沙葱总黄酮可降低血清、肝脏MDA含量,血清第15天后效果明显,对脾脏MDA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饲粮添加11~33 mg/kg沙葱总黄酮可显著提高肉羊体内抗氧化指标,并其效果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饲喂30 d后沙葱总黄酮开始发挥其体内抗氧化能力。

  • 不同饲养标准对杜寒杂交营养物质消化利用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通过比较不同饲养标准条件下,杜寒杂交肉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能量和氮代谢的差异,确定适宜的饲养标准。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体重为(28.3±0.86) kg的杜寒杂交F1代肉羊6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4组分别饲喂按照以下饲养标准配制的饲粮:本试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农业部饲料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提出的杜寒杂交肉用绵羊饲养标准、美国NRC(2007)、英国AFRC(1993)以及我国农业行业标准的《肉羊饲养标准》(NY/T 816-2004),分别记为CARS、NRC、AFRC和HB。试验期81 d。当CARS组试验羊平均体重达到37 kg时,每组选取4只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5 d。结果表明:CARS组干物质、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AFRC和NRC组(P0.05);沉积氮和氮利用率在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NRC组氮的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CARS和HB组(P<0.05)。结果提示,从杜寒杂交肉羊营养物质消化利用以及能量和氮代谢的情况来看,CARS的饲养标准和国外标准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 沙葱黄酮对生产性能和肠道组织β-防御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沙葱黄酮对肉羊生产性能和肠道组织免疫因子β-防御素-1(sBD-1)和β-防御素-2(sBD-2)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60只健康、体重[(39.9±3.2)kg]相近的6月龄小尾寒羊羯羊,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分为4组,每组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1(低浓度黄酮组)、22(中浓度黄酮组)和33 mg/kg沙葱黄酮(高浓度黄酮组)的试验饲粮,共饲喂70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每天记录各组羊的采食量,每隔15 d晨饲前空腹称重1次。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3只羊进行屠宰,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织样,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sBD-1和sB-2基因相对表达量的测定。结果表明:1)试验第30~45天以及第45~60天,各试验组肉羊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高浓度黄酮组肉羊的平均日采食量最高;试验第45~60天,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肉羊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其中以中浓度黄酮组肉羊的平均日增重最高,高浓度黄酮组料重比最低。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33 mg/kg的沙葱黄酮显著提高了sBD-1基因在空肠和回肠中及sBD -2基因在空肠中的相对表达量(P<0.05),饲粮添加22 mg/kg的沙葱黄酮显著提高了sBD-2基因在十二指肠中的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22~33 mg/kg的沙葱黄酮能够显著提高肉羊生产性能和β-防御素(sBD-1、sBD-2)基因在肠道中的表达。

  • 环境温度对有害气体排放、环境微生物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研究了环境温度对杂交肉羊呼吸代谢室内氧气(O2)、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氨气(NH3)和硫化氢(H2S)的浓度以及微生物数量和肉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设3个环境温度范围:10~15 ℃、20 ~ 25 ℃、30~35 ℃。选择1岁左右、体况良好、体重(35.34±1.07) kg的杂交公羊(杜泊羊♂×小尾寒羊♀)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羊。预试期7 d,正试期10 d。正试期内利用呼吸代谢室进行气体和微生物检测试验。正试期第10天早晨采血,测定肉羊血清中肾上腺皮质酮(CORT)、免疫球蛋白(IgG)浓度和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表明:1)温度对呼吸代谢室内CH4、NH3浓度有极显著影响(P0.05)。2)30~35 ℃呼吸代谢室内大肠杆菌数量极显著高于10~15 ℃和20~25 ℃吸代谢室内大肠杆菌数量(P0.05)。综上所述,不同环境温度可影响肉羊有害气体的排放及微生物的数量,但对肉羊血清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 饲粮中添加不同生物制剂对杜寒杂交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比较饲粮添加不同生物制剂对杜寒杂交肉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组织器官发育及肉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平均体重约为32 kg的杜寒杂交F1代肉羊1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对照组采用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添加21 mg/kg莫能菌素、4×109 CFU/kg地衣芽孢杆菌、3.2×109 CFU/kg酿酒酵母菌、1.1 g/kg复合生物制剂(包含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碱性蛋白酶)。预试期10 d,正试期56 d,每2 d记录1次采食量,每20 d进行1次称重,当复合生物制剂组羊只的平均体重达到约50 kg时,每组选取10只羊进行屠宰,测定其屠宰性能、组织器官重量和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1)复合生物制剂组平均日增重、屠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各组肉品质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得出,从作为饲料添加剂对肉羊生产性能作用效果来看,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复合生物制剂可以替代莫能菌素,地衣芽孢杆菌好于酿酒酵母菌,复合生物制剂最佳。

  • 不同饲养标准对杜寒杂交肉用绵羊生产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通过比较不饲养标准下,杜寒杂交肉用绵羊增重、器官发育、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差异,确定适宜的饲养标准。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体重为(28.3±0.86) kg的杜寒杂交F1代肉羊6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4组分别饲喂按照以下饲养标准配制的饲粮:本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农业部饲料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提出的杜寒杂交肉用绵羊饲养标准、美国NRC(2007)、英国AFRC(1993)以及我国农业行业标准的《肉羊饲养标准》(NY/T 816-2004),分别记为CARS、NRC、AFRC和HB。试验期81 d,每3 d记录1次采食量,每20 d进行1次称重,当CARS组羊只的平均体重达到44 kg时,每组选取10只羊进行屠宰,测定其屠宰性能、组织器官重量和肉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组羊只的实际干物质采食量,NRC组>AFRC组>CARS组>HB组,其中NRC组与CARS和HB组间差异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和胴体重,CARS、HB、AFRC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且均显著高于NRC组(P0.05);CARS组羊只的心脏、肝脏、肾脏重量占宰前活重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果提示,杜寒杂交肉羊在不同饲养标准下的实际日增重200~220 g,从增重和屠宰性能上来看,CARS制订的饲养标准与国外饲养标准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 花生秧作为肉用绵羊单一粗饲料有效能值的测定与估测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用套算法和插值法测定与估测肉用绵羊花生秧有效能值,确定替代法中饲粮中适宜花生秧替代比例,为单一秸秆饲料有效能值的测定与估测提供方法学上的参考。选用体重为(45.00±1.96) kg的体况良好的杜泊×小尾寒羊F1肉用成年羯羊54只,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9组,饲粮分别为基础饲粮、全花生秧饲粮和分别以10%、20%、30%、40%、50%、60%、70%花生秧替代基础饲粮的试验饲粮,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预试期10 d;正试期9 d,其中气体代谢试验3 d,消化代谢试验6 d。结果表明:1)全花生秧饲粮组花生秧干物质(DM)表观消化率与20%、30%、40%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花生秧消化能(DE)、代谢能(ME)均具有相同的规律,即全花生秧饲粮组DE、ME(8.57、6.69 MJ/kg DM)与20%(8.22、6.58 MJ/kg DM)、30%(8.02、6.50 MJ/kg DM)、40%组(8.10、6.52 MJ/kg DM)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插值法求得花生秧ME“真值”为6.62 MJ/kg DM,接近于套算法得到的花生秧ME。综合得出,套算法可以用于肉用绵羊估测花生秧(单一粗饲料)的DE和ME;用套算法测定花生秧秸秆类粗饲料有效能值,其在饲粮中的适宜替代比例为20%~40%。

  • 饲喂水平对杂交(公)营养物质代谢及能量需要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利用开放式呼吸测热装置研究肉羊(公)营养物质代谢及能量需要参数。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15只出生日期相近、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杜泊×小尾寒羊F1代公羔随机分成3组(每组5只羊),分别按自由采食(AL)、限饲70%(IR70)和限饲40%(IR40)3个饲喂水平投喂饲粮。分别在体重达到22和35 kg时进行1期试验,每期试验包括消化代谢试验(预试期3 d,正试期5 d)和呼吸代谢试验(适应呼吸代谢室24 h,连续测定5 d)。结果表明:1)随饲喂水平降低,肉羊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降低(P0.05)。3)随饲喂水平降低,肉羊甲烷产生量、甲烷能及产热量均降低,IR40组均极显著低于AL组(P<0.01)。4)肉羊绝食60 h,呼吸熵为0.71,第1期和第2期甲烷产生量分别为0.86和1.18 L/d,绝食产热量分别为0.211和0.260 MJ/kg W0.75,维持净能分别为0.252和0.312 MJ/kg W0.75。综合得出,随饲喂水平降低,肉羊的生产性能、营养物质采食量、平均日增重、甲烷产生量、甲烷能及产热量均降低,但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变化。绝食状态下,甲烷产生量为0.86~1.18 L/d,绝食产热量为0.211~0.260 MJ/kg W0.75,维持净能为0.252~0.312 MJ/kg W0.75。

  • 地衣芽孢杆菌对甲烷排放及消化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地衣芽孢杆菌对肉羊甲烷排放及消化代谢的影响,为微生态制剂减少肉羊甲烷排放和提高饲料利用率提供依据。试验选取24只体重为(45.00±1.96) kg、体况良好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F1代成年羯羊,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其分为4组,每组6只羊,每只羊为1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基础饲粮中地衣芽孢杆菌的添加水平分别为2.4×108、2.4×109和2.4×1010 CFU/(只•d),分别记作低、中、高剂量组。试验期20 d,其中预试期8 d,正试期12 d。采用Sable开路式循环测热系统测定甲烷排放量,采用全收粪尿法测定消化代谢。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低、中剂量组显著降低了肉羊干物质采食量和代谢体重基础的甲烷排放量[L/(kg W0.75·kg DMI)](P<0.05),降幅分别为5.18%和9.33%。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均显著提高了肉羊干物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除低剂量组)、氮的表观消化率和沉积氮(P<0.05),并显著提高了饲粮消化能和代谢能(P<0.05)。本试验条件下,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肉羊的甲烷排放量,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进而提高饲料的能量利用率。

  • 不同生物处理水稻秸秆对肉用绵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器官发育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处理水稻秸秆对肉用绵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器官发育的影响,旨在探索有效的生物制剂处理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体重为(24.00±2.42) kg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F1代公羔羊80只,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饲喂水稻秸秆饲粮)、Ⅰ组(饲喂细菌、酶复合青贮制剂处理的水稻秸秆饲粮)、Ⅱ组(饲喂复合酶制剂处理的水稻秸秆饲粮)、羊草对照组(饲喂羊草饲粮),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预试期为8 d,正试期为60 d。结果表明:Ⅰ组、Ⅱ组和羊草对照组试验羊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各组间试验羊屠宰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试验羊头、蹄、皮+毛、肺脏、肾脏、网胃、瓣胃、皱胃、小肠和大肠的重量及其占宰前活重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Ⅱ组和羊草对照组试验羊肝脏和瘤胃重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细菌、酶复合青贮制剂处理水稻秸秆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肉用绵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器官发育接近羊草的饲喂效果。

  • 应用套算法估测精饲料代谢能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应用套算法建立肉羊精饲料代谢能估测模型。选取66只18月龄体重为(49.6±1.3) kg的杜泊×小尾寒羊F1代去势肉羊,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11组,包括1个基础饲粮组和10个试验饲粮组,每组6只羊。通过消化代谢试验(为期8 d)和气体代谢试验(为期3 d)并结合套算法计算10种精饲料的消化能和代谢能,建立精饲料代谢能和其概略养分或可消化养分之间的模型。结果表明,1)10种精饲料总能、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消化能呈显著相关(P<0.05),有机物含量与消化能达到极显著相关(P<0.01);精饲料概略养分与代谢能之间则无相关性(P>0.05)。2)10种精饲料的可消化养分与代谢能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所建立的预测方程为:ME=-1.907+1.344DE+1.321DDM-5.347DOM-2.093DADF(R2=0.845,n=60,P<0.01);ME=-2.105+1.349DE-6.577DOM(R2=0.842,n=60,P<0.01)。[ME为代谢能(MJ/kg),DE为消化能(MJ/kg),DDM为可消化干物质(%),DOM为可消化有机物(%),DADF为可消化酸性洗涤纤维(%)。]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无法利用精饲料概略养分预测其代谢能,通过精饲料的可消化养分可准确预测其代谢能。

  • 饲用甜高粱裹包青贮料对生产性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用甜高粱裹包青贮料对肉羊生产性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以评价饲用甜高粱裹包青贮料对肉羊的饲喂效果。试验选取3~4月龄小尾寒羊[(25.70±1.50) kg]和杜泊羊[(33.40±1.68) kg]母羊各14只作为供试动物,根据饲粮中粗饲料不同将其分为杜泊羊甜高粱青贮组(DG组,n=7)、杜泊羊玉米青贮组(DY组,n=7)、小尾寒羊甜高粱青贮组(HG组,n=7)和小尾寒羊玉米青贮组(HY组,n=7)。饲养试验为期3个月,并于试验第30天、第60天和第90天早晨称重及采集血液。结果表明:1)玉米青贮组(DY组+HY组,n=14)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高于甜高粱青贮组(DG组+HG组,n=14)(P<0.01)。2)试验期内杜泊羊组(DG组+DY组,n=14)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小尾寒羊组(HG组+HY组,n=14)(P<0.05);在试验第60天,杜泊羊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小尾寒羊组(P<0.05);在试验第90天,甜高粱青贮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玉米青贮组(P<0.05);在试验第90天,HY组的血清MDA含量显著高于DY组和HG组(P<0.05);甜高粱青贮组的血清SOD活性在试验第60天你和第90天显著高于试验第30天(P<0.05)。3)血清尿素氮(UN)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GPT)、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分别在试验第60天、第90天、第60天存在显著的品种效应(P<0.05);血清β-羟丁酸(BHBA)含量及谷草转氨酶(GOT)、AKP活性分别在试验第90天、第30天与第90天、第60天存在显著的处理效应(P<0.05);HY组的血清GOT和AKP活性在试验第90天显著高于试验第30天(P<0.05)。综上,饲喂含玉米裹包青贮料饲粮的肉羊的生产性能优于饲喂含饲用甜高粱裹包青贮料饲粮的肉羊,但青贮料长期育肥肉羊存在安全风险,而饲用甜高粱裹包青贮料较玉米裹包青贮料有利于提高肉羊肝脏健康、降低“高血脂”及机体酮症酸中毒等疾病的几率,进而降低安全风险。

  • 过瘤胃甜菜碱对生长性能和消化代谢的调控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甜菜碱(betaine)对肉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60只4月龄的湖羊公羊,随机分成5个组:空白对照(Con)组、2.2 g/d甜菜碱组(B-2.2)、2 g/d过瘤胃甜菜碱组(RPB-2)、4 g/d过瘤胃甜菜碱组(RPB-4)和6 g/d过瘤胃甜菜碱组(RPB-6)。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B-2.2组的肉羊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物质、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总蛋白、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2)与Con和B-2.2组相比,RPB-2、RPB-4和RPB-6组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干物质、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变化(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中尿素氮、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P<0.05),极显著降低了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P<0.01),极显著提高了总蛋白的含量(P<0.05),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中,饲粮中添加过瘤胃甜菜碱,可以提高肉羊的生长性能,改善蛋白质和脂肪代谢,适宜添加量为4 g/d。

  • 甘蔗梢对的饲用价值评定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从常规营养成分分析、半体内试验以及体内消化试验3方面,开展了甘蔗梢在肉羊中的饲用价值评定研究。半体内试验选用3只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杜泊×小尾寒羊F1成年羯羊,采用尼龙袋法测定了甘蔗梢主要营养物质的瘤胃降解特性。体内消化试验选用杜泊×小尾寒羊F1成年公羊6只,体重为(67.0±5.1) kg。预试期10 d,正试期6 d,自由采食甘蔗梢,采用全收粪法测定干物质采食量(DMI)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1)甘蔗梢的总能(GE)及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灰分(Ash)、钙(Ca)和磷(P)含量[干物质(DM)基础]分别为16.58 MJ/kg、7.26%、1.23%、68.15%、34.54%、7.02%、0.52%和0.14%;2)甘蔗梢的DM、OM、CP、NDF和ADF在肉羊瘤胃内的有效降解率分别为45.53%、44.14%、49.33%、33.02%和35.26%;3)肉羊对甘蔗梢的DMI为942.95 g/d,占体重的1.39%,甘蔗梢的可供采食潜力为39.98 g/(kg W0.75d);4)甘蔗梢对肉羊的消化能为8.32 MJ/kg;5)甘蔗梢DM、OM、CP、EE、NDF、ADF、Ca和P在肉羊中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52.48%、54.17%、50.96%、55.84%、54.83%、47.57%、8.79%和0.84%,氮沉积率为20.09%,氮生物学价值为38.68%;6)甘蔗梢的粗饲料分级指数为1.16,属于第4级。上述结果提示,甘蔗梢能够被肉羊采食和利用,属于中等品质粗饲料。建议在配制肉羊饲粮时,考虑甘蔗梢CP含量低和纤维含量高的特点以及Ca、P的补充。

  • 沙葱黄酮对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凋亡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沙葱黄酮对肉羊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凋亡率的影响。选用60只6月龄左右、体重(39.9±3.2) kg的小尾寒羊为试验动物,按照出生月龄和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1、22、33 mg/kg的沙葱总黄酮。预试期为15 d,正试期为60 d。正试期第60天空腹颈静脉采血,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肉羊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11、22、33 mg/kg沙葱黄酮可提高肉羊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其中33 mg/kg组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33 mg/kg沙葱黄酮能够显著提高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P(0.05);3)与对照组和11 mg/kg组相比,22和33 mg/kg组显著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P(0.05)。由此可见,肉羊饲粮中添加11~33 mg/kg沙葱黄酮可促进肉羊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并使细胞向DNA合成期转化,促进细胞分裂,对细胞凋亡有显著促进作用,尤其是饲粮添加33 mg/kg沙葱黄酮的效果最佳。

  • 利用饲料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和可消化营养成分建立常用蛋白质饲料原料代谢能的预测模型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应用套算法分析肉羊常用蛋白质饲料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和可消化营养成对有效能值的影响,基于饲料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和可消化营养成分建立蛋白质饲料原料代谢能(ME)的预测模型。选取36只22月龄、体重为(52.6±1.4) kg的杜泊×小尾寒羊F1代杂交去势肉羊,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6个组,包括1个基础饲粮组和5个试验饲粮组。利用消化代谢试验和呼吸代谢试验并结合套算法计算5种蛋白质饲料原料的消化能(DE)和ME,并分析蛋白质饲料原料DE、ME与该原料中营养成分[干物质(DM)、有机物(OM)、总能(GE)、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可消化营养成分[可消化干物质(DDM)、可消化有机物(DOM)、可消化粗蛋白质(DCP)、可消化粗脂肪(DEE)、可消化中性洗涤纤维(DNDF)、可消化酸性洗涤纤维(DADF)]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饲料原料中的OM含量、DDM、DOM、DCP与DE和ME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另外,DADF与DE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ME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通过饲料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含量预测ME的方程为:ME(MJ/kg)=-82.855+2.391OM(%)+1.802EE(%)-6.21GE(MJ/kg)-0.121ADF(%)(R2=0.910,n=30,P<0.01);通过饲料原料中的可消化营养成分预测ME的方程为:ME(MJ/kg)=-5.564+30.526DOM(%)+55.402DEE(%)(R2=0.841,n=30,P<0.01);通过饲料原料中的可消化营养成分与DE共同预测ME的方程为:ME=-5.787+1.126DE(MJ/kg)+20.769DEE(%)(R2=0.879,n=30,P<0.01)。综上所述,在本试验中,蛋白质饲料原料中的部分营养成分含量和可消化营养成分与ME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可通过饲料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和可消化营养成分对肉羊蛋白质饲料原料的ME进行有效预测。

  • 不同饲料添加剂对杜寒杂交体脂脂肪酸组成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料添加剂对杜寒杂交肉羊体脂脂肪酸组成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选取30只健康、体重[(42.5±3.1) kg]相近的6月龄杜寒杂交F1代肉羊,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G1组)试验羊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G2组)试验羊饲喂添加了沙葱粉的基础饲粮,沙葱粉按照每只每天20 g的量添加,试验组(G3组)试验羊饲喂添加了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基础饲粮,微生物发酵饲料按照每只每天100 g的量添加。试验期为75 d,其中预试期为15 d,正试期为60 d。在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3只羊进行屠宰,分别从肾脏周围、腹部皮下以及尾部采集脂肪样品,测定其脂肪酸组成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显示:与G1组相比,1)G2组和G3组肉羊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G2组肾周、腹部皮下以及尾部脂肪组织中亚油酸(C18:2cis-6)、α-亚麻酸(C18:3n-3)、二十碳五烯酸(EPA,C20:5n-3)、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6 PUFA的含量以及PUFA/饱和脂肪酸(SFA)的值显著提高(P<0.05),硬脂酸(C18:0)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G3组腹部皮下和尾部脂肪组织中DHA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肾周脂肪组织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C18:0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3)G2组和G3组尾部脂肪组织中n-6 PUFA的含量以及n-6/n-3的值显著提高(P<0.05),G2组肾周脂肪组织中n-3 PUFA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G3组肾周脂肪组织中PUFA/SFA的值显著降低(P<0.05);4)G2组和G3组腹部皮下和肾周脂肪组织中SOD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MDA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5)肉羊腹部皮下(R2=0.967)、尾部(R2=0.965)和肾周脂肪组织(R2=0.992)中MDA含量和SOD活性与PUFA沉积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P<0.001),其中MDA对多元回归方程的贡献为负增加,而SOD为正增加。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沙葱粉和微生物发酵饲料均能够提高舍饲杜寒杂交肉羊的生长性能;饲粮中添加沙葱粉可有效改善杜寒杂交肉羊体脂脂肪酸组成,并可提高脂肪氧化稳定性,改善脂肪品质;饲粮中添加微生物发酵饲料对杜寒杂交肉羊体脂脂肪酸组成改善效果欠佳,但可提高脂肪的氧化稳定性。

  • 不同方法青贮的玉米秸秆对屠宰性能、组织和器官发育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探讨不同方法青贮的玉米秸秆对肉羊屠宰性能、组织和器官发育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体重为(24.00±2.42) kg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F1代公羔羊80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以干玉米秸秆(空白正对照组)、无添加剂的玉米秸秆青贮(Ⅰ组)、添加酶菌复合剂的青贮的玉米秸秆(Ⅱ组)、羊草(羊草对照组)为粗饲料,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预试期8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Ⅰ组、Ⅱ组干物质采食量、宰前活重和胴体重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Ⅱ组屠宰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Ⅰ组(P<0.05);Ⅰ组、Ⅱ组和羊草对照组之间胴体重和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2)除Ⅰ组、Ⅱ组和羊草对照组肝脏和瘤胃重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外,各组其他组织、器官重量及它们占宰前活重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3)各组血清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玉米秸秆经过酶菌复合剂处理后改善了玉米秸秆青贮的饲用价值,与羊草具有相同的促进生长、组织和器官发育的作用。

  • 饲粮中添加不同生物制剂对杜寒杂交营养物质消化利用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比较在饲粮中添加不同生物制剂对杜寒杂交肉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氮和能量代谢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体重约32 kg的杜寒杂交F1代肉羊1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对照组采用不添加任何生物制剂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1 mg/kg莫能菌素、4×109 CFU/kg地衣芽孢杆菌、3.2×109 CFU/kg酿酒酵母菌、1.1 g/kg酶菌制剂(包含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碱性蛋白酶)。预试期10 d,正试期56 d。当酶菌制剂组试验羊体重约达37 kg时,每组选取4只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5 d。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酶菌制剂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最高,显著高于莫能菌素组和地衣芽孢杆菌组(P<0.05)。2)各试验组总能表观消化率、总能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各试验组氮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酶菌制剂组表观可消化氮、氮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莫能菌素组、地衣芽孢杆菌组(P<0.05)。结果提示,从作为饲料添加剂对杜寒杂交肉羊营养物质消化利用、能量代谢和氮代谢的作用效果分析,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和酶菌制剂均优于莫能菌素,酶菌制剂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