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地球大数据支撑海洋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直接关系到全人类的健康和福祉。有效监测数据不足、科学决策信息缺失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洋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14)的顺利实施。地球大数据具备宏观、动态、客观监测能力,可在支撑SDG 14实现中起到重要作用。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 类)的支持下,基于地球大数据相关技术和方法,我国已有效开展了海洋缺失数据集生产、目标本地化模型构建等具体实践。在以上分析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地球大数据共享,加强科技创新对 SDG 14 实现的驱动,深度参与联合国海洋治理计划等建议。

  • 地球大数据支持下的城市评估:指标、数据与方法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关键。地球大数据对于克服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中传统统计数据的不足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凭借宏观、动态、多样的优势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提供新的动力。文章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城市可持续性评价指标研究与评估实践的基础上,以 SDG 11(可持续城市与社区)为核心,兼顾其他 SDGs 中体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维度,充分挖掘地球大数据完备、实时、稳健、客观等优势,选取 12 个适合运用地球大数据来进行评估的指标。其中,7 个直接指标从 SDG 11 具体标中抽取,依次为 SDG 11.1、SDG 11.2、SDG 11.3、SDG 11.6、SDG 11.7、SDG 11.a、SDG 11.b 等;另外 5 个关联指标为不包含在 SDG 11 中,但与城市可持续评估息息相关的代表性评价指标,分别为 SDG 6.3、SDG 7.2、SDG 8.1、SDG 9c、SDG 15.1 等。文章介绍这 12 个指标在城市可持续评估中可发挥的作用,以及评估的数据、指标与方法。最后,提出基于地球大数据进行可持续指标计算,实现了对多源信息的整合利用,将有助于实现更加定量、实时、精细的城市可持续评价。

  • 地球大数据促进联合国目标实现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2015 年,联合国通过 17 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涵盖经济、社会、环境三大领域,其为各国全面转向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然而,数据缺失、发展不均衡、目标间关联且相互制约等问题对于 SDGs 落实造成制约,2020 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更加剧了各国实现 SDGs 面临的挑战。文章重点介绍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 类)“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CASEarth)开展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可持续发展大数据信息平台系统、SDG 指标监测与评估等研究工作,并对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的科学定位、核心任务及研究内容等进行介绍。文章提出了需提升 SDGs 数据服务能力,加强 SDG 指标监测与评估科学研究,研发 SDGs 科学系列卫星,建设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智库,以及提供面向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和培训等发展建议。

  • 图档博与大学合作共建各地“城市记忆”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7-26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探讨在保护城市文脉和留存集体记忆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建设城市记忆,包括如何拓展建设主体、构建协作平台、使城市记忆建设与研究可持续,为我国城市记忆建设提供更多新思路。[方法/过程] 基于对国外代表性城市记忆项目的网络调查、文献调查以及对国内主要城市记忆项目的实地调查和电话调查,发现我国城市记忆建设目前面临资源采集人力不足、多方协作平台缺失,建设和研究不可持续等问题,从而提出了拓展建设主体的诉求。[结果/结论] 将建设主体从图档博拓展到大学,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生群体这一人力资源优势进行更广泛持久的资源采集,依托大学的多学科优势可以搭建有利于资源整合的多方协作平台,依托大学持续的教学科研活动可以保障记忆项目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 我国口述历史建设保障机制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口述历史以独特的人文属性传承历史记忆,因其具有弥足史料、保护文化遗产等功能受到广泛关注,构建我国口述历史建设保障机制,对口述历史价值实现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运用网络调查、文献调研、E-mail咨询等方法对当前口述历史建设现状予以揭示。[结果/结论] 从战略政策导向、组织人员规划、技术驱动支撑、法律伦理联动、资金筹措供应5个维度构建保障机制,就如何助力口述历史建设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探讨,有利于完善我国口述历史建设体系,促进口述历史长足发展。

  • 员工绿色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理论解释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员工绿色行为决定了组织环保成效, 是促进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员工绿色行为是指员工实施的一系列旨在减少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有助于环境可持续的行为。首先, 介绍了员工绿色行为的概念、结构; 其次,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情感事件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解释了员工绿色行为影响因素; 最后, 提出未来研究可以从概念界定、研究层次、研究视角(均衡视角、动态视角)三大方面做进一步拓展。

  • 电视新闻直播的之路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电视新闻行业发展受到新媒介融合的影响,电视新闻直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电视新闻直播在信息传播以及时事报道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新形势下,我国电视新闻直播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新闻人深思。为了促进电视新闻直播发展,本文对我国电视新闻直播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进行探索。

  • 科技创新助力构建国家能源新体系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能源是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以能源绿色转型发展支撑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而科技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文章在分析我国能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能源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重大挑战,提出了以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与耦合替代、清洁能源多能优势互补与规模应用、低碳化多能战略融合为主线的能源科技发展新思路和战略建议。

  • 论我国畜牧业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畜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产业综合素质显著增强,绿色发展稳步推进,畜牧业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排头兵。推进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现代畜牧业建设的重点任务。在分析制约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文章阐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提出要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构建种养循环可持续发展机制,营造畜牧业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畜牧业,为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提供有力支撑。

  • 新时代我国食育扶贫理论与实践模式探索——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食育扶贫试点总结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2020年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我国扶贫工作逐步实现从单一维度到多维度、从阶段性目标到长效机制、从外力推动到主体能动等方面转变。结合国内外食育相关理论与发展,2018年中国科学院食育团队率先提出“食育扶贫”模式。该模式与健康中国、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战略目标一致、有效衔接。中国科学院食育团队遵循“调研先行、科学引领、实践探索”的原则,在国家级贫困县——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开展食育扶贫试点工作,探索实践经验,逐步形成多主体参与、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新模式。通过对库伦旗试点工作的总结和深入研究发现,食育扶贫应采取“政府主导、科研促进、学校为主、家庭配合”的模式,注重不同区域的差异性,力求构建多主体参与的长效机制。

  • 甘肃省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及 时空综合测度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2-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如何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的协调及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难 题。以甘肃全省及其各市州为研究对象,基于 GIS 技术和各种数学分析方法,开展人口-经济-社 会-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及可持续发展时空综合测度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及各市州的可持续发 展综合水平总体上均呈现逐步上升趋势。甘肃省及各市州 5 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均保持稳 步上升的良好趋势。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重心总体上在向东南方向移动,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 平重心,大致沿西北—东南方向分布。5 大系统耦合协调度重心大致向东偏移,但偏移幅度不大, 其演变相对比较平稳。

  • 改革开放40 a来新疆土地覆被变化的空间格局与特征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1-06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改革开放40 a以来,新疆土地利用和地表覆被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产生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生态与环境问题。为了给未来新疆土地利用、水资源开发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依据,通过采用分区分层的决策树方法和向量相似度的变化检测方法,完成了新疆2015年、2010年、2000年、1990年、1975年的土地覆被1∶100 000矢量数据集,准确反演了过去40 a(改革开放40 a)来新疆地表覆被变化过程,分析了新疆土地覆被变化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相互关系,从垦荒(1975—1990年)、农业资源开发(1990—2000年)、西部大开发(2000—2010年)、对口援疆(2010—2015年)4个阶段,阐述了国家政策力度和导向对土地覆被变化的影响。分析表明:新疆土地覆被变化由耕地开垦、人工表面增长的高速发展模式开始向兼顾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各主要地类的变化也由急剧发展转向基本可控。近40 a新疆耕地面积增加了128%(50 414.02 km2),新增耕地依照水土资源配置特征,遵循空间规律分布;人工表面(建设、交通、工矿用地)面积增加了197%(7 497.11 km2),在2000年后增速明显,2010年后南疆增加幅度很大;1990年前林地面积呈现减少趋势,1990年后呈增加的态势,新增林地广泛分布在全疆天然林封育保护范围和天保工程实施区内;湿地1990年前面积减少明显,1990—2000年保持稳定,2000年后呈增加趋势;草地和其他类型的面积呈现持续减少态势。

  • 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生态旅游业发展探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8-10-23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为新疆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战略机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促进新疆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首先介绍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新疆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和战略优势,国家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政策、新疆旅游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及新疆生态旅游业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了新疆生态旅游业发展内在动力和战略优势。在此基础上,文章着重分析了新疆发展生态旅游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困境,分析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助推新疆旅游产业发展中,与当地少数民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及旅游区薄弱的基础设施难以有效对接和链接,影响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政策的作用和效果,而竞合机制的缺失更是影响丝绸之路沿线旅游景区的高度合作和旅游资源的整合。文章认为新疆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旅游规划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农牧民参与生态旅游业的建设,并利用新疆交通大建设的机遇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的旅游交通网。同时,要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旅游合作,提高新疆旅游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与竞争力。

  • 地球大数据支撑目标协同与权衡研究:进展与展望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联合国《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各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共同发展的重要指南。当前,该议程的 17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监测和评价已取得重要进展,但各SDGs 间相互作用,特别是 SDGs 间的协同和权衡关系的认知仍较有限。文章首先从全部目标关系的综合分析、典型多目标关系分析、单目标内子指标间的关系 3 个方面描述了当前 SDGs 协同与权衡的研究进展和主要发现;并针对研究中的数据瓶颈问题,剖析了地球大数据支撑多目标协同和权衡的思路及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对地球大数据促进 SDGs 协同和权衡研究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地球大数据在提升 SDG 指标数据一致性、透明性、时效性和准确性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改进前期基于专家知识或统计数据等方法的不足,为提升多目标协同和权衡研究的定量水平提供重要数据支撑。最后,应对 SDGs 权衡的挑战,提出了完善地球大数据支撑 SDGs 协同与权衡的方法体系并构建模拟与预警平台、加强不同领域和主体的合作、强化技术创新推动等建议。

  • 地球大数据支撑联合国目标:气候变化与应对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气候变化正在成为未来几十年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威胁。如何准确监测极端气候事件和灾害,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灾害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和科学支持,成为亟待回答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决策命题。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第 13 项——“气候行动: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SDG 13),就是要通过各国的实际行动,减缓气候变化威胁,增强人类适应能力。然而,目前 SDG 13 相关指标都缺少空间数据和信息的支撑。地球大数据具有高度协同性和集成性,有利于减小研究和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同时也能满足气候变化和灾害风险研究对科学数据提出的迫切需求。文章围绕减缓气候相关灾害影响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两大主题,通过地球大数据平台,综合多源空间数据,研究获取灾害时空分布、碳收支变化趋势的方法;并依据该方法获取具有空间信息的数据集,以支撑 SDG 13 实现,为气候减灾和碳减排提供决策支持。

  • 构建山区综合减灾与特色产业协同模式,助力我国山区高质量发展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3-27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我国山地灾害易发区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区的空间范围高度重叠,长期以来形成的减灾与发展间的疏 离和脱节问题,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成为制约2035 年山区同步迈向现代化的关键障碍。文章在系统梳理山 区综合减灾与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基础之上,基于人地协调论思想创新发展易灾山区的“灾—地—人” 绿色协同理论,提出综合减灾与特色产业协同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剖析了该模式的内外部协同机制、主 要协同路径和关键协同技术;系统介绍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红莫镇热水河小流域综合减灾与产业 发展协同示范区建设成果;讨论了在全国山区推广综合减灾与产业发展协同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具体路 径。成果可用于指导我国广大山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也有助于提高山区的统 筹与治理能力,支撑山区现代化建设。

  • IFLA绿色图书馆奖分析及启示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7-26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对国际图联IFLA设立的绿色图书馆奖进行介绍和分析,旨在为我国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采用网络调查法和文献调查法,从历史沿革、设立目的和奖励办法等方面介绍该奖项,并对获奖案例进行较深入地分析。[结果/结论]通过对9个获奖项目的调查,总结获奖项目的共性特征:注重青少年和用户的参与以及环保意识的培养;注重节约资源(节能、节水、节材、隔热);注重回收等绿色举措,并提出对我国图书馆界的启示:发挥政府和学会作用,构建与发展绿色图书馆奖励计划;重视废旧材料和厂房的再利用等可持续建筑;注重用户参与环保活动以及开展环境素养教育;开展绿色运行和服务。

  • 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人与生物圈计划在中国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2021年适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发起 50 周年。我国于 1973 年加入这一全球性政府间大型科学计划,并于 1978 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近 50 年来,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理念与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的实践深度融合,对推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助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即将召开和人与生物圈计划发起 50 周年之际,文章回顾了这一计划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结合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行业背景,以及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新需求,就工作高质量推进方向做了展望。

  • 近百年全球重大灾害演化及对人类社会弹性能力建设的启示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增强人类社会应对灾害侵扰的弹性能力对于如期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文章揭示了近百年来全球重大自然灾害与疾病的发生与演化过程;同时,研究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重大灾害的发生频率显著增强,传播范围更广,影响力不断提升。人与自然关系不和谐、乡村衰退,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贫困化、全球化负面影响等因素,放大了重大灾害的影响。文章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旨在提升人类社会弹性能力的路径与措施。

  • 生态文明旗帜下的海绵国土建设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6-11-26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生态文明理念对海绵国土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文章坚持目标与问题导向的研究思路,在分析生态国土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生态国土建设的国内外实践,旨在修复陆地生态系统,提高国土资源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的能力。加强海绵国土建设是应对极端气象事件,科学利用自然,促进人地和谐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智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