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广东地区患者外周血中e HSP90α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目的 探讨e HSP90α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广东籍冠心病患者101例及对照组31例,收集病情资料,检测外周血e HSP90α含量。分析外周血e HSP90α含量与冠心病患者病情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e HSP90α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1)。不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 HSP90α含量高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92.17±23.63 ng/L vs 15.84±15.83 ng/L,P<0.01),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外周血e HSP90α含量高于不合并心衰发生的患者(93.04±22.94 ng/L vs 81.49±20.44 ng/L,P<0.05)。冠心病合并IV级、III级心衰患者外周血e HSP90α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58)。 结论 血中e HSP90α含量与广东地区冠心病患者病情相关,进一步深入研究也许可作为冠心病病情血学标志。

  • 如何提高远端桡动脉穿刺成功率、“曲径通幽”:基于两千余病例的经验总结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2-2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行冠脉介入诊疗,成为目前介入入路方面的研究热点。与常规桡动脉入路比较,其具有患者舒适度高、血管入路相关并发症少的优点;但是由于桡动脉迂曲及相对细小,穿刺存在明显的学习曲线。我们结合本中心经验,介绍了远端桡动脉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及处理策略,以期帮助介入医生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促进远端桡动脉入路在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 患者心脏康复相关指南的系统评价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3-1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心脏康复作为冠心病患者康复的有效干预措施已达成共识,但国内外制定的心脏康复相关指南的质量尚不明确,相关的推荐意见有待整合。 目的 系统评价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相关指南,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 于 2022 年 6 月,计算机检索 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维普网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及国内外指南网和相关学会网,搜集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相关指南,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 2022- 06-30。2 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出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采用 AGREE Ⅱ对纳入指南进行质量评价,并汇总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推荐意见。 结果 最终纳入 10 部指南,8 部来源于国外,指南发布时间为 20112020 年。纳入指南 AGREE Ⅱ各领域平均得分为:范围和目的 71%、参与人员 65%、严谨性 58%、清晰性 80%、应用性 64%、独立性 45%,4 部指南推荐级别为 A 级,6 部指南推荐级别为 B 级。主要推荐意见汇总为心脏康复基本要求、健康教育、危险因素控制、心理支持、运动训练及促进患者参与心脏康复 6 个方面。 结论 指南的质量处于中等至较高水平,在参与人员、严谨性、应用性、独立性领域仍需提高;各指南推荐意见趋于一致,但在促进患者参与心脏康复方面意见仍显不足;我国心脏康复指南质量水平与国外相比仍存差距,应构建适用于我国冠心病患者的高质量心脏康复循证指南。

  • 患者心脏康复相关指南的系统评价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0-1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心脏康复作为冠心病患者康复的有效干预措施已达成共识,但国内外制定的心脏康复相关指南的质量尚不明确,相关的推荐意见有待整合。目的系统评价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相关指南,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国内外指南网和相关学会网,搜集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相关指南,检索时限均设为建库至2022年6月30日。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出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采用AGREEⅡ对纳入指南进行质量评价,并汇总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推荐意见。结果最终纳入10部指南,8部来源于国外,指南发布时间为2011-2020年。纳入指南AGREEⅡ各领域平均得分为:范围和目的71%、参与人员65%、严谨性58%、清晰性80%、应用性64%、独立性45%,4部指南推荐级别为A级,6部指南推荐级别为B级。主要推荐意见汇总为心脏康复基本要求、健康教育、危险因素控制、心理支持、运动训练及促进患者参与心脏康复6个方面。结论指南的质量处于中等至较高水平,在参与人员、严谨性、应用性、独立性领域仍需提高;各指南推荐意见趋于一致,但在促进患者参与心脏康复方面意见仍显不足;我国心脏康复指南质量水平与国外相比仍存差距,应构建适用于我国冠心病患者的高质量心脏康复循证指南。

  • 颈动脉超声相关指标及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在风险预测中的意义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相关指标、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冠心病的关系。 方法 检测110例冠心病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颈动脉超声、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n=40)、2支病变组(n=37)、3支及以上病变组(n=33),同时根据超声颈动脉检查分为颈动脉轻度狭窄组(n=42)、中度狭窄组(n=46)、重度狭窄组(n=22),选取同期健康查体人员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4组患者血压、动态动脉硬化指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冠状动脉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比较,3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对照组(P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对照组(P0.05);斑块积分及冠脉评分在各组间的比较,3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1支病变组>对照组(P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对照组(P<0.05);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冠脉病变支数、颈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r=0.72,0.65,P<0.05),斑块积分、冠脉评分均与冠脉病变支数、颈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r=0.88,0.19,0.42,0.31,P<0.05)。 结论 颈动脉超声相关指标及动态动脉硬化指数能够客观反映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程度,早期对冠心病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

  • 60岁以上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静息心率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2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静息心率(RHR)控制水平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为老年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方法 入选在 2011年 4~7月全国 21个省市 165家医院门诊就诊的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0岁)1336例,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按照患者RHR控制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Ⅰ组(RHR<70次/min,n=372)、Ⅱ组(RHR:70~79次/min,n=533)、Ⅲ组(RHR≥80次/min,n=431);记录各组相关临床资料及血糖控制情况,比较各组血糖控制目标或达标情况的差异,分析 RHR与血糖指标的相关性,并利用二分类非条件 Logistic回归方程探讨不同 RHR控制水平与血糖控制或达标情况的关系。结果 Ⅰ组、Ⅱ组、Ⅲ组患者在总体人群、男性、女性患者中 HbA1c水平均存在统计学差异(F=15.436,24.270,12.340,P<0.05),从Ⅰ组到Ⅲ组 HbA1c水平依次增升高;3组患者亦在总体人群、男性、女性患者中的血糖达标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3.471,6.752,6.522,P<0.05),Ⅲ组的血糖达标率均低于Ⅰ组;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显示,RHR分别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正相关(r=0.058,0.085,0.084,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RHR分别与FPG、2hPG、HbA1C呈独立正相关(β=0.075,0.018,0.09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与 RHR<70次/min比较,RHR≥80次/min在总体人群、男性、女性患者中血糖未达标的风险值(OR)分别为 1.99(95%CI∶1.23~2.37,P<0.05)、1.81((95%CI∶1.17~2.77,P<0.05)、2.18(95%CI∶1.12~3.74,P<0.05)。结论 RHR增高可能与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呈正相关,可能增加了患者血糖不达标的发生风险,临床应当积极控制此类高危患者的RHR水平,以利于患者血糖控制及促进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有效实施。

  • 机器人分站式杂交技术治疗的近期随访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总结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支架植入的杂交手术近期临床结果。方法 2007年1月~2013年5月,35例患者接受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支架植入的分站式杂交手术。患者的年龄为56.7±9.6岁,其中男性32例,女性3例;冠脉双支病变10例,三支病变25例,冠脉病变支数2.7±0.5支。首先完成机器人辅助下内乳动脉游离和非体外循环下、内乳动脉到前降支的吻合,术后2周内行其余病变冠脉的支架植入术,支架植入同期造影检查桥血管的通畅性。术后6个月、1至5年时复查64排CT,明确动脉桥血管和支架的通畅性,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和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分站式杂交手术,无并发症发生。平均动脉桥血流量为36.0±22.5 mL/min,支架植入时动脉桥血管造影检查通畅率为100%。35例患者共植入49枚支架,植入1.34±0.6枚,其中23例患者植入支架1枚,11例植入2枚,1例植入3枚。无失访患者,随访时间6~62(17.5±11.6)月。术后6个月时桥血管和支架内闭塞各1例,但无临床症状,其余患者桥血管及支架保持通畅,无心绞痛及MACE事件发生。结论 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支架植入的分站式杂交有良好的近期桥血管和支架通畅率,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多支冠脉病变的微创方案。

  • 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I型胶原竣基末端肤(ICTP>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MMP-2,MMP-9相关性,及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3年10月一2014年03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03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39例,急性心梗(AMI)患者25例,选取38名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Control, C)。留取研究对象5 ml静脉血,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静脉血清(基质金属蛋白一2) ,MMP-9 ,ICTP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SAP与C组比较,血清MMP-2, MMP-9, ICTP水平稍增高,P>0.05} UA组与SAP组、C组比较血清MMP-2,MMP-9 , ICTP水平升高,P0.05 } ICTP与MMP-2,MMP-9都具有正相关性(( P<0.05 );与斑块纤维组成比例呈负相关,与脂质比例呈正相关(P<0.05 )。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ICTP水平升高可提示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与MMP-2水平相关,可作为无创性的ACS的预测指标。

  • 收缩压昼夜变异率联合正常 RR 间期的标准差对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12-1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目前确诊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为冠状动脉增强CT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冠状动脉增强CT检查由于准确性欠佳、部分患者由于心率过快不能进行导致其临床应用受限,而作为金标准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由于其有创性、在基层医疗单位难以大范围普及同样使其推广受阻。如何运用一些简单易得的指标参与冠心病的诊断尤为重要,本研究将就收缩压昼夜变异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NN standard deviation,SDNN)二者联合使用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进行探索,以期提出一种简便实用的新型预测方法。目的 探索收缩压昼夜变异率联合SDNN对冠心病的诊断预测价值,以期为评估预测冠心病诊断提供无创方法学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246例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且在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具有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以及病房内昼夜血压监测记录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冠心病与非冠心病两组对象的一般基线资料;将冠心病诊断与否作为观察终点,分析纳入观察的各项参数与终点事件的相关性并探索可能与终点事件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而就收缩压昼夜变异率这一指标联合SDNN的疾病诊断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基线资料的比较结果显示年龄、SDNN、收缩压昼夜变异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收缩压昼夜变异率与冠心病诊断呈正相关,LVD和SDNN与冠心病诊断呈负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VD、EDV、CO、SDNN、收缩压昼夜变异率是冠心病诊断的影响因素。SDNN诊断冠心病的AUC为0.690(95%CI:0.620,0.76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53和0.615,对应的最佳截断值为128.5。收缩压昼夜变异率诊断冠心病的AUC为0.908(95%CI:0.869,0.94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47和0.896,对应的最佳截断值为14.61%。收缩压昼夜变异率联合SDNN诊断冠心病的AUC为0.914(95%CI:0.875,0.95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27和0.917,对应的最佳截断值为0.721。结论 收缩压昼夜变异率联合SDNN对于冠心病的预测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共病随访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效果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5-1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因普遍缺乏疾病自我管理意识而影响预后,同时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预后更差。建立慢病随访系统,对两种疾病进行协同管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目的 基于慢病自我管理理论和 CICARE 沟通模式,构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 PCI 术后随访模式,并探索应用效果。方法 2022 年 1—4 月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专家函询构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 PCI 术后共病随访模式。选取 2022 年 5 月—2022 年 12 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心血管科行 PCI 术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77 例)患者接受常规随访,试验组(78 例)患者接受共病随访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和出院后 3 个月、6 个月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得分和其余结局指标。结果 2 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 100%,权威系数为 0.87,协调系数分别为 0.310 和 0.334(均 P<0.001)。构建的共病随访模式共 3 个维度,11个模块和 30 项内容。试验组和对照组完成随访患者各 64 例。组别与时间对患者 CSMS 得分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150.504,P 交互 <0.001),患者出院后 3 个月和 6 个月 CSMS 得分较出院前均升高(P<0.001),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 6 个月试验组患者 BMI 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构建的 PCI 术后共病随访模式科学有效,能改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 PCI 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并降低 BMI。

  • 抗阻训练在居家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5-12

    摘要: 目的 探讨抗阻训练在居家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4月2021年3月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行心脏康复的居家冠心病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社区护理及电话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展开心脏康复教育及抗阻训练指导。评价两组躯体功能、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测定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中文版简易躯体功能量表(CM-PPT)及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30s手臂屈曲试验(30-ACT)、6 min步行距离(6MWT)高于对照组,10次坐-立体位试验测量(STS1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心排血量(C0)、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居家冠心病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教育及抗阻训练指导,可进一步改善躯体功能,增强运动能力及心肺功能,恢复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二次冠脉介入手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手术时机的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2-2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distal radial artery access,dTRA)入路行冠心病介入治疗能显著减少桡动脉闭塞发生率,但多次应用国内尚未报道。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分析dTRA行二次冠脉介入手术及手术时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连续入选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阜外医院经dTRA二次冠脉介入手术的患者,根据两次dTRA入路时间间隔,分为30天内二次介入组(含30天)和30天以上二次介入组,采集人口学信息、经桡动脉入路手术史及首次dTRA介入手术时间、合并症、吸烟史、实验室指标,dTRA穿刺及置管相关指标、冠脉造影及介入技术指标、冠脉病变情况;术后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压迫时间,术后24小时桡动脉搏动情况;术前及术后24小时穿刺侧桡动脉超声结果并测量桡骨茎突近心端5cm、10cm、15cm处桡动脉内径。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0.9610.02岁,两次经dTRA介入手术间隔的中位时间为33天。69例dTRA穿刺置管成功,成功率为98.6%,平均穿刺次数为1.62次,平均穿刺用时3.41分钟。dTRA二次手术平均造影时间8.96分钟,中位曝光时间1155秒,中位射线剂量2460mGy。应用5F、6F、国产薄壁7F鞘管分别为1例(1.4%)、53例(76.8%)和15例F(23.8%)。6例患者(8.7%)使用6F导管,其余均为5F TIG造影管完成冠脉造影。67例拟行PCI治疗中66例以6F(51例,76.1%)或7F(16例,23.9%)指引导管完成手术,PCI中位时间46分钟。30天内和30天以上二次介入组在上述技术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前臂的肿胀,EASY分级 II-III级,其余患者无出血、渗血,穿刺侧手活动良好,无手指感觉异常。所有dTRA入路患者均于术后3小时拆除包扎。拆除后即刻及术后24小时穿刺侧桡动脉搏动均可触及,较对侧无异常。术后24小时桡动脉超声所有患者均无桡动脉闭塞,30天以上二次介入组术前与术后桡动脉桡骨茎突近端5cm、10cm与15cm内径均较30天内(含30天)二次介入组缩小;30天内(含30天)二次介入组介入术后桡骨茎突近端15cm桡动脉内径较术前显著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天以上二次介入组介入术后桡骨茎突近端5cm桡动脉内径较术前显著扩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证实dTRA行二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可行,30天内或30天以上二次经dTR入路并不影响安全性和有效性。

  • 氧化三甲胺分布特征及其与肠道菌群的关联性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2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社区人群氧化三甲胺(TMAO)分布水平,分析TMAO与心脑血管风险因素的相关性及探讨TMAO与肠道菌群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颈动脉彩超检查无动脉硬化斑块的体检人群,共纳入181例,男96人,年龄30~73岁。采集血清标本,运用稳定同位素内标液质联用法检测TMAO。采集粪便标本,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检测16S rRNA基因V4可变区,进行肠道菌群检测。采用SPSS分析TMAO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风险因素相关性,运用QIIME及LEfSe分析肠道菌群,找出与TMAO相关的菌属 。结果 健康人群中TMAO中值为2.66(1.96~4.91)μmol/L,呈偏态分布。TMAO不同水平组间传统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子没有差异,也没有特征性肠道菌群结构。通过统计发现 TMAO与BMI及 肠道菌群中的梭菌目(Clostridiales)下属的厌氧孢杆菌属(Anaerosporobacter)、梭菌属(Clostridiales)、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颤杆菌克属(Oscillibacter)及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下属的Alistipes有相关性。结论 中国人群TMAO水平普遍较低,TMAO水平与传统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子没有显著相关性,不同TMAO水平组间肠道菌群组成没有差异,个别菌属与TMAO水平有相关关系。

  • 基于中医体质的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预测模型的开发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10-18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最有效的预防策略是实施基层管理,其核心措施是进行风险评估,现有老年人 ASCVD 预测模型不能很好地指导中医基层管理,因此,需将中医元素融入预测模型的开发,以指导 ASCVD 中西医结合基层管理。目的 构建并验证基于中医体质的老年人 ASCVD 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 2017 年在华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陈塘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阳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邱庄镇中心卫生院进行健康查体的 1 418 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对研究对象进行体质辨识。于 20172022 年随访研究对象 ASCVD 发病情况(临床结局)。将研究对象数据按照 8 ∶ 2 随机拆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采用向前逐步法构建老年人 ASCVD 常规预测模型(模型 1)和老年人 ASCVD 常规 + 体质预测模型(模型 2)。绘制基于中医体质的老年人 ASCVD 预测模型列线图。绘制校准曲线及进行 Hosmer-Lemeshow 拟合优度检验判定模型的校准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判定模型的区分度。使用 AUC、净重分类改善度(NRI)、综合判别指数(IDI)、临床决策曲线(DCA)对模型 2 与模型 1 进行比较,评估改善效能。结果 训练集与验证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模型1包含性别、年龄、腰围、收缩压、三酰甘油、BMI、收缩压 高血压用药史,共计 7 种预测变量;模型 2 包含性别、年龄、腰围、收缩压、三酰甘油、BMI、收缩压 高血压用药史、体质类型,共计 8 种预测变量。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示模型 2 拟合度良好,Delong 检验结果显示,模型 2 的 AUC 高于模型 1(Z=2.741,P=0.006),NRI=0.511[95%CI=(0.359~0.663),P<0.001],IDI=0.038[95%CI=(0.024~0.051),P<0.001],提示添加体质预测变量可提高模型预测的准确度。临床效用对比结果示,在 5~74% 阈值概率下,使用模型 2 预测严重老年人 ASCVD事件的净收益率优于模型 1。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包含性别、年龄、腰围、收缩压、总胆固醇、身体质量指数、收缩压 高血压用药史、体质类型8个预测变量的老年人 ASCVD 预测模型,经检验,区分度、校准度表现良好,较常传统常规预测模型表现更为优秀,可以应用于老年人 ASCVD 个体化风险评估,指导 ASCVD 中西医结合基层管理。

  • 血清白介素6、空腹血糖水平与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关系的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8-1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冠心病(CHD)是全世界的主要公共卫生负担之一。虽然已经制定了相应治疗策略,但 CHD 仍然是全球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CHD 诊断主要依靠冠脉造影或冠脉增强 CT,然而基层医院设备不足,早期诊断及对预后的判断相对困难,故寻找相对简便、易获得的实验室指标,有利于为基层医生诊治 CHD 提供依据。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 6(IL-6)、空腹血糖(FPG)水平与 CHD 患者冠脉狭窄程度、临床分型、病变支数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 纳入 2020 年 911 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 CHD 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与实验室检查结果。依据 Gensini 积分评分标准,将患者得分结果按中位数分为轻度狭窄组(A 组,Gensini 积分 33.25 分,n=40)和中重度狭窄组(B 组,Gensini 积分 >33.25 分,n=40)。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按照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n=28)、双支病变组(n=21)及多支病变组(病变支数 3,n=31)。根据患者临床分型,将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n=34)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n=46)。采用 Spearman 秩相关分析探索血清 IL-6、FPG 与患者相关资料的关系。采用 Kaplan-Meier 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 Log-rank 检验。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 COX 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究 CHD 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绘制 IL-6 预测不良事件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结果 A 组 IL-6、FPG 低于 B 组,多支病变组 IL-6 高于单支病变组,FPG 高于双支病变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 IL-6、FPG 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5.8 ng/L 组(n=39)和 IL-6 45.8 ng/L 组(n=41),FPG 以正常值上限(6.1 mmol/L)作为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FPG>6.1 mmol/L 组(n=36)和 FPG 6.1 mmol/L 组(n=44)。Log-rank 检验结果显示,IL-6>45.8 ng/L 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 IL-6 45.8 ng/L 组(76.9% 对 36.6%;c2=16.075,P6.1 mmol/L 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 FPG 6.1 mmol/L 组(69.4% 对 45.5%;c2=4.292,P=0.038)。多因素 Cox 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IL-6是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HR=2.396,95%CI=(1.203~6.054)P<0.05〕。IL-6 预测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 0.769〔95%CI(0.658~0.880)〕,最佳截断值为 40.97 ng/L,灵敏度为 0.867,特异度 0.683。结论 血清 IL-6、FPG 水平与 CHD 及其不良预后相关,血清 IL-6 是 CHD 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7-0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中的关键基因,通过富集分析、构建蛋白-蛋白互相作用网络,探讨免疫细胞浸润情况,联合CAD患者外泌体(Exosome)差异表达基因推测EAT来源外泌体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验证,从细胞及分子水平上探讨EAT在CAD疾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GSE64554、GSE120774数据集,根据临床信息将心外膜脂肪组织的测序数据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利用R语言及相关软件包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首先获取CAD患者与对照组EAT间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富集分析,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以评估所选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可能参与其调控的转录因子。构建GSE64554数据集中心外膜脂肪组织的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 WGCNA),获取同冠心病表型相关的基因模块,将所获EAT间差异表达基因与模块内Hub基因取交集获得关键基因,同时通过Cibersort反卷积算法对EAT组织的免疫细胞浸润情况进行分析。通过exoRbase数据库获取CA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液外泌体间差异表达基因,CAD患者同健康对照组EAT间差异表达基因与CAD患者同健康对照组外泌体间差异表达基因区交集,将其作为CAD的诊断治疗标记物并收集临床样本通过rt-qPCR对其进行验证。对所选基因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和Metascape富集分析。结果:获得心外膜脂肪组织间差异表达基因1511个,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956个,表达下调的基因555个。构建EAT组织表达谱的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获得同CAD表型相关的模块,将模块内Hub基因与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获得EAT在CAD发生发展中的关键基因DDX47、FEM1C、NOL11、SRP54、ABI1、PATL1、BNIP2、 C1orf159、CHCHD4。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显示,CAD患者EAT中幼稚CD4+ T细胞丰度升高而静息树突状细胞表达丰度减低(P < 0.05)。获得CAD患者外泌体差异基因1658个,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278个,表达下调的基因1380个,将所获EAT间差异表达基因与外泌体间差异表达基因交集,共获得129个基因,选取表达丰度较高的BPI、BIRC5、CXCL12、RNASE1、F2R作为CAD患者潜在诊断治疗标记物,并同过rt-qPCR进行验证。GO/KEGG富集分析表明EAT间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质基质、MHC蛋白复合物、RNA降解、抗原加工和呈递等,构建PPI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Cytohubba插件MCC算法获得连接度最高的基因RPS27A。Metascape富集分析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对DNA损伤刺激反应、RNA代谢、调节细胞对压力的反应、适应性免疫系统等,TRRUST数据库预测CIITA转录因子可能参与了EAT间差异表达基因的调控。结论:(1)心外膜脂肪组织可能通过促炎和免疫途径参与CAD的发生发展,DDX47、FEM1C、NOL11、SRP54、ABI1、PATL1、BNIP2、C1orf159、CHCHD4、RPS27A可能作为关键基因并发挥重要作用。(2)CAD患者EAT中幼稚CD4+ T细胞丰度升高而静息树突状细胞表达丰度减低。(3)BPI、BIRC5、CXCL12、RNASE1、F2R可能由心外膜脂肪组织分泌并可作为CAD的诊断标记物。

  • CHA2DS2-VASc卒中风险评分对三支血管或左主干病变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5-1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SYNTAX评分是基于冠状动脉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预测冠心病患者预后最常用的评分系统之一,临床上需要一种基于一般临床资料的评估方法,以提高其预测效力。目的 探讨CHA2DS2-VASc卒中风险评分在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triple-vesseldisease,TVD)或左主干病变(leftmaindisease,LMD)患者中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adversecardiovascularevents,MACEs)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009年1月-2014年5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PCI治疗的630例TVD/LMD患者,根据SYNTAX评分分为轻度病变组(0~22分)276例、中度病变组(23~32分)249例和重度病变组(33分)105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偏相关分析探究定量资料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CHA2DS2-VASc和SYNTAX评分是否为3年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CHA2DS2-VASc评分预测3年内发生MACE的效能。使用Delong方法对CHA2DS2-VASc评分、SYNTAX评分以及两评分系统联合预测MACE的ROC曲线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SYNTAX评分组在年龄、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glomerularfiltrationrate,eGFR)、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SYNTAX评分、CHA2DS2-VASc评分、3年内MACE、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HA2DS2-VASc评分与SYNTAX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109,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1.753,95%CI(1.047,2.938)〕、LVEF〔OR=0.962,95%CI(0.942,0.982)〕、SYNTAX评分〔OR=1.028,95%CI(1.002,1.055)〕及CHA2DS2-VASc评分〔OR=1.210,95%CI(1.070,1.369)〕是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YNTAX评分预测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是0.638,CHA2DS2-VASc评分预测MACE的AUC是0.619。联合应用SYNTAX评分及CHA2DS2-VASc评分预测MACE的AUC是0.685。使用Delong方法进行头对头比较发现,SYNTAX与CHA2DS2-VASc评分预测MACE的AUC差值为0.019(P=0.587),提示SYNTAX与CHA2DS2-VASc评分都具有对MACE的预测效果,但其AUC差值无统计学意义。联合应用SYNTAX评分和CHA2DS2-VASc评分预测MACE与SYNTAX评分单独预测MACE的AUC差值为0.0469(P=0.046),与CHA2DS2-VASc评分单独预测MACE的AUC差值为0.0659(P=0.0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HA2DS2-VASc评分系统可用于预测TVD/LM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3年内MACE的发生情况,联合CHA2DS2-VASc与SYNTAX评分系统,可有效提高对3年MACE的预测价值。

  • 绝经还是年龄增长的影响?——一项针对中年女性高危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8-2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绝经将引起一系列病生理变化和远期并发症(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其中冠心病是健康的头号杀手。目的 探讨绝经状态改变以及年龄增长对中年女性冠心病常见高危因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增厚、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等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体检中心规律体检的45~54岁未绝经健康女性556名,根据相关标准剔除89名,最终纳入467名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3年随访期间内是否绝经,将研究对象分为未绝经组(176名)和绝经组(291名),监测两组女性BMI、腰围、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随访前后组间和组内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绝经状态与年龄对中年女性冠心病高危因素(CIMT增厚、高血压)发病率的影响。结果 467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47.62.3)岁;与基线相比,研究对象3年后腰围、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升高,空腹血糖(FBG)水平降低(P0.05);绝经组女性UA、TC、LDL-C水平高于未绝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女性3年后腰围较基线水平均增加(P<0.05)。未绝经组女性在3年后的UA、TC、TG水平高于基线(P<0.05)。绝经组女性在3年后的UA、TC、TG、LDL-C水平均高于基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是中年女性CIMT增厚的高危因素(OR=2.475,95%CI=1.049~5.838,P=0.038)。结论 中年女性腰围和TG的变化主要受到年龄增长的影响,LDL-C的变化主要受到绝经状态的影响,TC和UA的变化同时受到绝经状态和年龄增长的影响。中年女性年龄50岁是CIMT增厚的高危因素,绝经后UA、TC、LDL-C等代谢指标的变化先于CIMT的变化。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血糖波动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8-1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多项研究已证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血糖波动与其近、远期预后密切相关,血糖波动目前是治疗新靶点,但目前关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血糖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鲜少。目的 探究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血糖波动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精准降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院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疼痛数字评分法和床旁快速血糖监测对156例冠心病合并2型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血糖监测。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血糖波动现况,评估患者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及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结果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血糖波动现况分析显示,SDBG为(2.10±0.67)mmol/L、PPGE为(2.84±1.13)mmol/L、LAGE为(5.99±2.00)mmol/L。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饮食、睡眠、手术结束至进餐时间等是PCI患者围术期SDBG的独立影响因素,解释度为19.3%;文化程度、体质指数、控糖方案、进餐至手术开始时间、手术结束至进餐时间等是PCI患者围术期PPGE的独立影响因素,解释度为21.3%;运动、糖尿病病程、疼痛、睡眠、收缩压、户籍地、手术结束至进餐时间、手术开始时间等是PCI患者围术期LAGE的独立影响因素,解释度为47.8%。结论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户籍地、文化程度、体质指数、饮食、运动、睡眠、疼痛、手术结束至进餐时间、进餐至手术开始时间、手术开始时间段、控糖方案,临床医护人员根据这些因素为围术期患者制定个性化血糖管理方案,降低血糖波动,以改善患者预后。

  • 红细胞分布宽度联合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检测可提高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的准确性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2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冠心病(CAD)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以及分析其对CAD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患者共224例,其中 non-CAD119 例,CAD 组 105 例,收集其年龄、性别、BMI 等临床基本资料,抽取其静脉,检测其白细胞(WBC)、RDW-CV、LP-PLA2等指标。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对CAD组患者计算Gensini积分,使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卡方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CAD组的RDW-CV(P=0.009)和LP-PLA2(P=0.004)明显高于non-CAD组;高分组RDW-CV(P=0.001)和LP-PLA2(P<0.001)明显高于低分组;RDW-CV、LP-PLA2与Gensini有明显相关性;AUG(RDW-CV+LP-PLA2)=0.931。结论 联合RDW-CV与LP-PLA2可提高CAD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的 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