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边缘区概念演化与分类体系重构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2-06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化进程中变化最活跃的区域,科学认知边缘区的体系架构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地理与规划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以19912021年相关主题词文献为依据对边缘区的概念演化进行了深入阐述。在辨析关联概念本质内涵的基础上,以特征要素-研究视角-衍生概念为主线对城市边缘区体系的理论内涵进行阐释,并构建了城乡边缘区、城城边缘区、城野边缘区的分类体系。研究发现,学界对边缘区的关联概念与内涵认知基本统一。相较于其他概念,城市边缘区具有更均衡的分析视角和更好的国际统一性。通过对城乡社会经济要素流动分析,土地、人口和经济成为聚焦边缘区特征的关键要素。今后及未来的一段时期,城市边缘区需要进一步完善理论架构体系,加强数据信息的采集以构建多要素、多尺度与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亟待扩充中小型规模城市及长时间序列的动态化研究,以充分挖掘区域间的关联耦合,实现城市空间的合理规划布局和可持续发展。

  • 催产素调控心理韧性:基于对海马的作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心理韧性指个体面对逆境、挫折或重大威胁等应激情境下的有效且灵活适应的能力, 促进机体恢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功能。研究表明海马是调控心理韧性的重要脑区, 且催产素可能通过作用于海马增强心理韧性。海马内部环路内嗅皮层-齿状回-CA3可能调节恐惧记忆的泛化和消退以增强心理韧性; 海马外部环路齿状回-杏仁核-伏隔核及海马-伏隔核环路调节情绪, 可能分别通过促进奖赏和带来厌恶进而增强或降低心理韧性。催产素作用于海马增强心理韧性的可能途径有:催产素促进海马神经发生, 降低海马腹侧成熟神经元对应激的敏感性, 提高海马“模式分离”功能, 降低应激记忆泛化; 催产素恢复海马谢弗侧枝-CA1突触长时程增强, 促进机体适应应激; 催产素降低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 重新建立机体稳态。

  • 催产素调控心理韧性:基于对海马的作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生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0-17

    摘要: 心理韧性指个体面对逆境、 挫折或重大威胁等应激情境下的有效且灵活适应的能力,促进机体恢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功能。 研究表明海马是调控心理韧性的重要脑区, 且催产素可能通过作用于海马增强心理韧性。 海马内部环路内嗅皮层-齿状回-CA3 可能调节 恐惧记忆的泛化和消退以增强心理韧性; 海马外部环路齿状回-杏仁核-伏隔核及海马-伏隔 核环路调节情绪,可能分别通过促进奖赏和带来厌恶进而增强或降低心理韧性。 催产素作 用于海马增强心理韧性的可能途径有: 催产素促进海马神经发生,降低海马腹侧成熟神经 元对应激的敏感性,提高海马“模式分离”功能, 降低应激记忆泛化;催产素恢复海马谢 弗侧枝-CA1 突触长时程增强,促进机体适应应激;催产素降低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 重新建立机体稳态。

  • 新时代城市空间结构变革与转型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3-08-23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治理及规划的重要抓手。如何科学认识新时期城市空间结构是深化城 市认知并进行人与自然和谐调控的基础。文章简要回顾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的时代背景,通过对新时期技 术革命、政策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分析,指出城市空间结构在组织原则、组织方式、优化目标及要素成分方面 的变革性转向,阐明传统理论用于解释新时代城市治理的局限性。提出从人地地域系统理论出发重构城市空 间结构研究范式、重新认识城市空间结构载体空间、强化城市空间结构关系解析,以及革新城市空间结构测 度体系等新时代认识路径。未来应对城市空间结构认知方面挑战的关键举措,即重构城市空间结构理论、集 成城市空间结构解析关键技术、融合应用多源数据、建设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调控的数字孪生平台。

  • 高寒生态脆弱区农户对气候变化的适应需求——以甘南高原为例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3-22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气候变化对以自然资源为生计基础的农业人口的影响尤为显著。明确农户对气候变化的适应需求,对于制定有效的气候变化适应政策、增强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非常重要。基于500份农户调查问卷,分析了甘南高原不同区域和不同生计方式农户对气候变化的适应需求,并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适应需求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在适应气候变化过程中,甘南高原农户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最强烈,对信息和生产技术的需求次之;(2)不同区域农户对气候变化的适应需求存在差异。其中,纯牧区农户和农区农户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均最强烈,半农半牧区农户对信息的需求最强烈;(3)不同生计方式农户对气候变化的适应需求也存在差异。其中,纯农户对信贷保险的需求最强烈,一兼户和二兼户均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最强烈;(4)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是影响农户对生产技术需求的关键因素,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是影响农户对信息需求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是影响农户对基础设施需求的关键因素,自然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均是影响农户对信贷保险需求的关键因素。提出了提升农户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政策建议。

  •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10-30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成为碳排放增长的新源泉。估算了我国30个省区2001-2013年的农村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采用碳基尼系数、ArcGIS技术分析了中国省级尺度农村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并利用STIRPAT模型辨明了农村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1-2013年农村居民直接生活能源碳排放量和间接生活能源碳排放量分别增长了7.65%、9.16%。(2)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碳基尼系数呈下降趋势,说明各区域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能源碳排放量的区域差异总体均呈缩小趋势。(3)2001-2013年间,处于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直接生活能源碳排放高水平地区的空间格局分布相对较为稳定,而对于人均间接生活能源碳排放来说,处于低水平地区的空间格局分布较为稳定。(4)农村人口规模、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青壮年人口比重对农村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量具有促进作用,而农村居民能源消费结构对其具有减缓作用,且北方农村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量明显高于南方。(5)从环境Kuznets曲线假说出发,经济发展是促使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Kuznets曲线存在拐点的重要因素。

  • 高寒生态脆弱区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策略评价——以甘南高原为例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4-18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气候变化加剧了高寒生态脆弱区农户的生计脆弱性,为应对气候变化,农户已采取了各种响应措施,当前急需评估农户所采取适应策略的效果,以便选择更有效的适应策略。以甘南高原为研究区,基于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户所采取适应策略的特征,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现行适应策略的效果,并利用多准则决策模型确定了最优的气候变化适应策略。结果显示:(1)甘南高原农户多采取组合型策略应对气候变化,尤以调整+扩张型策略为主;(2)甘南高原农户所采取气候变化适应策略的效果较好,效益指数为3.43。其中,农区农户的适应策略效果最好、半农半牧区次之、纯牧区最差;(3)甘南高原不同区域农户筛选的最优策略存在差异。其中,纯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农户筛选的最优策略为调整农牧业结构,而农区农户为完善农牧业基础设施。最后,提出了提高农户适应策略效果的对策建议及未来研究中需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 高寒生态脆弱区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以甘南高原为例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2-09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气候变化作为人类当前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已对生态脆弱区农户生计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明确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对于制定有效的气候变化适应政策非常关键。以甘南高原为研究区,基于入户调查数据,构建了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度指数,分析了甘南高原农户的气候变化感知特征,并采用经济计量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气候变化感知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甘南高原农户对气温变化的感知能力强于对降水变化的感知,并对近期发生的、规模较大、影响较严重的极端天气记忆较深;(2)农户对气候变化的严重性及可能性感知较强烈,感知到的适应成本与适应功效也较高,但感知到的自我效能较弱,其气候变化严重性、可能性、适应功效、自我效能及适应成本感知度指数分别为3.76、3.34、3.43、2.85、3.53,且农区农户对气候变化的风险感知与适应感知均最强,半农半牧区次之,纯牧区最弱;(3)气候变化信息、农户的客观适应能力、农户对社会话语的信任度、适应激励均会影响农户的气候变化感知,其中,适应激励为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其与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功效感知、自我效能感知均呈正相关,而与风险感知、适应成本感知呈负相关。最后,针对如何提高农户气候变化感知的准确度,增强农户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 重大自然灾害后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探讨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3-12-04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重大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社会损失,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心理创伤。及时、有效的灾 后心理危机干预可以避免灾难给幸存者、遇难者家属、目击者、救援人员等人群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可磨灭的 损伤。文章概述了重大自然灾害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以及灾后心理危机的特点;总结了既往灾后心理危 机干预的工作经验,并提出了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建议,如进一步完善心理危机干预的法律制度、明确政府在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的角色、建立并完善我国重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和体系、建立完整和高质 量的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等。希望文章能为日后的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 东北老工业区生态安全动态演变过程及驱动力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12-02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生态安全与国防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等已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安全的主要约束。东北老工业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及粮食生产基地,其生态安全状况关系着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采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对东北老工业区2000-2014年生态安全动态演变过程进行时间序列的定量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其驱动力。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从0.66 hm2/人下降到0.64 hm2/人,人均能值生态足迹由10.58 hm2/人增加到19.85 hm2/人,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赤字增大趋势明显;生态压力指数与生态安全等级均不断增大,生态安全状况呈恶化趋势,生态安全问题亟待解决,而这是由社会经济、人口状况、资源环境、技术水平及土地利用程度等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最后,提出了改善东北老工业区生态安全状况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