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油含水率对油气管材超临界CO2腐蚀行为的影响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摘要: 模拟高温高压CO2腐蚀实验,通过失重法,结合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技术,研究了原油含水率对N80油套管钢和D级抽油杆(25CrMnVA)钢的超临界CO2腐蚀形态、腐蚀速率和腐蚀产物膜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超临界CO2腐蚀环境中,材质对腐蚀速率具有重要影响。平均腐蚀速率转变的临界含水率,N80钢为75%,25CrMnVA钢为50%。腐蚀形态由全面腐蚀向局部腐蚀转变的临界含水率为50%,含水率在50%~75%范围内发生点蚀,含水率高于75%,主要发生台地腐蚀。

  • 基于ICESat-2 卫星测高数据的呼伦湖水位变化监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0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草原湖泊水位变化预示着草原生态环境的变化,是草原生态变化的重要指标。利用2018年11月—2022年1月ICESat-2卫星的ATL13全球内陆水体数据,构建呼伦湖高精度水位变化序列。使用DAHITI、Hydroweb和GREALM水位数据进行结果验证。依据湖泊面积与水位变化关系,构建水位面积关系模型,分析湖泊水位季节性变化特征及外界因素对湖泊水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8年11月—2022年1月,呼伦湖水位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年均水位上涨率为0.49 m·a-1;湖泊每年3—6月水位下降,7—10月水位上涨,11月—次年2月水位稳定。通过与DAHITI、Hydroweb和G-REALM水位数据对比验证可知,ICESat-2卫星监测水位数据稳定,水位序列精度高,均方根误差为9.7 cm,结果可靠。ICESat-2卫星水位监测成果结合湖泊水位面积模型,可实现多时段、高精度湖泊水位监测,并计算水位季节性变化时间序列,结果显示,呼伦湖水位季节性特征明显,且年际变化趋势基本稳定,春季至夏季水位下降,夏季至冬季水位上升。湖泊水位变化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气温升高引起的蒸发量增大是湖泊水位下降的主导因素,气温、蒸发量与水位变化呈现出较强的负相关性;人工注水对湖泊水量的补给使湖泊水位上升,且在2021年注水期内水位上涨趋势明显。

  • 加强喀斯特关键带长期观测研究,支撑西南石漠化区生态恢复与民生改善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长期致力于我国西南喀斯特表生过程研究,研究成果揭示了贵州高原喀斯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规律及驱动力,论证了我国西南喀斯特碳、氮等营养元素和水循环过程与全球变化响应、反馈机制;剖析了喀斯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格局与过程,实现对石漠化发生、演变动力学机制的深刻解析,探明了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的途径和机理,并进行示范;针对喀斯特不同地质地貌类型区特点,构建了石漠化治理与生态恢复模式,为西南石漠化地区的生态恢复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

  • 3类典型株型草本植物对沙面风蚀抑制作用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12-20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植物自身具有维持生境稳定性的独特功能,而植物株型为主要作用要素之一。研究不同株型草本植物在 沙质荒漠地区的地面抗风蚀作用,可以为制定生态恢复措施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通过风洞实验,对3种植物株型 (匍匐状、球状、丛状)的草本植物在5种覆盖度(25%、30%、35%、40%和45%)条件下的沙面风蚀率进行了测定,并 分析了各株型的风蚀抑制率。结果表明:( 1)3种株型草本植物随覆盖度增加,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对风速的削减 均逐步增加。在覆盖度较低时,不同植物株型之间的风蚀抑制率差异较大,球状和匍匐状植物株型固沙能力相对 较高,而丛状植物株型固沙能力相对较低;较高风蚀抑制效率植物株型可以达到较低风蚀抑制效率植物株型在较 高覆盖度条件下的固沙效果。( 2)在覆盖度30%时,匍匐状和球状植物的风蚀抑制效率分别为47.55%、55.70%,分 别接近丛状植物覆盖度40%(48.46%)和45%(56.94%)的风蚀抑制效率。( 3)3种株型草本植物的风蚀抑制效率均 随覆盖度增加而增加,覆盖度越小,三者差异越大,反之覆盖度越大差异越小; 3类植物株型的风蚀率匍匐状最低, 球状次之,丛状最高;风蚀抑制效率匍匐状最高,球状次之,丛状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