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基于部分成员馆现状的CASHL运行发展策略思考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7-26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通过走访调研、分析CASHL华北区域部分成员馆在人文社科外文资源、CASHL服务方面的现状问题,结合成员馆意见反馈,为CASHL联盟的运行发展提出建议。[方法/过程]采取实际走访座谈、网页调研、一对一咨询相结合的形式,调研14家成员馆人文社科电子资源、特色资源、CASHL服务等方面现状。[结果/结论]基于走访调研结果,从资源建设、服务平台优化、服务改进等角度探讨CASHL运行发展策略。

  • 中红外激光测量扩散火焰温度场

    分类: 动力与电气工程 >> 工程热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17-10-17 合作期刊: 《工程热物理学报》

    摘要: 本研究基于二氧化碳气体v_3基础吸收带的直接吸收光谱测量乙烯同轴扩散火焰的温度场。实验采用波长为4.17μm的室温带间级联激光器(interband cascade laser),测量此吸收带多个吸收峰通过轴对称火焰的路径积分吸收,并通过阿贝尔逆变换方法,反演得出火焰不同高度吸收率沿火焰径向的分布,进而参考HITRAN数据库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实验数据得到火焰中二氧化碳的温度场分布。为了提高阿贝尔转化的精度,本文采用正则化阿贝尔转化方法,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正则化方法的可行性。

  • 重组Humicola insolens角质酶的高密度发酵优化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11-08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在采用前期已构建的重组菌E.coli BL21(DE3)/pET20b(+)-hic进行高密度发酵制备角质酶时发现,在高诱导强度发酵时,菌体浓度下降明显。同时,通过测定纯化重组角质酶的磷脂水解活性,考察验证了重组酶对宿主细胞的损伤作用。重组酶的磷脂酰乙醇胺活性为9.8 U·mg-1(NPB水解比活力为1047.6 U·mg-1),在卵黄平板出现了明显的反应圈现象。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又尝试了高菌体浓度结合高诱导强度的发酵策略,以进一步提高重组酶在3-L罐中的表达水平。优化后的最佳条件及结果为:OD600为75时,恒速流加0.8 g·L ·h-1的乳糖溶液,发酵24 h后,酶活达到最大值4788.0 U·mL-1,约为摇瓶发酵酶活的28倍,与OD600为50时、流加0.2 g·L-1·h-1进行诱导的发酵策略(酶活2233.0 U·mL-1)相比,提高幅度约为114.0%,发酵时间缩短40.0%。

  • 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06

    摘要: 目的 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充分性,以提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质量,提高生存率。方法 纳入2021年1月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78例,根据单室尿素清除率(spKt/V)结果分为达标组(spKt/V1.2)与未达标组(spKt/V<1.2),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测量、分析导致血液透析不充分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结果 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方法进行管理,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明显提高,实施前未达标组15(19.23%)例,实施后未达标2(2.5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管理能提高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对减少透析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提高生存率具有积极意义。

  • 枯草芽孢杆菌锌对先天性缺锌大鼠生长性能、器官指数、养分利用率和器官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锌对先天性缺锌大鼠生长性能、器官指数、养分利用率和器官中微量元素(锌、铜、铁)含量的影响,以确定枯草芽孢杆菌锌的作用效果和微量元素减量化添加的可行性。选取同期受孕母鼠进行先天性缺锌大鼠模型建立试验,即模型组大鼠从怀孕第10天开始饲喂缺锌饲粮(锌水平13.00 mg/kg),对照组大鼠同期饲喂正常饲粮(锌水平38.00 mg/kg),持续到哺乳期结束。建模成功后,选择模型建立试验对照组中24日龄正常大鼠幼鼠18只作为正常组(Ⅰ组,锌水平13.00 mg/kg),饲喂正常饲粮;另外,选取模型建立试验模型组中24日龄先天性缺锌大鼠幼鼠90只,随机分成5个试验组,分别为缺锌组(Ⅱ组,锌水平13.00 mg/kg)、硫酸锌(ZnSO4)组(Ⅲ组,锌水平38.00 mg/kg)和低(Ⅳ组,锌水平15.00 mg/kg)、中(Ⅴ组,锌水平30.00 mg/kg)、高剂量枯草芽孢杆菌锌组(Ⅵ组,锌水平45.00 mg/kg),均饲喂缺锌饲粮,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大鼠。试验期5周。结果表明:1)与Ⅰ组比较,Ⅱ组体重(BW)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Ⅱ组比较,Ⅳ、Ⅴ、Ⅵ组BW、ADFI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Ⅲ组比较,Ⅴ组BW、平均日增重(ADG)、ADFI显著增加(P﹤0.05)。2)与Ⅰ组比较,Ⅱ组的肝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Ⅴ、Ⅵ组的心脏、肝脏指数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Ⅲ组比较,Ⅵ组的心脏指数显著增加(P﹤0.05),Ⅴ组的心脏、肾脏指数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Ⅳ组的肾脏指数显著增加(P﹤0.05)。3)与Ⅰ组比较,Ⅱ组的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钙、锌利用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Ⅱ组比较,Ⅴ、Ⅵ组的CP、CF、EE、NDF、ADF、钙、锌利用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Ⅲ组比较,Ⅳ组的EE利用率显著升高(P﹤0.05),Ⅴ组的EE、CF、NDF、ADF、锌、钙利用率均极显著增加(P﹤0.01),Ⅵ组的EE、CF、NDF、ADF、锌利用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4)与Ⅰ组比较,Ⅱ组的食入氮、沉积氮、氮利用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Ⅱ组比较,Ⅴ、Ⅵ组的食入氮、沉积氮、氮利用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Ⅲ组比较,Ⅳ的食入氮、沉积氮显著降低(P﹤0.05),Ⅴ组的食入氮、沉积氮显著升高(P﹤0.05)。5)与Ⅰ组比较,Ⅱ组心脏、肝脏、肾脏中锌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Ⅱ组比较,Ⅴ、Ⅵ组心脏、肝脏、肾脏中锌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Ⅲ组比较,Ⅳ组心脏、肾脏中锌含量显著降低(P﹤0.05),Ⅳ、Ⅵ组肝脏中锌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6)与Ⅰ组比较,Ⅱ组心脏、脑、肾脏中铜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Ⅳ、Ⅴ、Ⅵ组心脏中铜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Ⅲ组比较,Ⅳ、Ⅵ组脑中铜含量显著降低(P﹤0.05),Ⅴ组心脏中铜含量显著升高(P﹤0.05)。7)与Ⅰ组比较,Ⅱ组心脏、肝脏、肾脏中铁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Ⅱ组比较,Ⅳ、Ⅴ、Ⅵ组心脏、肝脏、肾脏中铁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Ⅲ组比较,Ⅳ、Ⅴ、Ⅵ组肝脏中铁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由此可见,枯草芽孢杆菌锌能够促进先天性缺锌大鼠生长发育,提高肝脏指数、心脏指数和养分利用率,调节微量元素的分布,作用效果优于ZnSO4,且降低了饲粮中锌添加量。

  • 饲料精氨酸水平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消化吸收相关指标、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精氨酸水平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生长性能、消化吸收相关指标、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均重为(1.13±0.02) g的黄颡鱼幼鱼7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分别投喂精氨酸水平为2.44%、2.64%、2.81%、3.01%和3.23%的等氮等脂试验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2%和脂肪水平为9%)。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1)与3.23%组相比,2.64%组和2.81%组黄颡鱼幼鱼的增重率(WGR)显著升高(P<0.05),2.64%组、2.81%组和3.01%组黄颡鱼幼鱼的饲料系数(FCR)显著降低(P<0.05)。2)黄颡鱼幼鱼的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在3.01%组达到最高,显著高于2.44%组(P<0.05);2.81%组和3.01%组黄颡鱼幼鱼的胃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64%、2.81%组、3.23%组黄颡鱼幼鱼的肝脏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2.44%组(P<0.05)。2.64%组、2.81%组、3.01%组和3.23%组黄颡鱼幼鱼的肠道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2.44%组(P<0.05);2.64%组、2.81%组黄颡鱼幼鱼的肠道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活性显著高于2.44%组、3.01%组和3.23%组(P<0.05)。3)2.81%组和3.01%组黄颡鱼幼鱼的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显著高于2.44%组(P<0.05),2.64%组、2.81%组、3.01%组和3.23%组黄颡鱼幼鱼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均显著低于2.44%组(P<0.05),2.81%组黄颡鱼幼鱼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低于2.44%组和2.64%组(P<0.05)。4)2.64%组黄颡鱼幼鱼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2.44%组(P<0.05),3.01%组黄颡鱼幼鱼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2.64%组(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适宜水平的精氨酸可提高黄颡鱼幼鱼的WGR,降低FCR,增强消化吸收能力、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以黄颡鱼幼鱼的WGR和血清NO含量为评价指标,经二次回归模型分析得出黄颡鱼幼鱼对饲料中精氨酸的需求量分别为2.74%(占饲料蛋白质的6.45%)和2.94%(占饲料蛋白质的6.92%)。

  • Wnt7a-Akt/mTOR信号通路在肾衰营养胶囊改善CRF大鼠骨骼肌萎缩中的作用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探讨Wnt7a-Akt/mTOR信号通路在肾衰营养胶囊改善慢性肾衰竭(CRF)大鼠骨骼肌萎缩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切除5/6肾的方法制作CRF模型,予4%酪蛋白饲料喂养制作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和开同组。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测TA横截面积并计算肌纤维面积分布;采用同位素 14+C-苯丙氨酸掺入法检测肌肉蛋白合成;采用Western blot检测Wnt7a-Akt/mTOR信号通路中的蛋白表达。结果 肾衰营养胶囊增加了CRF大鼠体质量和骨骼肌质量的作用,形态学表现为TA横截面积增加,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以及骨骼肌组织Wnt7a-Akt/mTOR信号通路中蛋白表达上调。结论肾衰营养胶囊具有改善CRF模型大鼠骨骼肌萎缩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上调骨骼肌Wnt7a-Akt/mTOR信号通路和促进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相关。

  • 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氨氮应激能力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氨氮应激能力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32±0.01) g的黄颡鱼8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投喂基础饲料中添加100、300、500、700 mg/kg还原型谷胱甘肽的试验饲料。饲养56 d后,利用氯化铵进行氨氮应激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中谷胱甘肽添加量的增加,黄颡鱼的增重、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均在添加量为300 mg/kg时达到最大值,且100~500 mg/kg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300~700 mg/kg组全鱼粗蛋白质和100~700 mg/kg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4)氨氮应激后,试验组黄颡鱼死亡时间较对照组延迟,96 h时,各试验组黄颡鱼累积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100和300 mg/kg组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可以提高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全鱼体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及抗氨氮应激能力。利用二次回归方程拟合特定生长率和谷胱甘肽添加量,得出谷胱甘肽在黄颡鱼幼鱼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357.69 mg/kg。

  • 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体成分、抗氧化指标及抗亚硝酸盐应激能力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指标及抗亚硝酸盐应激能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51±0.02) g的吉富罗非鱼8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50、100、300、500和1 000 mg/kg的桑叶黄酮。饲养期56 d。饲养试验结束后,各组采用亚硝酸钠进行72 h应激试验。结果表明:1)各组间吉富罗非鱼增重、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吉富罗非鱼鱼体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组血清超氧化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比高于对照组,其中100、300、500和1 000 mg/kg桑叶黄酮组血清SOD活性,50、500、1 000 mg/kg桑叶黄酮组血清GSH-Px活性及100、500 mg/kg桑叶黄酮组血清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100、300和500 mg/kg桑叶黄酮组肝脏过氧化氢酶(CAT)、SOD活性和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GSH-Px活性以500 mg/kg桑叶黄酮组最高,显著高于1 000 mg/kg桑叶黄酮组(P<0.05)。3)亚硝酸盐氮应激48和72 h,50、100、500 mg/kg桑叶黄酮组的累计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提高了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指标及抗亚硝酸盐应激能力。本试验条件下,通过回归方程分析,以血清SOD活性、T-AOC为评价指标,得出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桑叶黄酮适宜添加水平为100 mg/kg;以肝脏SOD活性、T-AOC为评价指标,得出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桑叶黄酮适宜添加水平为371.00~441.75 mg/kg。

  • 氧化鱼油对黄颡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及精氨酸的干预作用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氧化鱼油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血清、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以及添加精氨酸对其的干预作用。选取初始重为(4.41±0.05) g的健康黄颡鱼60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投喂含2.5%新鲜鱼油(FF组)、1.5%新鲜鱼油+1.0%氧化鱼油(FO1组)、0.5%新鲜鱼油+2.0%氧化鱼油(FO2组)、2.5%新鲜鱼油+0.48% L-精氨酸盐酸盐(FFA组)、1.5%新鲜鱼油+1.0%氧化鱼油+0.48% L-精氨酸盐酸盐(FOA1组)、0.5%新鲜鱼油+2.0%氧化鱼油+0.48% L-精氨酸盐酸盐(FOA2组)的6种饲料,投喂期为56 d。结果显示:在FF、FO1、FO2组中,随着氧化鱼油添加量的增加,黄颡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均逐渐降低,饲料系数和摄食率均逐渐升高,均在FO2组达到极值,与其他2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氧化鱼油饲料添加精氨酸后,在FFA、FOA1、FOA2组的上述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FOA1、FOA2组的增重率分别比FO1、FO2组升高3.0%和9.9%。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氧化鱼油对黄颡鱼增重率和摄食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氧化鱼油与精氨酸对黄颡鱼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沉积率和饲料系数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5)。FO1组肝体比显著低于FF组(P﹤0.05),FO2组肠体比与FFA、FOA2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氧化鱼油与精氨酸对黄颡鱼肝体比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5)。FOA1组全鱼粗脂肪含量与FO1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在FF、FO1、FO2组中,随着氧化鱼油添加量的增加,黄颡鱼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逐渐降低,FO2组显著低于FF组(P﹤0.05);氧化鱼油饲料添加精氨酸后,黄颡鱼血清T-AOC分别升高77.0%(FOA1组vs.FO1组)和137.4%(FOA2比FO2),其中后者达显著水平(P﹤0.05)。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氧化鱼油对血清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氧化鱼油和精氨酸对黄颡鱼血清T-AOC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氧化鱼油会抑制黄颡鱼的生长性能并降低血清的抗氧化能力,但添加一定量的精氨酸可以缓解氧化鱼油对黄颡鱼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增强其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 饲料硒含量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脂肪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硒含量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脂肪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2.12±0.01) g的黄颡鱼幼鱼45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幼鱼,分别投喂硒含量<0.05(对照组)、0.15、0.23、0.35、0.47和0.96 mg/kg的6种等氮等脂试验饲料,饲养期为8周。结果显示:黄颡鱼的增重率随着饲料硒含量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饲料硒含量为0.23 mg/kg时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的变化趋势与增重率相反,在饲粮硒含量为0.23 mg/kg时达到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存活率各组均为100%。全鱼粗蛋白质含量在饲料硒含量为0.35 mg/kg的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饲料硒含量为0.23 mg/kg的组(P<0.05)。对照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饲料硒含量为0.15、0.47和0.96 mg/kg的组(P<0.05),而对照组全鱼水分含量则显著高于饲料硒含量为0.15、0.35、0.47和0.96 mg/kg的组(P<0.05)。血浆胆固醇含量在饲料硒含量为0.23 mg/kg的组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全鱼硒含量和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随着饲料硒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二者与饲料硒含量呈正剂量效应关系。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饲料硒含量由<0.05 mg/kg升高到0.47 mg/kg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而后在饲料硒含量为0.96 mg/kg时又出现升高。对照组肝脏脂蛋白脂酶(LPL)和脂肪酸合成酶(FAS)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饲料硒含量为0.23 mg/kg的组(P<0.05)。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出黄颡鱼幼鱼饲料中硒的适宜含量为0.20 mg/kg。

  • 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对鲈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浆生化指标、组织结构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对鲈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浆生化指标和组织结构的影响。选用初始均重为5.2 g的鲈鱼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6组试验鱼分别投喂以黑水虻幼虫粉替代基础饲料(含28.00%的鱼粉,鱼粉中粗蛋白质含量为67.50%)中0(G0,作为对照)、10%(G10)、20%(G20)、30%(G30)、40%(G40)、50%(G50)鱼粉的6种等氮(粗蛋白质含量为39.9%)等能(总能为17.9 MJ/kg)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黑水虻幼虫粉替代不同比例的鱼粉对鲈鱼幼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量、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以及存活率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各组鲈鱼幼鱼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G50组的脏体比和肝体比显著高于G0组(P0.05),但G20~G50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0组(P0.05)。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肝脏组织出现胞浆疏松、溶解或空泡状,部分或较多胞核消失;各替代组的肠道绒毛长度均低于G0组,且G0组与G10和G40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除G20组外,其他替代组的肌层厚度与G0组相比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黑水虻幼虫粉替代基础饲料中50%的鱼粉(黑水虻幼虫粉在基础饲料中的添加量为27.8%,占饲料蛋白质的23.7%)对鲈鱼幼鱼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高替代比例会使鱼体脂肪沉积增加,肝脏组织出现病变,肠道结构发育受损。

  • 饲料中添加低聚木糖对凡纳滨对虾幼虾消化酶活力、肠道形态及细菌数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低聚木糖(XOS)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消化酶活力、肠道形态及细菌数量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体重为(0.67±0.02) 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80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虾。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00、400和600 mg/kg XOS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对虾肠道淀粉酶活力和肝胰腺蛋白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200 mg/kg组肠道和肝胰腺蛋白酶活力、400 mg/kg组肠道和肝胰腺脂肪酶活力、400 mg/kg组胃中蛋白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400 mg/kg组虾肝胰腺总蛋白含量、肠壁厚度和肠绒毛高度均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对虾肠道总菌和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数量显著升高(P<0.05),肠道弧菌(Vibrio)数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XOS能提高凡纳滨对虾幼虾消化酶活力,改善肠道形态,提高肠道总菌和双歧杆菌数量,降低弧菌数量

  • 饲料中添加低聚木糖对凡纳滨对虾幼虾消化酶活力、肠道形态及细菌数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低聚木糖(XOS)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消化酶活力、肠道形态及细菌数量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体重为(0.67±0.02) 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80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虾。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00、400和600 mg/kg XOS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对虾肠道淀粉酶活力和肝胰腺蛋白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200 mg/kg组肠道和肝胰腺蛋白酶活力、400 mg/kg组肠道和肝胰腺脂肪酶活力、400 mg/kg组胃中蛋白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400 mg/kg组虾肝胰腺总蛋白含量、肠壁厚度和肠绒毛高度均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对虾肠道总菌和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数量显著升高(P<0.05),肠道弧菌(Vibrio)数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XOS能提高凡纳滨对虾幼虾消化酶活力,改善肠道形态,提高肠道总菌和双歧杆菌数量,降低弧菌数量

  • 果蔬在防治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临床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目的研究合理应用西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上,果蔬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20例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合理的膳食指导(合理应用果蔬)。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82%,对照组总有效率82.73%,具有显著差异(x=4.09 , P<0.05 )。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比较(血压变化),在同一时期内,经过w检验,均使P<0.05,说明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高血压在应用西药的基础上合理应用果蔬,疗效佳,经济实惠,无副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并推广。

  • 外源脂肪酶对花鲈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高脂肪饲料中添加外源脂肪酶对花鲈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6.26±0.02) g的花鲈60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正对照组(G+组)饲喂高蛋白质低脂肪(41.76%粗蛋白质和8.34%粗脂肪)的正常饲料,对照组(G0组)饲喂低蛋白质高脂肪(37.64%粗蛋白质和11.15%粗脂肪)饲料,试验组(G100、G200、G400和G800组)分别饲喂在低蛋白质高脂肪饲料中添加100、200、400和800 mg/kg脂肪酶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1)与G+组相比,G0组花鲈的终末体重、增重率、摄食量和肝体比均升高(P>0.05),脏体比和脂体比显著升高(P0.05),脂肪酸C16:1-n9和C18:3-n3的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中肠脂肪酶和肝脏蛋白酶活性降低(P>0.05),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下降(P>0.05);G200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P<0.05)。由此可见,饲料脂肪可以节约部分蛋白质,低蛋白质高脂肪饲料对花鲈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等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脏体比和脂体比。在低蛋白质高脂肪饲料中添加脂肪酶,花鲈生长性能有所降低,对消化酶活性及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粗脂肪和部分脂肪酸表观消化率下降,但脏体比和脂体比一定程度上降低,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