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被引科学知识主题突变的突破性创新识别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摘要: 【目的】在与基础研究密切相关的技术领域, 需要从专利信息中的被引科学知识主题内容出发识别突破性创新。【方法】抽取专利科学引文的关键词和学科分类表示被引科学知识; 在关键词共现网络和学科分类组合中识别被引科学知识的主题; 提出基于关键词和学科分类的主题突变程度计算方法, 遴选突变程度高的主题对应作为突破性创新发生的技术主题, 对突破性创新进行识别。【结果】在纳米电子学领域识别出已被证实为突破性创新的纳米电路相关主题, 即纳米导线、碳纳米管、可计算电路等纳米电路材料和制备主题, 并且是材料科学、化学、光学、生物学和应用物理等多学科交叉融会的结果, 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局限】被引科学知识抽取、预处理和匹配准确率需要提高, 方法通用性还需在其他领域进行验证。【结论】该方法是基于专利信息识别突破性创新的重要完善和补充, 可扩展应用到其他与基础研究密切相关的技术领域中识别突破性创新。

  • 文献–作者二分网络中基于路径组合的合著关系预测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摘要: 【目的】降低文献–作者二分网络在投影为合著网络过程中的信息丢失影响, 形成适应特定二分网络的合著关系预测指标和方法, 提高预测准确率和结果可解释性。【方法】首先构建文献–作者二分网络及其投影合著网络; 接着抽取二分网络中的二阶路径和三阶路径表示作者间的关联关系; 最后利用逻辑回归方法学习不同路径对于合著关系预测的贡献, 由此形成文献–作者二分网络中基于路径组合的合著关系预测指标。【结果】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实验证实, 文献–作者二分网络在投影为合著网络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信息丢失, 并以合著关系预测准确率变化进行定量计算; 逻辑回归方法适合学习不同路径对于合著关系预测的贡献, 由此形成的路径组合指标准确率远远高出其他指标, 并且预测结果更易解释。【局限】其他的多阶路径尚未引入到该模型中, 方法通用性还需在其他领域进行验证。【结论】合著关系预测应直接在文献–作者二分网络上进行, 以降低投影过程中的信息丢失影响; 文献–作者二分网络上的路径组合指标是合著关系预测的最优指标; 该方法可扩展应用到其他类型的二分网络中, 如专利–发明人二分网络。

  • Cr对耐蚀钢筋在混凝土模拟液中耐蚀机理的影响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摘要: 研究了Cr对低合金耐蚀钢筋在饱和Ca(OH)2混凝土模拟液中耐蚀性能的影响机制,为低合金耐蚀钢筋的研发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周期浸润腐蚀及循环动电位极化等实验表明,含Cr耐蚀钢筋的腐蚀敏感性及腐蚀速率远低于HRB400钢筋,其耐蚀机理主要表现为:Cr的添加改变了耐蚀钢筋的显微组织,形成大量细小且均匀分布的粒状贝氏体;Cr的添加改变了钢筋表面钝化膜的组成,使得含Cr耐蚀钢筋在混凝土模拟孔隙液中的点蚀电位更高,钝化膜更稳定;含Cr耐蚀钢筋的腐蚀产物中α-FeOOH的含量高于HRB400,进一步改善了钢筋耐蚀性。

  • 1988-2013年重庆市主城九区生态用地空间结构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2-09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在当前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理解和把握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原因及规律的最有效手段是对其生态用地结构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准确的评估。采用RS、GIS技术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等方法,对重庆市主城九区1988、1996、2004、2013年4个时段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988-2013年间,重庆市主城九区城市化水平经历了加速阶段、减速阶段及饱和阶段,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影响显著;重庆市主城九区生态用地主要为城市提供了食物生产、提供原材料、废物处理、土壤形成与保护、气候调节、气体调节、生物多样性以及水源涵养等生态系统服务,在结构变化上呈现出“二减三增”的结构变化特点;25年间重庆市主城九区共减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60.60×106元,整体处于下降趋势,其中农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最大,共减少24.50%;在空间分布上,随着城市建设用地向“南-北-西”方向扩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中梁山与铜锣山之间的区域减少最为严重,整个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农地的大量减少以及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所带来的生态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重庆市主城九区生态用地空间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在城市化率达到饱和阶段后应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长,促进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加大农地的保护力度以及对林地、水体、草地的维护,维持整个区域的生态平衡。研究可为科学合理布局和保护城市生态用地提供信息资料和决策参考。

  • 不同作物秸秆在旱地和水田中的腐解特性及养分释放规律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以水稻、小麦、玉米秸秆和油菜、蚕豆青秆为研究对象, 采用尼龙网袋法, 研究了不同秸秆翻埋入旱地和水田后的腐解特性及养分释放规律, 以期为紫色丘陵区农业秸秆循环利用和秸秆还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秸秆翻埋还田后, 5 种供试秸秆腐解速率均表现为前期(0~60 d)快、后期(60~360 d)慢。经过360 d 的腐解,旱地秸秆累积腐解率为52.88%~75.80%, 表现为油菜>水稻>玉米>小麦>蚕豆趋势, 且蚕豆青秆累积腐解率显著低于其余秸秆; 水田中秸秆累积腐解率为45.01%~62.12%, 表现为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蚕豆趋势。5 种秸秆在旱地和水田中养分释放率均表现为钾>磷>氮>碳, 在试验终点, 旱地中秸秆碳、氮、磷和钾释放率分别为65.50%~87.37%、54.64%~69.72%、89.65%~98.96%和79.92%~96.63%, 且油菜秸秆养分释放率高于其他4 种秸秆; 水田中秸秆碳、氮、磷、钾释放率变幅分别为49.95%~69.57%、32.89%~77.11%、90.70%~96.80%、77.45%~90.47%。总体表现为秸秆在旱地土壤中的累积腐解率和养分释放率均大于水田, 旱地油菜和水稻秸秆较易腐解, 水田水稻和玉米秸秆较易腐解释; 秸秆中钾素释放速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