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格达峰地区冰川和积雪变化遥感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19-11-15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冰川和积雪普遍退缩,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在我国西北干旱区的博格达峰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尤为突出。以博格达峰地区为例,利用1990—2016年Landsat 5与Landsat 8遥感影像,对比分析归一化积雪指数[WTBX](NDSI)、归一化冰雪指数(NDSII)、归一化主成分雪指数(NDPCSI)和缨帽转换湿度指数(WET)在博格达峰地区监测冰川和积雪的能力,同时结合研究区周边气温、降水数据和研究区地形数据,探讨博格达峰地区冰川和积雪面积变化与区域地形、气候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 WET相对于NDSII、NDSI和NDPCSI精度值更高,可以替代NDSI、NDSII[WTBZ]监测博格达峰地区冰川和积雪面积。(2) 博格达峰地区冰川和积雪面积呈持续退缩的趋势。1990—2016年,冰川和积雪面积减少率约20.07%,且年退缩率不断增加。(3) 高程、坡度和坡向对冰川和积雪面积变化的影响较显著,山地阴影对其影响较弱,气温的升高是冰雪面积减少的主要因素。

  • 母猪妊娠末期背膘厚度对产仔性能和胎盘脂质氧化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讨母猪妊娠末期背膘厚度对产仔性能和胎盘脂质氧化代谢的影响,以探索母猪妊娠期脂肪沉积与繁殖性能的关系。本试验度量了846头经产大白母猪妊娠第109天时的背膘厚度,并分为3组,背膘厚度≤18 mm的为第1组(母猪192头),背膘厚度为19~22 mm的为第2组(母猪265头)、背膘厚度≥23 mm的为第3组(母猪389头)。记录母猪分娩后的产仔性能,测定胎盘组织中脂质、氧化产物水平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1)尽管母猪妊娠末期背膘厚度对窝产仔数、产活仔数及木乃伊数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了死胎数、初生窝重、初生头重和胎盘效率(P0.05)。值得注意的是,母猪妊娠末期背膘厚度显著影响每窝初生重≤0.9 kg的仔猪数和每窝初生重≤1.0 kg的仔猪数(P<0.05),第3组的每窝初生重≤0.9 kg的仔猪数和每窝初生重≤1.0 kg的仔猪数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2)在第3组的胎盘组织中,不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的水平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而且丙二醛(MDA)和活性氧(ROS)水平也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3)妊娠末期母猪胎盘组织中ROS水平与总产仔数、初生窝重及胎盘效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MDA水平与窝产仔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由此可知,母猪妊娠末期背膘厚度与产仔性能密切相关。妊娠末期维持背膘厚度在19~22 mm,母猪可获得较高的产仔性能;背膘厚度≤18 mm时,会增加死胎数;而背膘厚度≥23 mm时,会引起胎盘组织中脂质过度沉积,从而加剧胎盘氧化应激的发生。

  • 液氦温区VM-PT制冷机的数值计算研究

    分类: 动力与电气工程 >> 工程热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17-05-24 合作期刊: 《工程热物理学报》

    摘要: 本文对液氦温区Vuilleumier耦合脉冲管(VM-PT)制冷机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为了减小来自室温的漏热,将气库置于一级冷头之上。采用SAGE软件建立了数值计算模型,以无负荷制冷温度为目标函数对制冷机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为了进一步了解制冷机的工作原理,研究了脉冲管制冷机内焓流、声功、熵流、压力波、体积流率及温度的沿程分布,并对其相位关系和可用能损失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制冷机可在平均压力0.9 MPa、压比1.61、运行频率0.8 Hz时得到3.69 K的无负荷制冷温度,在4.2 K时可提供16.24 mW制冷量。

  • 早期液体平衡和乳酸清除率对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的短期预后价值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心原性休克(CS)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研究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 AMI 合并 CS 患者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究早期液体平衡和乳酸清除率对接受 ECMO 辅助治疗 AMI 合并CS 患者的短期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4 月至 2022 年 12 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 ECMO 治疗的 49例 AMI 合并 CS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ECMO 上机后 30 d 结局将患者分为生存组( n=27)和死亡组( n=22)。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评估 ECMO 上机后 30 d 死亡的影响因素。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评估24 h 液体平衡、24 h 乳酸清除率及联合指标在预测 ECMO 上机后 30 d 预后的价值,采用 Delong 检验比较 ROC 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 死亡组患者年龄、肌酐、罪犯血管左主干或左前降支、急性肾损伤、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比例、24 h 液体平衡、上机 24 h 乳酸高于生存组,24 h 乳酸清除率低于生存组( 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OR=1.102, 95%CI(1.008,1.205)〕、急性肾损伤〔 OR=15.888, 95%CI(1.299,194.388)〕、24 h 液体平衡〔 OR=1.085, 95%CI(1.003,1.174)〕、24 h 乳酸清除率〔 OR=0.001, 95%CI(0,0.096)〕是患者上机后 30 d 结局的影响因素( P<0.05)。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24 h 液体平衡、24 h 乳酸清除率及联合指标预测患者上机后 30 d死 亡 的 AUC 分 别 为 0.688〔 95%CI(0.539,0.812), P=0.015〕、0.707〔 95%CI(0.560,0.828), P=0.006〕、0.847〔 95%CI(0.715,0.934), P<0.001〕,联合指标预测的 AUC 分别高于 24 h 液体平衡( Z=2.05, P<0.05)、24 h 乳酸清除率( Z=2.30, P<0.05) 。结论 24 h 液体平衡和 24 h 乳酸清除率均与 AMI 合并 CS 患者上机后 30 d 结局有关,同时 24 h 液体平衡联合 24 h 乳酸清除率对患者上机后 30 d 死亡具有更高的预测效能。